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5課時 《老王》 學習活動單活動要點:讀懂“幸運者”的“愧怍”之情目標定位1.細讀文本,體會作者一家與老王之間的情誼,理解人性之美。2.品讀重點段落,理解老王臨終前贈送香油和雞蛋的豐富內涵。3.探究作者“愧怍”的深刻原因,感受作者自我批判的精神。4.在“熟讀”的基礎上,學習“精思”的三種方法。課時內容《老王》、學習活動單學習活動活動一:參與活動,清晰目標上一節課,我們體會到了作者與老王之間的交往是以善良對待善良,是不幸者憐憫苦命人,但作者在文末卻說自己對老王感到“愧怍”,這該如何理解呢?要理解作者的“愧怍”,我們就必須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進行深入思考。這一節課的核心任務是:讀懂“幸運者”的“愧怍”之情活動二:品詞賞句,讀懂作者的“愧怍”要熟讀、精思,就必須對關鍵語句進行品讀,方能讀懂言外之意,感受到文章的意蘊。什么樣的語句是關鍵語句呢?請同學們讀一讀單元導語:“本單元的學習注重熟讀精思……還要從開頭、結尾、文中的反復及特別之處發現關鍵語句,感受文章的意蘊。”1.品讀反常之處。(1)首先我們來品讀文章的開頭。文章開頭寫道:“我常坐老王的三輪。他蹬,我坐,一路上我們說著閑話。”你從中品出了什么呢?(提示:可抓住關鍵詞語,對反常之處進行品讀)(2)文中還有哪些反常之處呢?請找出來品一品。①有人說,這老光棍大約年輕時候不老實,害了什么惡病,瞎掉一只眼。(第3自然段)②后來我坐著老王的車和他閑聊的時候,問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他說,住那兒多年了。(第4自然段)③過了十多天,我碰見老王同院的老李……我沒再多問。(第17一21自然段)2.品讀反復之處。(1)文中多次提到“我”付錢給老王,試著找出相關語句細細品讀。①老王給我們樓下人家送冰,愿意給我們家帶送,車費減半。我們當然不要他減半收費。(第5自然段)②老王幫我把默存扶下車,卻堅決不肯拿錢。他說:“我送錢先生看病,不要錢。”我一定要給他錢,他啞著嗓子悄悄問我:“你還有錢嗎?”我笑著說有錢,他拿了錢卻還不大放心。(第6自然段)③有一天,我在家聽到打門……他趕忙止住我說:“我不是要錢。”(第8一13自然段)3.品讀特別之處。品讀結尾:但不知為什么,每想起老王,總覺得心上不安。因為吃了他的香油和雞蛋?因為他來表示感謝,我卻拿錢去侮辱他?都不是。幾年過去了,我漸漸明白: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活動三:拓展閱讀,讀懂博大的情懷楊絳先生在“文革”中受到沖擊,但她并沒有抱怨命運的不公,而是站在人道關懷的角度進行反省。其實,在經受時代不公正對待的知識分子里,還有很多的“楊絳”。請看下面的材料:“我明明記得我曾經由人變獸,有人告訴我這不過是十年一夢。還會再做夢嗎?為什么不會呢?我的心還在發痛,它還在出血。但是我不要再做夢了。我不會忘記自己是一個人,也下定決心不再變為獸,無論誰拿著鞭子在我背上鞭打,我也不再進入夢鄉。當然我也不再相信夢話!沒有神,也就沒有獸。大家都是人。”(摘自巴金的《隨想錄》)這些“楊絳們”,在歷經苦難之后,不是沉浸在個人所受的傷害中,而是叩問自己的靈魂,拷問眾生的人性,彰顯出作為知識分子的博大情懷。同學們在課后可以閱讀巴金的《隨想錄》,會對這種情懷有更深的體會。我來總結本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精思”的三種方法—品讀反常之處、反復之處、特別之處,并借此探究了作者“愧怍”的原因,感受了作者作為知識分子的自省精神和博大情懷。在以后的閱讀中,大家要繼續運用熟讀、精思的方法,讀出自己對文本的獨特理解。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