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4年語文中考一輪復習精講 學案(含答案) 專題四 文言文閱讀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4年語文中考一輪復習精講 學案(含答案) 專題四 文言文閱讀

資源簡介

專題四 文言文閱讀
【真題精粹】
一、(2021·河北)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
[甲]蔡元定①八歲能詩。及長,登泰山絕頂。日惟啖②薺③。于書無不讀。朱熹扣④其學,大驚曰:“此吾老友也,不當在弟子列。”
(節選自《夜航船》)
[乙]王公廷相⑤,道藝純備⑥,為時名臣。余謁公私第⑦。公延入坐,語之曰:“昨雨后出街衢⑧,一輿人⑨躡⑩新履,自灰廠歷長安街,皆擇地而蹈,兢兢恐污其履,轉入京城,漸多泥濘,偶一沾濡,更不復顧惜。居身之道,亦猶是耳。儻一失足,將無所不至矣?!庇嗤硕宸?終身不敢忘。
(節選自《松窗夢語》)
       
①蔡元定:南宋律學家、理學家。朱熹弟子。②啖:吃。③薺:薺菜。④扣:探問。⑤王公廷相:王廷相,明代哲學家、文學家。官至南京兵部尚書。⑥道藝純備:學說和才能純正完備。⑦第:官僚和貴族的大住宅。⑧衢:四通八達的道路。⑨輿人:古代職位低微的吏卒。⑩躡:穿(鞋)。歷:經過。兢兢:小心謹慎的樣子。沾濡:浸濕。居:守持。儻:倘若,假如。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1)日惟啖薺       日:    
(2)余謁公私第       謁:    
(3)更不復顧惜       復:    
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及長,登泰山絕頂。
(2)居身之道,亦猶是耳。
3.[甲]文中,朱熹為什么說蔡元定“此吾老友也”
4.[乙]文中,王廷相對“我”的教導方式有什么妙處
二、(2022·河北)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
[甲]茍堪勵志勤讀,自能循序漸進。惟單讀時文①,無裨實益,宜加以看書功夫。凡經史子集,皆宜涉獵,但須看全一種,再易他種,切不可東抓西拉,任意翻閱,徒耗光陰,毫無一得。閱書時見有切②于實用之句,宜隨手摘錄。若能分門別類,積成巨冊,則作文時可作材料,利益無窮也。
[乙]讀書宜勤懇勿懈,看書宜細心有恒?,F看《史記》,頗切實用,每日規定看十頁,必須自首至尾,逐句看下,有緊要處,摘錄讀書日記簿。有費解③處,另紙摘出,求解于先生。今年若能看完《史記》,明年更換他書。惟無益之小說與彈詞④,不宜寓目⑤,觀之非徒無益,并有害處也。
(均節選自《鄭板橋家書·濰縣署中諭麟兒⑥》)
       
①時文:時下流行的文體,多指科舉應試之文。②切:切合。③費解:不好理解。④彈詞:一種把故事編成韻語,有白有曲,以弦索樂器伴唱的說唱文學。⑤寓目:過目,觀看。⑥這是鄭板橋在濰縣官署中寫給兒子的家書。諭,告訴,使人知道。麟兒,鄭板橋之子。
1.下列句子中,加著重號詞語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項是(  )
A.茍堪勵志勤讀
茍富貴,無相忘(《陳涉世家》)
B.無裨實益
必能裨補缺漏(《出師表》)
C.凡經史子集,皆宜涉獵
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孫權勸學》)
D.若能分門別類
皆若空游無所依(《小石潭記》)
2.請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閱書時見有切于實用之句,宜隨手摘錄。
(2)觀之非徒無益,并有害處也。
3.從選文中你學到了哪些讀書的方法 請列舉其中的三種。
4.選文中鄭板橋多次使用“宜”字,你從中感受到了怎樣的情感
三、(2023·河北)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嘗貽余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云。
(節選自《核舟記》)
[乙]古法,以牛革①為矢服②,臥則以為枕。取其中虛③,附④地枕之,數里內有人馬聲,則皆聞之。蓋虛能納⑤聲也。
(選自《夢溪筆談》)
[丙]今有客馬日行三百里客去忘持衣日已三分之一主人乃覺。持衣追及與之而還。至家視日四分之三。問:主人馬不休,日行幾何 答曰:七百八十里。
(選自《九章算術》)
       
①革:去了毛的獸皮。②矢服:裝箭的盛具。③虛:空。④附:附著。⑤納:收進。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著重號的詞語。
(1)罔不因勢象形 因:    
(2)則皆聞之 聞:    
(3)至家視日四分之三 視:    
2.下列對丙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今有客馬/日行三百里/客去忘持衣/日已三分之一/主人乃覺
B.今有客馬/日行三百里客去/忘持衣/日已三分/之一主人乃覺
C.今有客馬/日行三百里/客去忘持衣/日已三分/之一主人乃覺
D.今有客/馬日行三百里/客去忘持衣/日已三分之/一主人乃覺
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嘗貽余核舟一。
(2)持衣追及與之而還。
4.甲文中王叔遠的高超技藝具體表現在哪里
5.請為乙文擬一個恰當的題目。
【參考答案】
一、
1.(1)每天 (2)拜見 (3)再
2.(1)等到長大后,(他)登上泰山的最高峰。
(2)守持身心的道理,也如同這樣。
3.因為朱熹通過探問蔡元定的學問,發現蔡元定的學問很深厚,可以同自己像老朋友一樣地相互學習,彼此借鑒。
4.采用打比方(或“類比”)的方式,講述人們雨天走路濕鞋的故事引導“我”明白為官守持身心的重要性,通俗易懂,讓人易于接受。
二、
1.D
2.(1)讀書的時候看到有切合實際可以用到的句子,應當隨手摘抄記錄。
(2)看這些東西非但白費心力沒有什么益處,而且還有害處啊。
3.示例:①各種書籍都應當閱讀,一種書籍讀透徹,再更換其他種類;②讀書的時候看到有切合實際可以用到的句子,應當隨手摘抄記錄;③看書要從頭至尾逐句來看,看到特別關鍵的地方,摘錄到讀書筆記本上;④有不好理解的地方,另外拿紙摘錄下來,及時求教;⑤不讀無益之書。
4.我從中感受到了鄭板橋對兒子的諄諄教誨,語氣懇切,飽含期望。
三、
1.(1)順著、就著 (2)聽到 (3)看
2.A
3.(1)他曾經送給我一個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
(2)(主人于是)拿上衣服追上客人給了他衣服后再返回。
4.①用料體積小;②所刻的東西多;③能夠就著材料原來的樣子雕刻成各種形狀,情態各異。
5.示例:牛革矢服
【考點精講】
考點1詞語解釋
1.了解題型
中考 設問 (1)(2021·河北)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①日惟啖薺       日:     ②余謁公私第 謁:     ③更不復顧惜 復:     (2)(2022·河北)下列句子中,加著重號詞語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項是(  ) A.茍堪勵志勤讀 茍富貴,無相忘(《陳涉世家》) B.無裨實益 必能裨補缺漏(《出師表》) C.凡經史子集,皆宜涉獵 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孫權勸學》) D.若能分門別類 皆若空游無所依(《小石潭記》)
回歸 教材 (1)(七上第11課)理解下列句中加點詞的含義。 (2)(八上第11課)解釋下列加點詞的含義,并體會其妙處。 (3)(九上第11課)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2.掌握方法
文言詞語解釋四法 方法具體闡述課本遷移課外文言詞語都可在課內文言文中找到,因此可采用課本遷移的方法解釋文言詞語語境推斷理解文言詞語含義要結合上下文語境字形推斷形聲字和會意字可借助漢字的形旁推斷含義,注意本義、引申義、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區別成語助解成語中保留了大量文言詞義,借助成語中的詞義可以幫我們理解文言詞語的含義
考點2斷句停頓
1.了解題型
中考 設問 (1)(2016·河北)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標四處) (2)(2017·河北)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標四處) (3)(2023·河北)下列對丙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回歸 教材 (七上第15課)課文句式整齊,讀來朗朗上口。試為下列句子劃分節奏,在反復誦讀中,體會文言文的韻律美
2.掌握方法
文言文斷句三法 方法具體說明舉例從特殊標志詞切入句首標志詞夫、蓋、若夫、既而、吾、汝、何、孰、安等句中標志詞以、于、為、而、則等句尾標志詞者、也、矣、哉、耳、乎、焉、與、耶等對話標注詞曰、云、語、謂等從句子含義及結構切入根據句子的含義及語法結構斷句主謂停頓(佳木/秀而繁陰)、謂賓(懲/山北之塞)、動補停頓(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而”后應停頓,但表修飾、順承、并列關系時不能斷開(敏而好學)古代是兩個單音節詞,現代漢語是一個雙音節詞的斷開(可/以)從特殊文言語句切入借助文言特殊句式和固定結構斷句……者……也;不亦……乎;安……哉;為……所;見……于;如……何文言文中常常出現一些句式整齊,結構鮮明的修辭句對偶、排比、反復、頂針、駢文常見的四六句式等文言句子內部較為明顯的結構關系并列關系、總分關系、轉折關系、因果關系等
考點3句子翻譯
1.了解題型
中考 設問 (1)(2021·河北)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2)(2022·河北)請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3)(2023·河北)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回歸 教材 (1)(七上第11課)下列句子都是關于修身的,參考課文注釋,理解其意思。 (2)(八上第23課)翻譯下列句子。 (3)(九下第10課)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注意加點詞語的意義
2.掌握方法
文言文翻譯句子口訣 古文翻譯,自有順序。首覽全篇,掌握大意。針對句子,一一對譯。 出現疑難,不用著急,找到前后,斟酌大意。若有省略,補出本意。 人名地名,不必翻譯。人身稱謂,依照慣例。實詞虛詞,隨文釋義。 譯完之后,還需仔細,如有遺漏,需要補齊,句子順暢,再行擱筆。
考點4內容理解
1.了解題型
中考 設問 (1)(2017·河北)作者給兒子寫這封書信的目的是什么 (2)(2018·河北)請給第三篇短文擬一個恰當的題目。 (3)(2019·河北)作者認為“六經、秦漢之文,詞語古奧,必須幼年讀”,其理由是什么 (4)(2021·河北)[甲]文中,朱熹為什么說蔡元定“此吾老友也”
(續表)
回歸 教材 (1)(七下第17課)《愛蓮說》稱蓮為“花之君子”,根據課文內容,說說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備哪些美好品質。和同學討論一下,如何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 (2)(八上第11課)《答謝中書書》所寫的景物有什么特征 文章結尾說:“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想一想,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 (3)(九下第9課)根據課文的具體內容,說說你對“本心”的理解
2.掌握方法
內容理解兩妙法   ①篩選信息法。對所給材料要先進行整體閱讀,初步了解文章的層次,在這個基礎上,判斷題干的信息指向,篩選出相關要點。如寫景文章,則要抓住寫了什么景物、什么特點、什么情感來搜尋信息。 ②概括事例法。厘清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前因后果,用人物+事件+結果的格式進行概括。
學習資料包
文言文基本內容、情感分類歸納
類別 內容歸納 作者情感
人物傳記 記錄人物生平事跡 贊揚人物品質、精神、情懷
敘事說理 由物或事及人,由人及理 闡明做人、道德修養等方面的道理
諫言謀略 對君主進諫忠言,出謀劃策 表達治國觀點,體現忠君愛國、治國智慧和治國思想
山水游記 記錄游覽見聞,描寫山水風光 借景抒情,表達對自然生活的熱愛、向往;抒發避世思想;排解內心情緒;表達壯志豪情
讀書修身 敘述學習經歷,勸誡學習或講述修身故事,教人處世做人的道理 希望勤學,誠懇勸誡
考點5作者情感
1.了解題型
中考 設問 (1)(2015·河北)對選文加橫線句子展開合理想象,寫一段對話,表現人物情感。 (2)(2020·河北)請簡要概括丙文中敘寫的故事,并說出你從故事中讀出的作者對岑參詩的情感。 (3)(2022·河北)選文中鄭板橋多次使用“宜”字,你從中感受到了怎樣的情感
回歸 教材 (1)(八上第23課)孟子為什么認為公孫衍、張儀不配稱為大丈夫 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樣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2)(九上第11課)“古仁人”與“遷客騷人”有什么不同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政治情懷
2.掌握方法
把握情感兩妙法   ①語句提煉法。抓住文中體現作者情感的關鍵句子進行分析判斷。  ?、趦热萃茢喾āMㄟ^理解文言文內容或描繪的景物,推斷作者的情感態度。   高分答題語言格式:從文中……語句可以看出,本文表達了作者……的情感(態度、觀點),反映……社會現實,寄托……情懷(志趣)。
考點6人物分析
1.了解題型
中考 設問 (1)(2014·河北)乙文表現了魯宗道怎樣的品質 (2)(2015·河北)歸鉞的哪些孝行讓人感動 請根據選文第二段用自己的話簡要概括
回歸 教材 (1)(七上第8課)《陳太丘與友期行》出自《方正》篇。方正,指人行為、品性正直,合乎道義。文中哪些地方能夠體現出陳元方的“方正” (2)(七下第9課)千百年來,木蘭的形象一直深受人們喜愛。讀完課文后,你認為原因是什么 木蘭的哪些品格最讓你感動 (3)(八上第25課)想一想漢文帝為什么稱周亞夫“真將軍”,與同學交流
2.掌握方法
人物形象分析五法 方法具體闡述人物描寫抓住人物外貌、動作、語言、心理等描寫,把握形象典型情節通過故事情節、典型事件分析人物形象典型環境通過典型環境的描寫來分析人物形象人物關系通過人物關系來分析人物形象寫作背景或文章主題通過文章寫作背景或文言文的主題理解人物形象
  高分答題語言格式:從……(句意概括)中可以看出(人物)是一個……的人(具有……的品質或精神)。
學習資料包
人物形象標簽詞語
人物 標簽詞語
君王 勤懇治國、愛民如子、善于納諫、知人善任、勇于反省、虛懷若谷、知錯就改、明察秋毫……
臣子 敢于進諫、善于勸諫、忠君愛國、能言善辯、為人謙讓、克己奉公、廉潔守法、剛正不阿、體恤百姓、深明大義、威武不屈、殫精竭慮、視死如歸……
名士 情趣高雅、曠達不羈、機智果斷、超凡脫俗……
父母 教子有方、深明大義、愛子情深、重視教育……
孩子 機智聰慧、好學上進、孝敬長輩、口齒伶俐、專心勤學……
考點7探究拓展
1.了解題型
中考 設問 (2019·河北)從選文加線句子中,你獲得了怎樣的啟示
回歸 教材 (1)(七上第8課)古人稱謂有謙稱和尊稱的區別,像《陳太丘與友期行》中的“尊君”與“家君”,前者尊稱對方的父親,后者謙稱自己的父親。下面的表格中列出了一些古代常見的敬辭與謙辭,其中有一些尊稱和謙稱。讀一讀,說說它們分別用于指稱誰。
(續表)
回歸 教材 (2)(七下第13課)有人認為,從這個故事可以讀出弦外之音:宋朝有重文輕武的風氣。但是有人可能會問:高超的箭法真的能等同于往葫蘆里灌油嗎 好箭法真的只是“手熟”而已嗎 再讀課文,談談你的看法。你是否覺得閱讀時的“質疑”也很有意思 (3)(九下第9課)在中華民族歷史上,無數仁人志士都把“舍生取義”奉為人生準則,你能舉出幾個事例嗎 在今天,又該如何理解“舍生取義”呢
2.掌握方法
探究拓展三法 人物角度法:結合原文內容,根據人物的性格特點談感悟。 主旨啟示法:結合文章寓意、主旨的角度談感悟。 拓展聯想法:根據文中內容,聯系課外積累的知識談感悟。 高分答題語言格式:從文中……的事例(觀點),我學到了……的道理(收獲)。
學習資料包
文言文閱讀啟示常用詞語
類別 常用詞語
為人道理 自知之明、靈活處事、勇于認錯、嚴于律己、待人誠懇、虛懷若谷等
處事方式 善于思考、不畏艱難、敢于探索創新、專心致志、揚長避短等
科學哲理 實事求是、勇于實踐、全面或辯證看待問題、透過現象看本質等
讀書勤學 勤奮讀書、讀書有法、好學好問等
【知識清單】
常用文言實詞梳理
實詞 意思 例句
安 1.怎么,哪里 安求其能千里也(《馬說》)
2.安身 衣食所安(《曹劌論戰》)
3.安逸 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備 1.周全,詳盡 前人之述備矣(《岳陽樓記》)
2.佩戴 右備容臭(《送東陽馬生序》)
薄 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陽樓記》)
2.輕視 不宜妄自菲薄(《出師表》)
策 1.馬鞭 執策而臨之(《馬說》)
2.用馬鞭驅趕 策之不以其道(《馬說》)
3.記錄 策勛十二轉(《木蘭詩》)
誠 1.誠心 帝感其誠(《愚公移山》)
2.的確,確實 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師表》)
(續表)
實詞 意思 例句
馳 1.趕馬快跑 愿馳千里足(《木蘭詩》)
2.驅車追趕 公將馳之(《曹劌論戰》)
辭 1.言辭 未嘗稍降辭色(《送東陽馬生序》)
2.告辭 停數日,辭去(《桃花源記》)
3.推托 蒙辭以軍中多務(《孫權勸學》)
出 1.露出 水落而石出者(《醉翁亭記》)
2.生長出來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愛蓮說》)
3.在國外 出則無敵國外患者(《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4.發出 不敢出一言以復(《送東陽馬生序》)
5.拿出 皆出酒食(《桃花源記》)
6.出去 不復出焉(《桃花源記》)
道 1.道路 行道之人弗受(《魚我所欲也》)
2.方法 以咨諏善道(《出師表》)
3.思想 益慕圣賢之道(《送東陽馬生序》)
4.講,說 不足為外人道也(《桃花源記》)
5.正道 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得 1.得到 二者不可得兼(《魚我所欲也》)
2.領會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記》)
3.能夠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湖心亭看雪》)
4.同“德”,感恩、感激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魚我所欲也》)
發 1.出發 有時朝發白帝(《三峽》)
2.興起,被任用 舜發于畎畝之中(《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3.開放 野芳發而幽香(《醉翁亭記》)
4.顯露、流露 征于色,發于聲(《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方 1.方圓 今齊地方千里(《鄒忌諷齊王納諫》)
2.地方 有朋自遠方來(《<論語>十二章》)
3.方位,方向 今南方已定(《出師表》)
分 1.分開,劃分 今天下三分(《出師表》)
2.分配 必以分人(《曹劌論戰》)
3.本分,職分 忠陛下之職分(《出師表》)
4.半,一半 自非亭午夜分(《三峽》)
奉 1.侍奉 妻妾之奉(《魚我所欲也》)
2.接受,奉行 奉命于危難之間(《出師表》)
3.供給 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送東陽馬生序》)
扶 1.沿,順著 便扶向路(《桃花源記》)
2.攙扶 出郭相扶將(《木蘭詩》)
拂 1.違背 行拂亂其所為(《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2.飄拂 參差披拂(《小石潭記》)
3.同“弼”,輔佐 入則無法家拂士(《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故 1.舊的知識 溫故而知新(《<論語>十二章》)
2.所以 故余雖愚(《送東陽馬生序》)
3.緣故 公問其故(《曹劌論戰》)
觀 1.看 予觀夫巴陵勝狀(《岳陽樓記》)
2.景象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
3.觀賞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愛蓮說》)
光 1.發揚光大 以光先帝遺德(《出師表》)
2.光線,光亮 仿佛若有光(《桃花源記》)
歸 1.一道 微斯人,吾誰與歸(《岳陽樓記》)
2.返回 太守歸而賓客從也(《醉翁亭記》)
過 1.犯錯誤 人恒過(《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2.過于 以其境過清(《小石潭記》)
3.經過 及魯肅過尋陽(《孫權勸學》)
號 1.呼嘯 陰風怒號(《岳陽樓記》)
2.別號 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亭記》)
3.號召 號令召三老、豪杰與皆來會計事(《陳涉世家》)
患 1.禍患,災難 故患有所不辟也(《魚我所欲也》)
2.擔心,憂慮 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送東陽馬生序》)
或 1.有時 而或長煙一空(《岳陽樓記》)
2.有人 或以為死,或以為亡(《陳涉世家》)
3.或許,也許 或異二者之為(《岳陽樓記》)
加 1.好處,益處 萬鐘于我何加焉(《魚我所欲也》)
2.加大 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
3.虛夸,夸大 弗敢加也(《曹劌論戰》)
4.戴上 既加冠(《送東陽馬生序》)
間 1.參與 又何間焉(《曹劌論戰》)
2.中間 傅說舉于版筑之間(《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3.隔開 遂與外人間隔(《桃花源記》)
見 1.拜見 于是入朝見威王(《鄒忌諷齊王納諫》)
2.看見 下見小潭(《小石潭記》)
3.了解 見往事耳(《孫權勸學》)
4.同“現”,表現 才美不外見(《馬說》)
絕 1.隔絕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桃花源記》)
2.消失 哀轉久絕(《三峽》)
3.斷絕 往來而不絕者(《醉翁亭記》)
4.極,最 絕多生怪柏(《三峽》)
開 1.消散 日出而林霏開(《醉翁亭記》)
2.天氣放晴 連月不開(《岳陽樓記》)
3.開闊 豁然開朗(《桃花源記》)
可 1.大約 潭中魚可百許頭(《小石潭記》)
2.可以 無可進者(《鄒忌諷齊王納諫》)
3.值得 可愛者甚蕃(《愛蓮說》)
空 1.天空 濁浪排空(《岳陽樓記》)
2.在空中 皆若空游無所依(《小石潭記》)
3.空曠 空谷傳響(《三峽》)
4.使……貧困 空乏其身(《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5.消散 而或長煙一空(《岳陽樓記》)
6.澄澈 庭下如積水空明(《記承天寺夜游》)
苦 1.使……痛苦 必先苦其心志(《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2.愁苦,擔心 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樂 1.快樂 后天下之樂而樂(《岳陽樓記》)
2.以……為樂 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翁亭記》)
3.樂趣 山水之樂(《醉翁亭記》)
4.享樂 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窮 1.窮盡 子子孫孫無窮匱也(《愚公移山》)
2.貧窮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魚我所欲也》)
3.走到盡頭 欲窮其林(《桃花源記》)
4.極 窮冬烈風(《送東陽馬生序》)
求 1.請求 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鄒忌諷齊王納諫》)
2.要求 安求其能千里也(《馬說》)
3.追求 不求聞達于諸侯(《出師表》)
4.探求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岳陽樓記》)
如 1.及,比得上 自以為不如(《鄒忌諷齊王納諫》)
2.假如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魚我所欲也》)
3.好像 如鳴珮環(《小石潭記》)
私 1.偏愛 私我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2.有私心 不宜偏私(《出師表》)
舍 1.舍棄 舍生而取義者也(《魚我所欲也》)
2.房屋 屋舍儼然(《桃花源記》)
食 1.食物 一簞食,一瓢飲(《<論語>十二章》)
2.吃 食不飽,力不足(《馬說》)
3.同“飼”,喂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馬說》)
孰 1.誰,哪個 吾與徐公孰美(《鄒忌諷齊王納諫》)
2.同“熟”,仔細 孰視之(《鄒忌諷齊王納諫》)
屬 1.類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桃花源記》)
2.同“囑”,囑托 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
3.連接 屬引凄異(《三峽》)
為 1.認為 自以為不如(《鄒忌諷齊王納諫》)
2.作為 武陵人捕魚為業(《桃花源記》)
3.替,給 為人謀而不忠乎(《<論語>十二章》)
4.對,向 不足為外人道也(《桃花源記》)
5.為了 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魚我所欲也》)
聞 1.聽說 村中聞有此人(《桃花源記》)
2.聽見 雞犬相聞(《桃花源記》)
3.聞名 不求聞達于諸侯(《出師表》)
4.知識,見聞 卒獲有所聞(《送東陽馬生序》)
5.使……聽到 聞寡人之耳者(《鄒忌諷齊王納諫》)
謂 1.叫作 此之謂失其本心(《魚我所欲也》)
2.對……說 權謂呂蒙曰(《孫權勸學》)
3.認為 予謂菊,花之君子者也(《愛蓮說》)
4.是 太守謂誰(《醉翁亭記》)
5.命名 太守自謂也(《醉翁亭記》)
志 1.標記 尋向所志(《桃花源記》)
2.做標記 處處志之(《桃花源記》)
3.意志 必先苦其心志(《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4.志向 志慮忠純(《出師表》)
常用文言虛詞梳理
虛詞 用法、意義 例句
之 助詞 結構助詞,可譯為“的”,有的可不譯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岳陽樓記》)
結構助詞,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愛蓮說》)
音節助詞,用來調整音節,不譯 公將鼓之(《曹劌論戰》)
結構助詞,是賓語前置的標志 何陋之有(《陋室銘》)
結構助詞,是定語后置的標志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岳陽樓記》)
代詞 第三人稱代詞,代指人、事、物??勺g為“他(她、它)”“他們(她們、它們)” 公與之乘(《曹劌論戰》)
動詞 可譯為“到”“往” 輟耕之壟上(《陳涉世家》)
其 代詞 第三人稱代詞,可譯為“他(她、它)”“他的(她的、它的)”“他們(她們、它們)”“他們的(她們的、它們的)”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論語>十二章》)
指示代詞,可譯為“那”“那個”“那些”“那里” 復前行,欲窮其林(《桃花源記》)
副詞 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問、猜測、反詰、期望等語氣,常和放在句末的語氣詞配合,可譯為“大概”“或許”“恐怕”“可要”“怎么”“難道”等 其真無馬邪 其真不知馬也(《馬說》)
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城县| 会东县| 邻水| 花莲市| 锦州市| 巴楚县| 谢通门县| 太原市| 界首市| 昌图县| 兴海县| 万源市| 长乐市| 汤阴县| 张家港市| 墨玉县| 灵川县| 凤山县| 平乡县| 潮安县| 深州市| 长泰县| 西峡县| 合江县| 方城县| 沾益县| 封开县| 通江县| 全南县| 辰溪县| 浦东新区| 南平市| 阿拉善左旗| 吉隆县| 临桂县| 潜山县| 新疆| 南郑县| 大余县| 东莞市| 谢通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