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7.3《探索更小的微粒》教案一、教學目標1. 知道分子由原子組成,知道不同原子組成的分子稱為化合物分子,相同原子組成的分子稱為單質分子。2. 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質子帶正電,中子不帶電,電子帶負電。3. 對物質世界從微觀到宏觀的尺度有大致數量級的概念。4. 通過對微觀粒子的了解,知道自然界還有許多未知的領域需要人類不斷去探索、研究,感知微觀世界的豐富,體會人類在揭示微觀世界奧秘所取得的重要成就。二、教學重難點-重點: 理解分子、原子、原子核、質子、中子的組成關系是學習微觀世界的關鍵。以下是一些關于它們組成關系的重點:1. 分子由原子組成: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而原子是化學元素不可再分的基本單位。例如,水是由水分子組成的,每個水分子又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組成。2. 原子由原子核和電子組成: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帶正電荷;電子圍繞原子核運動,帶負電荷。原子核的質量遠大于電子的質量。3. 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組成:質子帶正電荷,中子不帶電荷。不同元素的原子核中質子數不同,這決定了元素的種類。4. 質子和中子的數量影響原子的性質:質子數決定了原子的化學性質,而中子數可能影響原子的穩定性和一些物理性質。5. 組成關系體現了物質的微觀結構:這些組成關系揭示了物質在微觀層面的結構和性質,對于理解化學反應、物質的性質以及其他相關領域非常重要。在教學中,可以通過實例、圖示、模型等多種方式幫助學生理解這些組成關系。同時,強調這些概念的相互關系和層級結構,有助于學生建立起對微觀世界的清晰認識。還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微觀結構與宏觀現象之間的聯系,培養他們的科學思維能力。-難點: 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的確有一些難點,以下是一些可能需要注意的方面:1. 抽象概念:原子的核式模型涉及到較抽象的微觀概念,如原子核、電子、質子和中子等。對于學生來說,理解和想象這些微小粒子的存在和運動可能具有挑戰性。2. 空間想象:核式模型中,電子圍繞原子核運動的概念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理解電子在原子中的分布以及它們的運動方式可能比較困難。3. 實驗證據:理解核式模型的建立過程,需要了解相關的實驗證據和科學研究。對于學生來說,理解這些實驗的原理和結果可能需要更多的背景知識和解釋。4. 與日常經驗的差異:我們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大多是宏觀物體,而原子的尺度非常小,與我們的日常經驗相差較大。這可能導致學生在理解原子的結構和行為時感到困惑。5. 多層次結構:原子的核式模型是一個多層次的結構,包括原子核、電子軌道等。學生需要理解這些不同層次之間的關系和相互作用。為了幫助學生克服這些難點,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如使用直觀的示意圖、模型、實驗演示等。通過具體的例子和實際應用,幫助學生將抽象的概念與實際生活中的現象聯系起來。同時,鼓勵學生提出問題,進行討論和探索,促進他們對原子核式模型的深入理解。三、教學過程(一)導入(5分鐘)教師:同學們,通過上節課我們已經知道了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那么分子能不能再分呢?(板書:探索更小的微粒)學生:大致意思是說一根一尺長的短木棍,每天截取一半,分也分不完。我們都知道物質是由分子組成,而分子是不帶電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組成的,原子也是不帶電,而物體相互摩擦帶上電后,物體與物體之間有了兩種不同的作用。于是人們就開始思考原子能不能再分呢? (物質→分子),(分子→原子)教師:1897年,湯姆遜借助陰極射線管發現了電子,經實驗研究還發現原來原子是由原子核與電子組成的。(二)新課教學(20分鐘)教師:那么原子核能不能再分呢?學生:所以盧瑟福就想用高速運動的粒子轟擊原子核的方法,把粒子轟出來。他通過這種方法發現了什么粒子?教師: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知道了原子是由原子核、電子組成的,而原子核又是由質子、中子組成的,曾經就有人想象原子核均勻分布在原子球中,而電子就像葡萄干一樣嵌在球體的某些固定位置。那么你會怎樣想象它們在原子內分布呢?學生:棗糕模型。行星模型。教師:像地球繞太陽旋轉一樣。那么質子、中子能不能再分下去,那么夸克可不可以再分呢?學生:能,它們都是由夸克組成的。1919年,盧瑟福用α粒子從氮原子核中打出了質子。1932年,查德威克發現了中子。1964年蓋爾曼提出了夸克的猜想。(三)信息反饋(10分鐘)教師:下面請大家看書第32頁,你從中可以獲取什么樣的信息呢?學生:從“大分子”到“夸克”,其直徑越來越小,夸克與電子的直徑數量級最小,它們的結構由復雜到簡單。(四)課堂總結(5分鐘)教師: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了分子由原子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電子組成,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組成,質子、中子和電子等微觀粒子還可以再分割成更小的微粒。這些成果都是科學家們通過不斷的實驗和研究取得的,他們的工作讓我們對物質的本質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學生:那么,我們是不是可以進一步探索更小的微粒,發現更多的奧秘呢?教師:當然可以!科學的探索是永無止境的,只要我們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斷地提出問題、進行實驗和研究,就一定能夠揭開更多的科學之謎。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都能夠保持這種科學精神,勇于探索、不斷創新!(五)課后作業請學生課后查閱資料,了解夸克是否還能再分,并寫一篇短文闡述自己的觀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