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專題三 追求遠大理想 堅定崇高理想信念第一節 理想信念的內涵及重要性(一)基本信息對應教材 章 節 第二章 追求遠大理想 堅定崇高信念 第一節 理想信念的內涵及重要性課時安排 1課時【教學內容】1.主要內容: ①理想信念的內涵與特征 ②理想信念的重要性 ③大學生樹立崇高理想信念對實現民族復興偉業的重要意義 2.內容特點: 該節教學更偏重理論講授與實際應用,通過講解什么是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有什么重要作用?引導學生確立正確遠大的理想信念,并于日常學習生活中深入踐行。【學情分析】1.學生基本情況 ①對理想信念的內涵與特征認識不準確,對理想信念重要意義的認識較為片面淺顯,總體上缺乏科學的指導與教育。 ②學習態度端正,具備基本的學習能力、一定的動手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但大部分學生的自控力與注意力需要進一步提升,易被網上的錯誤觀點誤導,需要注意正確引導。 ③學生具有較強的學習動力,但是學習習慣較差、理論基礎相對薄弱,對抽象的理論不太感興趣,更關注與個人成長成才有關的知識,更喜歡通過合作探究、小組討論、實踐等方式進行學習。 2.預判學習問題 對理想信念特征概念的掌握不夠全面系統;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理想信念缺乏或不夠堅定,對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的信仰認識不夠,有距離感,不能將其與自身專業、職業建立聯系;欠缺完善具體的學習和職業生涯規劃行動方案。【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1.了解理想信念的內涵與特征,厘清理想、信念、信仰之間的區別與聯系。 2.了解理想信念的重要性以及對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意義,進而明確大學生樹立崇高理想信念之于祖國繁榮昌盛、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意義。能力目標 1.堅定共產主義的信仰,堅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 2.堅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奮斗,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素質目標 補充精神之“鈣”,追求遠大理想,樹立崇高信念,能結合自身專業方向與現實實際,確立并及時調整修訂自己的發展目標與職業生涯目標,用科學的理想信念規劃自己的人生。【重點與難點】重點 1.理想信念的內涵與特征。 2.理想信念是人精神世界的核心,是精神之“鈣”。難點 個人崇高理想信念的樹立之于民族復興偉業的重大意義。【設計思路】1.總體教學思路 綜合運用問題導向法、案例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理論講授法、任務驅動法等多種教學方法。通過“課前預習、自主學習;導入新課、引入任務;探究展示,思辨體驗;講授內容,知識拓展;歸納總結,深化認識;作業布置,訓練能力”的教學思路與環節組織教學。 2.如何調用教學資源 國家統一規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思想道德與法治》,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版);自建精品在線課、自建思政視頻庫、自建專業群思政案例庫、自建微信公眾號;學習強國、學臺;數字資源庫、數字展館、VR資源庫等數字資源。 3.如何教授重點內容 通過VR體驗、學習通討論、觀點思辨等方式,設置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思考,以老師補充講解的形式來破解教學重點。 4.如何教授難點內容 通過觀看視頻、線上參觀等沉浸式體驗,感悟真理力量,啟發學生思考,教師補充講解化解教學難點。(二)教學實施【教學具體實施過程】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教學 策略 設計 意圖課 前 自主 學習 1.自主學習: 閱讀李大釗的《青春》;學習《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觀看《珠峰隊長》。 2.課前準備: 以小組為單位,尋找理想答案,談談你對理想的認識,以備課堂展示。 1.上傳資料:發布課前閱讀任務,將文檔與影音資源上傳至學臺,供同學們參考學習。 2.發布任務:在學臺發布任務,并對各個小組進行線上或者線下的指導。 預習與教學主題相關的拓展性資料,增進對所學知識的感悟與理解。 以任務驅動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其自主學習的能力。課 中 課堂 導入 通過視頻案例引發學生思考。 引導學生主動思考何謂理想信念,并根據討論結果與課堂展示,讓學生嘗試表達自己對于理想信念的初步認知理解。 1.觀看視頻:組織學生打開思政視頻庫,觀看《覺醒年代》視頻片段。 2.發布討論:在學習通發布討論問題:是什么支撐著這些革命先輩們鞠躬盡瘁,慷慨赴義? 幫助學生感悟先輩精神品質,初步感悟樹立堅定崇高理想信念的重要意義。培養學生主動思考、探究學習的能力,直面本節課主題。任務1 一、什么是理想信念? (一)理想的內涵 理想是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有實現可能性的、對未來社會和自身發展目標的向往與追求,是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奮斗目標上的集中體現。 (二)理想的特征 理想具有超越性。理想因其遠大而為理想。理想之所以能夠成為推動人們創造美好生活的巨大力量,就在于它不僅源于現實,而且超越現實。 理想具有實踐性。理想的產生與實現都是源于實踐的。 理想具有時代性。不同時代的生產力發展水平不同,社會歷史條件和政治經濟關系不同,人們對社會現實的狀況、社會實踐活動及其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度和廣度不同,形成的理想也就會有所不同。 1.討論問題:你的理想是什么?作為高職學生,如何結合專業特性,明確自身理想? 2.分享案例:從思政案例庫中推送中國人“奔月夢”、鄧稼先關于“子彈”的理想以及上海外灘發展歷程的案例,通過學習通選人提問學生閱后感受。 3.探究討論:如何理解“饑寒的年代,理想是溫飽;溫飽的年代,理想是文明;離亂的年代,理想是安定;安定的年代,理想是繁榮”。 從一眾案例中全面深入體會理想的特征。以探究討論的方式,增強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進而使學生明確空想、幻想不能等同于理想,其重要區別就在于是否具有實現的可能性。任務2 (三)信念的內涵 信念是人們在一定的認識基礎上確立的對某種思想或事物堅信不疑并身體力行的精神狀態。信念是認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機統一體,為人們矢志不渝、百折不撓地追求理想目標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1.展示VR資源:展示并帶領學生走進VR資源庫,通過VR全景視角,帶同學們“云端看珠峰”、“登上”世界最高峰,實現沉浸式體驗。 2.選人提問:登錄學臺,發起隨機提問,是什么支撐登山隊員實現了登上珠峰的理想?為什么要登山?因為山就在那里。登頂珠峰是來自時光深處的信念和勇氣。 堅持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一。通過VR資源使學生系統深入了解,沉浸式體驗,在情感上認同其精神內核,在認知上體會信念的內涵和意義。任務3 信念的特征 信念具有執著性。信念因其執著而為信念。信念一旦形成,就不會輕易改變。 信念具有支撐性。任何一種理想的實現都不是輕而易舉的,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波折,人必須有堅定不移的決心和堅忍不拔的意志,才能不斷戰勝困難,把理想變為現實。 信念具有多樣性。不同的人由于社會環境、思想觀念、利益需要、人生經歷和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異,會形成不同的信念,同時,一個人在社會實踐中會形成不同類型和層次的信念,并由此構成其信念體系。 信仰是最高層次的信念,具有最大的統攝力。信仰有盲目和科學之分。 1.案例引入:講述“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清華最美女博士單思思、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以及革命先烈方志敏、董存瑞,人民公仆焦裕祿、黃文秀等人物的事例。 2.感悟體會:讓學生分組討論,選擇自己最受觸動、最有體會的人物談談感悟。并回答問題:這些先進人物身上是否有共同特質?有哪些共同特質?引導學生全面體會信念與信仰的區別于聯系。 通過案例教學,使學生感受不同年代的先進典型堅定的信念。深入談感悟體會,延伸情感。心有所信,方能行遠。面向未來,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更需要廣大青年堅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奮斗。理想信念有什么重要作用? 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鈣” 理想指引方向,信念決定成敗。沒有理想信念的人生,就像失去了方向和動力的小船,在生活的波浪中隨處漂泊,甚至會沉默于急流之中。理想信念是人生發展的內在動力。 “學習通”調查:“人有沒有理想信念無所謂,沒有理想信念照樣可以過得很好?”你認為呢? 讓學生在學習通回答,老師課堂展示任務4 (一)理想信念昭示奮斗目標(方向) 人生是一個在實踐中奮斗的過程 ,要使生命富有意義就必須在科學的理想信念指引下沿著正確的人生道路前進。 名言誦讀:理想是指路明燈。沒有理想,就沒有堅定的方向,而沒有方向,就沒有生活。 案例分析:李大釗、今例冬奧冠軍徐夢桃四戰冬奧、今朝圓夢的視頻案例說明有了理想信念人生就有了目標方向。 并通過小活動,鼓勵學生給自己定人生目標,尤其大學三年目標。任務5 理想信念催生前進動力(動力) 志向高遠,便力量無窮。一個人有了崇高堅定的理想信念才會以驚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成就事業。 問題引導:通過紅軍長征提出問題,習近平的話回答了問題——心中有信仰,腳下才有有力量,一群人的理想支撐著成就了一番偉業; 視頻案例:播放清華學子矣曉沅視頻,從一個人的角度說明理想信念是催生人前進的動力,它能成就一個人的人生。 先讓學生談感悟,之后教師點評。帶動課堂氛圍與學生情緒,使學生與偉人思想共情。任務6 (三)理想信念提供精神支柱(支柱) 理想信念是一個人在精神生活領域安身立命的根本,沒有理想信念的支撐,人的精神世界就如同無根之木、無基之塔。 1.精神引領:新中國成立后,經過10多萬筑路軍民數年鏖戰,川藏公路(時稱康藏公路)和青藏公路建成通車,結束了西藏沒有公路的歷史,了解修路故事,感悟“兩路”精神。 2.案例共情:“校長媽媽”張桂梅:燃燒自己點亮夢想。 以“兩路”精神和張桂梅的故事感化學生,感受理想信念的作用。任務7 (四)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理想信念是衡量一個人精神境界高下的重要標志,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 教師講解經典案例,配以古今中外人名人對人生境界的解讀,最后落腳到偉人情懷以及背后的故事。 讓學生知道需要決定行為、態度決定高度、格局決定結局,以此說明理想信念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課堂 總結 1.理想、信念、信仰:信仰是最高層次的信念,具有最大的統攝力;理想是信念所指的對象;信念是理想實現的保障。 2.學生樹立崇高理想信念對實現民族復興偉業具有重要意義。要把個人的奮斗志向同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理想信之花才能結出豐碩的成長成才之果。 提問解惑: 1.理想、信念、信仰有什么區別?它們之間又有怎樣的關系? 2.作為青年學生怎樣將個人成長發展與祖國繁榮進步有機結合起來? 厘清理想、信念、信仰之間的區別與聯系,為下節課堂教學打基礎、做準備。 引導學生樹立崇高理想信念。課 后 作業與答疑 在學習通中發送“背母上學、并以自身經歷激勵山里孩子成就美好未來的劉秀祥”的視頻以及文字資料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課下討論并寫觀后感以及大學生活規劃。 引發學生思考,應該以什么樣的理想信念激勵自己提升人生境界,該成為什么樣的人。教學 拓展 閱讀拓展遷移性讀物,觀看相關主題影視作品等 學習習近平關于堅定理想信念的相關論述;觀看《望道》、《開天辟地》等紅色電影;品讀紅色家書。 深化對課堂學習內容的理解,實現知識的融會與提升。預習 任務 本章第二節 堅定信仰信念信心 增強對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的信仰 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 增強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 提前布置預習任務: 1.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科學內涵。 2.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的關系。 3.堅定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胸懷共產主義遠大理想。 預習能使學生明確這堂課的學習目標、開拓思路,增強求知欲望、增強記憶效果,有效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獨立思維能力。(三)教學反思【教學效果】本次課主要通過學臺實現過程性考核,貫穿課前、課中、課后整個教學過程。 評價標準:課前任務15%+課中參與60%+課后調研25%+增值加分。其中,課前成績主要是根據學生自主學習和課前任務的完成情況評定;課中成績主要根據學生課堂參與度、任務完成度等情況而給予評定;課后成績主要根據學生的測驗、調研作業、撰寫心得的完成情況給予評定。同時實施增值評價,設置加分項,有明顯進步的同學將獲得增值加分。【特色創新】1.堅持問題導向,學做任務交替進行,通過環環相扣的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2.通過學生感興趣的案例,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講清案例蘊含的理論,用理論解答學生困惑,幫助其追求遠大理想,堅定崇高理想信念。 3.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小組匯報演繹以及采訪調研活動,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團結合作能力。 4.綜合運用學習通、詞云分析、自建思政案例視頻庫、VR資源庫、線上展館等多種信息化手段,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參與程度均有提高,教學效果明顯提升。【改進思路】1.有同學反映,在做小組任務的過程中,存在個別同學合作意愿不強、渾水摸魚的現象。改進:在指導小組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幫助組長進行科學分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參與度。 2.部分學生的講稿或課后調研報告邏輯不夠嚴謹,對問題的分析不夠全面,作業質量還有待提升。改進:在以后的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課后作業的指導,要全程參與、及時指導,引導學生要學以致用,努力做到知行統一。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