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5 《黃河頌》學習任務單【學習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全詩,感受黃河形象,能夠領悟黃河凝聚著的民族精神。2.借助課文批注,理解詩意,能夠給詩歌的精彩段落和關鍵語句做批注。3.了解直接抒情的方式,欣賞詩歌之美。【課前預習】1.讀音巔( ) 屏障( ) 狂瀾( )劈( ) 哺( )育 澎湃( )九曲( ) 連環 榜( )樣發源 ( ) 濁( )流 宛( )轉2.詞語解釋澎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狂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屏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哺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簡介光未然(1913—2002),本名張光年。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詩人、文學評論家。1939年在延安創作了歌頌中華民族精神的組詩《黃河大合唱》,經冼星海譜曲后風行全國。代表作有歌詞《五月的鮮花》、長篇敘事詩《屈原》等。【課中探究】任務一:初讀詩歌 感音韻之美這篇文章詩歌是最精練的語言形式。學習詩歌要反復誦讀,注意讀準字音,讀出節奏和韻律,這樣才能感受詩歌語言的聲韻美。活動1.讀準字音山巔( ) 劈成( ) 氣魄( ) 狂瀾( ) 濁流( ) 宛轉( )屏障( ) 哺育( ) 澎湃( ) 九曲連環( ) 一瀉萬丈( )活動2.讀準節奏聽錄音范讀,學生根據朗誦詞的節奏示例,來劃分歌詞的節奏。示例:(朗誦詞)啊,朋友!黃河/以它/英雄的氣魄,出現在/亞洲的原野;它/表現出/我們民族的精神:偉大/而又堅強!這里,我們/向著黃河,唱出/我們的贊歌。(歌詞)我站在高山之巔,望黃河滾滾,奔向東南。驚濤澎湃,掀起萬丈狂瀾;濁流宛轉,結成九曲連環;從昆侖山下奔向黃海之邊;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兩面。啊!黃河!你是中華民族的搖籃!五千年的古國文化,從你這兒發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邊扮演!啊!黃河!你是偉大堅強,像一個巨人出現在亞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體魄筑成我們民族的屏障。啊!黃河!你一瀉萬丈,浩浩蕩蕩,向南北兩岸伸出千萬條鐵的臂膀。我們民族的偉大精神,將要在你的哺育下發揚滋長!我們祖國的英雄兒女,將要學習你的榜樣,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活動3.讀出韻律詩歌都講究押韻,請同學們找出韻腳,重讀韻字,感受韻律美。韻腳:韻字:韻腳:韻字:任務二:再讀詩歌 賞結構之美讀課文,梳理詩歌結構。1.本詩由朗誦詞和歌詞兩部分組成,從全詩來看,朗誦詞部分起了什么作用?2.課文第二節主要是“頌黃河”,在“頌”之前有一個蓄勢階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個字來統領,應該是哪個字?如何分層?3.詩人“望”黃河的視角有哪些 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任務三:研讀詩歌 悟精神之美活動1研讀批注,習得方法。這篇課文,編者很用心地給我們做了批注。請同學們結合課后“積累拓展”第三題對批注的解釋,理解批注。批注:閱讀文章時,對關鍵的詞句、段篇,從語言特點、表達效果、思想內容、層次結構、藝術手法等多個角度,把自己的感悟、理解、評價或疑難問題,用簡練的語言和相應的符號標注在文章的空白處。【課本批注示例】“點出黃河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詩句的內容“望”引出對黃河形象的描寫,有畫面感。————關鍵字詞的表達效果轉入“頌”。直抒胸臆。————————層次結構、抒情方式“啊!黃河!”反復出現,營造出一種回環往復的韻律美。————修辭的表達效果結尾鏗鏘有力,莊嚴豪邁!————————語句的表達效果活動2學做批注,方法運用。仿照課本示例,自選角度,對詩中最能體現黃河特點的詞句進行批注,來品析黃河的形象。活動3 問題探究,體悟精神。1.思考: 文中三次寫“啊!黃河!”有什么意義和作用?回憶學過的詩歌,有哪些運用了直接抒情?哪些運用了間接抒情?試著各舉出兩例。2.詩歌結尾,反復的作用?我們祖國的英雄兒女,將要學習你的榜樣,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3.在抗日戰爭最艱難的歷史時期,山河破碎,生靈涂炭,詩人為什么要去盡情地贊頌黃河?活動4 班級誦讀,學習精神。誦讀《黃河頌》,感受偉大堅強的黃河精神。【課后延學】1.搜集有關黃河的資料,寫一份倡議書,保衛我們的母親河,保衛我們的黃河。2.課外閱讀《黃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黃河之水天上來》。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