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浙教版七下科學2.5光的反射和折射(2)教學設計課題 2.5光的反射和折射(2) 單元 二 學科 科學 年級 七下教材分析 《光的反射和折射》選自浙教版七下第二章《對環境的察覺》的第5節,本節內容由三部分構成:光的反射、平面鏡成像、光的折射。擬用3課時完成。本課時主要介紹平面鏡成像規律。平面鏡成像是一個重要的光學現象,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平面鏡成像規律特點、成像原理、虛像;學生在已學習光的直線傳播和光的反射相關知識基礎上,初步具備了光的概念,進一步認識平面鏡及其成像規律,所以平面鏡成像是前面光的知識的伸延和應用。虛像是學生首次接觸的概念,為后續凸透鏡成像奠定基礎。所以本節內容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學習目標 科學觀念:了解平面鏡成像的特點;了解虛像的含義;正確繪制虛像;知道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科學思維:理解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正確區分實像與虛像;應用規律解釋現象;探究實踐:通過探究平面鏡成像規律,初步形成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態度責任:通過交流活動形成相互評估和聽取反饋意見的科學觀念;體驗科學的美妙與和諧,保持持久的學習興趣投入后續的學習。重點 探究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的關系難點 平面鏡成像作圖;應用光的反射完成平面鏡成像實驗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知識回顧:1、什么情況下光沿直線傳播? 2、光的反射規律是怎樣的? 3、微波的水面上會出現反光現象,這是陽光照射到水面時發生了 現象;而岸上樹木在平靜的水面會出現倒映,這時水面相當于 。 導入新課講授新課 一、平面鏡 1、平面鏡: (1)反射面是光滑平面的鏡子,稱為平面鏡; (2)平靜的水面、拋光的金屬表面、玻璃板等都相當于平面鏡; 活動:一起來照鏡子: 眨眨眼睛、摸摸耳朵、搖搖頭、指指鏡面、退后一步……。 鏡子中的你是真實的你嗎?為什么? 師生共同得出結論:鏡子中的像是我,但又不是真實的我。 利用平面鏡可以看到鏡子里有一個跟你一樣的“人”,鏡子里的那個“人”就是你的像。問題來了:對著平面鏡照自己的時候,我們在平面鏡里所成的像的大小、位置跟我們自己的大小、所處的位置有什么關系?提出建議:讓我們用一塊玻璃板作為平面鏡來探究平面鏡的成像規律。1、在桌面上鋪一張白紙,將一塊玻璃板豎立在紙上,在紙上記下玻璃板的位置。 選取兩支大小相同的蠟燭,把一支蠟燭點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看一看玻璃板后面有沒有蠟燭的像。 。 將眼睛轉到玻璃板后面,看一看有燃燒的蠟燭嗎? 。 2、拿另一支沒有點燃的蠟燭,豎立著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蠟燭的像完全重合為止。這個位置就是點燃的蠟燭所成像的位置。 3、用筆在紙上記下這兩個位置。實驗中,你觀察到的蠟燭的像與蠟燭的大小是否相同? 。 將眼睛轉到玻璃板后方,觀察一下后面那支未點燃的蠟燭燃燒起來了嗎? 4、實驗數據記錄:將實驗數據記錄在表 2-5中。 分析與論證: (1)蠟燭所成像的位置和蠟燭的位置有什么關系? (2)它們的大小有什么關系? (3)相對于物體而言,像是正立的還是倒立的? 問題討論: 平面鏡成像實驗中: (1)為什么要使用兩支完全相同的蠟燭? (2)研究平面鏡成像,為什么要用玻璃板而不用平面鏡? (3)如果實驗中玻璃板沒有與桌面垂直,將對實驗有什么影響? (4)實驗時為什么要多次移動蠟燭位置來測量出多組實驗數據,而不是一次成功? 二、平面鏡成像的規律: 1、平面鏡能成像; 2、平面鏡成像的規律: (附視頻) (1)平面鏡所成的像:正立的虛像; (2)平面鏡所成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 (3)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 (4)像與物連線跟鏡面垂直; (5)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相對平面鏡具有對稱性。 3、平面鏡成虛像的原因: 在平面鏡前點燃一支蠟燭,平面鏡后面并沒有點燃的蠟燭,但我們卻看到平面鏡后好像有點燃的蠟燭。 這是因為:蠟燭火焰向四處發光,一部分光經過平面鏡反射后進入我們的眼睛,產生視覺,我們感到這些光好像是從蠟燭的像上發出的,而實際上像并沒有發出光。因此,這樣的像稱為虛像。 4、平面鏡成像作圖: 原理: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相對平面鏡具有對稱性。 方法:我們可以用對稱法作出平面鏡中的像。 閱讀:凸面鏡和凹面鏡 通過照鏡子活動,活躍氣氛,引導思考活動由師生、生生共同參與逐漸觀察、分析、得出結論問題討論,深化思維,提供一般實驗設計中的細節思考;綜合、歸納出平面鏡成像的一般規律原理分析,理解平面鏡成像其實是光的反射;從而了解平面鏡的作用:既能改變光的傳播路徑,又能成虛像。閱讀可增加知識面,提升學習興趣。課堂練習 1、關于平面鏡成像,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 A.平面鏡成正立的虛像 B.平面鏡越大,物體在鏡中的像就越大 C.用小平面鏡能看到臉的各部分,證明平面鏡成的像比物體小 D.物體離平面鏡越近,它在平面鏡中的像就越大 2、描繪純美青春的《再別康橋》詩句中蘊含了豐富的光學知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 A.“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金柳的影子是光的折射形成的B.“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長篙在水中的倒影是等大的實像C.“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湖面波光鄰粼是光直線傳播形成的D.“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看到天上云彩是由于其反射太陽光3、如圖所示,將平面平面鏡和鉛筆豎直放置在水平桌面鉛筆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A.鉛筆水平向右移動時,它的像將變小B.平面鏡豎直向上移動時,鉛筆的像也將向上移動C.若改用一塊較小的平面鏡,鉛筆的像將變小D.若鉛筆按圖示箭頭方向轉過45°,鉛筆將與它的像垂直 (第3題圖) (第4題圖)4、大本鐘是英國倫敦的標志,它吸引了全世界各地的游客、如圖所示,為一游客白天在倫敦太晤士河邊觀光時,看到的對岸大本鐘在水面的倒影。由圖可知倫敦當時的時間為( B )A.1:05 B.4:35 C.1:55 D.7:255、晚上,小科和同學們一起在教室里自習,他通過窗玻璃看到了自己和同學的像,下列解釋錯誤的是( C ) A.像的形成原因是光的反射 B.室內燈光越亮,像就越清晰C.通過窗玻璃,他能看到所有同學的像,但同學們卻不可能看到他的像 D.室外越暗,像就越清晰6、關于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小英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了探究,在水平桌面上鋪一張白紙,將-塊玻璃板立在紙上,選取兩支大小相同的蠟燭A、B放在白紙上。(1)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鏡進行實驗,目的是 。 (2)把一支點燃的蠟燭A放在薄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不點燃的蠟燭B在薄玻璃板后面移動,但始終找不到它跟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的位置,原因可能是 。 (3)若在薄玻璃板后放置一塊木板,蠟燭A (選填”仍能”或”不能”)通過薄玻璃板成像。[答案:(1)便于確定像的位置(2)玻璃板與桌面不垂直(3)仍能] 及時訓練,有利于鞏固剛剛學習的新知識。同時還有發現學生理解所學知識中存在的問題,便于及時糾正、修補。課堂小結 1、平面鏡能對射入其表面的物體產生反射(改變光的傳播方向),同時還能成像; 2、平面鏡成像特點:像是正立的、像與物體等大、像與物體的連線與鏡面垂直;像是虛像; 3、平面鏡成像作圖方法:像與物關于平面鏡的鏡面對稱; 4、虛像不會發出光,而實像能發出光; 5、平面鏡成像實驗若在較暗處進行,郊果會更理想。 幫助學生掌握重點,更加容易的學習。板書 形成知識體系框架,便于學生記憶。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清風明月(共25張PPT)第二章 對環境的察覺浙教版七年級下冊第5節 光的反射和折射(2)--- 平面鏡成像教學目標科學觀念:了解平面鏡成像的特點;了解虛像的含義;正確繪制虛像;知道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科學思維:理解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正確區分實像與虛像;應用規律解釋現象;探究實踐:通過探究平面鏡成像規律,初步形成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態度責任:通過交流活動形成相互評估和聽取反饋意見的科學觀念;體驗科學的美妙與和諧,保持持久的學習興趣投入后續學習。知識回顧1、什么情況下光沿直線傳播?2、光的反射規律是怎樣的?3、微波的水面上會出現反光現象,這是陽光照射到水面時發生了 現象;而岸上樹木在平靜的水面會出現倒映,這時水面相當于 。光在同種均勻物質中沿直線傳播。光入射到物體表面時會發生反射現象;入射光線、反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平面鏡新知講解一、平面鏡1、平面鏡:(1)反射面是光滑平面的鏡子,稱為平面鏡;(2)平靜的水面、拋光的金屬表面、玻璃板等都相當于平面鏡;舞蹈排練室的鏡子車內后視鏡活動:一起來照鏡子:眨眨眼睛、摸摸耳朵、搖搖頭、指指鏡面、退后一步……鏡子中的你是真實的你嗎?為什么?鏡子中的像是我,但又不是真實的我。利用平面鏡可以看到鏡子里有一個跟你一樣的“人”,鏡子里的那個“人”就是你的像。新知講解對著平面鏡照自己的時候,我們在平面鏡里所成的像的大小、位置跟我們自己的大小、所處的位置有什么關系?讓我們用一塊玻璃板作為平面鏡來探究平面鏡的成像規律。活動設計1、在桌面上鋪一張白紙,將一塊玻璃板豎立在紙上,在紙上記下玻璃板的位置。選取兩支大小相同的蠟燭,把一支蠟燭點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看一看玻璃板后面有沒有蠟燭的像。。將眼睛轉到玻璃板后面,看一看有燃燒的蠟燭嗎?。從點燃的蠟燭的方向看向玻璃板,看到玻璃板內有一支燃燒的蠟燭的像。玻璃板后面并沒有看到燃燒的蠟燭的像新知講解2、再拿另一支沒有點燃的蠟燭,豎立著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蠟燭的像完全重合為止。這個位置就是點燃的蠟燭所成像的位置。3、用筆在紙上記下這兩個位置。實驗中,你觀察到的蠟燭的像與蠟燭的大小是否相同?。將眼睛轉到玻璃板后方,觀察一下后面那支未點燃的蠟燭燃燒起來了嗎?。蠟燭的像與蠟燭大小相同。后面那支與像重合的蠟燭并沒有燃燒起來。新知講解4、實驗數據記錄:將實驗數據記錄在表 2-5中。分析與論證:(1)蠟燭所成像的位置和蠟燭的位置有什么關系?(2)它們的大小有什么關系?(3)相對于物體而言,像是正立的還是倒立的?像到鏡面的距離與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像是正立的。新知講解二、平面鏡成像的規律:1、平面鏡能成像;2、平面鏡成像的規律:(1)平面鏡所成的像:正立的虛像;(2)平面鏡所成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3)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4)像與物連線跟鏡面垂直;(5)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相對平面鏡具有對稱性。視頻:平面鏡成像問題討論:平面鏡成像實驗中:(1)為什么要使用兩支完全相同的蠟燭?(2)研究平面鏡成像,為什么要用玻璃板而不用平面鏡?(3)如果實驗中玻璃板沒有與桌面垂直,將對實驗有什么影響?(4)實驗時為什么要多次移動蠟燭位置來測量出多組實驗數據,而不是一次成功?方便比較像與物體的大小玻璃板透光又成像,便于確定像的位置像與物體不容易重合,不能確定像的位置和比較像與物體的大小關系多次測量,可以有效避免實驗的偶然性,使實驗結論更具普遍性。新知講解3、平面鏡成虛像的原因:在平面鏡前點燃一支蠟燭,平面鏡后面并沒有點燃的蠟燭,但我們卻看到平面鏡后好像有點燃的蠟燭。這是因為:蠟燭火焰向四處發光,一部分光經過平面鏡反射后進入我們的眼睛,產生視覺,我們感到這些光好像是從蠟燭的像上發出的,而實際上像并沒有發出光。因此,這樣的像稱為虛像。平面鏡成像其實就是光的反射。這里平面鏡兩個作用:①改變光的傳播路徑(反射);②成虛像(正立、等大的虛像)。新知講解4、平面鏡成像作圖:原理: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相對平面鏡具有對稱性。方法:我們可以用對稱法作出平面鏡中的像。一般步驟(以AB物體為例):①確定線段的端點A、B;②過兩端點向平面鏡的鏡面作垂線(虛線)并延長,標上垂直符號;③分別截取相等的物距與像距,標出相等的符號和端點符號A 、B ;④畫虛像:用虛線連接像的兩端點A 、B ,標出指示物體方向的箭頭。則A B 就是物體AB的虛像。閱讀:凸面鏡和凹面鏡課堂練習1、關于平面鏡成像,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平面鏡成正立的虛像B.平面鏡越大,物體在鏡中的像就越大C.用小平面鏡能看到臉的各部分,證明平面鏡成的像比物體小D.物體離平面鏡越近,它在平面鏡中的像就越大A課堂練習2、描繪純美青春的《再別康橋》詩句中蘊含了豐富的光學知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金柳的影子是光的折射形成的B.“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長篙在水中的倒影是等大的實像C.“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湖面波光鄰粼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D.“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看到天上的云彩是由于云彩反射了太陽光D課堂練習3、如圖所示,將平面平面鏡和鉛筆豎直放置在水平桌面鉛筆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鉛筆水平向右移動時,它的像將變小B.平面鏡豎直向上移動時,鉛筆的像也將向上移動C.若改用一塊較小的平面鏡,鉛筆的像將變小D.若鉛筆按圖示箭頭方向轉過45°,鉛筆將與它的像垂直D課堂練習4、大本鐘是英國倫敦的標志,它吸引了全世界各地的游客、如圖所示,為一游客白天在倫敦太晤士河邊觀光時,看到的對岸大本鐘在水面的倒影。由圖可知倫敦當時的時間為( )A.1:05 B.4:35C.1:55 D.7:25B課堂練習5、晚上,小科和同學們一起在教室里自習,他通過窗玻璃看到了自己和同學的像,下列解釋錯誤的是( )A.像的形成原因是光的反射B.室內燈光越亮,像就越清晰C.通過窗玻璃,他能看到所有同學的像,但同學們卻不可能看到他的像D.室外越暗,像就越清晰C課堂練習6、關于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小英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了探究,在水平桌面上鋪一張白紙,將-塊玻璃板立在紙上,選取兩支大小相同的蠟燭A、B放在白紙上。(1)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鏡進行實驗,目的是 。(2)把一支點燃的蠟燭A放在薄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不點燃的蠟燭B在薄玻璃板后面移動,但始終找不到它跟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的位置,原因可能是 。(3)若在薄玻璃板后放置一塊木板,蠟燭A (選填”仍能”或”不能”)通過薄玻璃板成像。便于確定像的位置玻璃板與桌面不垂直仍能課堂總結1、平面鏡能對射入其表面的物體產生反射(改變光的傳播方向),同時還能成像;2、平面鏡成像特點:像是正立的、像與物體等大、像與物體的連線與鏡面垂直;像是虛像;3、平面鏡成像作圖方法:像與物關于平面鏡的鏡面對稱;4、虛像不會發出光,而實像能發出光;5、平面鏡成像實驗若在較暗處進行,郊果會更理想。板書設計2.5光的反射與折射(2)1、平面鏡:反射、成像;2、平面鏡成像特點:正立、等大、虛像;像與物體的連線與鏡面垂直;像與物關于鏡面對稱;3、平面鏡成像作圖:對稱法;4、虛像:不會發出光作業布置1、復習本課時主要內容;2、完成作業本中相應練習;3、完成學案中“課后鞏固”;4、預習“光的折射”。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浙教版七下§2.5光的反射和折射(2)學案姓名[學習目標]1、了解平面鏡成像的特點;2、了解虛像的含義;正確繪制虛像;3、知道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4、能利用平面鏡成像特點來解釋相關的光現象。一、知識點梳理:知識點、平面鏡成像規律:1、面鏡:表面 的鏡子,叫做平面鏡;凸面鏡的表面凸出,凹面鏡的表面內凹;面鏡都能 光;2、平面鏡成像的規律:平面鏡所成的像是 (填“倒立”或“正立”)像;平面鏡所成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 ;像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 。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相對平面鏡具有 性,3、平面鏡所成的像是 像;這種不是實際光線會聚形成的;4、平面鏡成像的原理:光射到平面鏡表面時發生了 ,當反射光線進入我們的眼睛,這樣我們便有了視覺;我們感到這些光好像是從物體的像上發出的,而實際上像并沒有發出光。所以平面鏡成像的原因是 。5、如果將一束平行光分別照在凸面鏡和凹面鏡上,凸面鏡使平行光束 ,凹面鏡使平行光束 。6、做平面鏡成像實驗時:(教材P69)(1)取兩支大小相同的蠟燭,目的是 ;(2)另一支沒有點燃的蠟燭,豎立著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蠟燭的像完全重合為止,這樣做的目的是 ;(3)移動點燃的蠟燭到另一個位置,重做上面的實驗,目的是 ;(4)用直線把每次實驗中的蠟燭和它的像的位置連起來,用刻度尺測量出它們到玻璃板的距離,并加以比較,目的是 。二、例題講解例題1、甲從一面鏡子中能看見乙的眼睛,那么乙從這面鏡子中( )A. 一定能看見甲的眼睛 B. 一定看不見甲的眼睛C. 可能看見,也可能看不見甲的眼睛 D. 鏡子的位置不同,結果也不同例題2、舞蹈訓練室豎直墻壁上安裝有平面鏡,甲、乙、丙三位同學在平面鏡前的位置如圖所示,他們位置連線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甲在直角頂點,乙、丙連線平行于平面鏡。則( )A.甲與甲的像間的距離小于乙與乙的像間的距離B.乙與乙的像間的距離大于丙與丙的像間的距離C.甲的像與乙的像間的距離小于乙的像與丙的像間的距離D.甲的像與乙的像間的距離大于乙的像與丙的像間的距離(例題2圖) (例題3圖)例題3、有一個點光源S,放在平面鏡MN前,若鏡MN不動,光源S以2 m/s的速度沿與鏡面成45°角的方向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如圖所示,則光源S在鏡中的像將( )A.以速度4 m/s沿SO直線方向向右平移 B.以速度2 m/s沿垂直于SO方向向上平移C.以速度2 m/s沿垂直于SO方向向下平移 D.以速度4 m/s沿SO直線方向向左平移例題4、小明利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來驗證平面鏡成像規律,若圖中蠟燭位置保持不變,將鏡子截成兩半,并把鏡子移到如圖乙所示的位置,則成像情況是( )A.都不能成像 B.各成半個像,且兩個像在不同位置C.都成完整的像,且兩個像在同一位置 D.都成完整的像,且兩個像在不同位置(例題4圖) (例題5圖)例題5、小科利用兩根形狀、大小相同的蠟燭和透明玻璃板研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如圖甲所示。(1)實驗時,小科應該點燃蠟燭 (選填 “A”、“B”或“A和B”);(2)小科將蠟燭A與其像連線后,發現A被玻璃板垂直平分。于是,他得出結論: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相對平面鏡對稱。其他同學卻認為不能馬上得出這結論,你認為他們的理由是 ;(3)在一次科學小游戲中,兩同學分別站在平面鏡前A、B位置,如圖丙所示。B處同學用手電筒對著平面鏡里A處同學的像照射,手電筒的光就會準確照到該同學的身上,該游戲利用了 的原理。三、隨堂練習:1、如圖是雙龍鹿田水庫邊拍攝的照片,平靜的水面上出現山的倒影。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是山的倒立縮小的虛像 B.是與實際山等大的實像C.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 D.倒影與實物到水面距離相等(第1題圖) (第2題圖)2、如圖所示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為了保證實驗效果,應注意的細節是( )①該實驗應選用較薄的玻璃板 ②該實驗應在較明亮的環境下進行③蠟燭A和蠟燭B大小一致 ④玻璃板應和坐標紙垂直A.①②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3、描繪純美青春的《再別康橋》詩句中蘊含了豐富的光學知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柳樹的金色是由反射的色光決定B.”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長篙在水中的倒影是由光的折射引起的C.”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湖面波光粼粼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D.”那樹蔭的一潭,是天上虹”,彩虹是由光線經過疏密不均勻的大氣引起的4、如圖甲所示,蠟燭a在豎直放置的平面鏡MN中所成像為a',現將該平面鏡豎直向下移動一段距離至圖乙所示位置,則蠟燭a在平面鏡中成像情況是( )A.不能成像 B.能成像,像還在原來位置C.能成像,像上移距離與平面鏡下移距離相同 D.能成像,像下移距離與平面鏡下移距離相同(第4題圖) (第5題圖)5、如圖是小新同學檢查視力時的情景,下列說法正確的( )A.鏡中視力表的像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B.鏡中視力表的像比視力表小,左右相反C.鏡中視力表的像到小新的距離為5mD.小新和其他同學都能看到檢查的醫生是因為光的鏡面反射6、如圖所示是小明畫出的蠟燭火焰上一點S的成像光路圖。下列關于光路圖的分析中錯誤的是( )A.此圖說明,平面鏡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B.像點S'和發光點S到鏡面的距離相等C.人眼只有在圖示的位置才能看到燭焰的像D.從S點射向鏡面的光經過鏡面反射后,所有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均經過S'(第6題圖) (第7題圖)7、如圖所示,鞋店的地板上有一塊靠墻的平面鏡,店員為了顧客方便,通常不會把θ設為9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人遠離平面鏡時像變小,面鏡時像變大B.鏡中所成的是正立、等大的實像C.平面鏡傾斜放置,便于從顧客腳部反射的光線,經平面鏡反射后進入顧客眼睛D.由于平面鏡較小,故人在鏡中不能成完整的像8、同學們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小華在豎直的玻璃板前A位置放置點燃的蠟燭,看到玻璃板后出現蠟燭的像,如圖甲所示;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蠟燭放到玻璃板后像的位置,發現它跟像完全重合,記錄物、像的位置AA';經過三次實驗得到三組物、像位置點,如圖乙所示。請你回答下列問題。(1)用一張不透明紙擋在玻璃板與像之間,小華在圖甲所示位置 (選填”仍能”或“不能”)看到蠟燭的像;(2)平面鏡成的是 (選填”縮小”“等大”或”放大”)的像;(3)由乙圖可得出的結論是 。四、課后鞏固:1、 下列各圖中的光學現象與日全環食原理相同的是( )A.雨后彩虹 B.斑馬倒影 C.水中鉛筆 D.手影表演2、下列關于“影”的形成,屬于光的反射現象的是( )A. 在陽光照射下,大樹底下出現的“陰影” B. 皮影戲中的“手影”C. 立竿見“影” D. 岸邊樹木在河水中的“倒影”3、同學們在學習光現象過程中有許多說法,我們從中選出四種,對這些說法正誤的判斷,都正確的是( )①光年是一個非常大的時間單位 ②“坐井觀天,所見甚小”隱含了光的直線傳播原理③平面鏡成像的原理與小孔成像原理相同 ④漫反射的光線雜亂無章,因此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A.①②③④正確 B.②正確,①③④錯誤C.②③正確,①④錯誤 D.③正確,①②④錯誤3、如圖,一枚硬幣放在豎直的平面鏡前,硬幣的像在a處;現將平面鏡沿虛線水平向右移動一段距離,硬幣的成像情況是( )A.仍成像在a處,成的是實像 B.仍成像在a處,成的是虛像C.像隨平面鏡向右移動相同的距離 D.硬幣無法通過平面鏡成像(第4題圖) (第5題圖)5、一只白鷺在水中覓食(如圖所示),小金同學看到白鷺在水中同時出現了“影子”和“像”,下列關于該現象說法正確的是( )A.甲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乙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C.乙和白鷺大小相等 D.甲是實像6、小義在家中用大小相同的象棋及網格板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實驗,象棋在透明玻璃板中所成的像與a位置重合(如圖甲)。隨后又將玻璃板向右平移到如圖乙位置。有關本實驗的分析說法正確的是( )A.圖乙中象棋的成像位置是bB.人眼應在玻璃板后的a位置這側觀察像的位置C.用透明玻璃板替代平面鏡便于確定像的位置D.若將光屏放在a位置,象棋的像能呈現在光屏上7、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下列正確的是( )A.為了便于觀察,該實驗最好在較黑暗的環境中進行B.如果將蠟燭A向玻璃板靠近,像會變大C.在玻璃板與蠟燭A的像之間放一擋板,從A這一側去看玻璃板的后面,再也看不到A的像了D.保持A、B兩支蠟燭的位置不變,多次改變玻璃板的位置,發現B始終能與A的像重合8、把兩塊厚度不計且足夠大的平面鏡OM、ON垂直粘合在一起,并豎立在地面上,俯視圖如圖所示。當小科站立在某個位置時,他通過平面鏡所成像的個數為m,看到自己完整像的個數為n。下列對小科在不同位置時,m、n值的分析,不符合實際的是( )A.在a點或e點時,m=1,n=0 B.在b點或d點時,m=1,=n=1C.在c點時,m=2,n=2 D.在f點時,m=0,n=0(第8題圖) (第9題圖)9、如圖所示,物體AB高1.6米.平面鏡CD高0.6米,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為2米。下列關于物、像、鏡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物體通過該平面鏡不能成完整的像 B.像高與平面鏡的高相同,為0.6米C.物體與像的距離為2米 D.像高與物體的高相同,為1.6米10、如圖乙所示是小安同學自制的潛望鏡,利用它能在隱蔽處觀察到外面的情況。用它正對如圖甲所示的光源“F”,則所觀察到的像是圖中的( )A. B. C. D.11、一枚|元硬幣立在平面鏡前(如圖甲),硬幣的正面(如圖乙)朝向平面鏡,則人在平面鏡中看到的硬幣的像應是( )A. B. C. D.12、如圖所示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關于該實驗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該實驗應該選用較薄的玻璃板B.實驗中蠟燭A遠離平面鏡,所得的像會變小C.該實驗應在較暗的環境中進行D.實驗用帶刻度的坐標紙為了比較像與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第12題圖) (第13題圖)13、如圖所示,群明湖畔的北京冬奧會的首鋼滑雪大跳臺,是以敦煌飛天壁畫為設計靈感,主體就像”飛天”的飄帶,這是自由式滑雪和單板滑雪比賽的場地。跳臺高60m,全長164m。請回答:(1)平靜的群明湖面上倒映著美麗的”飛天”飄帶是由于光的 (填 “折射”“反射”或”直線傳播”)形成的。(2)地面上跳臺最高點與其對應湖面下跳臺”最高點”的距離為 m。14、如圖所示,水平餐桌上有一塊圓形玻璃轉盤,轉盤上方的天花板上安裝有一盞燈,通過轉盤能看到燈的像,這是光 (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若轉動玻璃轉盤,像的位置將 (填“不變”或“改變”)。(第14題圖) (第15題圖)15、如圖所示,一平面鏡放在圓筒的中心處,平面鏡正對筒壁上一點光源S,點光源發出一細光束垂直射向平面鏡。平面鏡從圖示位置開始繞圓筒中心軸O勻速轉動,在轉動30°角時,點光源在鏡中所成的像轉過的角度θ1= ,照射到筒壁上的反射光斑轉過的角度θ2= 。16、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中,桌面上已給出的器材有:帶支架的厚為2mm的茶色玻璃;鉛筆一支;完全相同的蠟燭兩支:白紙一張,火柴一盒。(1)為完成實驗,還需要的實驗器材是 。(2)小柯將蠟燭A豎直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紙上,點燃蠟燭A,他發現:平板玻璃中蠟燭A的像偏低,你認為在圖乙所示的1、2、3三幅圖中,圖 是產生以上實驗現象的原因(3)移去蠟燭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光屏,則光屏 (選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蠟燭A燭焰的像。參考答案:一、知識點梳理:知識點、1、是平面(平滑) 反射 2、正立 相等 相等 對稱3、虛 4、光的反射 5、發散 會聚6、(1)比較像與物體的大小關系 (2)比較物體與其像的正立或倒立關系(3) 避免實驗的偶然性(4)比較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與物體的像到平面鏡的距離之間的關系二、例題講解:例題1、A解析:既然乙的眼睛反射的光線能經過平面鏡的反射后進入甲的眼睛,那么逆著這束光線,光路仍然是成立的,也就是說從甲的眼睛反射的光線經平面鏡的反射后會進入乙的眼睛,所以乙一定能看見甲的眼睛,故A符合題意。例題2、C解析:A.由圖知,甲到平面鏡的距離大于乙到平面鏡的距離,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可知,甲與甲的像間的距離大于乙與乙的像 間的距離,故A錯誤;B.乙、丙連線平行于平面鏡,所以乙到平面鏡的距離等于丙到平面鏡的距離,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可知,乙與乙的像間 的距離等于丙與丙的像間的距離,故B錯誤;CD.根據平面鏡成像對稱性的特點,甲的像與乙的像間的距離(即甲與乙的距離)小于乙的像與丙的像間的距離(即 乙與丙的距離),故C正確,D錯誤。故C符合題意。例題3、C解析: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作出光源S在平面鏡中成的像,如圖所示。因為光源S以2 m/s的速度沿與鏡面成45°角的方向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SOM=∠S'OM=45°,所以像點S'也以2 m/s的速度沿著S'O向下運動,且S'O與SO互相垂直。故C符合題意。例題4、D解析:物體在平面鏡內所成的像始終與物體大小相等,而與平面鏡的大小無關,因此蠟燭在兩塊鏡子里都能成完整的像。由于像與物體關于平面鏡對稱的規律可知,兩面鏡子放置的角度和位置不同,則這兩個像的位置不同,故D正確,而A、B、C錯誤。故D符合題意。例題5、(1)A(2)實驗次數太少,得到的結論不夠客觀,不具有普遍意義(3)光路的可逆性解析:(1)在平面鏡前面的蠟燭需點燃,后方的蠟燭不應點燃,避免光對實驗的干擾;(2) 理由是實驗次數太少,得到的結論不夠客觀,不具有普遍意義;(3)兩者位置互換,光路可按原路返回,故利用光路的可逆性。三、隨堂練習:1、D 2、B 3、A 4、B 5、C 6、C 7、B8、(1)仍能(2)等大(3)像距等于物距四、課后鞏固:1、D 2、D 3、B 4、B 5、C 6、C 7、A 8、C 9、D 10、B11、D 12、B 13、(1)反射 (2)12014、反射;不變15、60°;60°16、(1)刻度尺(2)3 (3)不能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清風明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4浙教版七下科學2.5光的反射和折射(2).pptx 2024浙教版七下科學2.5光的反射和折射(2)學案.doc 2024浙教版七下科學2.5光的反射和折射(2)教學設計(表格式).doc 蠟燭:平面鏡成像.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