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2基因在親子代之間的傳遞 導學案【學習目標】1.舉例說出生物的性狀,以及親子代間在性狀上的延續現象;2. 以觀察分析圖片、文字資料及實驗資料為主線讓學生自己歸納得出什么是性狀、基因控制性狀的結論。【自學導航】基因、DNA和染色體閱讀課本第29-31頁,完成下列填空。(1)染色體: 。DNA:是主要的 物質。基因:是由遺傳效應的DNA片段,一個DNA分子有許許多多的基因,基因決定 。(2)在生物的體細胞(除生殖細胞外的細胞)中,染色體是成對存在的。人的體細胞里的染色體有 對,也就是 條,每條染色體含有 個DNA分子,含有數萬對 。決定人體數萬個性狀。二、基因經精子和卵細胞的傳遞討論,閱讀課本第31-32頁,完成下列填空。(1)圖解(2)在形成精子或卵細胞的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都要 ,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對染色體中各有一條進入精子或卵細胞,其上的基因也隨著染色體的分離而分開,進入不同的生殖細胞中。(3)受精卵中的每對染色體都是一條來自 ,另一條來自 ,成對的基因也是如此。(4)在形成精子和卵細胞的過程中,染色體數目 ,在形成受精卵的過程中,染色體的數目 。【當堂訓練】1.下面關于大熊貓的細胞、細胞核、染色體,DNA之間的層次關系圖,正確的是( )A. B.C. D.2.如圖為染色體與DNA的關系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A.①主要存在于細胞質中B.①和②上都具有遺傳效應的片段叫基因C.在細胞分裂中③的變化最明顯D.正常人體的所有細胞中,③的數量都為46條3.決定性狀的基本單位是( )A.染色體 B.DNA C.基因 D.細胞4.下列有關細胞核內遺傳物質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DNA上有遺傳信息B.每種生物體細胞內染色體的數目是特定的C.基因在生殖細胞中一般以成對的形式存在D.DNA分子由兩條長鏈組成,構成了規則的雙螺旋結構5.已知果蠅的精子含4條染色體,它的卵細胞、受精卵、體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依次是( )A.4條、4條、8條 B.4條、4對、4對C.4條、4條、4條 D.4條、4條、4對6.大熊貓的學名叫貓熊,是我國的國寶。大熊貓的數量很少,在自然狀況下很難相遇,因此繁殖后代比較困難。科學家正嘗試用克隆的辦法來繁育大熊獵,克隆過程示意圖如圖:(1)如圖所示的克隆過程中,A熊貓是一只雄性大熊貓,為D熊貓提供了 ,B熊貓是雌性大熊貓,為D熊貓提供了 ,C熊貓是雌性大熊貓,為代孕熊貓,因此,大熊貓D的性別為 性。這說明了細胞核是生物遺傳和發育的控制中心。(2)新組合細胞分裂形成胚胎的過程中,變化最明顯的是細胞核內的 ,先經過 ,再平均分配到兩個新細胞中,使新細胞內的上述物質與親代細胞保持一致,若新組合細胞內該物質的數量為2n條,子細胞內含有該物質的數量是 條,該物質的主要成分是 和蛋白質。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