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9.2 極地科學考察與環境保護學習目標1.通過對極地環境的學習,知道極地地區科學考察的意義。2.了解我國極地科學考察的歷程。3.重點:理解極地地區環境保護的重要性。【預習導學】重點梳理知識點一:天然的實驗室 1.南極洲是地球上唯一沒有常住 ,沒有 污染,未經人類雕琢的大陸。南極洲和北冰洋的自然環境使之成為科學家進行 、 、 、 、 、 等方面的科學研究的廣闊天然實驗室。 2.中國極地科考:我國于1985年、1989年、2009年和2014年,分別在喬治王島和南極大陸建立了 站、 站、 站和 站,2018年我國第五個南極科學考察站羅斯海新站選址奠基,其中位于南極圈外的是 站。2004年,中國第一個北極科學考察站—— 站,正式落成。 3.南極地區科考的時間是什么季節 與北極地區科考的時間是不是一樣呢 4.閱讀教材P101學習行動第3題,說出極地探險隊員應具有哪些優秀的品質。知識點二:人類共同的財富 1.列舉極地地區生態環境遭受威脅的事例。2.為保護南極 ,和平利用南極地區,凍結各國領土等方面的要求,1959年12月1日部分國家簽訂了《 》,并制定了《南極條約》協商會議制度。我國于 年5月正式加入《南極條約》,1985年10月被接納為協商國。2011年6月20日至7月1日,第34屆《南極條約》協商會議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舉行,討論了 、 、 等問題。 參考答案知識點一 天然的實驗室1.人口 工業 氣象 冰川 地質 海洋 生物 環境2.長城 中山 昆侖 泰山 長城 黃河3.南半球的夏季,也就是北半球的冬季,這時候南極地區白天長,氣溫較高。與北極地區科考的時間正好相反。4.勇于進取、不怕犧牲、堅韌不拔等。知識點二 人類共同的財富1.大肆捕殺海洋生物,如鯨魚、磷蝦等;石油泄漏,海水遭受污染;等等。2.生態系統 南極條約 1983 南極環境保護 南極旅游 生物勘探【合作探究】1.下圖示意我國泰山站主樓。它是一個三層高架結構,高度大概20米,外形很像一個燈籠。房屋的墻板采用“夾心”式,中間是保溫材料。窗戶較小,且多為雙層玻璃。房屋地基很深,下面是立柱,房屋朝不同方向開門。這樣設計的目的是什么 2.假如要組織一支科學考察隊去南極地區考察,請你設計一條從中國上海出發,到南極中山站的海上航線。 3.結合你對極地地區環境保護的學習,談談你對環境保護的看法。 4.拓展提升:由于登山運動的普及和人類活動的增加,原本生態就十分脆弱的珠穆朗瑪峰(簡稱“珠峰”),環境承載力正逼近極限。2018年以來,西藏自治區組織清理珠峰保護區海拔5200米以上的垃圾8.4噸。登山運動員隨手丟棄的登山繩、空氧氣罐、壓縮餅干包裝袋,甚至大小便,都需要清理人員冒著生命危險爬上險峰才能清理。2019年1月,日喀則市定日縣珠峰管理局發布公告,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進入珠穆朗瑪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絨布寺以上核心區域旅游。這意味著珠峰生態保護再度升級。簡析珠峰生態保護升級的原因及其應對措施。 參考答案1.防寒保暖,防止積雪掩埋,便于采光。2.從上海往南穿過馬六甲海峽,途經印度尼西亞,中途停靠澳大利亞,進行物資補給,2~3天后繼續往南,穿越西風帶到達中山站。3.對自然資源的開采和加工要做到有序進行,在獲得經濟利益的同時,不能以污染或犧牲環境為代價。同時我們還要嚴格限制自己的行為,例如不能亂扔廢棄物。此外,我們還要保護環境、美化環境。4.原因:海拔高,生態環境脆弱,環境承載力低;垃圾清運難度大,對原生態環境污染大。應對措施:適當增設垃圾回收處理站,倡議登山運動員減少垃圾、帶走垃圾,改造與升級廁所等基礎設施,制定生態保護的相關政策、法規,等等。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