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能量的釋放和利用》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描述什么叫呼吸作用 它與呼吸有什么區別?2.學會測定呼吸頻率的簡單方法,初步學會將測定結果進行分析,嘗試得出能量釋放與呼吸有關的結論。3.初步學會驗證植物呼吸消耗氧氣,釋放二氧化碳的方法。本節的重點:引導學生從體驗——分析——實驗,揭示能量的釋放需要氧。本節的難點:呼吸作用和呼吸的不同,以及呼吸作用的實質。【課前準備】布置小組提前做好二個實驗的準備工作及實驗步驟講解。【教學方法】創設情境法、啟發探究法。【學習方法】實驗法、觀察比較法相結合、自主合作學習法、交流表達法。【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一、導入新課 師展示學生奔跑的照片,問:長跑過后是什么感覺?長跑時消耗了大量的什么呢?食物中有哪些營養物質能提供能量?這些物質中的能量在體內是如何釋放出來的呢? 學生回答師所提出的問題。二、構建新知 活動一: 體驗能量釋放與呼吸的關系 1.引導學生分組體驗能量釋放與呼吸的關系。輪流測男生和女生在安靜、迅速起蹲1分鐘、休息2分鐘后三種狀態下的呼吸頻率。 思考: (1)三種狀態下呼吸頻率有什么不同? (2)哪種狀態消耗的能量最多(感覺最累)? (3)消耗能量的多少與呼吸頻率是什么關系(正比或反比)? (4)能量的釋放與呼吸關系密切嗎? 學生分組體驗能量釋放與呼吸的關系。2.師收集數據并進行分析。 學生匯報各組的數據。活動二: 轉換主題 師設疑:誰來猜一猜,人在呼吸時吸進____放出____ 在醫院里我們看到醫生給生命垂危的人將氧氣袋的管子通到鼻孔,進行輸氧,由此可知,人體需要的什么氣體?氧氣。 學生思考并回答師演示實驗 設問:人體需要排出什么氣體呢? 知識鏈接:二氧化碳有一個性質,會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實驗:這個試管里裝的是澄清的石灰水,請一位同學上臺來用吸管向里吹吹看,其他同學觀察石灰水的變化。由此得出結論人需要____排出____。 總結:通常所說的呼吸就是指人或動物吸入空氣中的氧氣,呼出肺里二氧化碳的生理現象。 學生邊思考邊看演示實驗活動三: 探究植物呼吸過程中氣體的變化 (一)驗證植物呼吸呼出氣體為二氧化碳 分別用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做實驗材料,經過了一晝夜,植物的六大器官是否在不同的狀態下都能呼吸,呼吸會產生什么氣體?每個袋子里的材料都是250g,其中一個里面裝的是新鮮的,另一個里面是取的同樣的材料250g經過了微波爐烘烤后的材料。請大家完成屏幕上第3個步驟——向澄清石灰石里通氣。 根據剛才的實驗現象思考這幾個問題.:什么部位呼吸?在什么生活狀態下會呼吸?死亡的部位能否呼吸? 引導得出正確結論:植物體沒有專門的呼吸器官。植物所有活著的部位都能進行呼吸作用。植物學呼吸與人一樣,也是呼出二氧化碳。 學生動手實驗,并思考問題。(二)驗證植物呼吸吸進氣體為氧氣。 木條為什么能在空氣中燃燒嗎?氧氣有助燃作用。氧氣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下面請同學們根據氧氣的這個特性,模仿第一個實驗的設計思路來設計第二個實驗——探究植物呼吸吸進的是什么氣體。 請大家先看這些注意點,再來完成第三步。交流一下實驗現象。想一想為什么點燃的火柴會熄滅?分析:瓶內氧氣少,不能助燃。為什么會少?植物呼吸作用吸進了氧氣。 探究結果:植物的呼吸吸進了氧氣,植物的呼吸作用需要消耗氧氣來分解有機物。 出示表格:植物與人的呼吸氣體變化比較表。由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植物的呼吸和人一樣,都是吸進氧氣呼出二氧化碳。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大器官任何生活著的部位都能進行呼吸,通過實驗二驗證了植物通過呼吸作用吸進氧氣,氧氣用來氧化分解有機物,通過實驗一驗證了植物呼吸產生了二氧化碳,同時還能釋放能量,其中供給生物進行一切生命活動,還有一部分能量以熱能的形式表現出來。 學生動手實驗,并思考問題。三、總結回顧 1.即時鞏固:要求學生對本堂課所學內容進行歸納性記憶。 學生自主總結。2.問題式鞏固抽查并進行總結。 師生一起復習,查漏補缺。【板書設計】能量的釋放和利用 一、能量的釋放與呼吸有關 二、探究植物呼吸過程中氣體的變化 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 三、呼吸作用的概念及公式【教學反思】本課內容比較抽象。要讓學生在短短的一節課了解重點和難點難度比較大。本人經過反復思考,主要采用學生全體體驗和分組實驗介紹的方式,讓學生投入到探究中,主動了解能量的釋放與呼吸有關,而呼吸就是吸進氧氣,放出二氧化碳。經實踐,本課的第一環節:能量的釋放需要氧較好的突破了。不足之處,在難點上總結的不夠流暢,給學生思考的空間較小。改進:在呼吸作用的總結上適當的提示學生,讓學生根據動畫,根據文字歸納出呼吸作用的實質和公式。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