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4年語文中考一輪復習精講 學案(含答案) 專題二 課標40首詩歌主題分類梳理(二)邊塞征戰詩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4年語文中考一輪復習精講 學案(含答案) 專題二 課標40首詩歌主題分類梳理(二)邊塞征戰詩

資源簡介

專題二 課標40首詩歌主題分類梳理
三、愛國憂民詩
第11首 春望
【文學常識】《春望》,作者        ,字        ,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        ”,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杜少陵、杜草堂。其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國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內容:開篇寫春望所見,即國都淪陷,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可是亂草遍地,林木蒼蒼。 煉字:“破”字寫盡國破城荒的悲涼景象,使人觸目驚心;“深”字再現荒無人跡的凄涼之狀,令人面目凄然,痛切地傳達了詩人憂國傷時的感情,為全詩營造出荒涼凄慘的氣氛。 意境意象:“國破”和“城春”兩個截然相反的意象,同時存在并形成強烈的反差,痛切地傳達了詩人憂國傷時的感情
感時/花濺淚, 恨別/鳥驚心。 修辭:運用擬人和互文的修辭手法,說花鳥因感傷時事、痛恨離別而濺淚、驚啼。借花鳥抒發感時傷世之情,把詩人當時面對國家衰亡的無奈與愁緒借花鳥表現了出來。 煉字:“濺”“驚”體現了詩歌語言的動態美,寄托了詩人強烈的情感
烽火/連/三月, 家書/抵/萬金。 修辭:“抵萬金”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形容家書的珍貴;“家書抵萬金”與“恨別”相照應,寫出了因戰事而消息隔斷,久盼音信不至的焦急心情,表達了詩人對家人的強烈思念
白頭/搔更短, 渾欲/不勝簪。 描繪畫面:面對淪陷的山河,一位滿頭白發的老人因焦慮憂愁不停地撓頭嘆息,老人昔日長長的頭發如今紛紛掉落,已經短得無法梳髻插簪。 煉字:“白頭”為愁所致,“搔”是對詩人想要排解憂愁而不得的細節描寫,“更短”可見“愁”的程度之深,形象地寫出了詩人的蒼老之態、蒼老之快,傳神地表達了詩人內心難以排遣的憂國、傷時、思家、悲己之情。 感情:詩句含蓄而深刻地表達了詩人憂國思家的情感
主旨:通過描寫安史之亂時期長安的荒涼景象,抒發了詩人憂國思家的感情
【素養通關】
1.“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繪了怎樣的景象
2.對詩歌頷聯的理解,歷來有兩種解釋:一是詩人落淚,二是花鳥落淚。你贊成哪一種 為什么
3.“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兩句中“抵萬金”的含義是什么 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4.“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展現了詩人怎樣的形象
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首聯寫景,描繪出國都淪陷后山河依舊卻殘破不堪的景象,反映了詩人回家途中的艱難。
B.頷聯中“感時”一語承上,“恨別”一語啟下,運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表達了詩人感時傷世的情懷。
C.頸聯中用“抵萬金”來形容家書的珍貴,尾聯中用“搔更短”和“不勝簪”生動形象地表現了詩人的蒼老之態。
D.這首詩在內容上集中表現了詩人熱愛國家、眷戀家人的美好情操,詩風意脈貫通而不平直、深沉含蓄而不淺露。
【參考答案】
文學常識
杜甫 子美 詩圣
素養通關
1.國都淪陷,城池殘破,亂草遍地,林木蒼蒼,一片國破城荒的悲涼景象。
2.示例:我贊成“詩人落淚”的解釋。該聯運用了觸景生情的寫法,詩人面對國家破碎的局面,種種念頭齊涌心頭,不禁見花落淚、聞鳥驚心,表達了詩人感時傷世的思想感情。
3.“抵萬金”寫出了家書的珍貴,表達了詩人對家人強烈的思念之情。
4.展現了詩人的蒼老之態、蒼老之快以及他憂國憂民的形象。
5.A
第12首 過零丁洋
【文學常識】《過零丁洋》,作者        ,        (朝代)末年愛國詩人。他為了救亡圖存,積極組織抗戰,不幸兵敗被俘,英勇就義。其著有《文山詩集》《指南錄》《正氣歌》等。
辛苦/遭逢/起/一經, 干戈/寥落/四周星。 內容理解:回顧自己一生中的兩件大事:一是因科舉走入仕途;二是國家危亡之時,起兵勤王抗元
山河/破碎/風飄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修辭: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危亡的國勢比作風中柳絮,把自己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形象地表達了國破家亡的悲哀和對自己坎坷命運的悲嘆。運用對偶的修辭手法,“山河破碎”對“身世浮沉”,“風飄絮”對“雨打萍”,句式整齊,增強了詩歌的韻律美
惶恐灘頭/說/惶恐, 零丁洋里/嘆/零丁。 修辭:運用雙關的修辭手法,巧借地名寫出形勢的險惡和境況的危險,寓情于景。“說惶恐”是追憶過去,表明自己對當時艱難時局的憂懼不安;“嘆零丁”是慨嘆眼前,說的是自己不幸戰敗,只身被俘,飄浮在“零丁洋”中,深感孤苦伶仃
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情感:以議論的表達方式直抒胸臆,表明詩人舍生取義的決心,充分體現了他視死如歸、大義凜然的民族氣節。“汗青”特指史冊
主旨:通過追憶自己抗元的艱辛經歷,表現了詩人忠心報國、視死如歸的決心和崇高的民族氣節
【素養通關】
1.首聯中詩人回顧自己人生中的兩件大事是什么 請簡要概括。
2.從修辭手法的角度,賞析“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這兩句詩。
3.說說“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這兩句詩妙在何處。
4.“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名句,影響深遠。請說說你的理解。
5.本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6.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首聯寫個人的仕途經歷和抗敵歷程,蘊含著深摯沉痛的感情,極有藝術感染力。
B.頸聯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巧妙地借“惶恐灘”和“零丁洋”兩個地名,構成對仗工整的對偶句,寫出了形勢的險惡。
C.尾聯通過直抒胸臆的方式,點明主旨,收到了震撼人心的藝術效果。
D.這首詩之所以流傳千古,主要是因為詩中所表現的威武不屈的民族氣節和舍生取義的生死觀。
【參考答案】
文學常識
文天祥 南宋
素養通關
1.一是通過科舉入仕,二是在起兵抗元中度過了四年。
2.示例: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危亡的國勢比作風中柳絮,把自己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生動形象地抒發了國破家亡的悲哀之情和對自己坎坷命運的悲嘆之情。
3.巧妙地借用“惶恐灘”和“零丁洋”兩個地名,寫出了形勢的險惡。
4.這兩句詩直抒胸臆,表現了詩人以死明志、為國捐軀的英雄氣概,充分體現了他頑強不屈的民族氣節。
5.本詩將個人遭遇與國家民族命運聯系在一起,充分表達了詩人赤誠的愛國之心和沉痛而悲壯的心境,表現了他忠心報國、視死如歸的決心和崇高的民族氣節。
6.B
第13首 己亥雜詩(其五)
【文學常識】《己亥雜詩》(其五),作者        ,號定盦,        代思想家、文學家和改良主義的先驅者。其著有《定盦文集》《龔自珍全集》,著名詩作《己亥雜詩》共315首,多為詠懷和諷喻之作。
浩蕩/離愁/白日/斜, 吟鞭/東指/即/天涯。 表達方式:抒情敘事。離別的愁緒和回歸的喜悅交織在一起,既有“浩蕩離愁”,又有“吟鞭東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廣闊天涯。這兩個畫面相輔相成,互為映襯,在無限感慨中表現出詩人豪放灑脫的氣概。 煉字:“浩蕩”一詞將無形的離愁有形化、動態化,勾畫出廣闊無垠的畫面
落紅/不是/無情物, 化作/春泥/更/護花。 表現手法:展開聯想,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移情于物,借“落花”自喻,運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面寫“落花”,實際表露詩人雖然辭官,但仍然關心國家的命運和前途的情感。這兩句詩語言生動形象,內容蘊含哲理,格調昂揚向上。 情感:表達詩人關心國家命運,為國家效力的獻身精神
主旨:通過寫詩人辭官離京、遠去天涯的無邊愁思,表現了詩人雖然脫離官場,但依然關心著國家的命運,始終要為國家效力的獻身精神
【素養通關】
1.請發揮想象,描述詩歌前兩句所敘寫的情景。
2.怎樣理解詩中的“離愁”
3.你認為這首詩的后兩句廣為傳誦的原因是什么
4.詩歌中流露出了詩人的兩種情感:舍和不舍。詩人想舍的是什么 不想舍的又是什么
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詩的第一、二句真實地反映了詩人當時復雜的心境,離別的愁緒和回歸的喜悅相互交織。
B.詩的第三、四句從落花到春泥展開聯想,將詩人的時代使命感移情落花,從而把離愁升華為崇高的獻身精神。
C.詩中用冷色調的“白日斜”烘托離愁,用“落紅”一句作為情感的轉折,使整首詩從離愁中解脫出來。
D.全詩表達的思想和陶淵明《歸園田居》所表達的與官場決裂、歸隱田園的遁世思想相同。
【參考答案】
文學常識
龔自珍 清
素養通關
1.示例:詩人滿懷惆悵地離開京城,夕陽西下,更增無邊的離愁別緒,詩人舉起馬鞭向東一指,走向天涯(故鄉)。
2.這里的“離愁”不僅是詩人憤然辭官歸鄉所產生的對好友的依依不舍之情,更是離別京城,離別自己的事業,離別自己報國的職位的悲苦心緒,是一種極其復雜的心情。
3.示例:詩人以“落紅”自喻,以“落紅護花”生動形象地表明自己雖然辭官,但仍會關心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的愛國之情。這兩句詩語言生動形象,內容蘊含哲理,格調昂揚向上。
4.詩人想舍的是朝廷的黑暗與腐朽,不想舍的是好友和國家的前途命運。
5.D
第14首 賣炭翁
【文學常識】《賣炭翁》,作者        ,字樂天,晚年號        ,        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在詩歌創作理論上,他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主張。其現存詩3000多首,著有《白氏長慶集》。
賣炭翁, 伐薪燒炭/南山中。 滿面塵灰/煙火色, 兩鬢蒼蒼/十指黑。 內容理解:首兩句寫賣炭翁的制炭工序和炭的來之不易。 人物形象:后兩句僅用14個字就勾畫出一個長期遭受煙熏火燎、疲憊憔悴的賣炭翁形象,突出“伐薪燒炭”的艱辛
賣炭/得錢/何所營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憐/身上/衣/正單, 心憂/炭賤/愿/天寒。 修辭:設問。前兩句一問一答,通過愿望的卑微表現賣炭翁生活的貧困。 描寫方法:后兩句屬于心理描寫,生動地表現出賣炭翁把解決衣食問題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這車炭上。用“可憐”但又“憂”“愿”來寫賣炭翁的艱難處境和矛盾的心理活動,傾注了詩人對賣炭翁的無限同情
夜來/城外/一尺雪, 曉駕/炭車/輾冰轍。 牛困/人饑/日/已高, 市南門外/泥中/歇。 表現手法:環境描寫。“一尺雪”“輾冰轍”既寫出了天氣的寒冷,又烘托了賣炭翁的辛苦,與后文炭價之低形成反差,突出詩歌主旨
翩翩/兩騎/來是誰 黃衣使者/白衫兒。 手把/文書/口稱敕, 回車/叱牛/牽向北。 煉字:“翩翩”“把”“稱”“叱”“牽”這幾個簡潔而有力的動詞,形象地描繪出宮使如狼似虎般蠻橫掠奪的場景
一車炭,千余斤, 宮使/驅將/惜不得。 半匹紅紗/一丈綾, 系向/牛頭/充炭直。 表現手法:“一車炭,千余斤”與“半匹紅紗一丈綾”形成強烈對比,反襯出宮使掠奪的殘酷
主旨:這首詩借賣炭翁由“伐薪燒炭”到進城“賣炭”,再到炭被搶走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宮使壓榨勞動人民的罪惡行徑,反映了封建社會勞動人民艱難困苦的生活,表現了詩人對下層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素養通關】
1.請賞析“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兩句。
2.“宮使驅將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表現了賣炭翁怎樣的心理
3.全詩反映了封建社會的什么現象
4.本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5.《賣炭翁》中對賣炭老人肖像、心理、動作有不少精彩的描寫,試結合具體詩句作簡要賞析。(分析一例即可)
【參考答案】
文學常識
白居易 香山居士 唐
素養通關
1.示例:這兩句詩運用了心理描寫,細致地刻畫了賣炭翁在寒冷的天氣中穿著單薄的衣服卻希望天氣更寒冷的矛盾心理。
2.表現了賣炭翁雖萬般不舍卻又無可奈何的心理。
3.反映了封建統治者的專橫腐敗,亦反映了宮市的弊端及其帶給下層勞動人民的不幸。
4.表達了詩人對下層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表現了詩人對宮市的揭露與抨擊。
5.示例:“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這一肖像描寫,把賣炭老人灰塵滿面、十指熏黑的形象刻畫得極為生動傳神。表現出賣炭老人的年高與勞苦,突出了“伐薪燒炭”的艱辛。
第15首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文學常識】《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作者        ,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        詩人,與李白合稱“大李杜”。其著有《        》。
八月/秋高/風怒號, 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飛/渡江/灑江郊, 高者/掛罥/長林梢, 下者/飄轉/沉塘坳。 煉字:一個“怒”字,把秋風擬人化,寫出秋風聲勢之盛。“卷”“飛”“渡”“灑”“掛”等動詞形象生動地描寫了一幅秋風呼號圖,渲染了凄苦的氛圍,襯托出詩人焦灼、痛惜的心情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 忍能/對面/為盜賊。 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 歸來/倚杖/自嘆息。 煉字:“老無力”“呼不得”“嘆息”等詞語寫出了詩人的老態,茅屋被秋風吹破已是悲劇,“群童”的行為更是雪上加霜,反映出詩人窮困的現實
俄頃/風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鐵, 嬌兒/惡臥/踏里裂。 床頭/屋漏/無干處, 雨腳/如麻/未斷絕。 自經/喪亂/少睡眠, 長夜/沾濕/何由徹! 表現手法:景物描寫,一是實寫自然環境,寫風定云起、天色昏暗的景象,給人以壓抑之感,不言大雨,而大雨迫至。二是烘托出詩人愁苦凄慘的心境,為下文寫詩人憂國憂民的偉大胸襟蓄勢
安得/廣廈/千萬間,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風雨不動/安如山。 嗚呼!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 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表現手法:直抒胸臆,寫出詩人為天下受苦受難的人們振臂高呼的寬廣胸懷。 情感:表現了詩人飽覽民生疾苦、體察人間冷暖的濟世情懷,表達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主旨:全詩先敘事,后議論抒情,詩人由自己的悲慘遭遇和困苦凄涼的生活聯想到天下受苦受難的人,表現了一種飽覽民生疾苦、體察人間冷暖的濟世情懷
【素養通關】
1.“歸來倚杖自嘆息”中“嘆息”的內容是什么
2.詩中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賞析“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的表達效果。
4.怎樣理解“長夜沾濕何由徹”
    
5.此詩之所以能震撼讀者的心靈,你認為除了詩歌本身的藝術魅力,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請結合具體詩句說說你的看法。
    
6.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這首詩開頭寫秋風破屋的情景,“怒號”寫風勢之大,“卷”“三重”寫受害之重。
B.“歸來倚杖自嘆息”不僅可以想象出詩人氣喘吁吁的情形,也可感受到詩人悲嘆群童抱茅、屋破難修的無可奈何的心情。
C.“自經喪亂少睡眠”,詩人徹夜難眠,浮想聯翩,從眼前的處境聯想到安史之亂以來的種種痛苦經歷,表現了詩人面對艱難的生活和戰亂無可奈何的心情。
D.“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把詩人舍己為人、至死無悔的高尚情懷表現得淋漓盡致,這也是整首詩中最動人、感召力最強之處。
第16首 相見歡
【文學常識】《相見歡》,作者        ,五代時        君主,字重光,世稱“李后主”,他雖然是一個不稱職的君主,卻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天才詞人。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煉字:“無言”極言愁苦難言。“獨”揭示了詞人內心的孤寂和凄婉。殘月如“鉤”將環境渲染得凄涼、幽冷,詞人移情于月,勾起了離愁別恨和孤獨憂傷。“鎖”字將秋色、秋意當作可鎖之物,將抽象的事物具體化,生動形象地突出了梧桐深院的蕭瑟凄涼,表達了詞人無可解脫的孤寂之感。 表現手法、情感:情景交融,揭示了國破家亡后詞人內心不能傾訴的孤寂、凄婉之情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修辭:以“絲”喻“離愁”,欲“剪”卻“不斷”,要“理”卻“還亂”。通過比喻化抽象為具體,將愁苦之情具體化,寫出了昔日帝王淪為囚徒的屈辱及其悲苦的人生感受和綿長的愁思。 內容理解:“一般滋味”是詞人的離愁別恨、亡國之愁
主旨:這首詞選取典型的景物,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地抒發了詞人深切的故國之思、亡國之恨
【素養通關】
1.這首詞的上片和下片各著重寫什么 抒發了詞人怎樣的感情
2.俞平伯《讀詞偶得》中說:“其實首句‘無言獨上西樓’六字之中,已攝盡凄婉之神矣。”請據此賞析此句。
3.“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中的“鎖”字最為絕妙,請賞析“鎖”字在寫景抒情方面的妙處。
4.“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感受
5.請賞析“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6.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上片寫景,西樓、月色、梧桐、深院、清秋,畫面冷寂。
B.“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寫栽著梧桐樹的院落很寂靜,渲染了孤寂凄清的氣氛。
C.下片轉入抒懷,寫出了詞人淪為囚徒后內心難以排遣的孤寂之情。
D.全詞將抽象的情感形象化,抒發了詞人離鄉去國之苦。
第17首 木蘭詩
【文學常識】《木蘭詩》,選自        代郭茂倩編的《        》,這是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一首樂府民歌。本文與《        》被稱為“樂府雙璧”。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 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 內容理解:用“唧唧”的機杼聲暗示木蘭此時無心織布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 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 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內容理解:寫木蘭準備替父從軍。用一問一答,道出木蘭的心事和嘆息原因:可汗征兵,父親在被征之列,父親年老,家無長男。 情感:“從此替爺征”可見木蘭對父親的愛(孝順)、對國家的忠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 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 不聞/爺娘/喚女聲, 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 不聞/爺娘/喚女聲, 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內容理解:寫木蘭從準備出征到奔赴戰場的情景。 修辭:“旦辭爺娘去……”八句以排比的句式表現了軍情的緊迫、木蘭行軍的神速與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受到緊張的戰爭氣氛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內容和修辭:“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寫出了征途遙遠,表現出木蘭騎著飛馳戰馬,萬里奔赴戰場,穿過關隘、躍過高山的矯健身姿。“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運用對偶的修辭手法,寫軍營的艱苦生活。“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運用對偶和互文手法,概述了戰爭曠日持久,戰斗激烈悲壯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 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內容理解:寫木蘭還朝辭官,表現了木蘭的不慕富貴及對家園生活的眷念。 修辭:“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運用頂真的修辭手法,讀起來朗朗上口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 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 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 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 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 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內容理解:寫木蘭還鄉與親人團聚的情景。先以父母姊弟各自的舉動,描寫家中的歡樂氣氛,展現濃郁的親情;再以木蘭一連串的行動,寫她對故居的親切感受和對女兒裝束的喜愛;最后,以恢復女兒裝束的木蘭與伙伴相見時的喜劇場面作為故事的結局和全詩的高潮。 描寫方法及修辭:運用動作描寫和互文的修辭手法,通過描寫木蘭還家后一連串的動作,如“開”“坐”“脫”“著”“理”“帖”等,寫出了木蘭對故居的親切感受和對女兒裝束的喜愛,表達出木蘭回家及恢復女兒裝束時激動、喜悅的心情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 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修辭:用比喻作結,以雙兔奔跑難辨雄雌的隱喻,對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多年未被發現的奧秘巧妙地加以揭曉,妙趣橫生而又令人回味無窮
主旨:這首詩通過記敘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故事,表現了木蘭勤勞、智慧、勇敢、堅強和不貪圖功名利祿、愛國愛家的崇高精神品質,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對和平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素養通關】
1.讀完全詩,你覺得木蘭是一個怎樣的人
    
2.全詩寫人敘事,有時“潑墨如水”,有時“惜墨如金”,請結合文章相關內容分析這一手法。
3.《四溟詩話》中說:“‘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此結最著題,又出奇語。若缺此四句,使六朝諸公補之,未必能道此。”請說說你對這四句詩的理解。
4.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東市買駿馬……北市買長鞭”通過排比鋪寫,表現了木蘭購買戰馬和用具的忙碌,渲染了出征前的緊張氣氛。
B.“旦辭爺娘去……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表現了木蘭的女兒心思和軍情的緊迫,使故事更具傳奇色彩。
C.“萬里赴戎機……壯士十年歸”三個對偶句簡潔明快,寫出了戰事推進的迅猛與激烈,表現了女英雄卓越的軍事才能和強悍的尚武精神。
D.全詩緊扣“木蘭是女郎”來構思,寫得繁簡得當,極具匠心,兒女情與英雄氣相得益彰。
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二手房| 寿宁县| 南城县| 泗水县| 定陶县| 中山市| 伊吾县| 桃园县| 泽库县| 石泉县| 简阳市| 大足县| 喜德县| 菏泽市| 太原市| 老河口市| 永昌县| 台东市| 鄢陵县| 漳平市| 凭祥市| 交口县| 巴林右旗| 大足县| 娄底市| 商河县| 从江县| 绥宁县| 重庆市| 汶川县| 乐业县| 新安县| 安义县| 贡觉县| 商城县| 泸州市| 贡嘎县| 陵川县| 临湘市| 大方县| 六盘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