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蘇教版科學四年級下冊《養昆蟲》教案教學目標科學知識目標:1.能通過飼養活動,親歷昆蟲一生的幾個發展階段。科學探究目標:1.在教師引導下,能基于所學知識,制訂簡單的飼養計劃。2.運用感官和選擇恰當的工具、儀器,觀察并描述昆蟲的外部形態特征及現象。科學態度目標:1.能像科學家一樣記觀察日記,并通過整理日記獲取有用信息。2.能分工協作,進行多人合作飼養,體會養昆蟲的樂趣。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在飼養活動中能親近、關注小動物,增強責任感。▍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能夠悉心飼養昆蟲,記觀察日記。教學難點:能夠整理日記,從中獲取昆蟲生長的信息。▍課前準備教師準備:課件。學生準備:養蠶相關工具、蠶卵、桑葉、方格紙、放大鏡、日記本。▍流程一:新課導入1.交流提問:上節課,我們初步了解了昆蟲的特點,誰來說一說,昆蟲的特點是什么?2.出示各種蠶的圖片并提問:你知道這些都是什么昆蟲嗎?3.教師介紹:這些都是同一種昆蟲——蠶。蠶的一生在形態、生活習性方面會有很大的不同,接下來的幾周,我們將通過養蠶來了解昆蟲一生的變化。▍流程二:養蠶準備1.提問:關于養蠶,我們要做好哪些準備工作呢?2.教師介紹:(1)不同的動物有不同的適合自己的繁衍季節,我們要研究蠶卵會在什么季節孵化。春天天氣變暖以后,氣溫一般達到20℃以上就可以開始養蠶了。這時應留意蠶卵的變化,等待蟻蠶孵出。(2)養蠶前,我們可以利用紙盒為蠶寶寶建一個溫暖的家,紙盒里鋪上干凈的紙,盒蓋上扎幾個孔,方便透氣。(3)我們要為蟻蠶準備好食物——干凈的桑葉,因為蟻蠶很弱小,不能用手直接拿,我們可以用毛筆將蟻蠶輕輕掃入盒內。(4)我們每天都要悉心照料這些蠶寶寶,幫它們清除糞便、換桑葉,在喂養過程中觀察、記錄蠶寶寶的生長情況。▍流程三:給蠶寶寶記觀察日記很多科學家都有記日記的習慣,他們會從日積月累的日記中獲得許多有益的啟發。我們可以用文字、數據、圖畫、拍照片、錄視頻等方式給蠶寶寶記觀察日記,也會有很多的發現。1.那養蠶觀察日記該怎么記?要記些什么呢?小組內討論一下。2.指導給蠶寶寶記觀察日記:出示養蠶觀察記錄表。3.學生養蠶并寫好觀察日記。4.整理觀察日記。(1)觀察蠶卵和蟻蠶的樣子。出示蠶卵和蟻蠶的圖片并介紹:這是蠶卵孵化過程中蠶卵的變化,請同學們看一看并說一說蠶卵在各個時期是什么顏色、什么樣子、有多大,是如何變化的,蟻蠶又是什么樣子的。瞧,剛產下的蠶卵是橢圓形的,呈米黃色,顆粒很飽滿,寬約1毫米、厚約0.5毫米。幾天后,蠶卵顏色會慢慢變深,逐漸變成淺灰色,中間慢慢凹陷,快孵出蠶的蠶卵卵殼接近透明。剛出生的小蠶,全身烏黑,布滿細毛,形似螞蟻,一般只有2~3毫米,因此叫蟻蠶。(2)記錄蠶寶寶身體長度的變化。蠶孵化出來以后,就開始不停地吃桑葉,身體也越來越長,越來越大。我們可以采用什么辦法記錄蠶寶寶身體長度的變化呢?測量時,第一步,將蠶寶寶放在方格紙上,在頭部、尾部的位置畫記號。第二步,連接兩個記號,這條線的長度就是蠶寶寶的身體長度。(3)記錄蠶寶寶的蛻皮過程。隨著蠶寶寶不斷長大,我們會發現,它們出現了多次蛻皮的情況。它們是怎樣蛻皮的?在一次次蛻皮過程中有什么變化呢?我們該注意什么呢?通過記錄蠶寶寶的蛻皮過程,我們發現蠶寶寶越來越大,顏色越來越淺。蠶寶寶要經過四次休眠后蛻皮的過程。蛻皮時,蠶從頭部開始慢慢向尾部蛻皮。注意哦,蠶蛻皮時,千萬不要弄斷它身上的絲,不然它的“外衣”不僅脫不下來,而且還會死掉。(4)記錄蠶寶寶吐絲結繭。蠶寶寶蛻四次皮,長到五齡末期,排完最后一次糞便后,就不吃桑葉了,開始搖頭晃腦練習吐絲。蠶寶寶吐絲結繭的時候,需要在盒內放置方格簇,蠶寶寶會自己爬進去結繭。(5)記錄飛蛾破繭而出。蠶結繭后,在繭內是什么樣子的呢?它是怎么鉆出來的呢?蠶寶寶在繭內經過蛻皮后變成了蛹。蛹,身體呈紡錘形,頭部很小,腹面長有一對復眼和一對觸角,體色發黃,有一對翅膀和三對足。剪開蠶蛹,蠶還能正常發育。十多天后,蠶蛾就咬破蠶繭從里面鉆了出來。蠶蛾全身都是白的,胖乎乎的,頭上長一對觸角。蠶蛾羽化不久后就會交尾,3~4小時后,雌蛾就會產下蠶卵。產卵后不久,它們就會相繼死去。▍流程四:小結蠶的一生1.回顧蠶寶寶的一生,它經歷了哪幾個主要的階段呢?你能用圖畫一畫嗎?2.學生畫一畫,教師小結。▍流程五:全課總結這節課,通過養蠶,觀察蠶一生的成長變化,我們了解了昆蟲的一生經歷著不同階段,每個階段的形態和生活習性都有不同的特點,也經歷了昆蟲“出生——成長——繁殖——死亡”的過程,從中我們懂得了“堅持觀察是科學研究的重要途徑”這一道理。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在飼養活動中,學生往往只關注養,很少有同學主動去記錄觀察所得。因此在養蠶前,明確觀察目標,對觀察、記錄的方法進行指導顯得尤為重要。為保持學生的觀察、記錄熱情,我們可以在實驗室內設置觀察記錄墻,只要學生在飼養過程中有所得,就可以將觀察到的現象貼在相應的板塊之中與其他同學分享,以此不斷豐富學生對于蠶的認識。由于養蠶是一個長期的飼養、觀察活動,我們應該結合蠶的各個生長期與其他課進行穿插進行教學。我們要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在班內分享自己在養蠶過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培養學生交流表達、傾聽的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