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地質版通用技術教材《技術與設計1》第七章第一節第二課時-----《簡單的技術試驗》。簡單的技術試驗——基于Arduino和“微力傳感器”的紙張吸水性檢測試驗說課教師:指導教師:一、說課程標準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標準對學科核心素養進行了明確劃分,參照附錄一,我們發現,在素養1:技術意識的水平2中,要求學生能在技術活動的過程中,恰當處理人技關系,形成規范、安全的技術習慣;素養2:工程思維的水平5中,要求學生能運用模擬試驗或數學模型評價設計方案, 通過趨勢分析、風險評估等對相關方案進行優化和改進;素養5:物化能力的水平4中,要求學生能分析設計方案,并根據方案設計要求選擇合適的材料,具有初步的工具思維和工匠精神,完成模型或產品的成型制作和裝配;能對模型或產品進行基本的技術測試和技術指標測量,撰寫簡單的技術測試和方案試驗的報告。結合教材分析發現,本節課的目標是讓學生了解技術試驗幾種方法及其意義,并在體驗技術試驗的過程中,能選擇正確的試驗方法,設計試驗方案,撰寫試驗報告。課程標準對本實踐教學涉及的內容要求如下:能闡述技術試驗的幾種方法及意義,在對具體技術試驗案例思考、分析的過程中認識到技術試驗的重要性;在對具體案例的思考、分析、實踐過程中理解常用的技術試驗方法;能結合具體案例,選擇合適的技術試驗方法,設計試驗方案,開展技術試驗,撰寫試驗報告。二、說教材本節課選自地質版通用技術教材《技術與設計1》第七章第一節第二課時-----《簡單的技術試驗》。從教材內容上來看,技術試驗是技術設計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同時也是技術探究的一種重要方法,是整本教材的重點。學生在經歷技術試驗的過程中,有利于培養其技術素養,提高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具有很高的教育價值。此外,在地質版教材第七章第一節,設置了“對生態垃圾桶進行技術試驗”的體驗活動,來讓學生親自感受技術試驗過程,教材中要求學生從以下三方面進行技術試驗:對垃圾桶的外形尺寸進行檢測,從而說明設計數據與實際數據的偏差值;分別觀察垃圾桶空置時、投放垃圾時以及滿載時的狀態,對垃圾桶的穩定性與強度進行檢測;通過多位同學進行檢驗測試,檢測垃圾桶設計方案中的活動機構是否可靠。經過以往教學,我發現該實踐活動存在以下問題:學生要對垃圾桶的不同方面進行多次人工測試,試驗時間較長;該體驗活動主要是對垃圾桶的外形尺寸和結構等方面進行測試,試驗內容陳舊,難以吸引學生興趣,學生參與度不高。基于以上問題,我們設計了新的技術體驗活動,轉而引導學生對紙張吸水性進行測試,以達到提高學生參與度,培養其技術意識的目的。三、試驗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了解開展技術試驗的步驟,能夠完成簡單的技術試驗;2.掌握撰寫技術試驗報告的格式,寫出簡單的試驗報告。(二)過程與方法:1.體驗技術試驗的規劃過程;2.能夠對試驗數據進行分析并得出結論;(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用技術課程標準指出:①熟悉從事技術活動必須具備的品質,能夠安全而又負責任地參加技術活動,具有良好的合作和交流的態度,養成嚴謹、守信、負責、勤儉、進取等良好品質。②體驗技術問題解決過程的艱辛與曲折,具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決心,培養不怕困難、不屈不撓的意志,感受解決技術難題和獲得勞動成果所帶來的喜悅。依據通用技術課程標準,結合“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教學目標的制定,我將本節課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學目標確定為“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和交流的態度”。讓學生真正感受需要同伴的幫助,需要聽取同伴的意見,訓練學生能夠規范、嚴謹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以此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四、試驗器材1.由Arduino主板、水位傳感器、蜂鳴器、紅藍指示燈燈模塊、OLED液晶顯示屏等構建的試驗裝置主體1;2.由微力傳感器構建的試驗裝置主體2;3.尺寸分別為為長7cm、寬1.4cm,長21cm、寬3.7cm的A4紙、報紙、宣紙、牛皮紙各若干張;4.透明水槽2個。五、試驗創新1.自制“基于Arduino的紙張吸水快慢檢測裝置”(以下簡稱“裝置一”)和“基于‘微力傳感器’的紙張吸水量檢測裝置”(以下簡稱“裝置二”),直觀呈現不同紙張吸水快慢及吸水量多少。本節課是要讓學生在經歷技術試驗的過程,以及撰寫試驗報告,在技術試驗過程中鍛煉學生交流與思考的意識和能力。因此,給出一個合適的技術試驗任務作為驅動載體,讓學生經歷技術試驗實施和報告撰寫的過程很重要?;趯滩膬热莺蛯W生學情進行分析,我們設計自制了“基于Arduino的紙張吸水快慢檢測裝置”,并在學生提出質疑、查閱資料后再制“基于‘微力傳感器’的紙張吸水量檢測裝置”,供學生體驗、探究。圖1 裝置一 圖2 裝置二試驗效果直觀,結果準確在本節試驗課中,我們利用各類傳感器,結合軟硬件制作裝置一,準確直觀探究不同紙張吸水快慢;又利用專業物理儀器“微力傳感器”制作裝置二,對被測對象進行定量分析,實時記錄數據,不僅體現了試驗的科學性,也讓學生認識到專業的技術測試器材,增強學生的技術意識。圖3 裝置一運行效果圖 圖4 裝置二運行效果圖六、試驗設計思路課堂上,我們通過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應該用什么衡量紙張的吸水性,并基于學生思考討論,利用課余時間,與學生合作制作裝置一,探究紙張吸水快慢;在試驗過程中,引發學生不斷思考、提出質疑:紙張吸水快慢能否衡量其吸水性能?引導學生查閱資料,尋求科學探究方法,制作裝置二,進行課堂探究,以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和深度學習的能力。整堂課基于螺旋式上升策略進行設計與實施,幫助學生實現從理論碎片向知識體系的轉變。增強學生的技術意識,綜合提升創新設計能力、圖樣表達能力和工程思維水平。七、試驗教學設計(一)回顧探究,導入新課教師引領學生回顧上節課內容,引導學生探究如何實施技術試驗?如何交流并呈現試驗成果?設計意圖:簡明扼要,由問題引入課題,交待試驗背景,概述試驗要求,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圖5 課堂實景(二)技術試驗的實施與交流1.試驗一:探究不同紙張吸水快慢以小組為單位,利用裝置一,探究厚度、尺寸一樣(長7cm、寬1.4cm)牛皮紙、A4紙、宣紙、報紙四種不同紙張的吸水快慢。通過礦泉水瓶往透明水槽中加水,直至到達水槽邊緣為止,觀察蜂鳴器報警順序和指示燈變藍順序。圖6 試驗一過程2.試驗二:探究不同紙張吸水量將四種紙張懸掛在微力傳感器上,并置于高度一的位置,記錄下初始質量m1,浸泡在水里30秒后取出,放置在高度二,記錄微力傳感器示數m2,并利用“可勃法”計算可勃值,分析紙張吸水性。注意,在試驗二探究過程中,應該采用不同質量紙張進行多組試驗,減小誤差,保證科學性。表1 吸水量試驗一牛皮紙 A4紙 宣紙 報紙吸水前質量m1 0.061 N 0.032 N 0.045 N 0.052 N吸水后質量m2 0.069 N 0.04 N 0.106 N 0.081 N可勃值C 0.8 g/m2 0.8 g/m2 6.1 g/m2 2.9 g/m2表2 吸水量試驗二牛皮紙 A4紙 宣紙 報紙吸水前質量m1 0.070 N 0.061 N 0.037 N 0.052 N吸水后質量m2 0.081 N 0.077 N 0.096 N 0.082 N可勃值C 1.1 g/m2 1.6 g/m2 5.9 g/m2 3.0 g/m2表3 吸水量試驗三牛皮紙 A4紙 宣紙 報紙吸水前質量m1 0.036 N 0.048 N 0.057 N 0.035 N吸水后質量m2 0.043 N 0.060 N 0.120 N 0.069 N可勃值C 0.7 g/m2 1.2 g/m2 6.3 g/m2 3.4 g/m2設計意圖:在此過程中,學生親身參與設計試驗方案,體驗試驗過程,進一步明確了技術試驗的基本步驟,鍛煉了學生的溝通合作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技術意識、工程思維以及物化能力。并且,學生在分享試驗結果的過程中,不知不覺為接下來試驗報告的撰寫留下鋪墊。圖7 試驗二過程(三)分析結果,撰寫報告根據技術試驗的實施和匯報,同學們整理試驗報告,并上臺總結試驗報告的注意事項。設計意圖:教師總結本次試驗,對學生的學習成果作出肯定,并提出試驗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引發學生深入思考,應該如何規范地表達試驗過程。以技術試驗報告為載體,培養了學生的技術意識和工程思維。八、試驗效果評價(一)教學設計評價1.教學理念新在教學理念上,首先,教學過程重實踐。學生通過動手、動腦活動,在做中學,在學中做,主動獲取技術試驗相關知識。其次,核心素養為宗旨,我們分別從不同維度發展學生的高階思維和深度學習,尤其是技術意識和工程思維,這也是我們這節課想要達到的試驗教學目標。2.設計思路妙在設計思路上,通過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引導學生不斷思考,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行科學探究,得出試驗結論。學生在體驗活動中由被動獲取知識轉為主動吸收。3.試驗用具巧在試驗用具上,采用Arduino擴展板,水位傳感器等材料,借助圖形化編程軟件mixly(米思奇)設計制作教具1,并利用微力傳感器制作教具2,符合當代教育與高新技術不斷融合的趨勢。學生學習效果評價積極參與實踐活動,勤于思考,敢于質疑學生在課堂實踐活動中,基于教師提出的問題,積極思考,設計試驗方案,進行試驗探究,并在試驗1的基礎上大膽提出質疑,引發同學們深入思考,教師借此進行拓展,達到升華課堂的效果。2.任務導向下的實踐學習,有效達成試驗教學目標學生以問題為導向,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并在教師引導下進行實踐,親自體驗技術試驗過程,通過觀察試驗過程和分析試驗報告發現,學生通過做中學,學中做,培養了技術意識、工程思維等核心素養,有效達成本節課的試驗教學目標。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