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6張PPT)水遇冷以后你在什么時候見過露珠?那時的氣溫在一天中是最高還是最低?水遇冷以后活動一:研究水蒸氣遇冷以后的變化酒精燈石棉網三腳架燒杯鋁箔紙玻璃棒溫水實驗材料:思考:玻璃棒上出現的水滴是怎樣形成的?水蒸氣遇冷從氣態變成了液態,這種現象叫作凝結。想一想:為什么溫度低的時候才會出現露珠?活動二:研究水結冰前后溫度和體積的變化試管 試管夾 溫度計 燒杯 食鹽 冰塊 秒表 記號筆實驗步驟1.在試管中加少量水,插入溫度計,用記號筆標記水面的位置。2.把試管連同溫度計放到加了鹽的碎冰中,每隔1分鐘記錄一次溫度,直到溫度降到-2℃時為止。3.觀察試管中冰面的位置與原來水面的位置有什么不同。活動二:研究水結冰前后溫度和體積的變化實驗要求:1.小組合作完成實驗,并填寫活動手冊P4”畫出水結冰前后的溫度變化曲線圖,分析并回答問題”的內容。2.小組匯報。實驗步驟1.在試管中加少量水,插入溫度計,用記號筆標記水面的位置。2.把試管連同溫度計放到加了鹽的碎冰中,每隔1分鐘記錄一次溫度,直到溫度降到-2℃時為止。3.觀察試管中冰面的位置與原來水面的位置有什么不同。在一般情況下,當溫度降低到0℃時,水會結冰,水結冰時,體積會增大。水從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叫作凝固盛冰的瓶子外壁有很多水珠,為什么 水缸里的水結冰后缸會裂開,為什么?冬天進入室內,鏡片上為什么會出現小水珠?遇冷遇熱遇熱遇冷《水遇冷以后》教案設計一、教材分析《水遇冷以后》選自蘇教版四年級下冊“冷和熱”單元第四課。有了前一課《水受熱以后》的學習,學生已經知道冰遇熱變水,水遇熱變水蒸氣的過程,本課著重從遇冷這一條件出發,揭示水蒸氣遇冷變水,水遇冷變冰的另一轉化過程,幫助學生建立凝結和凝固的概念,進而理解冰、水、水蒸氣雖然狀態不同,但都是同一種物質,并能解釋生活中常見的凝結、凝固現象。本課教學內容分四個部分:聚焦部分,通過讓學生回憶“什么時候見過露珠?見到露珠時的氣溫在一天中是最高還是最低?”,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聚焦水蒸汽遇冷凝結的現象。探究部分,包括“研究水蒸氣遇冷以后的變化”和“研究水結冰前后溫度和體積的變化”兩個活動。通過實驗活動,讓學生認識到水蒸氣遇冷以后從氣態變成液態,這種現象叫作凝結,水溫度降低到0℃時會凝固成冰,并且體積會增大。拓展部分,讓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凝結和凝固現象。總結部分,聯系上一課做好歸納總結,知道水在自然界中以液態、氣態、固態三種狀態存在,當環境溫度發生變化且達到一定程度時,水會從一種狀態轉變為另一種狀態,從而認識到冰、水和水蒸氣是同一種物質的不同狀態。二、學情分析學生對冰、水、水蒸氣并不陌生,通過上一節《水受熱以后》,知道三者存在轉化關系,但是對于三者在什么條件下發生轉化和三者究竟是不是同一種物質,仍然會存在一些疑議,本節課通過遇冷這一條件入手,進一步探究水蒸氣遇冷變水,水遇冷結冰,讓孩子們理解凝結和凝固現象的同時,更加清楚的認識到水、水蒸氣、冰三者是同一種物質,溫度變化時能夠發生轉化。學習目標通過觀察與描述,知道水蒸氣遇冷以后形態會發生變化。2、通過實驗、測量與分析,知道在一般情況下,當溫度降低到0 ℃時,水會結冰,水結冰體積會變大。3、通過歸納總結,理解環境溫度發生變化時水會從一種狀態轉變為另一種狀態,并能解釋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現象。四、學習重難點重點:了解凝結和凝固的條件。難點:利用曲線圖,分析水結冰過程中溫度變化的規律。五、學習方法以談話法為主,結合實驗探究法。六、學習準備酒精燈、三腳架、石棉網、燒杯、水、鋁箔紙、玻璃棒、冰塊、試管、試管夾、溫度計、記號筆、鹽、秒表。七、教學過程環節一 提問導入 激發興趣師:①你們見過露珠嗎?②什么時候見過的?③你們記得那個時候的氣溫,在一天當中是最高還是最低呢?)(學生聯系生活經驗,說出露珠出現在氣溫較低的清晨或傍晚。這時的氣溫在一天中比較低。)師:為什么溫度低的時候才會出現露珠?我們就帶著這個問題進入我們今天的課題《水遇冷以后》【板書】水遇冷以后環節二 實驗探究 初步建構活動一:研究水蒸氣遇冷以后的變化(教師演示)實驗設計:①在燒杯中加熱水,用錫箔紙包住燒杯口,并在鋁箔紙上開個小洞。②用酒精燈加熱燒杯中的水,直到水沸騰。③在鋁箔紙洞口上方斜放一根溫度較低的玻璃棒,觀察發生的現象。師:孩子們你們看到了什么現象?生:我看到玻璃棒上出現了水滴。師:請同學們思考一下,玻璃棒上出現的水滴是怎樣形成的?生:是水蒸氣遇到溫度低的玻璃棒之后變成的水。師:水蒸氣遇冷從氣態變成了液態,這種現象叫作凝結。(引入凝結的概念)師:現在請大家回想一下我們課前的問題,為什么溫度低的時候才會出現露珠?生: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才能凝結成露珠,所以看到露珠都是在溫度低的時候。活動二:研究水結冰前后溫度和體積的變化。(分組實驗)實驗材料有燒杯、冰塊、鹽、試管、試管夾、水、記號筆(一)實驗設計①在試管中加少量水,插入溫度計,用記號筆標記水面的位置。②把試管連同溫度計放到加了鹽的碎冰中,每隔1分鐘記錄一次溫度,直到溫度降到-2℃時為止。③觀察試管中冰面的位置與原來水面的位置有什么不同。實驗要求觀察記錄表時間(分)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溫度(℃) 試管清水加鹽碎冰①小組合作完成實驗,并完成觀察記錄表和活動手冊P4“畫出水結冰前后的溫度變化曲線圖”的內容。②15分鐘后小組匯報。(三)根據觀察記錄表,完成活動手冊P4“繪制水結冰前后的溫度變化曲線圖”,分析并回答問題。①水結冰時的溫度是 ______℃ ②水結冰的過程中,溫度的變化規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試管中冰面的位置與原來水面的位置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小組匯報小結:1、當溫度降低到0℃時,水會結冰;水結冰時,體積會增大;水從液態變成固態的現象叫作凝固鞏固練習:下列屬于凝結現象的是( )。A.濕毛巾放在空中變干 B.冰袋上的小水珠 C.河面結冰環節三 拓展提高 聯系實際出示生活中常見現象的圖片師:為什么會出現這些現象?你能試著用剛剛學過的知識解釋這些現象嗎?生:瓶子外壁有水珠就是水蒸氣遇冷在瓶子上凝結成水滴......環節四 歸納總結 加深理解師:孩子們,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嗎?生1:我知道水、水蒸氣和冰是同一種物質生2:我知道冬天從外面回來眼鏡上為什么會有霧,原來是水蒸氣遇冷變成水珠生3:水結冰體積變大......師:看來這節課大家都有很多的收獲,在我們的大自然中,水以液態、氣態、固態三種狀態存在,當環境溫度發生變化且達到一定程度時,水會從一種狀態轉變為另一種狀態。環節四 歸納總結 加深理解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在自然界中,水能以液態、氣態、固態三種狀態存在。當環境溫度發生變化且達到一定程度時,水會從一種狀態轉變為另一種狀態。八、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4水遇冷以后.pptx 1.4水遇冷以后教學設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