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上課日期 任課教師 領導 簽字課題 形體的組合課型 新授 課時 第1課時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了解幾何形體和自然形體,通過形體的組合初步體驗立體構成。過程與方法 欣賞用形體組合的物品感受其形態之美;通過設計,用重復、并列、疊加,相交、切割、貫穿等方法,將多種形體組合成一件和諧而有創意的作品。情感態度價值觀 引導學生樂于觀察、敏于發現生活中形體組合的美感。內容分析 重點 用重復、并列、疊加、相交、切割、貫穿等方法,用幾何形體和自然形體組合成一件小雕塑作品。難點 有創意的設計,將多種形體組合成和諧美觀的造型。教學準備 學生 多媒體課件、各種廢舊幾何體、剪刀、膠水。教師 石膏形體;不同形體的廢棄硬紙盒(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體等)、剪刀、雙面粘。教 學 過 程創設情境 導入課題 組織教學 1、提醒學生準備好美術用具; 2、師生問好,幫學生進入狀態。 導入新課 1、指導學生預習教材相關內容。 2、欣賞石膏形體,引導學生觀察并思考下面問題:這些形體各有什么特點?為什么?(是立體的) 3、揭示課題:《形體的組合》 二、自主探究 構建新知 1、形體的特點:是指具有長、寬、高三維空間的立體實物。它可以分為“自然形體”和“幾何形體”。 2、展示各種建筑、雕塑形體等,引導學生觀察、討論形體組合的特點,并找出規律。 3、學生討論后指名回答,教師小結:形體是建筑、雕塑基本結構形態的分類(P2知識窗的內容),幾何形體:人工創造的形態(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體等);自然形體:是指自然界客觀環境中形成的一些立體形態(即自然界存在的)。 三、示范引導 實踐體驗 課堂練習 1、要求:用一些廢棄物(立體形態的實物),自己設計、制作一件立體作品。 2、學生練習,教師巡回輔導。 作品評價 1、師選取有特點的作品進行展示。 2、生生評價和教師評價相結合,以啟發學生思路為主。 四、分層展示 多元評價 欣賞評價 1、自評,學生介紹自己的作品,在講臺前進行展示。說一說自己創作思路。 2、小組同學之間互評,選出來有創意的作品。 3、優秀創作者上臺展示作品,集體評選出一二三等獎。老師加以補充,給予鼓勵和建議。 五、拓展延伸 回顧整理 展示其他立體形狀組成的作品。 結語:美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希望同學們做一個生活中的有心人,愛護環境,積極的變廢為寶,讓生活充滿色彩。板 書 設 計課 后 反 思 優 點不 足改 進 措 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