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部編版七年級上冊歷史第二單元 夏商周時期: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 單元知識點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部編版七年級上冊歷史第二單元 夏商周時期: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 單元知識點

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夏商周時期: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
第 4 課夏商周的更替
1、夏朝的建立,標志著中國早期國家的產生,“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
由“公天下”變為了“家天下”。建立了早期的國家機構(建立軍隊、刑法、
監獄;制定歷法“夏歷”)
朝代 建立者 時間 都城 最后國君 滅亡
夏 禹 公元前2070年 陽城 桀 前1600年被湯滅
商 湯 公元前1600年 亳 紂 前被武王滅
周 周武王 公元前1046年 鎬京 周幽王 前771年被犬戎滅
2、商朝,商王湯任用賢才,發展經濟,人民生活安定,商朝很快強大起來。后來,因戰亂、環境變化等響,商朝多次遷都,到商王盤庚時遷到殷,以后保持了相對的穩定。
3、西周的分封制
目的 穩定周初政治形勢,鞏固疆土
依據 血緣關系的遠近和功勞大小
對象 宗親和功臣
內容 授予他們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權利,建立諸侯國。受封者可在自己的封地內再分封,諸侯具有較大的獨立性,但需向周王進納貢物,服從周王調兵。
作用 保證了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穩定政局,擴大了政治范圍
實質 確立了周王朝天子、諸侯、卿大夫、士的社會等級制度
公元前 841年,周厲王與民爭利,引起“國人暴動”,到周幽王時,朝政腐敗,前771年,被犬戎所滅。
第 5 課 青銅器與甲骨文
1、青銅器
(1)原始社會末期,我國已出現了銅器。商朝以后,青銅器數量眾多,種類豐富。功能由食器發展到禮器,成為王公貴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國家權力的代表性器物。禮器的類型和數量反映了權力的大小和嚴格的等級制度。
(2)青銅器的制作工藝高超,種類豐富,數量眾多,規模宏大,分工細致。
2、甲骨文
(1)含義:中國商周時期刻在龜甲和牛、羊獸骨上的文字
(2)發現者:1899年,清朝人王懿榮首次發現
(3)地位: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
(4)意義:對中國文字的形成與發展有深遠影響。目前所知,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
(5)造字特點:會意、指事、象形、形聲等多種造字方法。已具備了漢字的基本結構。
第6課 動蕩的春秋時期
東周分為兩個時期:
春秋(公元前 770年—公元前 476年)
戰國(公元前 475年—公元前 221年)
(春秋時期最顯著的政治特點:周王室衰落,諸侯爭霸)
1、社會狀況
(1)經濟:鐵制農具和牛耕出現,農業發展;手工業規模擴大;商業活動活躍。
(2)政治:分封制逐步瓦解,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諸侯勢力操控政治局面,實際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社會動蕩。
2、諸侯爭霸
(1)春秋爭霸的順序: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等先后稱霸中原。春秋末期,長江下游的吳國和越國先后北上爭霸。
(2)主要的戰爭及典故:晉楚城濮大戰(退避三舍),楚莊王:問鼎中原,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管仲和鮑叔牙:管鮑之交。
(3)齊桓公稱霸
管仲改革: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改革內政,發展生產,訓練軍隊,使齊國的經濟軍事實力大為提高
稱霸:齊桓公打著“尊天子,攘四夷”的旗號,號令諸侯,成為春秋時
第一個霸主。
3、影響
(1)利:在爭霸的過程中,有的諸侯國被滅掉,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的疆域不斷擴大,為全國統一奠定了基礎;在長期的斗爭和交往過程中,出現了大規模的民族交融。
(2)弊:爭霸戰爭給社會帶來種種災難。
第7課 戰國時期的社會變化
1、戰國七雄
(1)形成:戰國出年,晉國大夫韓、趙、魏三家瓜分晉國,齊國大夫田氏代齊。
當時諸侯國中齊、楚、秦、燕、趙、魏、韓七國勢力較強,史稱“戰國七雄”。
(2)著名戰役:桂林之戰(圍魏救趙)、馬陵之戰(減灶誘敵)、長平之戰(紙上談兵)
(3)記憶口訣:
三家分晉(晉國被韓、趙、魏三家大夫瓜分)
田氏代齊(齊國由大夫田氏取代)
七雄方位口訣:齊楚秦燕趙魏韓,東南西北到中來。
桂陵之戰—魏(龐涓)、趙、齊(孫臏)—圍魏救趙
馬陵之戰—魏(龐涓)、齊(孫臏)—減灶計
長平之戰—秦(白起)、趙(趙括)—紙上談兵
2、商鞅變法
(1)背景
經濟上:戰國時期,鐵制農具和牛耕的使用進一步推廣,社會生產力水平進一步提高。
政治上:新興地主階級力量增強;各諸侯統治者實行變法改革,以求富國強兵。
(2)開始:公元前 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變法。
(3)內容
政治 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廢除貴族的世襲特權
改革戶籍制度,加強對人民的管理
嚴明法度,禁止私斗
經濟 廢除井田制,允許土地自由買賣 最能體現改革性質
鼓勵耕織,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統一度量衡
軍事 獎勵軍功,對有軍功者授予爵位并賞賜土地
(4)影響(作用):使秦國的國力大為增強,提高了軍隊的戰斗力,一躍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為以后秦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5)商鞅變法成功的原因:
①代表了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根本原因)
②秦孝公信任、重用商鞅③商鞅敢于和舊勢力作斗爭
3、都江堰
(1)修建:秦國蜀郡郡守太守李冰主持,修于岷江中游
(2)組成:由渠首和灌溉網兩大系統工程組成,渠首工程由魚嘴(分水堤壩),寶瓶口(內江下游的人工開鑿的出水口),飛沙堰(洪水期泄洪,并減少泥沙淤積)三個工程組成
(3)功能:綜合性的水利樞紐,發揮防洪、灌溉、水運等作用
(4)意義:使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2200多年來一直發揮著巨大作用,在世界水利史上絕無僅有,充分反映出我國人民的智慧。
第8課 百家爭鳴
1、老子
(1)簡介:老子姓李名耳,春秋后期楚國人,道家學派創始人,他的學說集中在《道德經》一書。
(2)思想主張:萬物運行有其自然的法則人們應順應自然。世間的事物都有其對立面,對立的雙方可以相互轉化。善于從正反兩方面思考問題。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
2、孔子
(1)簡介:孔子是春秋后期魯國人,儒家學派創始人,他的思想后來由其弟子整理成《論語》一書。
(2)思想主張:
①核心思想:“仁”。提出“仁者愛人”,將“仁”作為處理人與人關系的最高行為準則和道德規范。
②政治: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張以德治國,反對苛政。
③教育:創辦私學,主張“有教無類”,提出一系列教學方法和原則④文化:晚年整理編訂了文化典籍,對傳承中國古代文化經典和學術思想作出巨大貢獻。
(3)影響:孔子的學說對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規范對中國社會的發展也具有深遠的影響。
3、百家爭鳴
(1)諸子百家中影響最大的學派
學派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儒家 孟子 主張實行“仁政”,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反對一切非正義戰爭
荀子 主張實行“禮治”,明確尊卑等級,以維系社會秩序
道家 莊子 強調治國要順應自然和民心;人生應追求精神自由
墨家 墨子 主張“兼愛”“非攻”,選賢能的人治國;提倡節儉
法家 韓非 反對空談仁義,強調以法治國,建立中央集權專制統治
(2)含義:
戰國時期,各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聚眾講學,研討學術,著書立說。他們提出各種政治主張和治國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學說解決社會問題。各學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觀點不同,學派之間展開激烈的辯論,相互抨擊;通史又相互影響,取長補短。這一思想文化的繁榮局面,歷史上稱為“百家爭鳴”。
(3)影響:百家爭鳴促進了思想和學術的繁榮,稱為中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的高峰,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對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4)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特征
領域 特點 主要表現 事例
政治 各國變法,社會變革 各諸侯國經過變法,加速了整個社會的前進步伐,封建制度逐步確立起來 管仲改革,商鞅變法
經濟 諸侯混戰,爭霸兼并 春秋爭霸,戰國七雄 城濮大戰,桂陵之戰等
思想 百家爭鳴,著書立說 各學派著書立說,對社會發展提出不同看法,形成“百家爭等鳴” 孔子、墨子、老子
(5)韓非子的法家思想在戰國時期最有用。(為什么?因為它的嚴厲刑法,有利于新興地主階級建立封建統治和強大的中央政權。)
(6)兵家:①春秋:孫武,創始人,代表作《孫子兵法》,主張“知彼知己,百戰不殆”;②戰國:孫臏,代表作《孫臏兵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安县| 甘肃省| 建阳市| 盐源县| 平乐县| 易门县| 闸北区| 三台县| 林西县| 敦煌市| 水富县| 十堰市| 斗六市| 宜都市| 嘉义县| 西充县| 伊金霍洛旗| 方城县| 富裕县| 浦县| 广元市| 陕西省| 乌什县| 华蓥市| 离岛区| 盘锦市| 慈溪市| 望都县| 文山县| 汶上县| 开原市| 甘洛县| 连州市| 郸城县| 武强县| 临朐县| 湘乡市| 建瓯市| 嘉荫县| 都匀市| 绥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