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課時 資源跨區域調配課程標準 核心素養目標以某區域為例,說明資源跨區域調配對該區域發展的影響。 1.結合資料,了解實施資源跨區域調配的必要性,我國西氣東輸工程的原因、影響。(綜合思維) 2.結合實例分析,說明不同類型資源跨區域調配對區域發展的影響。(區域認知)學習任務目標一:閱讀教材,了解實施資源跨區域調配的必要性,我國西氣東輸工程的原因、影響。 [情境] 閱讀教材圖文內容及相關資料。 任務1:為什么要進行資源的跨區域調配? 參考答案:自然資源區域分布不均衡性和區域間發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任務2:資源跨區域調配有哪些前提條件? 參考答案:區域之間存在互補性和可達性;同一行政管理主體;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政策作為保障條件。 任務3:資源跨區域調配會帶來什么影響? 參考答案:資源跨區域調配通過市場機制、行政指令和統籌規劃而實現,可以滿足區域發展對自然資源的需求;優化配置資源,使資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實現區域共同發展;促進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建設;對社會、生態環境造成影響。 任務4:根據教材,歸納我國實施西氣東輸工程的原因。 參考答案:①能源資源生產和消費的地區差異大。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達,但能源生產量小,而消費量大;西部地區則相反。 ②調整能源消費結構。我國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帶來了大氣污染、酸雨等一系列環境問題,必須提高天然氣等清潔能源的消費結構,實現經濟和環境的同步發展。 ③西部是我國油氣資源未來開發的戰略重點之一。我國陸上天然氣西多東少、北多南少的分布特征,且在“一帶一路”建設中,西部是油氣進口的重要通道。 任務5:完成下表中序號代表的內容,掌握西氣東輸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區域影響對西部地區的影響(1)將____①____轉變成經濟優勢,使之成為西部地區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 (2)推動中西部地區天然氣勘探開發和管道等____②____建設,增加就業機會,強力拉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3)最大限度地減少對調出區及沿線地區____③____生態環境的影響。對東部地區的影響(1)緩解東部地區的____④____狀況,優化東部地區能源的____⑤____。 (2)發揮東部地區的經濟、技術優勢,推動相關產業發展及____⑥____建設,促進東部地區的經濟發展。 (3)天然氣可以部分替代煤炭,有利于改善東部地區的大氣質量。促進區域協調發展(1)提高資源的整體利用效率,將西部地區的___⑦___優勢與東部地區的經濟、技術優勢合理配置,促進東西部地區的協調發展、共同富裕。 (2)為沿線區域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契機,激活沿線地區相關產業的發展潛力。參考答案:①資源優勢;②基礎設施;③能源緊缺;④消費結構;⑤基礎設施;⑥資源。 一、圖解我國實施西氣東輸工程的原因 1.我國能源生產和消費的地區差異 2.能源消費結構調整的必要性 3.西部是我國油氣資源開發的戰略重點 西氣東輸工程的區位條件 1.有利條件 (1)資源優勢:塔里木盆地是主要氣源地,可確保穩定供氣30年;陜甘寧的鄂爾多斯、四川盆地和柴達木盆地為補充氣源地。 (2)技術保障:已建立了地質勘探、開發、輸送、煉制及輔助生產和生活等基本配套的現代工業體系,能夠提供較好的技術保障。 (3)市場廣闊: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區人口眾多、經濟發達,能源消費量大,市場需求量大,發展利用天然氣的空間廣闊。 2.不利條件 (1)管線長:輸氣距離遠,管線長,工程量大。 (2)地形障礙:經過不同的地勢階梯,地勢起伏大,地貌復雜。 (3)河流障礙:多次跨越河流,工程艱巨。 (4)環境脆弱:經過西北干旱半干旱區,生態環境脆弱。 二、西氣東輸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西氣東輸工程的實施對中、西部、東部社會經濟和環境都存在影響,具體如下表所示: 1.有利影響 中、西部地區東部地區社會經濟資源開發與經濟建設將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使之成為中、西部地區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緩解能源短缺,優化能源消費結構,促進東部地區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加快天然氣綜合利用的步伐,發展以天然氣為原料的化工工業推動天然氣化工、發電等產業的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中、西部地區天然氣勘探開發和管道等基礎設施建設配套工程的建設,將極大地帶動東部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緩解沿線因砍伐森林、破壞植被帶來的環境壓力提高清潔能源的使用比例,有效改善大氣環境2.不利影響 輸氣管道線路長、規模大、施工方式多樣;途經地區地貌類型復雜,植被稀疏,生態環境較為脆弱,易造成破壞。 資源跨區域調配工程建設的意義分析 從產生的經濟、社會、生態三大效益分析: 效益調入地區調出地區經濟 效益獲取資源,解決資源短缺問題,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促進經濟發展,獲得經濟效益輸出資源可獲得經濟收入,并且擴大相關產業,完善基礎設施,獲得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促進經濟發展,增加就業發展相關產業,增加就業有利于兩地區協調發展,達到共同富裕,有利于社會穩定生態效益發展經濟,減輕污染,保護生態我國天然氣資源在西部地區分布非常豐富。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東北、華北地區一直是我國石油、天然氣工業的主要基地。目前這些地區的大部分主力油氣田開采已到了中后期,陸續進入了產量全面遞減階段,增產難度大,導致東部地區油氣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西部地區則成為我國油氣工業新的戰略接替區。據此回答1~3題。 1.我國實施西氣東輸的一個重要原因是( ) A.改善東部地區的大氣環境 B.改善西部地區的經濟結構 C.發展西部地區的油氣工業 D.我國油氣資源開發的戰略重點在西部 【答案】D 【解析】目前我國油氣資源開發的重點在西部,且東部地區能源缺乏,是實施西氣東輸的重要原因。 2.制約我國西部地區天然氣開發的社會經濟條件是( ) ①勘探、開發資金短缺問題 ②西部人口少,工農業相對落后,天然氣的市場需求量有限 ③基礎設施和交通運輸條件遠不能滿足大批量油氣產田的生產和外運需要 ④輸氣管道線路長、規模大、施工方式多樣 ⑤中西部地區地貌復雜,植被稀疏,生態環境較為脆弱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答案】A 【解析】我國西部地區經濟發展落后,缺乏資金、技術,且對能源需求較小,這些都制約了其天然氣資源的開發。 3.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東部地區不再開采石油、天然氣 B.東部地區石油、天然氣產量遞減,隨著經濟的發展,會導致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C.西部地區石油、天然氣資源豐富,將會成為我國開發的重點 D.西部地區將大力開采石油、天然氣,供應資源日益短缺的東部地區 【答案】A 【解析】實施了西氣東輸,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能源供應緊張狀況,但對于東部地區的油氣資源仍需要加大開發力度才行。 讀我國西氣東輸二線工程示意圖,回答4~5題。 4.關于該工程,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該工程的投資大,回收周期長 B.有利于促進東西部地區的協調發展 C.線路途經地區能源十分短缺 D.促進工程沿線地區的經濟發展 【答案】C 【解析】天然氣管道工程具有投資大、回收周期長的特點;西氣東輸二線管道線路的建設能將西部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能緩解東部能源緊張狀況,改善東部環境質量,同時促進了沿線地區的經濟發展;線路途經的黃土高原地區能源資源十分豐富。 5.該工程對沿線地區的影響,敘述正確的是( ) A.可以減少四川省的酸雨發生 B.干線主要經過東部經濟地帶 C.對沿線地區造成極大的生態破壞 D.可以改善珠江三角洲的能源消費結構 【答案】D 【解析】該工程沒有經過四川省;干線主要經過西部和中部經濟地帶;在施工過程中可能會對沿線造成一定的生態破壞,但不是極大的破壞;該工程能提高珠江三角洲的天然氣消費比重,改善能源消費結構。目標二:結合實例分析,說明不同類型資源跨區域調配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情境1] 閱讀教材P.73活動材料。 任務1:分析自然條件對新疆天然氣開發的影響。 參考答案:不利影響:深居內陸,年降水量少,河流湖泊較少,水資源匱乏;夏季炎熱,冬季寒冷;風力強勁,地表干燥,植被覆蓋率低,沙塵多,沙塵暴威脅大等。 有利影響:多晴天,利于工程建設等。 任務2:結合天然氣開發利用的特點(圖4.19),討論新疆經濟實力、技術力量、能源消費需求等社會經濟條件對天然氣開發的影響。 參考答案:天然氣開采儲運難度大,而新疆由于人口少,經濟落后,市場需求量少,因此不利于大規模開發天然氣開采技術要求高,投資大,而且回收周期長,新疆由于整體科技水平低,資金匱乏,技術人員匱乏等,不利于開發。 [情境2] 閱讀教材P.75活動材料。 任務1:分析澳大利亞大分水嶺東西兩側的降水差異及形成原因。 參考答案:東側位于迎風坡,東南風從海洋上帶來豐富的水汽,降水豐沛。西側位于大分水嶺的背風坡,氣流下沉,降水稀少。 任務2:說明澳大利亞修建雪山調水工程的原因。 參考答案:自然原因:大分水嶺東側降水多水資源多;西側降水少,水資源匱乏。 社會經濟原因:西側農業發達,需水量大,水資源供不應求,技術、資金等有保障。 任務3:討論雪山調水工程對于墨累河流域的城市供水和供電、農牧業發展、生態環境帶來的影響。 參考答案:有利影響:增加墨累河流域的水資源,增加城市供水量和供電量,擴大農牧業發展規模,有利于緩解荒漠化等生態問題。 不利影響:灌溉增加后,可能會加劇土壤鹽堿化;農牧業規模擴大后,可能會造成水污染等環境問題。 甘肅省黃河流域地表水年可取水量為48.3億立方米左右。白龍江是嘉陵江上游最大的支流,流域多年平均水資源量為69.1億立方米,下圖為隴東跨流域調水路線規劃示意圖。據此,完成1~2題。 1.與調水線路甲相比,調水線路乙具有的明顯優點有( ) A.可調水量小 B.可輸水時間長 C.施工難度小 D.全線自流輸水 【答案】B 【解析】白龍江水資源量大,故調水線路乙具有的明顯優點是可調水量大,A錯誤。由材料可知,白龍江屬于長江水系,是嘉陵江上游最大的支流,無結冰期,而調水線路甲位于黃河水系,冬季又結冰期,因此可輸水時間比調水線路甲長,B正確;線路乙穿過秦嶺,施工難度大,投資成本高,C錯誤;輸水線路甲從黃河上游輸往中游的支流,甲輸水線路能全程自流輸水,自流輸水并不線路乙的明顯優點,D錯誤。故選:B。 2.隴東跨流域調水工程如能順利建成,產生的影響有( ) A.解決了隴東地區的水土流失問題 B.改變隴東地區水資源的時間分布 C.改變武都段白龍江河流補給類型 D.提高涇河自凈能力,增大了水量 【答案】D 【解析】隴東跨流域調水工程如能順利建成,可以使隴東地區生態環境改善,但無法解決隴東地區的水土流失問題,A錯誤;水資源的跨流域調水,是改變隴東地區水資源的空間分布,B錯誤;由圖示可知,武都段位于引水口的下游,調水工程將致該段年徑流量減小,但不會改變武都段白龍江河流補給類型,C錯誤;該調水工程將使得調入區涇河水量增大,將提高涇河自凈能力。D正確。故選:D。 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西起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東到河南省駐馬店市,途經青海、甘肅、陜西、河南4省。2020年7月15日,該工程啟動送電,標志著工程建設取得重大里程碑進展。據此,完成3~5題。 3.該項目在青海、甘肅兩省建設時,最有可能影響施工進度的自然條件是( ) A.淡水資源短缺 B.光照強烈 C.揚沙天氣較多 D.土質疏松 【答案】C 【解析】青海、甘肅兩省位于我國青藏和西北地區,兩省自然地理條件較為復雜,四個選項對比來看,最有可能影響施工進度的自然條件是兩省風力大,揚沙天氣多,C正確。A、B、D與題不符,排除。故選C。 4.借助“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項目的東風,青海省可充分開發( ) ①煤炭 ②風能 ③太陽能 ④地熱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青海省煤炭儲量雖然較大,但該省生態環境脆弱,相比于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不適宜大力開發煤炭資源,①排除;青海省海拔高,風力大,適宜發展風力發電,且該地光照充足,適宜發展光伏發電,②③當選;青海地處亞歐板塊內部,地殼相對穩定,巖漿活動弱,地熱能資源不豐富,④排除。故選C。 5.該工程項目的順利實施,有利于( ) A.推動青海能源基地集約化開發與聯合外送 B.推動河南及華東地區節能減排和生態保護 C.推動青隴秦豫等沿線地區水能資源的開發 D.推動河南大力引進煉鋁等動力導向型工業 【答案】A 【解析】該工程可以促進青海能源基地集約化開發,并通過該直流工程聯合外送,故A正確;該工程可以有效推動河南節能減排和生態保護,但不能推動華東地區節能減排,排除B;青海、甘肅等地處于黃河上游地區,可開發水能,但陜西省以開發煤電資源為主,排除C;河南大力引進煉鋁等能源導向型工業會過度消耗電力資源,加劇電能短缺,排除D。故選A。【學習總結】 回顧本課時及教材內容,用思維導圖或知識樹等形式建立本課時知識結構。2第2課時 資源跨區域調配課程標準 核心素養目標以某區域為例,說明資源跨區域調配對該區域發展的影響。 1.結合資料,了解實施資源跨區域調配的必要性,我國西氣東輸工程的原因、影響。(綜合思維) 2.結合實例分析,說明不同類型資源跨區域調配對區域發展的影響。(區域認知)學習任務目標一:閱讀教材,了解實施資源跨區域調配的必要性,我國西氣東輸工程的原因、影響。 [情境] 閱讀教材圖文內容及相關資料。 任務1:為什么要進行資源的跨區域調配? 任務2:資源跨區域調配有哪些前提條件? 任務3:資源跨區域調配會帶來什么影響? 任務4:根據教材,歸納我國實施西氣東輸工程的原因。 任務5:完成下表中序號代表的內容,掌握西氣東輸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區域影響對西部地區的影響(1)將____①____轉變成經濟優勢,使之成為西部地區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 (2)推動中西部地區天然氣勘探開發和管道等____②____建設,增加就業機會,強力拉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3)最大限度地減少對調出區及沿線地區____③____生態環境的影響。對東部地區的影響(1)緩解東部地區的____④____狀況,優化東部地區能源的____⑤____。 (2)發揮東部地區的經濟、技術優勢,推動相關產業發展及____⑥____建設,促進東部地區的經濟發展。 (3)天然氣可以部分替代煤炭,有利于改善東部地區的大氣質量。促進區域協調發展(1)提高資源的整體利用效率,將西部地區的___⑦___優勢與東部地區的經濟、技術優勢合理配置,促進東西部地區的協調發展、共同富裕。 (2)為沿線區域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契機,激活沿線地區相關產業的發展潛力。一、圖解我國實施西氣東輸工程的原因 1.我國能源生產和消費的地區差異 2.能源消費結構調整的必要性 3.西部是我國油氣資源開發的戰略重點 西氣東輸工程的區位條件 1.有利條件 (1)資源優勢:塔里木盆地是主要氣源地,可確保穩定供氣30年;陜甘寧的鄂爾多斯、四川盆地和柴達木盆地為補充氣源地。 (2)技術保障:已建立了地質勘探、開發、輸送、煉制及輔助生產和生活等基本配套的現代工業體系,能夠提供較好的技術保障。 (3)市場廣闊: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區人口眾多、經濟發達,能源消費量大,市場需求量大,發展利用天然氣的空間廣闊。 2.不利條件 (1)管線長:輸氣距離遠,管線長,工程量大。 (2)地形障礙:經過不同的地勢階梯,地勢起伏大,地貌復雜。 (3)河流障礙:多次跨越河流,工程艱巨。 (4)環境脆弱:經過西北干旱半干旱區,生態環境脆弱。 二、西氣東輸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西氣東輸工程的實施對中、西部、東部社會經濟和環境都存在影響,具體如下表所示: 1.有利影響 中、西部地區東部地區社會經濟資源開發與經濟建設將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使之成為中、西部地區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緩解能源短缺,優化能源消費結構,促進東部地區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加快天然氣綜合利用的步伐,發展以天然氣為原料的化工工業推動天然氣化工、發電等產業的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中、西部地區天然氣勘探開發和管道等基礎設施建設配套工程的建設,將極大地帶動東部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緩解沿線因砍伐森林、破壞植被帶來的環境壓力提高清潔能源的使用比例,有效改善大氣環境2.不利影響 輸氣管道線路長、規模大、施工方式多樣;途經地區地貌類型復雜,植被稀疏,生態環境較為脆弱,易造成破壞。 資源跨區域調配工程建設的意義分析 從產生的經濟、社會、生態三大效益分析: 效益調入地區調出地區經濟 效益獲取資源,解決資源短缺問題,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促進經濟發展,獲得經濟效益輸出資源可獲得經濟收入,并且擴大相關產業,完善基礎設施,獲得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促進經濟發展,增加就業發展相關產業,增加就業有利于兩地區協調發展,達到共同富裕,有利于社會穩定生態效益發展經濟,減輕污染,保護生態我國天然氣資源在西部地區分布非常豐富。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東北、華北地區一直是我國石油、天然氣工業的主要基地。目前這些地區的大部分主力油氣田開采已到了中后期,陸續進入了產量全面遞減階段,增產難度大,導致東部地區油氣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西部地區則成為我國油氣工業新的戰略接替區。據此回答1~3題。 1.我國實施西氣東輸的一個重要原因是( ) A.改善東部地區的大氣環境 B.改善西部地區的經濟結構 C.發展西部地區的油氣工業 D.我國油氣資源開發的戰略重點在西部 2.制約我國西部地區天然氣開發的社會經濟條件是( ) ①勘探、開發資金短缺問題 ②西部人口少,工農業相對落后,天然氣的市場需求量有限 ③基礎設施和交通運輸條件遠不能滿足大批量油氣產田的生產和外運需要 ④輸氣管道線路長、規模大、施工方式多樣 ⑤中西部地區地貌復雜,植被稀疏,生態環境較為脆弱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3.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東部地區不再開采石油、天然氣 B.東部地區石油、天然氣產量遞減,隨著經濟的發展,會導致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C.西部地區石油、天然氣資源豐富,將會成為我國開發的重點 D.西部地區將大力開采石油、天然氣,供應資源日益短缺的東部地區 讀我國西氣東輸二線工程示意圖,回答4~5題。 4.關于該工程,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該工程的投資大,回收周期長 B.有利于促進東西部地區的協調發展 C.線路途經地區能源十分短缺 D.促進工程沿線地區的經濟發展 5.該工程對沿線地區的影響,敘述正確的是( ) A.可以減少四川省的酸雨發生 B.干線主要經過東部經濟地帶 C.對沿線地區造成極大的生態破壞 D.可以改善珠江三角洲的能源消費結構目標二:結合實例分析,說明不同類型資源跨區域調配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情境1] 閱讀教材P.73活動材料。 任務1:分析自然條件對新疆天然氣開發的影響。 任務2:結合天然氣開發利用的特點(圖4.19),討論新疆經濟實力、技術力量、能源消費需求等社會經濟條件對天然氣開發的影響。 [情境2] 閱讀教材P.75活動材料。 任務1:分析澳大利亞大分水嶺東西兩側的降水差異及形成原因。 任務2:說明澳大利亞修建雪山調水工程的原因。 任務3:討論雪山調水工程對于墨累河流域的城市供水和供電、農牧業發展、生態環境帶來的影響。 甘肅省黃河流域地表水年可取水量為48.3億立方米左右。白龍江是嘉陵江上游最大的支流,流域多年平均水資源量為69.1億立方米,下圖為隴東跨流域調水路線規劃示意圖。據此,完成1~2題。 1.與調水線路甲相比,調水線路乙具有的明顯優點有( ) A.可調水量小 B.可輸水時間長 C.施工難度小 D.全線自流輸水 2.隴東跨流域調水工程如能順利建成,產生的影響有( ) A.解決了隴東地區的水土流失問題 B.改變隴東地區水資源的時間分布 C.改變武都段白龍江河流補給類型 D.提高涇河自凈能力,增大了水量 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西起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東到河南省駐馬店市,途經青海、甘肅、陜西、河南4省。2020年7月15日,該工程啟動送電,標志著工程建設取得重大里程碑進展。據此,完成3~5題。 3.該項目在青海、甘肅兩省建設時,最有可能影響施工進度的自然條件是( ) A.淡水資源短缺 B.光照強烈 C.揚沙天氣較多 D.土質疏松 4.借助“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項目的東風,青海省可充分開發( ) ①煤炭 ②風能 ③太陽能 ④地熱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該工程項目的順利實施,有利于( ) A.推動青海能源基地集約化開發與聯合外送 B.推動河南及華東地區節能減排和生態保護 C.推動青隴秦豫等沿線地區水能資源的開發 D.推動河南大力引進煉鋁等動力導向型工業【學習總結】 回顧本課時及教材內容,用思維導圖或知識樹等形式建立本課時知識結構。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4.2 資源跨區域調配(學生版).docx 4.2 資源跨區域調配(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