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7.2.1動物的運動教學設計教材分析《動物的運動》是魯科版《生物學》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二章動物的運動和行為的第一節內容。在本章教材中,包括了 “動物的運動”、“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和“社會行為”三節內容。“動物的運動”這節內容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是對前一章節“動物的主要類群”的動物基礎生理學知識的進一步總結和提升,也為后面動物的行為的學習打下基礎。本節內容包括了動物“運動系統的組成”、“運動的產生”和“各系統協調運動”“運動的意義”四個子課題,并通過“初識”“再識”一步步探究形成關于運動系統學習的知識架構,并利用實物和模型去探究動物運動產生的原理,揭示動物運動的本質,鞏固和理解動物適應生存環境的重要意義。通過本節知識的學習,可以達到進一步培養學生形成熱愛生活、熱愛運動、追求健康的意識,形成正確的生命觀、世界觀。【學習目標】1.說出運動系統的組成,認同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命觀念;2.利用物理學杠桿原理說明骨、關節、骨骼肌在運動中的作用及其協調配合關系;3.認識運動產生的原理,理解生物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4.結合生活經驗說出運動對生物生存的意義,養成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學習重點】關節的結構及功能【學習難點】骨、關節、骨骼肌在運動中的作用【學習過程】【導入】:觀看視頻,分析視頻中有多少類動物,并分析其運動器官與方式。[學習任務一]:運動系統的組成運動需要依賴_____系統,觀看視頻分析“立定跳遠”中身體的哪些結構參與了運動。小結:運動系統包括:_____、_____、_______。 背誦 30s 對查 30s 抽查[探究 1:初識骨] 獨學課本 49頁觀察與思考家兔的骨骼,小組合學討論“立定跳遠“中,都運用到了哪些骨?[探究 2:初識關節] 思考若立定跳遠中手臂套上硬紙筒,紙筒會限制什么結構的活動? 小結:骨和骨之間通過_________等方式相連形成________。[探究 3:初識骨骼肌]在“立定跳遠”中,我們會屈肘和伸肘,請感受上臂的肌肉,推測骨骼肌具有________的特性。[探究 4:再識關節] 觀看豬的膝關節視頻,認識關節是由哪些結構組成的?獨學識記課本 p49頁觀察與思考關節示意圖,1min。______,包括( )______和( )______,表面覆蓋_______關節 ______,有滑液______,分泌滑液,外有韌帶。關節的特點:即______又_________。【探究 5:再識骨骼肌】 觀看視頻,肌肉由______和______組成的,_________繞過_________連在不同的骨上,骨骼肌附在相鄰的兩塊骨上。【學習任務二】:運動的產生小組合學進行實驗,解決以下問題:4min1.老師提供的模型各部分相當于運動系統的哪些結構?2.如果驗證肌腱必須繞過關節連在不同的骨上、骨骼肌必需附著在兩根骨頭上才能牽引骨進行運動?3.要想完成一組完整的動作(動作的發生和復位),至少需要幾組骨骼肌的配合?小結:一組骨骼肌只能____(收縮或舒張)牽拉骨改變位置,而____(能否)將骨復位,骨的復位要靠______骨骼肌的收縮牽引,可見骨的運動需要____組骨骼肌相互配合。獨學記憶逐漸完善的思維導圖 30s,對查 30s,抽查進階探究:如何利用模型探究屈肘、伸肘時二頭肌和三頭肌的狀態?屈肘 伸肘肱二頭肌______,肱二頭肌______ 肱三頭肌______。肱三頭肌______。【學習任務三】:各系統協調運動合學:“立定跳遠”不僅靠運動系統來完成,還需要哪些系統的協調配合?1min 運動并不是依靠運動系統來完成的,還需要其他系統如_______的調節。運動所需要的能量有賴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系統的配合。【學習任務四】哺乳動物強大的運動對于生存具有什么意義?有利于____、避敵、_____和______,以適應_____________。【達標檢測】(測學 5分鐘)(1-4必做,5 6選做)1.“停課不停學”期間,教師要求同學們在家堅持跳繩,該運動的完成必須依靠關節作為支點。關節的基本結構包括( )A.關節面、關節囊、關節腔 B.關節面、關節腔、關節軟骨C.關節囊、關節面、關節頭 D.關節頭、關節窩、關節腔2.戴口罩是防控疫情的有效措施。戴口罩時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的狀態分別是( )A.舒張、收縮 B.收縮、舒張 C.收縮、收縮 D.舒張、舒張3.速度滑冰運動能使肌肉收縮力增強,骨密度增大。速滑運動員的運動系統主要包括( )A.骨、肌肉、韌帶 B.骨骼、心臟、血管C.骨骼、肌肉、心臟 D.骨、關節、肌肉4.如圖是關節的結構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關節的基本結構包括②③⑤B.結構②分泌的滑液使關節運動十分靈活C.結構①④一凸一凹相互吻合,使關節具有靈活性D.結構③非常堅韌,把相鄰的兩骨連在一起,使關節具有牢固性5.慢跑有利于身體健康,關于這項運動分析錯誤的是( )A.在神經系統調節下完成B.由骨骼肌牽引骨繞關節活動完成C.每個動作需要一塊骨骼肌完成D.還需要循環、呼吸等系統協調配合6.北京即將在 2022年舉辦第 24屆冬季奧運會,其中滑雪是人們喜愛的運動,也是本屆冬奧會主要項目之一。下列關于滑雪運動的說法正確的是( )A.只要運動系統完好,就能正常運動B.滑雪動作由關節活動帶動下肢運動產生C.大腦中有協調滑雪動作平衡的神經中樞D.運動系統的結構基礎是骨、骨連結和骨骼肌動物的運動課后反思本節課不僅遵循了“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生物體是統一的整體”學科思想,充分運用了實物、實驗、自制模型、視頻、動畫等,使課堂充滿了生命的律動,而且改變了以往過分強調知識傳授的做法,把課堂的主體讓給學生,使之在教師引導下,在合作中探究、學習和提升,不斷培養了其動手能力、科學探究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具體地說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引導學生在探究實踐中,主動建構知識體系強調學生學習過程就是在探究實踐中主動建構的過程,如利用自制模型,設置有梯度的連續追問,學生自由討論暢所欲言等手段,理解運動產生的原理;利用學生觸摸、拉拽豬骨骼,探究總結得出關節的特點。這節課,在教師的帶領下,學生不僅能夠主動建構和完善相關的知識體系,而且還鍛煉了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了學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學態度。二、創設問題情景,豐富教學活動,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問題情境,如“初識運動系統”中利用學生剛剛經歷的體育測試中的立定跳遠的動作,結合人體透視動圖來得出結論;“初識關節”活動中利用自制硬紙筒來限制學生關節的活動,讓學生通過做出動作體驗、探究關節的作用等,從學生身邊的事物出發,讓學生嘗試從生活中學習,并將所學的知識重新應用于生活。除此之外這節課中還設計中有大量學生活動,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參與。三、關注學生,快樂課堂這節課中我設計了不同難度的問題,通過學生的探究合作得出結論后,絕大部分學生能積極回答問題,課堂氣氛活躍。給更多的學生展示的機會,40分鐘的課堂中有十幾名同學積極上臺展示自己,對每一位回答問題的學生都給予激勵性評價,并引導他們繼續思考內化知識,使之學有所樂,學有所成。當然,這節課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例如本節課容量較大,整節課過于緊湊,課堂留白不足,教師語速略快,對學困生的關注不夠;問題情境的創設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次錄制設備有局限,前十五分鐘錄制聲音效果不好等。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做進一步的改進,以期教學相長,不負社會和家長的期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