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D打印一、教學目標1. 了解3D打印技術,體會新技術給生活帶來的便利。2. 了解手機支架各部件的尺寸關系,樹立結構意識,提升工程思維。3. 掌握3D打印筆的使用方法,熟練使用打印筆打印手機支架,感受新技術在創造性解決問題方面的重要作用。二、重點難點1. 教學重點:學習3D打印筆的使用方法,完成手機支架的打印。2. 教學難點:手機支架各部件尺寸設計。三、教學準備1. 教師準備:3D打印筆、PLA材料、透明墊板、手機支架成品、相關教學設備。2. 學生準備:白紙、筆、直尺。四、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說明導入新課(2分鐘) 1. 通過靈靈和巧巧的對話,引出并介紹3D打印技術,激發學生的制作興趣。 了解3D打印技術。 創設情境,引導學生了解3D打印技術的應用現狀,形成任務驅動,激發學生創作的欲望。2. 出示范作,揭示課題。(板書)3D打印 明確本課學習主題。 探究學習(15分鐘) 1. 了解3D打印需要哪些材料和工具。出示教學課件。材料:PLA材料、白紙工具:3D打印筆、透明墊板、直尺、筆 交流,了解3D打印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讓學生了解所需的材料和工具,為后期的制作做好準備。2. 指導學生自學教材內容,了解3D打印筆的使用方法。 學一學、說一說,了解3D打印筆的使用方法。 3D打印筆的熟練使用是學生制作的基礎。3. 指導學生自學教材。(1)了解手機支架的結構及組成部分。(2)歸納制作步驟。(板書)繪制圖案、預熱準備、打印填涂、冷卻組合 自學探究、交流手機支架的結構及制作步驟。 讓學生通過自學歸納制作步驟,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4. 繪制圖案。(1)引導學生關注插接孔的位置,插接孔與支撐片的尺寸關系。(2)組織學生小組討論,設計繪制圖案。 掌握插接結構各部件的尺寸,并設計繪制圖案。 通過仔細觀察,了解手機支架是插接結構,掌握插接孔與支撐片插接部分的尺寸關系,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并鼓勵學生敢于提出疑問、樂于動腦解決問題。5. 預熱準備。引導學生思考透明墊板的作用。 了解預熱準備步驟。6. 打印填涂。(1)老師示范填涂,注意填涂的注意點:均勻用力、來回填涂、線條整齊、排列緊密。(板書)勻速勻力、整齊緊密(2)學生上臺演示,強化填涂要點。(3)處理有問題的作品。 觀看老師填涂示范,學習填涂的注意點,掌握填涂技法。 打印填涂的質量影響作品的整體美觀度,教會學生掌握正確的技法,培養學生細致耐心、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7. 冷卻組合。教師演示組合。 了解插接結構組合。 3D打印作品需要冷卻后才能定型,引導學生冷卻后組合。 實踐體驗(16分鐘) 1. 布置任務。小組合作完成一個手機支架的制作。教學課件出示溫馨提示:使用工具,注意安全;耐心細致,互幫互助。 閱讀提示,了解規則。 動手制作環節體現出學生運用新技術進行創新勞動實踐,與解決問題的過程。2. 巡視指導。拍照進行過程性記錄,注重過程性評價。 動手實踐制作。交流評議(4分鐘) 1. 作品展示。試一試,說一說,手機支架是否穩固實用? 展示作品。 在作品展評中引導學生發現需要改進或優化的問題,共同尋找解決的方法。技術的使用不局限于課堂,鼓勵學生課后的創造性制作。2. 作品評價。引導學生針對比例合理、緊密厚實、穩固美觀等方面進行評價,并完成教材評價內容。評價標準:比例合理、緊密厚實、穩固美觀 根據評價標準對作品評價,完成評價表。3. 引導交流收獲與總結。 交流總結。拓展創新(3分鐘) 1. 展示3D打印機制作手機支架的過程。 比一比:制作流程的不同點。 了解3D打印機的打印過程。 對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創造性思維的訓練,讓學生體驗、了解新技術為生產帶來的便利,鼓勵學生用新技術創新創造。2. 3D打印技術在其他領域的應用。 了解3D打印的應用。板書設計3D打印繪制圖案預熱準備打印填涂 勻速勻力 整齊緊密冷卻組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