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6.2《測量物體的質量》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 初步認識質量的概念,熟悉托盤天平的主要結構,會正確使用托盤天平測量固體和液體的質量。2. 學習應用分類比較的方法來抽取質量的概念;對質量的單位形成具體的觀念,培養并發展學生對物體質量的估測能力。3. 培養學生使用產品說明書和上網查閱資料的興趣,養成他們在多種渠道中,用多種學習方式進行學習的習慣。教學重難點1.重點:對質量的概念的理解。1. 新課導入(3 分鐘)通過展示不同物體的圖片或實物,如一個鐵塊和一個木塊,讓學生觀察并思考它們之間的區別。2. 引出質量的概念(5 分鐘)引導學生討論這些物體的特性,如它們的大小、形狀、顏色等。然后提出問題:“這些物體有什么共同的特性呢?”引導學生思考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3. 質量的概念講解(10 分鐘)通過實例解釋質量的概念,如一個鐵塊含有更多的鐵物質,所以它的質量比木塊大。強調質量是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與物體的形狀、狀態和位置無關。4. 質量的單位介紹(5 分鐘)介紹質量的常用單位,如千克(kg)、克(g)等,并講解單位換算。5. 生活中的質量舉例(10 分鐘)讓學生舉出生活中一些物體的質量例子,如一個蘋果的質量、一本書的質量等。通過實際例子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質量的概念。6. 小組討論(10 分鐘)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討論以下問題:“質量對我們的生活有什么影響?”“如何測量物體的質量?”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觀點和想法。7. 實驗測量質量(15 分鐘)學生分組使用托盤天平測量不同物體的質量,如鐵塊、木塊、乒乓球等。在實驗過程中,引導學生注意測量的準確性和操作的規范性。8. 實驗結果分析(10 分鐘)各小組匯報測量結果,分析實驗中可能出現的誤差原因。通過實際操作,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質量的概念和測量方法。9. 課堂小結(3 分鐘)與學生一起回顧質量的概念、單位和測量方法,強調重點內容。難點:學會正確使用托盤天平。1.導入(3 分鐘):展示一些需要測量質量的物品,如鐵塊、木塊、砝碼等,激發學生對測量質量的興趣。2.講解托盤天平的結構(5 分鐘):通過圖片或實物,向學生介紹托盤天平的主要結構,包括橫梁、托盤、砝碼、游碼、指針等。3.強調使用要點(10 分鐘):詳細講解使用托盤天平的要點,如水平放置、調節平衡、砝碼使用順序、讀取質量等。4.教師示范(10 分鐘):教師親自示范如何正確使用托盤天平測量物體的質量,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操作步驟。5.學生模擬操作(10 分鐘):讓學生分組進行模擬操作,使用托盤天平測量模擬物品的質量。教師巡視指導,及時糾正錯誤。6.實際物體測量(15 分鐘):提供一些實際的物體,讓學生使用托盤天平進行測量,并記錄測量結果。7.誤差分析(5 分鐘):引導學生分析測量結果可能存在的誤差原因,如讀數誤差、操作不規范等。8.小組討論(10 分鐘):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分享在使用托盤天平時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法,進一步加深對正確使用方法的理解。9.總結與鞏固(5 分鐘):總結使用托盤天平的要點和注意事項,讓學生通過練習題進行鞏固。10課后作業(2 分鐘):布置課后作業,讓學生回家后使用托盤天平測量生活中常見物品的質量。三、教學用具以下是一些在教授“學會正確使用托盤天平”時可能用到的教學用具:1. 托盤天平:每個學生小組至少配備一臺托盤天平,以便他們進行實際操作。2. 砝碼:提供一套標準砝碼,用于校準和測量物體的質量。3. 待測物體:準備一些不同質量、形狀和大小的物體,如砝碼、小木塊、金屬塊等,讓學生進行測量練習。4. 教學模型:可以使用天平的教學模型,幫助學生更直觀地了解天平的結構和工作原理。5. 多媒體設備:利用投影儀、電子白板或電腦等多媒體設備,展示天平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6. 實驗記錄表格:為學生提供實驗記錄表格,幫助他們記錄測量結果和數據分析。7. 錯誤示范道具:準備一些錯誤使用天平的道具,如不水平放置的天平、錯誤放置砝碼等,讓學生找出錯誤并加以糾正。8. 教學視頻:可以準備一些關于天平使用的教學視頻,供學生觀看學習。9. 板書工具:如黑板、白板等,用于板書質量的概念、單位以及天平的使用步驟等重要內容。四、教學方法閱讀討論法,觀察實驗法。以下是一個結合閱讀討論法和觀察實驗法的教學設計,以幫助學生學會正確使用托盤天平:1. 閱讀材料提供(10 分鐘):給學生提供關于托盤天平的使用說明書或相關資料,讓他們在小組內進行閱讀和討論。這將幫助學生初步了解天平的結構和使用方法。2. 觀察天平(10 分鐘):將托盤天平展示給學生,讓他們觀察天平的各個部分,并引導他們思考每個部分的作用。可以讓學生親自操作,感受天平的平衡調節過程。3. 問題引導討論(15 分鐘):根據閱讀和觀察的內容,提出一些問題,如“為什么要調節天平的平衡?”“如何讀取天平的測量結果?”等。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討論,鼓勵他們分享自己的觀點和理解。4. 實驗操作示范(10 分鐘):教師親自示范如何正確使用托盤天平進行測量,包括物品的放置、砝碼的添加、讀數等步驟。同時,強調操作過程中的注意事項。5. 學生實驗(15 分鐘):讓學生分組進行實驗,使用托盤天平測量給定的物品。在實驗過程中,鼓勵學生互相觀察和糾正錯誤,確保每個學生都能正確操作天平。6. 實驗結果分享(10 分鐘):各小組匯報他們的測量結果,并分享在實驗中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法。通過交流,讓學生互相學習和借鑒。7. 總結與歸納(5 分鐘):與學生一起總結正確使用托盤天平的要點和注意事項,強調實驗操作的準確性和科學性。8. 拓展應用(5 分鐘):提供一些實際生活中的例子,讓學生思考如何使用托盤天平來測量這些物品的質量。這將有助于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情境中。五、教學過程1. 導入(3 分鐘):- 展示一些需要測量質量的物品,如砝碼、小石塊等,引發學生對質量測量的興趣。2. 閱讀與討論(15 分鐘):- 分發關于托盤天平使用的相關資料或讓學生自行查閱。- 學生分組閱讀并討論資料中的關鍵信息,如天平的結構、使用方法、注意事項等。- 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和疑惑,進行小組內的交流和討論。3. 觀察與講解(10 分鐘):- 教師展示托盤天平,并引導學生觀察其各個部分的名稱和功能。- 結合實物,詳細講解天平的使用步驟和注意事項,如調節平衡、放置物品、添加砝碼等。4. 實驗操作示范(10 分鐘):- 教師進行一次完整的托盤天平使用示范,包括調節平衡、測量物品質量、讀取數據等。- 強調操作過程中的關鍵細節和易錯點。5. 學生實驗(15 分鐘):- 學生分組進行實驗,使用托盤天平測量給定的物品質量。- 教師巡回指導,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操作。6. 結果分享與討論(10 分鐘):- 各小組匯報測量結果,分享實驗過程中的問題和經驗。- 組織全體學生討論實驗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法。7. 總結與鞏固(5 分鐘):- 教師總結正確使用托盤天平的要點和注意事項。- 布置一些練習或作業,讓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8. 拓展與應用(2 分鐘):- 引導學生思考托盤天平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場景,鼓勵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所學知識。1. 引入新課:- 通過提問引發學生思考,如課桌椅的材料、質量等問題,進而引出本節課的主題——測量物體的質量。2. 新課教學:- 物體的質量:- 指導學生觀察書中的圖片,比較不同物體的物質組成,引導學生得出質量的概念:物體所含物體的多少。- 通過觀察和討論,讓學生理解質量是物體的一種屬性,與物體的位置、形狀、狀態無關。- 質量的單位:- 讓學生討論他們所知道的質量單位,然后通過閱讀課文,了解質量單位的換算關系。- 引導學生形成具體的質量單位概念,并閱讀信息瀏覽,讓學生從數量級上認識自然界中一些物體的質量。- 學習使用托盤天平:- 讓學生了解托盤天平的構造和作用,介紹其工作原理。- 指導學生閱讀托盤天平的使用說明,然后進行演示。3. 課堂總結:- 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包括質量的概念、單位以及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4. 課后作業:- 讓學生回家使用托盤天平測量一些生活用品的質量,并記錄下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