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6.3 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第1課時學習目標1.通過讀圖掌握西北地區的范圍、主要地形區、河流等地理概況。2.知道西北地區氣候的特點以及形成原因。3.重點:知道西北地區自然景觀變化差異、農業分布、村鎮和城市分布,理解自然環境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預習導學】重點梳理知識點:干旱、半干旱的西北地區 1.范圍:西北地區位于我國① —阿爾金山—② 以北,③ 以西。 2.寫出西北地區包括的主要省區。3.地形:以 和 為主,東部主要是⑦ 高原,西部以⑤ 山脈為界,以北是④ 盆地,以南是⑥ 盆地。 4.氣候:西北地區深居內陸,遠離海洋,降水稀少,屬于典型的 氣候,荒漠廣布,⑥盆地所在的 沙漠是我國最大的沙漠, 是本區的主要自然特征。 5.主要河流:本區降水稀少,蒸發旺盛,地表河流少,且多為 河,⑧ 河是我國最長的內流河。 6.綠洲:分布在 邊緣有水源的地方。 7.農業:主要分布在 、 、 以及 。 8.村鎮和城市:主要集中在 、 以及 ,多呈 或 分布。 9.西北地區是我國跨經度最廣的地理區域,東西最大距離超過3000千米,各地距海遠近不同,再加上山嶺的阻擋,使得年降水量從東部的400毫米左右到西部不足50毫米,所以自然景觀自東向西依次是 、 、 。 10.西北地區許多地方的民居為平頂屋,這說明其氣候具有什么特點 分析該氣候特點的形成原因。參考答案知識點 干旱、半干旱的西北地區1.昆侖山 祁連山 大興安嶺2.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甘肅省、內蒙古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等。3.高原 盆地 內蒙古 天山 準噶爾 塔里木4.溫帶大陸性 塔克拉瑪干 干旱5.內流 塔里木6.盆地7.河套平原 寧夏平原 河西走廊 西部盆地邊緣的綠洲上8.黃河沿岸 沙漠邊緣的綠洲 鐵路、公路沿線 帶狀 點狀9.草原 荒漠草原 荒漠10.特點:干旱。形成原因:遠離海洋,周圍又被高山環繞,來自海洋的濕潤氣流很難到達,降水少,氣候干旱。【合作探究】1.看圖說話: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一幅空白西北地區圖,請同學們對照教材找出西北地區的位置、地形特點、主要行政區等,然后請同學上講臺在空白的西北地區圖前指出具體地理事物的位置。2.小明和小亮準備暑假暢游西北地區。小明向往“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詩景;小亮則渴望體驗“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意境。請你結合所學知識,幫助他們選擇合適的旅游景點。 3.結合所學知識,說明西北地區城市的分布特點。 4.西北地區的自然景觀自東向西大致呈現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變化。想一想,這是為什么 5.西北地區的天山山麓、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和準噶爾盆地的邊緣分布著較多的綠洲。議一議,這些地區綠洲較多的原因是什么 參考答案1.位置:位于大興安嶺以西,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以北的廣大區域。地形:主要位于地勢第二級階梯,以盆地、高原和山地為主;東部地形單一,主要為廣闊的內蒙古高原;西部地形復雜,山地、盆地相間分布,有“三山夾兩盆”的特征。主要省級行政區: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和甘肅省。2.小明可以去內蒙古高原,小亮可以去塔克拉瑪干沙漠。3.分布在黃河沿岸、沙漠邊緣的綠洲以及鐵路、公路沿線。4.西北地區自東向西距離海洋越來越遠,降水越來越少,導致自然景觀自東向西呈現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變化。5.這些地區夏季氣溫高,高山上的冰雪融化,山麓地帶形成綠洲,同時還有山區降水進行補給,因此綠洲較多。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