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4學年中考物理母題解密專題01聲現象 講義 (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4學年中考物理母題解密專題01聲現象 講義 (含解析)

資源簡介

專題01 聲現象
考點解讀 聲現象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一種物理現象,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且易于理解。通過本章的學習使學生能夠明顯感受到物理來源于生活。第一節聲音的產生與傳播,學生對聲音有個初步的物理認識,學會提問有關聲音現象的問題。聲音的特性用于回答學生提出的很多問題,使學生的疑問得以解決。聲音的利用和噪聲的危害分別將聲音在日常生活中的利弊例舉出來,使學生明白物理將用于社會生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本章內容特別注意使學生了解聲音在生活、生產和社會等方面的應用和對人類生活的影響,例如“骨傳導”“聲與信息”“噪聲的危害與控制”等,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新的課程理念。
【母題1】(2023 泰州)如圖,古琴演奏家正在演奏名曲《高山流水》,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琴聲響度越大,它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越大
B.琴聲是由琴弦振動產生的
C.撥動不同的琴弦,主要引起琴聲響度不同
D.用大小不同的力撥動同一根琴弦,琴聲音調不同
【答案】
【分析】(1)聲音在同種介質中的傳播速度與溫度有關,與響度、音調無關。
(2)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3)聲音的高低叫音調,音調與頻率有關。
(4)聲音的大小叫響度,響度與振幅和距離聲源的遠近有關。
【解答】解:、琴聲響度越大,它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不變,故錯誤;
、琴聲是由琴弦振動產生的,故正確;
、撥動不同的琴弦,主要引起琴聲音調不同,故錯誤;
、用大小不同的力撥動同一根琴弦,琴聲響度不同,故錯誤。
故選:。
【母題2】(2023 威海)如圖所示,游樂園內有一個奇特的傳聲筒,內部中空,向一個喇叭喊話,在其余喇叭處均可以聽到聲音,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聲音可以通過筒內空氣傳播
B.聲音在筒內發生了多次反射
C.臉部能感受到空氣振動說明聲音可以傳遞能量
D.通過傳聲筒聽到的聲音感覺更響亮是因為聲音在筒內傳播時頻率變大
【答案】
【分析】(1)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2)聲音遇到障礙物會發生反射。
(3)聲音可以傳遞信息和能量。
(4)喇叭可以減小聲音分散,增大響度。
【解答】解:、聲音可以通過筒內空氣傳播,故正確;
、聲音在筒內發生了多次反射,故正確;
、臉部能感受到空氣振動說明聲音可以傳遞能量,故正確;
、通過傳聲筒聽到的聲音感覺更響亮是因為聲音在筒內傳播時響度變大,故錯誤。
故選:。
【母題3】(2023 眉山)如圖所示,小王用捆有棉花的筷子插入兩端開口的塑料管,制成了哨子,用嘴吹管的上端,可發出悅耳的哨聲。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用更大的力吹管子,哨聲音調變高
B.哨聲是由于管內空氣柱振動而產生的
C.吹管子時下拉“活塞”,哨聲響度變大
D.悅耳的哨聲在任何環境中都不可能成為噪聲
【答案】
【分析】(1)聲音的響度與振幅有關,振幅越高,響度越大;
(2)聲音是由發聲體的振動產生的;
(3)音調的高低與發聲體振動快慢有關,物體振動越快,音調就越高;
(4)從環境保護的角度看,凡是影響人們正常學習、生活、工作、休息,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起干擾作用的聲音都屬于噪聲。
【解答】解:、用更大的力度吹管子時,哨聲的響度變大,故錯誤;
、哨聲是由于管內空氣柱振動產生的,故正確;
、“活塞”向下拉時,空氣柱越長,振動越慢,發出聲音的音調就越低,故錯誤;
、悅耳的哨聲可以帶給人們享受,但也有可能成為噪聲,故錯誤。
故選:。
方法技巧 正確解答有關聲音的產生與傳播的試題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產生與傳播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一切正在發生的物體都在振動;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固體、液體和氣體都可以傳聲,真空不能傳聲一個誤區物體振動發聲,但發出的聲不一定能被聽見,要使聲被聽見,需要滿足三個條件: (1)有一定的響度;(2)有傳播聲音的介質;(3)發聲體振動的頻率在人耳的聽覺頻率范圍(20Hz-20000Hz)四種方法在探究聲音產生的原因時,應用了轉換法,比較法和歸納法;在探究真空不能傳聲時,應用了實驗推理法
【母題4】(2023 淮安)通過調節藍牙音箱上的“”“ ”按鈕可以改變音量大小,這是改變了聲音的  
A.音調 B.響度 C.音色 D.速度
【答案】
【分析】聲音的大小叫響度,響度與發聲體的振幅和距離聲源的遠近有關。
【解答】解:通過調節藍牙音箱上的“”“ ”按鈕可以改變音量大小,這是改變了聲音的響度,故正確,錯誤。
故選:。
【母題5】(2023 無錫)如圖是我國最早的樂器之一“塤”,吹奏時能發出宮、商、角、徵、羽五音,相當于現在的、、、、。五音是指聲音的  
A.響度 B.音調 C.音色 D.速度
【答案】
【分析】聲音的三個特征分別是:音調、響度、音色,是從不同角度描述聲音的,音調指聲音的高低,由振動頻率決定;響度指聲音的強弱或大小,與振幅和距發聲體的距離有關;音色是由發聲體本身決定的一個特性。
【解答】解:中國古樂的五個基本音階,每個音階對應的頻率是逐漸增大的,因為頻率越高,音調越高,由此可知、、、、五音實際上是指聲音的音調。
故選:。
【母題6】(2023 牡丹江)如圖所示,中國科技館中的展品“曾侯乙編鐘”,用青銅鑄成,17個大小不同的鐘懸掛在一個鐘架上。用大小相同的力敲擊不同的鐘,能發出不同的聲音,這是指聲音具有不同的  
A.響度 B.音色 C.音調 D.傳播途徑
【答案】
【分析】聲音的三個特征包括音調、響度和音色;音調的高低與發聲體的振動頻率有關,頻率越大,音調越高;響度的大小與振幅和距離聲源的遠近有關,在距離一定時,振幅越大,響度越大;音色反映了聲音的品質與特色,與發聲體的材料和結構有關,是辨別不同聲音的依據。
【解答】解:用大小相同的力敲擊不同的鐘,編鐘的質量不同(體積不同),振動的快慢不同,即振動頻率不同,所以發出聲音的音調不同,故只有符合題意。
故選:。
方法技巧 音調、響度和音色是聲音的三個特性。 (1)音調與發聲體的振動頻率有關,頻率越高,聲音的音調越高;頻率越低,聲音的音調越低; (2)響度與發聲體的振動振幅有關,振幅越大,聲音的響度越大; (3)音色是聲音的品質與特色,不同發聲體的材料、結構不同,所以發出的聲音的音色不同。
【母題7】(2023 攀枝花)下列事例中,主要利用了聲傳遞能量的是  
A.用聽診器給病人診病 B.用超聲波給工件探傷
C.用次聲波預報海嘯 D.用超聲波清洗眼鏡
【答案】
【分析】聲音可以傳遞能量,也可以傳遞信息;根據題目所給具體事例,分析與信息有關的內容。
【解答】解:
、用聽診器給病人診病,是利用聲傳遞信息,故不符合題意;
、利用超聲波給金屬工件探傷,是通過利用超聲波傳遞信息,故不符合題意;
、用次聲波預報海嘯,是利用次聲波傳遞信息,故不符合題意;
、利用超聲波清洗眼鏡是利用超聲波將附著在眼鏡上的污垢擊落,是利用聲傳遞能量,故符合題意。
故選:。
【母題8】(2023 樂山)2023年央視春晚上演員用洞簫吹奏名曲《百鳥歸巢》,演奏者用洞簫以花舌吹法模擬鳥啼聲,其模擬的鳥啼聲使現場聽眾感受到了百鳥歸巢的活躍氣氛。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吹奏時按壓不同位置的氣孔,主要改變聲音的響度
B.用洞簫模擬鳥啼聲,主要模擬鳥啼聲的音調
C.現場的聽眾聽到樂曲聲是通過笛子傳播的
D.聽眾在樂曲聲中感受到了百鳥歸巢的活躍氣氛,說明聲音能傳遞信息
【答案】
【分析】(1)聲音的特性包括音調、響度和音色。音調指聲音的高低,響度指聲音的大小、音色是聲音的品質與特色;
(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固體、液體、氣體都可以傳聲;
(3)聲音既能傳遞信息,又能傳遞信息。
【解答】解:.吹奏時按壓不同位置的氣孔,則發聲的空氣柱長度不同,振動頻率不同,因此主要改變聲音的音調,故錯誤;
.用洞簫模擬鳥啼聲,主要模擬鳥啼聲的音色,故錯誤;
.現場的聽眾聽到樂曲聲是通過空氣傳播的,故錯誤;
.聽眾在樂曲聲中感受到了百鳥歸巢的輕快活潑氣氛,說明聲音能傳遞信息,故正確。
故選:。
【母題9】(2023 婁底)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機器人送餐成為時尚。如圖所示,機器人可以靈活地避開障礙物是通過體內的雷達發射    ,然后接收障礙物的反射波,確定障礙物的位置??腿丝梢酝ㄟ^語言來操控機器人,說明聲可以傳遞   。
【答案】超聲波;信息。
【分析】回聲定位是利用了超聲波來傳遞信息,據此判斷。
【解答】解:由題意知,機器人可以靈活地避開障礙物是利用了回聲定位,其體內的雷達可以發射超聲波,通過接收反射波,確定障礙物的位置;
通過語言來操控機器人,說明聲可以傳遞信息。
故答案為:超聲波;信息。
方法技巧 1.聲音能夠傳遞信息。人們說話進行交流,醫生用聽診器查病,敲擊鐵軌判斷故障等,都是聲音傳遞信息的例子。 2.聲音可以傳遞能量。飛機起飛時,旁邊建筑物玻璃被振響、爆炸聲震碎玻璃、雪山中不能高聲說話、超聲波碎石機振碎人體內結石等現象,都說明聲音在傳播過程中伴隨著能量傳播。
【母題10】(2023 煙臺)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它既可以造福人類,也可能帶來不利影響。生產和生活中產生的噪聲會影響人們的生活,但有些情況下我們也可以利用噪聲。下列現象屬于利用噪聲的是  
A.摩托車安裝消聲器
B.有的道路旁設置隔聲板
C.工廠工人戴著防噪聲耳罩
D.飛行員根據發動機轟鳴聲判斷其運轉情況
【答案】
【分析】控制噪聲有三種方法:防止噪聲的產生(即在聲源處減弱噪聲)、阻斷噪聲的傳播(即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和防止噪聲進入耳朵(在人耳處減弱)。禁鳴喇叭就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
【解答】、在摩托車上安裝消聲器,是在聲源處控制噪聲,故不合題意;
、在道路旁設置隔聲板,是在噪聲的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故不符合題意;
、工人戴上防噪聲耳罩,是在人耳處控制噪聲,故不合題意;
、飛行員根據發動機轟鳴聲判斷其運轉情況,這是利用聲音來傳遞信息,故符合題意。
故選:。
【母題11】(2023 青海)如圖所示,為保障藏羚羊順利遷徙,在三江源國家自然保護區某路段設有“禁止鳴笛”的警示牌。“禁止鳴笛”是通過什么途徑控制噪聲的  
A.防止噪聲進入耳朵 B.阻斷噪聲傳播
C.防止噪聲產生 D.以上都不符合
【答案】
【分析】減弱噪聲的途徑:在聲源處減弱消聲;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吸聲;在耳朵處減弱隔聲。
【解答】解:禁止鳴笛的標志阻止了聲音的產生,所以是在聲源處控制噪聲,故正確、 錯誤。
故選:。
【母題12】(2023 西寧)聲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下列有關聲現象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朗讀時,朗讀者的聲音是由聲帶振動產生的
B.使用擴音器時,改變了聲音的音調
C.用超檢查身體時,利用了聲波傳遞能量
D.中考時,考場附近禁止鳴笛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
【答案】
【分析】(1)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2)聲音的基本特征有:音調:聲音的高低,由發聲體的振動頻率決定,頻率越高,音調越高;
響度:人耳感覺到的聲音的大小,它跟發聲體的振幅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振幅越小,響度越??;
音色:發聲體的聲音品質,由發聲體本身的特征決定.是區別聲音的重要標志;
(3)聲音可以傳遞信息、聲音可以傳遞能量;
(4)減弱噪聲的方法有:在聲源處減弱噪聲、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在人耳處減弱噪聲。
【解答】解:、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朗讀聲是由朗讀者的聲帶振動產生的,故正確;
、使用擴音器時改變了聲音的響度,故錯誤;
、檢查身體時所做的“超”是利用了聲波傳遞信息,故錯誤;
、考場附近禁止鳴笛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故錯誤。
故選:。
方法技巧 1.要控制噪聲就要知道聲音從產生到引起聽覺的三個階段: (1)聲源的振動產生聲音; (2)空氣等介質傳播聲音; (3)鼓膜的振動親戚聽覺。 2.從以上三個方面可知,可從三個方面控制噪聲: 一、防止噪聲的產生;二、阻斷噪聲的傳播;三、防止噪聲進入耳朵。
【母題13】(2023 安徽)圖示為一種身高測量儀,其頂部的感應器豎直向下發射超聲波信號,經下方物體反射后返回,被感應器接收。某同學站上測高臺,感應器記錄信號從發射到接收所經歷的時間為。已知感應器距測高臺的高度為,空氣中的聲速取,則該同學的身高為  
A. B. C. D.
【答案】
【分析】已知超聲波傳播的往返時間,可計算出單程的傳播時間和距離,最后計算出人的身高。
【解答】解:感應器記錄信號從發射到接收所經歷的時間為,超聲波從感應器到人的頭部的傳播時間為該時間的,
則感應器到人頭部的距離:;
人的身高。
故選:。
【母題14】(2022 桂林)聲音在一些介質中的傳播情況如圖所示,聲音在哪種介質中傳播速度最慢  
A.空氣 B.水 C.尼龍 D.冰
【答案】
【分析】根據圖片中的數據,找出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的規律。
【解答】解:由圖可知,聲音在冰中傳播的速度每秒約、在尼龍中傳播的速度每秒約、在水中傳播的速度每秒約、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每秒約,說明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聲音在固體中傳播最快,在冰和尼龍中的傳播速度要大于在水(液體)和空氣中的傳播速度。
故選:。
【母題15】(2020 婁底)為了監督司機遵守限速規定,交管部門在公路上設置了固定測速儀,如圖所示,汽車向放置在道路中間的測速儀勻速駛來,測速儀向汽車發出兩次短促的(超聲波)信號。超聲波經汽車反射并返回測速儀,第一次發出信號到測速儀接收到信號用時,第二次發出信號到測速儀接收到信號用時,若測速儀發出兩次信號的時間間隔是,超聲波的速度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汽車第一次碰到信號的位置距測速儀
B.汽車第二次碰到信號的位置距測速儀
C.汽車兩次碰到信號的時間間隔為
D.汽車行駛的速度為
【答案】
【分析】求汽車的速度必須知道行駛的距離和相應的時間:
(1)測速儀第一次發出超聲波時,經過了到達了汽車處,而信號從汽車處返回測速儀,也行駛了的時間;
(2)在第二次發出的信號,在與汽車相遇返回到測速儀時,超聲波行駛了;這兩次汽車與測速儀的距離差就是汽車行駛的距離,再找出行駛這段時間所用的時間(汽車運動的時間為從第一次與超聲波相遇開始,到第二次與超聲波相遇結束。求出這個時間,就是汽車運動的時間),利用速度公式即可得解。
【解答】解:
、第一次發出信號到測速儀接收到信號用時,所以第一次信號到達汽車的時間為,
由可得:汽車接收到第一次信號時,汽車距測速儀:
,故錯誤;
、第二次發出信號到測速儀接收到信號用時,所以第二次信號到達汽車的時間為,
汽車接收到第二次信號時,汽車距測速儀:
,故錯誤;
、汽車在兩次信號的間隔過程中,行駛了:;
這共用了:△,故正確;
、汽車的車速為:,故錯誤。
故選:。
方法技巧 與聲速有關的計算主要考查聲速測距,常見的考查方式有以下幾種: (1)利用聲速計算打雷處到人的距離。解答此類問題,需要注意閃電和雷聲是同時發生的,閃電的傳播時間可以忽略不計。 (2)利用回聲測距。解答此類問題需要注意聲音的傳播是“有去有回”的。 (3)利用聲音在金屬和空氣中傳播速度不同,計算傳聲時間差,或測算鋼軌、金屬管等的長度。
1.(2023 龍湖區校級二模)為了探究聲音的響度與振幅的關系,小明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幾個實驗,你認為能夠完成這個探究目的是  
A.圖甲中,抽取玻璃罩內的空氣,聽到罩內的鈴聲減小
B.圖乙中,加快硬卡片劃過梳齒的速度,聽到的聲音變高
C.圖丙中,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觀察紙箱跳動的情況
D.圖丁中,用發聲的音叉接觸水面時,水面水花四濺
【答案】
【分析】(1)聲音三個特性:音調、響度、音色。音調跟頻率有關,頻率越大,音調越高。響度跟振幅有關。
(2)物體發聲時一定振動,振動停止,發聲停止。
【解答】解:、罩內抽出空氣,鬧鈴鈴聲明顯減小,說明聲音傳播需要介質,故錯誤;
、圖乙中,加快硬卡片劃過梳齒的速度,聽到的聲音變高,說明音調與頻率有關,故錯誤;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紙屑跳動高度不同,鼓面振幅不同,響度不同。研究響度跟振幅的關系,故正確;
、發聲的音叉接觸水面,水花四濺,說明聲音發聲時振動,故錯誤。
故選:。
2.(2023 湖北三模)遛狗傷人事故時有發生,超聲驅狗器(如圖所示)應運而生。對著狗一按驅狗器開關,狗會迅速躲開,而旁邊的人什么也沒聽見。這是因為驅狗器  
A.發出的聲音的響度小
B.發出的聲波不能在空氣中傳播
C.發出的聲波不是振動產生的
D.發出的聲波頻率不在人耳能夠感受的頻率范圍內
【答案】
【分析】(1)超聲波的頻率高于。
(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空氣可以傳聲。
(3)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4)超聲波的振動頻率不在人耳的聽覺頻率范圍之內。
【解答】解:、超聲波的頻率很高,故不符合題意;
、超聲波可以在空氣中傳播,故不符合題意;
、超聲波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故不符合題意;
、超聲波的聲波頻率高于,不在人耳能夠感受的頻率范圍內,故符合題意。
故選:。
3.(2023 泰安一模)如圖所示是幾種聲音輸入示波器上時顯示的波形,音調和響度都相同的兩種聲音是  
A.丙丁 B.乙丁 C.甲丙 D.甲乙
【答案】
【分析】(1)頻率是物體振動的次數,相同時間內振動越快,頻率越大。音調跟頻率有關,頻率越大,音調越高;
(2)振幅是物體振動時偏離原位置的大小,偏離原位置越大,振幅越大。響度跟振幅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解答】解:如圖可知,甲、丙、丁的振動幅度相同,故丙丁響度相同;
乙、丙、丁的頻率相同,則乙、丙、丁的音調相同,故丙和丁的音調相同,
所以,音調和響度都相同的兩種聲音是丙、丁,故正確、錯誤。
故選:。
4.(2023 伍家崗區模擬)如圖所示,是一款“超聲波傳感器”智能拐杖,通過超聲波傳感器加蜂鳴器實現距離報警,可以幫助盲人自信出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利用超聲波測距說明聲音能夠傳遞能量
B.人耳能聽到這種超聲波
C.這種超聲波的發聲體振動特別快
D.蜂鳴報警聲比較尖銳指的是聲音的響度
【答案】
【分析】(1)聲音可以傳遞信息。
(2)超聲波的振動頻率高于,不在人耳的聽覺頻率范圍之內,人耳聽不見。
(3)超聲波的頻率較高,振動較快。
(4)聲音的高低叫音調,音調與振動頻率有關。
【解答】解:、利用超聲波測距說明聲音能夠傳遞信息,故錯誤;
、超聲波的振動頻率高于,不在人耳的聽覺頻率范圍之內,人耳聽不見,故錯誤;
、這種超聲波的發聲體振動特別快,頻率高,音調高,故正確;
、蜂鳴報警聲比較尖銳指的是聲音的音調,故錯誤。
故選:。
5.(2023 懷化三模)如圖所示是古代青銅器“魚洗”,盆的兩側鑄有銅耳,盆中注入水后,用雙手摩擦銅耳時,會發出嗡嗡聲,盆中形成浪花并迸濺水珠。眾多“魚洗”齊鳴時,猶如千軍萬馬奔騰,這種工藝制作體現了古人的智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魚洗”發出的聲音,可以在真空中傳播
B.“魚洗”發出的聲音,是由手的振動發出的
C.盆中形成浪花并迸濺水珠,說明發聲的“魚洗”正在振動
D.“魚洗”齊鳴時猶如千軍萬馬奔騰,一定是由于其音調升高
【答案】
【分析】(1)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
(2)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3)濺起的水花說明魚洗在振動。
(4)聲音的大小叫響度。
【解答】解:、“魚洗”發出的聲音,不可以在真空中傳播,真空不能傳聲,故錯誤;
、“魚洗”發出的聲音,是由銅耳和銅盆的振動發出的,故錯誤;
、盆中形成浪花并迸濺水珠,說明發聲的“魚洗”正在振動,故正確;
、“魚洗”齊鳴時猶如千軍萬馬奔騰,是由于它們的響度大,故錯誤。
故選:。
6.(2023 東莞市一模)如圖,用小錘敲擊右邊的音叉,左邊音叉也發聲,乒乓球被彈起,該實驗現象能說明  
A.聲音的音調與振動頻率有關
B.聲音的響度跟振幅有關
C.聲音能傳遞能量
D.聲音在固體中傳播速度比在氣體中快
【答案】
【分析】(1)響度、音調和音色是聲音的三大特性,響度與振幅有關,音調與發聲體振動的快慢有關;
(2)聲音能夠傳遞信息和能量,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據此分析;
【解答】解:用小錘敲擊右邊音叉,左邊音叉也發聲,乒乓球彈起,該實驗現象能說明聲波可以在空氣中傳播,聲波能傳遞能量,故正確,錯誤。
故選:。
7.(2023 海南模擬)噪聲污染防治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如圖所示的是噪聲監測裝置,反映的是聲音的  
A.響度 B.音調 C.音色 D.頻率
【答案】
【分析】噪聲監測器是用來監測噪聲大小的儀器,外界的噪聲越大,也就是聲音越強,即響度越大,其所顯示的數字就越大。
【解答】解:據圖所示的噪聲監測器顯示屏顯示的數字,可知此時的噪聲是55分貝;該裝置是用來監測噪聲強弱的儀器,即該裝置顯示了噪聲的響度。
故選:。
8.(2023 廈門二模)我國古人發明的風箏是世界上最早的飛行器之一。明代《詢芻錄》中記載“于鳶首以竹為笛,使風入竹,聲如箏鳴,故名風箏”,文中聲音的發聲體是  
A.鳶 B.竹 C.風 D.箏
【答案】
【分析】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根據“使風入竹,聲如箏鳴”分析。
【解答】解:由“使風入竹,聲如箏鳴”可知,文中的發聲體是風,即聲音是笛內空氣振動產生的。
故選:。
9.(2023 碑林區校級模擬)如圖所示,這是航天員王亞平在空間站用古箏演奏《茉莉花》的情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古箏是由琴弦振動發聲的
B.古箏發出的聲音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
C.通過改變撥動琴弦的力度可以改變聲音的音調
D.撥動長短不同的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
【答案】
【分析】(1)古箏屬弦樂器,弦樂器發出的聲音是由琴弦的振動產生的;
(2)聲音的傳播靠介質;固體、液體、氣體都可作為傳播聲音的介質,真空不能傳聲;
(3)用不同的力撥動琴弦可以改變古箏發聲的響度;
(4)彈奏古箏時撥動長短不同的琴弦,可以改變聲音的音調。
【解答】解:、古箏發出的聲音是由琴弦的振動產生的,故正確;
、聲音的傳播靠介質,真空不能傳聲,故古箏發出的聲音不能夠在真空中傳播,故錯誤;
、改變撥動琴弦的力度可以改變古箏發聲的響度,但不會改變音調,故錯誤;
、撥動長短不同的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不同,故錯誤。
故選:。
10.(2023 云巖區模擬)噪聲污染已經成為繼大氣污染、水污染后的第三大公害,以下措施中屬于從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污染的是  
A.工人帶上防噪聲耳罩 B.鬧市區安裝噪聲監測裝置
C.城區內禁止車輛鳴笛 D.臥室窗戶使用雙層玻璃
【答案】
【分析】噪聲的減弱辦法有三個:在聲源處減弱;在人耳處減弱;在傳播過程中減弱。
【解答】解:、工人帶上防噪聲耳罩,屬于在人耳處減弱噪聲,故不符合題意;
、鬧市區安裝噪聲監測裝置,只能檢測出聲音響度的大小,不能減弱噪聲,故不符合題意;
、城區內禁止車輛鳴笛,屬于在聲源處減弱噪聲,故不符合題意;
、臥室窗戶使用雙層玻璃,是從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故符合題意。
故選:。
11.(2023 河西區模擬)2023年3月3日是我國第24個“全國愛耳日”,我們應提升愛耳、護耳意識,降低噪聲影響,守護聽力健康。圖中的措施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的是  
A.道路兩旁安裝隔音板
B.在學校周圍植樹
C.醫院附近禁止鳴笛
D.工人戴防噪聲耳罩
【答案】
【分析】根據減弱噪聲的途徑分析解答:在聲源處減弱、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在人耳處減弱。
【解答】解:
、道路兩旁安裝隔音板,是在聲音傳播的過程中減弱噪聲,故錯誤;
、在學校周圍植樹,是在聲音傳播的過程中減弱噪聲,故錯誤;
、醫院附近禁止鳴笛,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故正確;
、工人戴防噪聲耳罩,是在人耳處減弱噪聲,故錯誤。
故選:。
12.(2023 惠州一模)如圖所示是一種會說話的棒棒糖,既可以吃,又可以聽音樂。只要將棒棒糖的音樂開關打開,它就會振動,然后把它含在嘴里,該振動就能通過骨頭直至耳蝸,從而聽到音樂。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音樂在骨頭中的傳播速度為
B.音樂棒棒糖振動是為了使舌頭振動發聲
C.含著棒棒糖聽音樂是為了聽到超聲波的信息
D.含著棒棒糖才能聽到聲音是利用固體傳聲效果比氣體好
【答案】
【分析】(1)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
(2)音樂棒棒糖振動發聲是因為里面有一個小的揚聲器。
(3)超聲波的頻率高于,不在人耳的聽覺頻率范圍之內。
(4)一般情況下,固體的傳聲效果比液體、氣體的傳聲效果好。
【解答】解:、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在骨頭中的傳播速度大于,故錯誤;
、音樂棒棒糖振動發聲是因為里面有一個小的揚聲器。不是讓舌頭振動發聲,故錯誤;
、含著棒棒糖聽音樂不是為了聽到超聲波,因為超聲波的頻率太高,人耳聽不見,故錯誤;
、含著棒棒糖才能聽到聲音是利用固體傳聲效果比氣體好,故正確。
故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山县| 马龙县| 南宁市| 白朗县| 长丰县| 理塘县| 蕉岭县| 中方县| 新密市| 鸡泽县| 茶陵县| 盐山县| 马龙县| 望江县| 房山区| 丽水市| 德钦县| 竹北市| 克什克腾旗| 密山市| 兴文县| 武定县| 惠来县| 湘阴县| 昆山市| 山丹县| 淮阳县| 孝昌县| 津市市| 通榆县| 丹寨县| 莆田市| 西贡区| 会昌县| 勃利县| 柳江县| 梅州市| 蓬莱市| 蓝山县| 武隆县| 郑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