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0張PPT)第四節 少數民族民歌西藏新疆內蒙古新 疆西 藏內蒙古聽音樂,感受下它們是哪個少數民族地區的音樂?蒙族人民世代生息在我國北方草原,是一個勤勞勇敢的民族,蒙古族人民是一個游牧民族。過著逐水草而居的生活。隨著歷史的變遷,部分的蒙古人,從游牧生活變成半農半牧的生活。蒙古人民的生活離不開馬,也被稱為“馬背上的民族”第一站:內蒙古蒙古族人民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它們創造了絢麗的草原文化。音樂、舞蹈是草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蒙古有三寶:馬頭琴 呼 麥 長 調拉弦樂器,有兩根弦,有梯形的琴身和雕刻的成馬頭形狀的琴柄。聲音圓潤,低回宛轉,音量較弱。馬 頭 琴呼麥 原義指“喉嚨”,即為“喉音”,一種藉由喉嚨緊縮而唱出“雙聲”的泛音詠唱技法。“雙聲”指一個人在演唱時能同時發出兩個高低不同的聲音。另外,呼麥又稱“蒙古喉音”,中國蒙古族呼麥成功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呼 麥蒙古長調蒙古民歌在草原音樂文化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堪稱草原上的藝術之花。 有句話這樣子描述它:“哪里有草原哪里就有長調,哪里有牧人,哪里就有長調。長調是草原上的歌,馬背上的歌。”它在2005年就被列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行列”。遼闊的草原句幅旋律節奏流行地區遼闊的草原遼闊的草原句幅旋律節奏流行地區寬大 字少 腔多舒展悠長,音域寬大,裝飾音較多自 由牧 區第二站:西藏地處位于中國西南地區。西藏位于青藏高原上,地形以高原為主,海拔很高;高原氣候,空氣稀薄、日溫差大。穿長袍,斜開衣襟,喜歡音樂、舞蹈,從事畜牧生產,愛喝酥油茶、青稞酒。西藏地區地理位置較為偏僻,由于位于青藏高原,造成了交通和生活上的不便,與外界聯系較少,西藏傳統音樂具有質樸的本性,西藏傳統音樂不像其他民族的音樂擁有一定的商業表演氣息,而是能夠保證最初的味道。西藏音樂在藏傳佛教的影響下形成一種濃厚的宗教氛圍民歌宗教音樂宮廷音樂民間音樂說唱音樂戲曲音樂器樂音樂堆諧果諧囊瑪弦子《宗巴朗松》藏族音樂歌舞音樂囊瑪是中國藏族古典音樂,主要流行在拉薩城區。因在布達拉宮內的囊瑪崗(即內室)演出而得名。囊瑪音樂由引子、歌曲、舞曲組成。扎木聶音色高亢婉轉、悠揚明快、樸實優美、歡快跳躍等,扎木聶彈唱又稱堆諧 。第三站:新疆地處中國西北地區,毗鄰8個國家,境內與甘肅、青海、西藏相鄰。地形以山地與盆地為主。新疆沙漠廣布,明顯的溫帶大陸性氣候。歷來有“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 之說。維 吾 爾 族 民 歌 的 基 本 特 征:維吾爾族音樂吸收了中原音樂、印度音樂、波斯、阿拉伯音樂的有益營養,形成了維吾爾族音樂的民族風格。維吾爾族民歌分為1.愛情歌曲2.勞動歌曲3.歷史歌曲4.習俗性歌曲它的內容廣泛、形式多樣、風格濃郁。其旋律生動活潑、熱情奔放富有動感。節奏歡快 活潑 鮮明。維吾爾族人的手鼓音色純樸,表現力極為豐富,演奏時發出的“咚噠、咚噠、咚咚噠”明快的節奏。搖動鼓身,內置的小鐵環會撞擊鼓框,發出有節奏的“沙沙”聲響,豐富了音域的層次感。 手 鼓對比概括: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民歌特點:蒙古民歌:以“長調”和“短調”為主。富有濃郁的草原氣息。長調節奏自由,旋律舒展悠長等,短調節奏整齊,情感表現比較細膩等。蒙古樂器主要有馬頭琴。西藏民歌:歌聲嘹亮、高亢。樂器主要有藏京胡、札木聶等。新疆民歌:旋律生動活潑,熱情奔放。主要樂器有冬不拉、手鼓等。拓 展 與 探 究希望大家的課余時間在欣賞流行歌曲的同時也關注傾聽一下不同少數民族的音樂。這樣才能使源遠流長的中國民族音樂一代代的流傳下去。因為我們始終相信: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課后作業:民族音樂的產生與發展,與該民族的生活地域、生活方式、文化傳統、文化交流因素等有什么關系?寫個發綱,并舉例說明。拓展與探究歡迎指導 謝謝大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