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7張PPT)11.2 滑輪(第1課時)蘇科版九年級上冊內容總覽課標要求01學習目標02探究新知03典例分析04課堂總結05當堂檢測06目錄2022新課標要求2.2.6 知道簡單機械。3.2.4 能說出人類使用的一些機械。了解機械的使用對社會發展的作用。學習目標1 認識定滑輪和動滑輪。2 知道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點和實質。新知導入新知導入認識滑輪:觀察桌上的滑輪,指出它的軸、輪、凹槽探索新知動滑輪和動滑輪問題:利用一個滑輪有幾種方法可以把重物提起來?使用時,軸的位置固定不動,即為定滑輪使用時,軸的位置移動,即為動滑輪探索新知A、定滑輪:B、動滑輪:使用時軸的位置固定不動使用時軸隨物體一起移動探索新知一、實驗探究定滑輪工作時的特點探索新知結論1:定滑輪能_____________,不能_____改變力的方向省力結論2:繩拉過的距離S與物體上升的距離h______相等公式:F = GS = h二、定滑輪的特點說明:由于有摩擦等原因,F的大小會略大于G探索新知定滑輪的實質:F畫出定滑輪的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ol 2l 1L1=L2=r定滑輪實質是一個等臂杠桿若改變拉力F的方向,動力臂L1始終是圓的半徑,和阻力臂相等。F1F2F3定滑輪:力的大小與方向無關探索新知三、實驗探究動滑輪工作時的特點探索新知三、動滑輪工作時的特點結論1:動滑輪能________,不能___________省一半力改變力的方向結論2:繩拉過的距離S是物體上升的距離h______2倍公式:F = G/2S = 2h說明:由于動滑輪有自重、摩擦等原因,F的大小會大于G/2探索新知動滑輪的實質:畫出定滑輪的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Ol1l2動滑輪相當于一根杠桿,動力臂l1是輪直徑、阻力臂l2是輪半徑,即L1=2L2動滑輪的實質:動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桿, 即L1=2L2F=G/2 (不考慮動滑輪的重,繩重和摩擦)F=1/2(G+G動) (不考慮繩重和摩擦)s=2h典例分析例1、如圖是用定滑輪勻速提起重物的三種拉法,所用的拉力分別以F1、F2、F3表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拉力F1最小B. 拉力F2最小C. 拉力F3最小D. 三種拉法所用拉力一樣大D典例分析例2.關于定滑輪和動滑輪,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A.使用定滑輪不省力但能改變動力方向B.使用動滑輪最多能省一半力,還能改變動力的方向C.定滑輪實質是個等臂杠桿D.動滑輪實質是個動力臂為阻力臂兩倍的杠桿B典例分析例3.如圖為“探究動滑輪工作時的特點”實驗,每個鉤碼所受的重力為2N,動滑輪所受的重力為1N,豎直向上拉彈簧測力計,使鉤碼勻速上升.則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最符合實際的是( )A.2.0NB.2.5NC.2.6ND.4.0NC典例分析例4.如圖所示,動滑輪重為2N,拉力F為10N,則重物G和彈簧秤讀數為(不考慮繩重和摩擦)( )A.G為18N,彈簧秤讀數為10NB.G為10N,彈簧秤讀數為18NC.G為20N,彈簧秤讀數為18ND.G為20N,彈簧秤讀數為20NA課堂總結滑輪定滑輪1、使用時轉軸位置______2、定滑輪不能_______,能___________________3、定滑輪的實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定滑輪1、使用時轉軸位置______2、定滑輪不能_____________,能____________3、定滑輪的實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不移動省力改變力的方向等臂杠桿移動改變力的方向省力動力臂是阻力臂2部的杠桿當堂檢測1.在升旗儀式時,我們可以看到旗桿的頂端有一個滑輪,請問這個滑輪是_____滑輪(“動” 或“定”),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定改變力的方向當堂檢測2. 如圖所示,物重10N,不計繩重和摩擦,該滑輪是____滑輪,手拉彈簧測力計在A位置時示數為______N,若手拉彈簧測力計在A、B、C三個不同位置時,拉力FA、FB、FC的大小關系是_____________。10FA=FB=FC定當堂檢測3. 如圖所示,物重20N,該滑輪是____滑輪,彈簧測力計示數為______N,使用這種滑輪能________,但不能_________________(不計滑輪重)。動10省力改變力的方向當堂檢測4. 如圖所示,物體A和B所受重力都為120N,滑輪重力不計,摩擦及繩重也不計。當分別用力勻速提升物體A和B時,FA為 _____ N,FB為 _____ N。60120當堂檢測5. 如圖,用滑輪勻速提升重物,G=30N。若不計摩擦及滑輪重和繩重,則彈簧測力計示數為 ____N,F= ____N 。若滑輪重4N,則彈簧測力計示數為____N ,F= ____N 。15151717當堂檢測6. 小凡同學在“探究動滑輪特點”的實驗中,裝置圖如圖所示。在探究動滑輪時,照圖丙操作,記錄數據如下表,分析數據發現,測力計的示數F大于物重G的一半,與課本結論存在差異,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實驗次數 物重G/N 測力計的示數F/N1 1.00 0.652 1.50 0.903 2.00 1.15動滑輪自身有重力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11.2 滑輪(第1課時) 學案班級: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使用時間:___________【學習目標】1.認識定滑輪和動滑輪。2.知道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點和實質。【探究新知】一.認識定滑輪與動滑輪1.閱讀課本并認識定滑輪與動滑輪2.在圖中每個滑輪旁寫出是定滑輪或動滑輪二.定滑輪工作時的特點1.實驗探究定滑輪工作時的特點(參考實驗視頻)2.分析實驗數據,你發現使用定滑輪的特點是: 定滑輪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不能____________。三.動滑輪工作時的特點1.實驗探究動滑輪工作時的特點(參考實驗視頻)2.分析實驗數據,你發現使用動滑輪的特點是: 動滑輪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不能____________。四.定滑輪與動滑輪的實質1.找出定滑輪支點,畫出其動力臂和阻力臂:定滑輪實質是___________杠桿。2.找出動滑輪的支點,畫出其動力臂和阻力臂:動滑輪實質是__________杠桿。【典例分析】例1.如圖是用定滑輪勻速提起重物的三種拉法,所用的拉力分別以F1、F2、F3表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拉力F1最小 B.拉力F2最小C.拉力F3最小 D.三種拉法所用拉力一樣大例2.關于定滑輪和動滑輪,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A.使用定滑輪不省力但能改變動力方向 B.使用動滑輪能省力,還能改變動力的方向C.定滑輪實質是個等臂杠桿 D.動滑輪實質是個動力臂為阻力臂兩倍的杠桿例3.如圖為“探究動滑輪工作時的特點”實驗,每個鉤碼所受的重力為2N,動滑輪所受的重力為1N,豎直向上拉彈簧測力計,使鉤碼勻速上升.則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最符合實際的是( )A.2.0N B.2.5N C.2.6N D.4.0N例4.如圖所示,動滑輪重為2N,拉力F為10N,則重物G和彈簧秤讀數為(不考慮繩重和摩擦)( )A.G為18N,彈簧秤讀數為10N B.G為10N,彈簧秤讀數為18NC.G為20N,彈簧秤讀數為18N D.G為20N,彈簧秤讀數為20N【當堂檢測】1.在升旗儀式時,我們可以看到旗桿的頂端有一個滑輪,請問這個滑輪是_________滑輪(“動”或“定”),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如圖1所示,物重20N,該滑輪是____滑輪,手拉彈簧測力計在A位置時示數為______N,若手拉彈簧測力計在A、B、C三個不同位置時,拉力FA、FB、FC的大小關系是_____________。(不計繩重和摩擦)3. 如圖2所示,物重20N,該滑輪是____滑輪,彈簧測力計示數為______N,使用這種滑輪能________,但不能_________________(不計繩重、滑輪重及摩擦)。4. 如圖3所示,物體 A 和 B 所受重力都為120N,滑輪重力不計,摩擦及繩重也不計。當分別用力勻速提升物體A和B時,FA為 N,FB為 N。5. 如圖,用滑輪勻速提升重物,G=30N。若不計摩擦及滑輪重和繩重,則彈簧測力計示數為 ,F= 。若滑輪重4N,則彈簧測力計示數為 ,F= 。6. 小凡同學在“探究動滑輪特點”的實驗中,裝置圖如圖所示。在探究動滑輪時,照圖丙操作,記錄數據如下表,分析數據發現,測力計的示數F大于鉤碼重G的一半,與課本結論存在差異,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實驗次數 鉤碼重G/N 測力計的示數F/N1 1.00 0.652 1.50 0.903 2.00 1.1511.2 滑輪(第1課時) 課后作業班級: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1.如圖,工人借用動滑輪勻速提升重物,這樣做( )A.省力,不改變用力的方向B.省力,同時也可以省距離C.不省力,改變用力的方向D.不省力,也不改變用力的方向2.工人們為了搬運一個笨重的機器進入廠房,他們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四種方案(機器下方的小圓表示并排放置的圓形鋼管的橫截面)。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 )A. B. C. D.3.如圖分析,比較如圖中F1、F2、F3的大小( )A.F1>F2>F3B.F1<F2<F3C.F1=F3=F2D.無法判斷4.為探究定滑輪的特點,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兩種方式拉升同一重物。若在相同的時間內使重物勻速上升相同高度。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使用這個滑輪能省力B.甲拉力大小等于乙拉力大小C.甲拉力拉過和距離小大于乙拉過的距離D.甲拉力比乙拉力使繩子自由端移動的速度小5.為探究動滑輪和定滑輪的特點,設計如下兩種方式拉升重物,下面關于探究的做法和認識正確的是( )A.用定滑輪拉重物,當拉力豎直向下最省力B.用動滑輪提升重物上升h高度,測力計上升h高度C.定滑輪實質是上一個等臂杠桿D.用動滑輪拉力更小,且省距離6.用如圖所示的滑輪將重3N的物體A勻速提升10 cm,如果動滑輪的重為1N,忽略繩重和摩擦,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拉力F=1.5NB.拉力F=2NC.繩子向上移動的距離為10cmD.繩子向上移動的距離為5cm7.如圖,升旗桿上的滑輪是 滑輪(填“定”或“動”), (填“可以”或“不可以”)改變拉力的方向,其本質是 杠桿(填“省力”、“費力”或“等臂”)。8.如圖所示,用同一個滑輪按甲、乙兩種方式勻速提升同一物體,物體重80N,滑輪重10N,繩重和摩擦不計。圖甲中 N,圖乙中 N。若物體上升的高度為10cm,則圖甲中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為 cm,圖乙中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為 cm。9.在“探究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點”實驗時,小明用同一個滑輪做了四次實驗,前兩次按圖甲、乙進行,后兩次按圖甲、丙進行,并將測得的數據記錄在表格中。實驗序號 鉤碼重G/N 鉤碼上升的高度h/cm 拉力F/N 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cm1 1.0 20.0 1.0 20.02 2.0 20.0 2.0 20.03 1.0 20.0 0.7 40.04 2.0 20.0 1.2 40.0(1)分析第1、2次的數據及觀察到的現象,可以得出結論:使用定滑輪 (選填“能”或“不能”)省距離, (選填“可以”或“不能”)改變力的方向;用圖乙進行實驗時,若小明將繩子的自由端沿著水平向右的方向勻速拉動,拉力的大小將 (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2)用圖丙進行實驗時,應沿 方向勻速拉動繩子自由端:分析第3、4次數據發現,拉力的大小總比鉤碼重力的一半要大,這主要是因為 。 11.2 滑輪(第1課時) 學案參考答案【典例分析】D2、B3、C4、A【當堂檢測】定 改變力的方向定 20 FA=FB=FC3、動 10 省力 改變力的方向4、60 1205、15 15 17 176、動滑輪自身有重力11.2 滑輪(第1課時) 課后作業參考答案1、A2、C3、C4、B5、C6、B7、定 可以 等臂8、80 45 10 209、(1)不能 可以 不變 (2)豎直 動滑輪自身有重力圖2圖1圖3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1.2滑輪(第1課時)學案.doc 11.2滑輪(第1課時)課件.pptx 動滑輪.mp4 定滑輪.mp4 探究動滑輪特點.mp4 探究定滑輪特點.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