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促織》導學稿(教師版)(教學注記)課題:促織P119課時安排:2課時學習目標:1知識與能力:了解作家及作品相關(guān)文學常識,掌握文言實詞、虛詞,歸納文言知識。2過程與方法:理清文章思路,梳理情節(jié)內(nèi)容。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揭露封建社會的罪惡,寄托對受盡欺凌和迫害的下層群眾的深切同情。注:本文涉及的文言知識較多,結(jié)合課文注釋和《金牌學案》的相關(guān)習題,認真完成并積累文言基礎(chǔ)知識。預習案1、作者與《聊齋志異》 :課文選自蒲松齡的《聊齋志異》,簡稱《聊齋》。 蒲松齡,山東淄州(今淄博市)蒲家莊人,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從小熱衷功名,19歲參加科舉考試,連中縣、府、道的第一,但此后卻屢試不第,擠不進官場。他的大半生基本上在家鄉(xiāng)過著清苦的塾師生活,因而和人民接觸的機會較多,對統(tǒng)治階級的種種罪惡有所不滿。 蒲松齡20歲左右開始創(chuàng)作《聊齋》,40歲左右基本完成,以后不斷有所修改和增補,直到死前為止。這部作品,是他一生心血的結(jié)晶。《聊齋》收集了大量的民間神話傳說,書中極大部分以狐仙鬼怪、魚精花妖為題材,用以諷刺現(xiàn)實,寄托孤憤。正如該書自序所說:“集腋成裘,忘續(xù)明之錄,浮白載筆,僅成孤憤之書。寄托如此,亦是悲矣。”《促織》是《聊齋》中的名篇之一。2、寫作背景:康熙年間正是清代的“盛世”,康熙本人也被視為“英主”。可當時的統(tǒng)治集團和康熙本人同樣追求“聲色犬馬”,酷愛“斗雞戲蟲”,至今傳下來的斗蟋蟀盆,以康乾年間制作最精,康熙時更有以制盆揚名于世的。可見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實際上是在借講前朝“令主”當政的“治世”時代的事,來揭露“當世”“英主”當政的“盛世”的黑暗現(xiàn)實。“每責-一頭,輒傾數(shù)家之產(chǎn)”,當是目有所睹;“天子偶用一物”,更是特有所指,不是泛泛議論。這正反映了蒲松齡思想的深刻處,“治世”“盛世”尚且如此,那“庸主”當政的“衰世”就更不用說了。3、這篇小說的線索是什么?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一般由序幕、開端、發(fā)展、高潮、結(jié)局等部分組成,請梳理《促織》的結(jié)構(gòu)。線索是促織“征蟲——覓蟲”是故事的開端;(第1~2節(jié))“求蟲——得蟲”是故事的發(fā)展;(第3~4節(jié))“失蟲——化蟲——斗蟲”是故事的高潮;(第5~7節(jié))“獻蟲”是故事的結(jié)局。(第8節(jié))最后一段(第9節(jié))是一段評述性的文字,這也是筆記體小說常用的一種形式,通過評語直接表達作者的觀點和態(tài)度。類似于司馬遷的《史記》里每篇文章后有一段:“太史公曰”。探究案文章開頭交待“宮中尚促織之戲”、“歲征民間”有何用意?參考答案:、這幾句話雖然精練簡短,卻交代了整個故事的起因,自皇帝荒淫無道,下面官吏趁機搜刮百姓,表明了當時黑暗的社會現(xiàn)實,像成名這樣的百姓,只能傾家蕩產(chǎn)。、故事背景為下文有關(guān)促織的情節(jié)發(fā)展做鋪墊。細讀課文第5、6段從文中找出能體現(xiàn)成名心理變化的詞依次填入橫線上,并體會心理描寫的妙處和作用(每條橫線只填一個字)。參考答案:成名聽說兒子誤斃促織則(怒) ,得子尸于井則轉(zhuǎn)而為(悲) ,見子氣息惙然則轉(zhuǎn)而為 (喜) ,但顧蟋蟀籠虛則又轉(zhuǎn)而為(愁) 。忽聞門外蟲鳴則既驚且(喜) ,然見促織短小則認為它(劣) ;視之,意似良,又轉(zhuǎn)而為(喜) 。將獻公堂,不知能否合官老爺意,心中又(恐) 。作用:由怒而悲,由悲而喜,起伏地心理變化深刻地寫出了這小小的促織是如此得牽動著老百姓的心,主宰著人的命運,有力地揭示了當時統(tǒng)治階級的荒淫,官貪吏虐致使百姓的罪惡現(xiàn)實。3、閱讀“異史氏曰”一段,并思考:為了一頭蟋蟀,造成百姓傾家蕩產(chǎn)的罪魁禍首是誰?為什么?請從第1段和第9段中找出證據(jù)。參考答案:造成這種后果的罪魁,是以皇帝為首的封建統(tǒng)治者。第1段提出“宮中尚促織之戲,歲征民間”,說明禍患起宮廷,統(tǒng)治者為滿足宮中享樂而“歲征民間”。未段尖銳地指出:“故天子一跬步,皆關(guān)民命,不可忽也。”由于最高統(tǒng)治者的荒淫無恥,貪官對上的阿諛奉承,“科斂丁口”,老百姓就只能落入“貼婦賣兒”、傾家蕩產(chǎn)的悲慘命運。4、為什么作者給故事安排一個喜劇的結(jié)局?參考答案:①這個結(jié)局是虛幻的,當時的現(xiàn)實生活中不可能出現(xiàn)。成子以自身性命化小蟲去讓皇帝玩賞,這正是鞭笞皇帝視人命如玩小蟲。②成名“因禍得福”即使是真,也是偶然的。百姓的生死禍福,竟系于區(qū)區(qū)小蟲,封建統(tǒng)治的腐敗已到何種程度!③“喜劇”的結(jié)局,實際上是嘲諷了一出丑劇,“成名裘馬揚揚”,連“撫臣、令尹,并受促織恩澤”,這豈不荒唐可笑!它是喜劇外表,悲劇內(nèi)涵,簡要概括一下它的悲劇性明確:《促織》是《聊齋志異》中的一篇具有深刻社會意義的小說,它以明代皇室尚斗促織,并征之于民間,給百姓帶來深重苦難為背景,通過具體描寫主人公成名一家被責令繳納促織,家產(chǎn)耗盡,慘遭杖責,以致小兒魂化促織的悲慘遭遇,反映了封建社會廣大人民所受的深重苦難。其悲劇性主要有以下幾點:反映了皇帝荒淫無道,巡撫縣令胥吏橫征暴斂的罪惡現(xiàn)實,對不顧百姓生死的奸官惡吏進行了控訴。通過描寫成名因被迫交納促織而備受摧殘、幾乎家破人亡的命運,寄托了對受盡欺凌和迫害的下層群眾的深切同情。對封建官場、封建科舉、封建皇帝、封建官吏進行了含義深刻的諷刺。逐級的獎賞和政績考核,是因為獻蟲有功,而不是國計民生的政績。將人間悲劇幻化成喜劇的形式,不但沒有削弱對封建統(tǒng)治者的譴責,相反蘊含著更為深沉的悲哀。《促織》不僅深刻揭示了封建社會的黑暗現(xiàn)實和人民的苦難,而且表達了對被壓迫損害的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對橫行鄉(xiāng)里的貪官虐吏的極大憤慨,以及對最高統(tǒng)治者的諷喻和批判。總結(jié):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歸納文章的主旨。(提示:內(nèi)容+思想)作者通過成名一家被官府逼迫交納蟋蟀,以致傾家蕩產(chǎn),但又終于致富的故事,揭露封建社會的罪惡,對現(xiàn)實的憤懣不平,寄托對受盡欺凌和迫害的下層群眾的深切同情。附加《促織》翻譯明朝宣德年間,皇室里盛行斗蟋蟀的游戲,每年都要向民間征收。這東西本來不是陜西出產(chǎn)的。有個華陰縣的縣官,想巴結(jié)上司,把一只蟋蟀獻上去,上司試著讓它斗了一下,顯出了勇敢善斗的才能,上級于是責令他經(jīng)常供應(yīng)。縣官又把供應(yīng)的差事派給各鄉(xiāng)的里正。于是市上的那些游手好閑的年輕人,捉到好的蟋蟀就用竹籠裝著喂養(yǎng)它,抬高它的價格;儲存起來,當作珍奇的貨物一樣等待高價出售。鄉(xiāng)里的差役們狡猾刁詐,借這個機會向老百姓攤派費用,每攤派一只蟋蟀,就常常使好幾戶人家破產(chǎn)。 縣里有個叫成名的人,是個念書人,長期未考中秀才。為人拘謹,不善說話,就被刁詐的小吏報到縣里,叫他擔任里正的差事。他想盡方法還是擺脫不掉(任里正這差事)。不到一年,微薄的家產(chǎn)都受牽累賠光了。正好又碰上征收蟋蟀,成名不敢勒索老百姓,但又沒有抵償?shù)腻X,憂愁苦悶,想要尋死。他妻子說:死有什么益處呢?不如自已去尋找,也許還有萬一找到的希望。成名認為這些話很對。就早出晚歸,提著竹筒絲籠,在破墻腳下。荒草叢里,挖石頭,掏大洞,各種辦法都用盡了,一直沒有找到。即使捉到二、三只,也是又弱又小,不合規(guī)格。縣官定了限期,嚴厲追逼,成名在十幾天中被打了上百板子,兩條腿膿血淋漓,連蟋蟀也不能去捉了,在床上翻來復去只想自殺。 這時,村里來了個駝背巫婆,(她)能借鬼神預卜兇吉。成名的妻子準備了禮錢去求神。只見紅顏的少女和白發(fā)的老婆婆擠滿門口。成名的妻子走進巫婆的屋里,只看見暗室拉著簾子,簾外擺著香案。求神的人在香爐上上香,拜了又拜。巫婆在旁邊望著空中替他們?nèi)旄妫齑揭粡堃缓希恢谡f些什么。大家都肅敬地站著聽。一會兒,室內(nèi)丟一張紙條出來,那上面就寫著求神的人心中所想問的事情,沒有絲毫差錯。成名的妻子把錢放在案上,象前邊的人一樣燒香跪拜。約一頓飯的工夫,簾子動了,一片紙拋落下來了。拾起一看,并不是字,而是一幅畫,當中繪著殿閣,就象寺院一樣;(殿閣)后面的山腳下,橫著一些奇形怪狀的石頭,長著一叢叢荊棘,一只青麻頭蟋蟀伏在那里;旁邊有一只癩哈蟆,就好象要跳起來的樣子。她展開看了一陣,不懂什么意思。但是看到上面畫著蟋蟀,正跟自己的心事暗合,就把紙片折疊好裝起來,回家后交給成名看。 成名反復思索,莫非是指給我捉蟋蟀的地方嗎?細看圖上面的景物,和村東的大佛閣很想象。于是他就忍痛爬起來,扶著杖,拿著圖來到寺廟的后面,(看到)有一座古墳高高隆起。成名沿著古墳向前走,只見一塊塊石頭,好象魚鱗似的排列著,真象畫中的一樣。他于是在野草中一面?zhèn)榷毬犚幻媛撸孟笤谡乙桓樅鸵涣P〗娌俗铀频模蝗欢牧Α⒁暳Α⒍Χ加帽M了,結(jié)果還是一點蟋蟀的蹤跡響聲都沒有。他正用心探索著,突然一只癩哈蟆跳過去了。成名更加驚奇了,急忙去追它,癩蛤蟆(已經(jīng))跳入草中。他便跟著蛤蟆的蹤跡,分開叢草去尋找,只見一只蟋蟀叭在棘根下面,他急忙撲過去捉它,蟋蟀跳進了石洞。他用細草撩撥,蟋蟀不出來;又用竹筒取水灌進石洞里,蟋蟀才出來,形狀極其俊美健壯。他便追趕著抓住了它。仔細一看,只見蟋蟀個兒大,尾巴長,青色的脖項,金黃色的翅膀。成名特別高興,用籠子裝上提回家,全家慶賀,把它看得比價值連城的寶玉還珍貴,裝在盆子里并且用蟹肉栗子粉喂它,愛護得周到極了,只等到了期限,拿它送到縣里去繳差。 成名有個兒子,年九歲,看到爸爸不在(家),偷偷打開盆子來看。蟋蟀一下子跳出來了,快得來不及捕捉。等抓到手后,(蟋蟀)的腿已掉了,肚子也破了,一會兒就死了。孩子害怕了,就哭著告訴媽媽,媽媽聽了,(嚇得)面色灰白,大驚說:禍根,你的死期到了!你爸爸回來,自然會跟你算帳!孩子哭著跑了。 不多時,成名回來了,聽了妻子的話,全身好象蓋上冰雪一樣。怒氣沖沖地去找兒子,兒子無影無蹤不知到哪里去了。后來在井里找到他的尸體,于是怒氣立刻化為悲痛,呼天喊地,悲痛欲絕。夫妻二人對著墻角流淚哭泣,茅屋里沒有炊煙,面對面坐著不說一句話,不再有一點生趣。直到傍晚時,才拿上草席準備把孩子埋葬。夫妻走近一摸,還有一絲微弱的氣息。他們高興地把他放在床上,半夜里孩子又蘇醒過來。夫妻二人心里稍稍寬慰一些,但是孩子神氣呆呆的,氣息微弱,只想睡覺。成名回頭看到蟋蟀籠空著,就急得氣也吐不出,話也說不上來,也不再把兒子放在心上了,從晚上到天明,連眼睛也沒合一下。東方的太陽已經(jīng)升起來了,他還直挺挺地躺在床上發(fā)愁。他忽然聽到門外有蟋蟀的叫聲,吃驚地起來細看時,那只蟋蟀仿佛還在。他高興得動手捉它,那蟋蟀一跳就走了,跳得非常快。他用手掌去罩住它,手心空蕩蕩地好象沒有什么東西;手剛舉起,卻又遠遠地跳開了。成名急忙追它,轉(zhuǎn)過墻角,又不知它的去向了。他東張西望,四下尋找,才看見蟋蟀趴在墻壁上。成名仔細看它,個兒短小,黑紅色,立刻覺得它不象先前那只。成名因它個兒小,看不上。(成名)仍不住地來回尋找,找他所追捕的那只。(這時)墻壁上的那只小蟋蟀,忽然跳到他的衣袖上了。再仔細看它,形狀象土狗子,梅花翅膀,方頭長腿,覺得好象還不錯。高興地收養(yǎng)了它,準備獻給官府,但是心里還很不踏實,怕不合縣官的心意,他想先試著讓它斗一下,看它怎么樣。 村里一個喜歡多事的少年,養(yǎng)著一只蟋蟀,自已給它取名叫蟹殼青,(他)每日跟其他少年斗(蟋蟀)沒有一次不勝的。他想留著它居為奇貨來牟取暴利,便抬高價格,但是也沒有人買。(有一天)少年直接上門來找成名,看到成名所養(yǎng)的蟋蟀,只是掩著口笑,接著取出自己的蟋蟀,放進比試蟋蟀的籠子里。成名一看對方那只蟋蟀又長又大,自己越發(fā)羞愧,不敢拿自己的小蟋蟀跟少年的蟹殼青較量。少年堅持要斗,成名心想養(yǎng)著這樣低劣的東西,終究沒有什么用處,不如讓它斗一斗,換得一笑了事。因而把兩個蟋蟀放在一個斗盆里。小蟋蟀趴著不動,呆呆地象個木雞,少年又大笑。(接著)試著用豬鬃撩撥小蟋蟀的觸須,小蟋蟀仍然不動,少年又大笑了。撩撥了它好幾次,小蟋蟀突然大怒,直往前沖,于是互相斗起來,騰身舉足,彼此相撲,振翅叫喚。一會兒,只見小蟋蟀跳起來,張開尾,豎起須,一口直咬著對方的脖頸。少年大驚,急忙分開,使它們停止撲斗。小蟋蟀抬著頭振起翅膀得意地鳴叫著,好象給主人報捷一樣。成名大喜,(兩人正在觀賞)突然來了一只雞,直向小蟋蟀啄去。成名嚇得(站在那里)驚叫起來,幸喜沒有啄中,小蟋蟀一跳有一尺多遠。雞又大步地追逼過去,小蟋蟀已被壓在雞爪下了。成名嚇得驚慌失措,不知怎么救它,急得直跺腳,臉色都變了。忽然又見雞伸長脖子扭擺著頭,到跟前仔細一看,原來小蟋蟀已蹲在雞冠上用力叮著不放。成名越發(fā)驚喜,捉下放在籠中。 第二天,成名把蟋蟀獻給縣官,縣官見它小,怒斥成名。成名講述了這只蟋蟀的奇特本領(lǐng),縣官不信。試著和別的蟋蟀搏斗,所有的都被斗敗了。又試著和雞斗,果然和成名所說的一樣。于是就獎賞了成名,把蟋蟀獻給了巡撫。巡撫特別喜歡,用金籠裝著獻給皇帝,并且上了奏本,仔細地敘述了它的本領(lǐng)。到了宮里后,凡是全國貢獻的蝴蝶、螳螂、油利撻、青絲額及各種稀有的蟋蟀,都與(小蟋蟀)斗過了,沒有一只能占它的上風。它每逢聽到琴瑟的聲音,都能按照節(jié)拍跳舞,(大家)越發(fā)覺得出奇。皇帝更加喜歡,便下詔賞給巡撫好馬和錦緞。巡撫不忘記好處是從哪來的,不久縣官也以才能卓越而聞名了。縣官一高興,就免了成名的差役,又囑咐主考官,讓成名中了秀才。過了一年多,成名的兒子精神復原了。他說他變成一只蟋蟀,輕快而善于搏斗。現(xiàn)在才蘇醒過來。巡撫也重賞了成名。不到幾年,成名就有一百多頃田地,很多高樓大廈,還有成百上千的牛羊;每次出門,身穿輕裘,騎上高頭駿馬,比官宦人家還闊氣。 異史氏說:皇帝偶爾使用一件東西,未必不是用過它就忘記了;然而下面執(zhí)行的人卻把它作為一成不變的慣例。加上官吏貪婪暴虐,老百姓一年到頭賠上妻子賣掉孩子,還是沒完沒了。所以皇帝的一舉一動,都關(guān)系著老百姓的性命,不可忽視啊!只有成名這人因為官吏的侵害而貧窮,又因為進貢蟋蟀而致富,穿上名貴的皮衣,坐上豪華的車馬,得意揚揚。當他充當里正,受到責打的時候,哪里想到他會有這種境遇呢!老天要用這酬報那些老實忠厚的人,就連撫臣、縣官都受到蟋蟀的恩惠了。聽說“一人得道成仙,連雞狗都可以上天。”這話真是一點不假啊!《促織》導學稿(學生版)(教學注記)課題:促織P119課時安排:2課時學習目標:1知識與能力:了解作家及作品相關(guān)文學常識,掌握文言實詞、虛詞,歸納文言知識。2過程與方法:理清文章思路,梳理情節(jié)內(nèi)容。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揭露封建社會的罪惡,寄托對受盡欺凌和迫害的下層群眾的深切同情。注:本文涉及的文言知識較多,結(jié)合課文注釋和《金牌學案》的相關(guān)習題,認真完成并積累文言基礎(chǔ)知識。預習案1、作者與《聊齋志異》 :課文選自蒲松齡的《聊齋志異》,簡稱《聊齋》。 蒲松齡,山東淄州(今淄博市)蒲家莊人,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從小熱衷功名,19歲參加科舉考試,連中縣、府、道的第一,但此后卻屢試不第,擠不進官場。他的大半生基本上在家鄉(xiāng)過著清苦的塾師生活,因而和人民接觸的機會較多,對統(tǒng)治階級的種種罪惡有所不滿。 蒲松齡20歲左右開始創(chuàng)作《聊齋》,40歲左右基本完成,以后不斷有所修改和增補,直到死前為止。這部作品,是他一生心血的結(jié)晶。《聊齋》收集了大量的民間神話傳說,書中極大部分以狐仙鬼怪、魚精花妖為題材,用以諷刺現(xiàn)實,寄托孤憤。正如該書自序所說:“集腋成裘,忘續(xù)明之錄,浮白載筆,僅成孤憤之書。寄托如此,亦是悲矣。”《促織》是《聊齋》中的名篇之一。2、寫作背景:康熙年間正是清代的“盛世”,康熙本人也被視為“英主”。可當時的統(tǒng)治集團和康熙本人同樣追求“聲色犬馬”,酷愛“斗雞戲蟲”,至今傳下來的斗蟋蟀盆,以康乾年間制作最精,康熙時更有以制盆揚名于世的。可見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實際上是在借講前朝“令主”當政的“治世”時代的事,來揭露“當世”“英主”當政的“盛世”的黑暗現(xiàn)實。“每責-一頭,輒傾數(shù)家之產(chǎn)”,當是目有所睹;“天子偶用一物”,更是特有所指,不是泛泛議論。這正反映了蒲松齡思想的深刻處,“治世”“盛世”尚且如此,那“庸主”當政的“衰世”就更不用說了。3、這篇小說的線索是什么?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一般由序幕、開端、發(fā)展、高潮、結(jié)局等部分組成,請梳理《促織》的結(jié)構(gòu)。線索是:“征蟲—— ”是故事的開端;(第1~2節(jié))“求蟲—— ”是故事的發(fā)展;(第3~4節(jié))“失蟲—— —— ”是故事的高潮;(第5~7節(jié))“獻蟲”是故事的結(jié)局。(第8節(jié))最后一段(第9節(jié))是一段評述性的文字,這也是筆記體小說常用的一種形式,通過評語直接表達作者的觀點和態(tài)度。類似于司馬遷的《史記》里每篇文章后有一段:“太史公曰”。探究案文章開頭交待“宮中尚促織之戲”、“歲征民間”有何用意?細讀課文第5、6段從文中找出能體現(xiàn)成名心理變化的詞依次填入橫線上,并體會心理描寫的妙處和作用(每條橫線只填一個字)。參考答案:成名聽說兒子誤斃促織則 ,得子尸于井則轉(zhuǎn)而為 ,見子氣息惙然則轉(zhuǎn)而為 ,但顧蟋蟀籠虛則又轉(zhuǎn)而為 。忽聞門外蟲鳴則既驚且 ,然見促織短小則認為它 ;視之,意似良,又轉(zhuǎn)而為 。將獻公堂,不知能否合官老爺意,心中又 。作用:3、閱讀“異史氏曰”一段,并思考:為了一頭蟋蟀,造成百姓傾家蕩產(chǎn)的罪魁禍首是誰?為什么?請從第1段和第9段中找出證據(jù)。4、為什么作者給故事安排一個喜劇的結(jié)局?它是喜劇外表,悲劇內(nèi)涵,簡要概括一下它的悲劇性總結(jié):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歸納文章的主旨。(提示:內(nèi)容+思想)附加《促織》翻譯明朝宣德年間,皇室里盛行斗蟋蟀的游戲,每年都要向民間征收。這東西本來不是陜西出產(chǎn)的。有個華陰縣的縣官,想巴結(jié)上司,把一只蟋蟀獻上去,上司試著讓它斗了一下,顯出了勇敢善斗的才能,上級于是責令他經(jīng)常供應(yīng)。縣官又把供應(yīng)的差事派給各鄉(xiāng)的里正。于是市上的那些游手好閑的年輕人,捉到好的蟋蟀就用竹籠裝著喂養(yǎng)它,抬高它的價格;儲存起來,當作珍奇的貨物一樣等待高價出售。鄉(xiāng)里的差役們狡猾刁詐,借這個機會向老百姓攤派費用,每攤派一只蟋蟀,就常常使好幾戶人家破產(chǎn)。 縣里有個叫成名的人,是個念書人,長期未考中秀才。為人拘謹,不善說話,就被刁詐的小吏報到縣里,叫他擔任里正的差事。他想盡方法還是擺脫不掉(任里正這差事)。不到一年,微薄的家產(chǎn)都受牽累賠光了。正好又碰上征收蟋蟀,成名不敢勒索老百姓,但又沒有抵償?shù)腻X,憂愁苦悶,想要尋死。他妻子說:死有什么益處呢?不如自已去尋找,也許還有萬一找到的希望。成名認為這些話很對。就早出晚歸,提著竹筒絲籠,在破墻腳下。荒草叢里,挖石頭,掏大洞,各種辦法都用盡了,一直沒有找到。即使捉到二、三只,也是又弱又小,不合規(guī)格。縣官定了限期,嚴厲追逼,成名在十幾天中被打了上百板子,兩條腿膿血淋漓,連蟋蟀也不能去捉了,在床上翻來復去只想自殺。 這時,村里來了個駝背巫婆,(她)能借鬼神預卜兇吉。成名的妻子準備了禮錢去求神。只見紅顏的少女和白發(fā)的老婆婆擠滿門口。成名的妻子走進巫婆的屋里,只看見暗室拉著簾子,簾外擺著香案。求神的人在香爐上上香,拜了又拜。巫婆在旁邊望著空中替他們?nèi)旄妫齑揭粡堃缓希恢谡f些什么。大家都肅敬地站著聽。一會兒,室內(nèi)丟一張紙條出來,那上面就寫著求神的人心中所想問的事情,沒有絲毫差錯。成名的妻子把錢放在案上,象前邊的人一樣燒香跪拜。約一頓飯的工夫,簾子動了,一片紙拋落下來了。拾起一看,并不是字,而是一幅畫,當中繪著殿閣,就象寺院一樣;(殿閣)后面的山腳下,橫著一些奇形怪狀的石頭,長著一叢叢荊棘,一只青麻頭蟋蟀伏在那里;旁邊有一只癩哈蟆,就好象要跳起來的樣子。她展開看了一陣,不懂什么意思。但是看到上面畫著蟋蟀,正跟自己的心事暗合,就把紙片折疊好裝起來,回家后交給成名看。 成名反復思索,莫非是指給我捉蟋蟀的地方嗎?細看圖上面的景物,和村東的大佛閣很想象。于是他就忍痛爬起來,扶著杖,拿著圖來到寺廟的后面,(看到)有一座古墳高高隆起。成名沿著古墳向前走,只見一塊塊石頭,好象魚鱗似的排列著,真象畫中的一樣。他于是在野草中一面?zhèn)榷毬犚幻媛撸孟笤谡乙桓樅鸵涣P〗娌俗铀频模蝗欢牧Α⒁暳Α⒍Χ加帽M了,結(jié)果還是一點蟋蟀的蹤跡響聲都沒有。他正用心探索著,突然一只癩哈蟆跳過去了。成名更加驚奇了,急忙去追它,癩蛤蟆(已經(jīng))跳入草中。他便跟著蛤蟆的蹤跡,分開叢草去尋找,只見一只蟋蟀叭在棘根下面,他急忙撲過去捉它,蟋蟀跳進了石洞。他用細草撩撥,蟋蟀不出來;又用竹筒取水灌進石洞里,蟋蟀才出來,形狀極其俊美健壯。他便追趕著抓住了它。仔細一看,只見蟋蟀個兒大,尾巴長,青色的脖項,金黃色的翅膀。成名特別高興,用籠子裝上提回家,全家慶賀,把它看得比價值連城的寶玉還珍貴,裝在盆子里并且用蟹肉栗子粉喂它,愛護得周到極了,只等到了期限,拿它送到縣里去繳差。 成名有個兒子,年九歲,看到爸爸不在(家),偷偷打開盆子來看。蟋蟀一下子跳出來了,快得來不及捕捉。等抓到手后,(蟋蟀)的腿已掉了,肚子也破了,一會兒就死了。孩子害怕了,就哭著告訴媽媽,媽媽聽了,(嚇得)面色灰白,大驚說:禍根,你的死期到了!你爸爸回來,自然會跟你算帳!孩子哭著跑了。 不多時,成名回來了,聽了妻子的話,全身好象蓋上冰雪一樣。怒氣沖沖地去找兒子,兒子無影無蹤不知到哪里去了。后來在井里找到他的尸體,于是怒氣立刻化為悲痛,呼天喊地,悲痛欲絕。夫妻二人對著墻角流淚哭泣,茅屋里沒有炊煙,面對面坐著不說一句話,不再有一點生趣。直到傍晚時,才拿上草席準備把孩子埋葬。夫妻走近一摸,還有一絲微弱的氣息。他們高興地把他放在床上,半夜里孩子又蘇醒過來。夫妻二人心里稍稍寬慰一些,但是孩子神氣呆呆的,氣息微弱,只想睡覺。成名回頭看到蟋蟀籠空著,就急得氣也吐不出,話也說不上來,也不再把兒子放在心上了,從晚上到天明,連眼睛也沒合一下。東方的太陽已經(jīng)升起來了,他還直挺挺地躺在床上發(fā)愁。他忽然聽到門外有蟋蟀的叫聲,吃驚地起來細看時,那只蟋蟀仿佛還在。他高興得動手捉它,那蟋蟀一跳就走了,跳得非常快。他用手掌去罩住它,手心空蕩蕩地好象沒有什么東西;手剛舉起,卻又遠遠地跳開了。成名急忙追它,轉(zhuǎn)過墻角,又不知它的去向了。他東張西望,四下尋找,才看見蟋蟀趴在墻壁上。成名仔細看它,個兒短小,黑紅色,立刻覺得它不象先前那只。成名因它個兒小,看不上。(成名)仍不住地來回尋找,找他所追捕的那只。(這時)墻壁上的那只小蟋蟀,忽然跳到他的衣袖上了。再仔細看它,形狀象土狗子,梅花翅膀,方頭長腿,覺得好象還不錯。高興地收養(yǎng)了它,準備獻給官府,但是心里還很不踏實,怕不合縣官的心意,他想先試著讓它斗一下,看它怎么樣。 村里一個喜歡多事的少年,養(yǎng)著一只蟋蟀,自已給它取名叫蟹殼青,(他)每日跟其他少年斗(蟋蟀)沒有一次不勝的。他想留著它居為奇貨來牟取暴利,便抬高價格,但是也沒有人買。(有一天)少年直接上門來找成名,看到成名所養(yǎng)的蟋蟀,只是掩著口笑,接著取出自己的蟋蟀,放進比試蟋蟀的籠子里。成名一看對方那只蟋蟀又長又大,自己越發(fā)羞愧,不敢拿自己的小蟋蟀跟少年的蟹殼青較量。少年堅持要斗,成名心想養(yǎng)著這樣低劣的東西,終究沒有什么用處,不如讓它斗一斗,換得一笑了事。因而把兩個蟋蟀放在一個斗盆里。小蟋蟀趴著不動,呆呆地象個木雞,少年又大笑。(接著)試著用豬鬃撩撥小蟋蟀的觸須,小蟋蟀仍然不動,少年又大笑了。撩撥了它好幾次,小蟋蟀突然大怒,直往前沖,于是互相斗起來,騰身舉足,彼此相撲,振翅叫喚。一會兒,只見小蟋蟀跳起來,張開尾,豎起須,一口直咬著對方的脖頸。少年大驚,急忙分開,使它們停止撲斗。小蟋蟀抬著頭振起翅膀得意地鳴叫著,好象給主人報捷一樣。成名大喜,(兩人正在觀賞)突然來了一只雞,直向小蟋蟀啄去。成名嚇得(站在那里)驚叫起來,幸喜沒有啄中,小蟋蟀一跳有一尺多遠。雞又大步地追逼過去,小蟋蟀已被壓在雞爪下了。成名嚇得驚慌失措,不知怎么救它,急得直跺腳,臉色都變了。忽然又見雞伸長脖子扭擺著頭,到跟前仔細一看,原來小蟋蟀已蹲在雞冠上用力叮著不放。成名越發(fā)驚喜,捉下放在籠中。 第二天,成名把蟋蟀獻給縣官,縣官見它小,怒斥成名。成名講述了這只蟋蟀的奇特本領(lǐng),縣官不信。試著和別的蟋蟀搏斗,所有的都被斗敗了。又試著和雞斗,果然和成名所說的一樣。于是就獎賞了成名,把蟋蟀獻給了巡撫。巡撫特別喜歡,用金籠裝著獻給皇帝,并且上了奏本,仔細地敘述了它的本領(lǐng)。到了宮里后,凡是全國貢獻的蝴蝶、螳螂、油利撻、青絲額及各種稀有的蟋蟀,都與(小蟋蟀)斗過了,沒有一只能占它的上風。它每逢聽到琴瑟的聲音,都能按照節(jié)拍跳舞,(大家)越發(fā)覺得出奇。皇帝更加喜歡,便下詔賞給巡撫好馬和錦緞。巡撫不忘記好處是從哪來的,不久縣官也以才能卓越而聞名了。縣官一高興,就免了成名的差役,又囑咐主考官,讓成名中了秀才。過了一年多,成名的兒子精神復原了。他說他變成一只蟋蟀,輕快而善于搏斗。現(xiàn)在才蘇醒過來。巡撫也重賞了成名。不到幾年,成名就有一百多頃田地,很多高樓大廈,還有成百上千的牛羊;每次出門,身穿輕裘,騎上高頭駿馬,比官宦人家還闊氣。 異史氏說:皇帝偶爾使用一件東西,未必不是用過它就忘記了;然而下面執(zhí)行的人卻把它作為一成不變的慣例。加上官吏貪婪暴虐,老百姓一年到頭賠上妻子賣掉孩子,還是沒完沒了。所以皇帝的一舉一動,都關(guān)系著老百姓的性命,不可忽視啊!只有成名這人因為官吏的侵害而貧窮,又因為進貢蟋蟀而致富,穿上名貴的皮衣,坐上豪華的車馬,得意揚揚。當他充當里正,受到責打的時候,哪里想到他會有這種境遇呢!老天要用這酬報那些老實忠厚的人,就連撫臣、縣官都受到蟋蟀的恩惠了。聽說“一人得道成仙,連雞狗都可以上天。”這話真是一點不假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4.1《促織》導學稿 學生版.docx 14.1《促織》導學稿 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