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AI智慧農貿:探究圖像識別的過程 說課稿一切推理都必須從觀察與實驗得來。——意大利·伽利略各位評委老師好,今天我說課的主題是《AI智慧農貿:探究圖像識別的過程》。接下來,我將從實驗教學理念、實驗教學分析、實驗教學過程、實驗效果評價四個方面進行說課。實驗教學理念《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注重以科學原理指導實踐應用,要求創設貼近學生的真實情境及任務,讓學生像學科專家一樣思考與行動,在做中學,在反復試錯中親身體驗并經歷知識的誕生與應用過程。因此,在信息科技課程中,實驗是連接技術和素養的重要橋梁,本課將通過實驗幫助學生深入地去理解圖像識別的過程。實驗教學分析(一)使用教材本節課選自浙教版(2020年)初中信息技術八年級下冊第13課《圖像識別技術》。這節課的原理較難,前后課主題孤立,學生難以形成系統的知識結構,為此,我將對教學內容進行重構,進行整體性設計。(二)單元概述我選定的項目主題是《AI智慧農貿》,單元整體設計思路如圖1所示,圍繞驅動問題“為減輕攤主營業負擔,如何制作AI智慧農貿產品”展開。本課是第13課《AI智慧農貿的果蔬識別》。圖1 《AI智慧農貿》單元整體設計(三)學生情況本課授課對象是八年級學生,他們對計算機、平板電腦等設備較為熟悉,具備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但是學生對人工智能相關原理不夠清楚,因此借助實驗探究構建新知。(四)實驗教學目標根據教材和學生特點,我確定了以下實驗教學目標。(1)通過“實驗猜想-實驗探究-實驗論證”步驟,歸納出圖像識別的過程,提升數字化學習與創新的能力。(2)利用智能識圖識物app去實驗觀察、比對、記錄,感知圖像識別的內涵,提升信息意識。(3)在實驗操作中實現果蔬識別功能,在問題分析與解決中,提升計算思維能力、信息社會責任意識。(五)實驗教學重難點根據實驗教學目標,我確定以下實驗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圖像識別的過程教學難點:圖像特征的提取為突破本課重難點,我采用了實驗學習支架:實驗操作步驟、實驗微課、實驗評價表等。(六)實驗設計思路“猜想-論證”是科學實驗的重要方法,過程中充滿創造性思維。為此,我的實驗設計思路是這樣的。首先,利用實驗猜想得出圖像識別的過程;接著,通過三個探究活動引發學生進行實驗探究;最后,通過實驗論證得到圖像識別的過程。(七)實驗器材為了保證實驗有序開展,本節課使用平板電腦、自制的果蔬識別器、電腦攝像頭、實驗記錄單作為實驗器材,如圖2所示。圖2 本課所用的實驗器材實驗教學過程(一)回顧項目,聚焦問題我帶著學生回顧AI智慧農貿項目,在前幾節課中,我們完成了相應的功能。今天,我們的攤主又碰到怎樣的問題呢?為了讓學生真切感受攤主的需求,我邀請幾位學生扮演攤主、顧客等角色,共同模擬農貿市場中水果買賣的場景,從而啟發學生思考如何利用AI技術解決真實問題——添加果蔬識別功能。如圖3所示。圖3 學生模擬水果買賣場景實驗猜想,發散思維圖4 學生和果蔬識別器交互的畫面接著,我向學生呈現了自制的實驗演示成品——果蔬識別器,邀請其中一名學生上臺與之進行互動。從水果實物,經過果蔬識別器,得到了相應的果蔬名字。這個過程中,經歷了圖像識技術。我引導學生思考:圖像識別的過程是怎樣的呢?我便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猜想,由此就得到了若干個猜想的結果,我再邀請小組代表說一說猜想的原因。如圖5所示。圖5 小組代表匯報猜想的結果(三)實驗探究,科學記錄有了實驗猜想,我將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探究活動。(1)實驗探究一:智能識圖認果蔬我引導學生進行第一個實驗探究:智能識圖認果蔬。并啟發學生思考:拍照實現了什么功能,拍照手抖還能準確識別出果蔬名字嗎?圖像數字化、預處理該如何排序?如圖6所示。圖6 實驗1組的實驗探究的結果在此環節中,幫助學生自主構建出圖像識別的過程中第一、二個步驟(圖像數字化、預處理),如圖7所示。圖7 圖像識別的過程中第一、二個步驟接著,我引導學生對比實驗1組和實驗2組的結果,如圖8所示。通過實驗對比發現,手抖后拍照得到結果不同,為什么?帶著疑惑,我將帶領學生繼續探索第二個實驗。圖8 實驗1組和實驗2組的實驗探究的結果實驗探究二:多個角度識果蔬我將引導學生繼續利用智能識圖識物APP,從頂部、側面、底部三個角度對果蔬進行識別,觀察并記錄實驗結果。通過實驗對比發現,從不同角度對蓮霧識別,特征不同會有不同的結果。如圖9所示。從而幫助學生自主構建出圖像識別的過程中第三個步驟(特征提取),如圖10所示。圖9 實驗1組和實驗2組的實驗探究的結果圖10 圖像識別的過程中第三個步驟為了加深對圖像特征提取的理解,我將利用微課進行助力,幫助學生知道多角度訓練圖像對圖像特征提取的重要性。如圖11所示。圖11 微課:如何多角度訓練圖像實驗探究三:一次性識多樣果蔬在農貿市場中,顧客不僅僅買一樣水果,有時候會買多樣水果。那么,我將引導學生思考智能識圖APP能不能一次性識別出多樣果蔬呢?通過實驗對比發現,智能識圖識物APP無法一次性識別出多樣果蔬。如圖12所示。從而幫助學生理解圖像識別的過程中借助圖像模型進行分類識別。圖12 實驗1組和實驗2組的實驗探究的結果我就繼續引導學生猜想,是否所有APP都不能一次性識別出多樣果蔬呢?在此刻,我讓學生觀察淘寶app識別多樣果蔬的結果是怎樣的。在智能識圖識物APP和淘寶APP對比中發現,前者是單個圖像模型,后者是多個圖像模型。因此,淘寶APP是可以一次性識別出多樣果蔬的,卷積神經網絡在其中有很大的作用。(四)實驗論證,得出結論通過三個實驗探究后,我請學生進行實驗論證,梳理出圖像識別的過程(如圖13所示),并邀請其中小組代表分享他們這樣實驗論證的原因(如圖14所示)。圖13 圖像識別的過程圖14 學生代表上臺匯報實驗論證的結果學以致用,聯系生活當學生構建出了圖像識別的過程后,我邀請學生繼續完善他們的AI智慧農貿項目,為其添加果蔬識別這一功能。我再引導學生思考:AI智慧農貿中的其它圖像識別技術?如何看待農貿市場中的AI換臉事件?在學生的思維碰撞中,提升學生的信息社會責任意識。圖15 學生為AI智慧農貿項目添加果蔬識別功能實驗效果評價(一)構建過程評價本節課從實驗操作、實驗反思、教師反饋三個方面,引領學生進行過程性評價。如圖16所示。圖16 《AI智慧農貿:探究圖像識別的過程》評價表(二)實驗效果評價在實驗教學中,融入過程性評價,本節課收獲了如下實驗效果。實驗設計激發了學生探究的熱情(如圖17所示)圖17 學生合作進行實驗探究時的畫面實驗資源支持了學生合作的開展(如圖18所示)圖18 本節課用到的實驗資源實驗反思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生長(如圖19所示)圖19 學生對實驗結果進行的反思實驗教學反思(實驗創新要點)通過本次實驗,我有以下幾點反思:1)實驗探究:把握了技術背后的原理2)問題導向:解決了現實生活的問題3)評價引領:助力了實驗有效的進行本次實驗內容貼合“做中學,用中學,創中學”,同時強調了“科”與“技”的并重,希望每位學生在實驗中創造著長大!以上是我所有的說課內容,謝謝大家的聆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