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11.1 杠桿(第2課時) 學案班級: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使用時間:___________【學習目標】1.通過實驗探究出杠桿的平衡條件。2.能利用杠桿的平衡條件進行相關計算。【探究新知】活動一: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1.觀看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視頻2.總結規律:杠桿的平衡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杠桿的平衡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典例分析】1. 如圖所示的杠桿,每個砝碼重均為1牛頓,杠桿處于平衡狀態,若在杠桿兩邊各減去一個砝碼,則 ( ) A. 杠桿保持平衡 B. 杠桿左邊向下傾 C. 杠桿右邊向下傾 D. 無法判斷2. 用杠桿去撬動一塊石頭,如果杠桿的動力臂長2m,阻力臂長40cm,那么只要用____N的力就能撬起重500N的一塊石頭。3. 做俯臥撐運動的人可視為杠桿,如圖所示,一同學重500N,P點為重心。求:(1)作出俯臥撐中的動力臂L1、阻力臂L2;(2)將身體勻速撐起時,雙手對地面的壓力。4. 在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中,張華同學發現杠桿的位置如圖甲所示.(1)張華應將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填“左”或“右’’)調節調節,或者將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填“左”或“右")調節,使杠桿在__________位置平衡。(2)實驗中改變支點兩側的鉤碼位置和個數,用同樣的方法一般要做三次,得到三組數據并進行分析,這樣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3)某同學記錄了三次實驗數據如下表這三次實驗數據中有一次是錯誤的,錯誤數據的實驗次數是__________,由正確實驗結果可得杠桿的平衡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實驗次數 動力F1/N 動力臂L1/m 阻力F2/N 阻力臂L2/m1 2.0 0.04 4.0 0.022 1.0 0.02 0.5 0.013 2.5 0.03 1.5 0.05【當堂檢測】1.兩個小孩在蹺蹺板上恰好水平平衡,此時( )A.兩個小孩的質量相同; B.兩個小孩到支點的距離一定相等;C.兩個小孩重力一定相等; D.兩個小孩的重力和這兩個小孩各自到支點的距離的乘積相等。2.如圖所示,杠桿處于平衡狀態,若在兩邊的鉤碼下面,再各掛一個同樣的鉤碼,則( )杠桿仍保持平衡B. 杠桿B端下降C. 杠桿A端下降D. 無法判斷3.如圖所示,杠桿的水平位置平衡,下列操作仍能讓杠桿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的是( )A.兩側鉤碼同時向外移一格B.兩側鉤碼同時向內移一格C.左側的鉤碼向內移一格,右側減去一個鉤碼D.在兩側鉤碼下方,同時加掛一個相同的鉤碼4.如圖所示,用固定在墻上的三角支架ABC放置空調室外機.如果A處螺釘松脫,則支架會繞________點傾翻.已知AB長40cm,AC長30cm,室外機的重力為300N,正好處在AB中點處,則A處螺釘的水平拉力為______N(支架重力不計).為了安全,室外機應盡量______(填“靠近”或 “遠離”)墻壁.5.如圖所示,一把桿秤不計自重,秤砣的質量為 100 克,秤桿水平靜止時,OA=5 厘米,OB=25 厘米,求:(1) 被測物體的質量;(2) 若秤桿長 60 厘米,不改變 OA 的長度,則這把秤最大能稱量多少千克的物體?(A左端距離忽略不計)(3)若秤砣有缺損時,則桿秤所示的質量會比真實值(選填“偏大”或“偏小”)。11.1 杠桿(第2課時) 課后作業班級: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1.如圖所示,輕質杠桿支點為O,在已調平的杠桿兩端分別掛上一些鉤碼,每一個鉤碼的質量相等,杠桿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兩邊各再增加一個鉤碼,杠桿將( )A.仍保持平衡并靜止B.不平衡,向順時針方向轉動C.不平衡,向逆時針方向轉動D.仍保持平衡,改做勻速轉動2.如圖,杠桿處于平衡狀態,下列哪種方法能使杠桿重新處于平衡(每個鉤碼質量相同)( )A.左、右兩邊各去掉一個鉤碼B.左邊鉤碼向左移動1格,右邊鉤碼向右移動1格C.左、右兩邊各增加一個鉤碼D.右邊去掉2個鉤碼并向右移動3格3.在一根輕質杠桿的左右兩端分別掛上和的重物時,杠桿恰好平衡,若將兩邊重物同時減小,則杠桿( )A.左端下沉 B.右端下沉 C.仍然平衡 D.無法確定4.小明用獨輪車搬運磚頭,車廂和磚頭的總質量是130kg,獨輪車的有關尺寸如圖所示,推車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g取10N/kg)A.獨輪車是費力杠桿B.動力臂是0.7mC.阻力臂是1mD.人手豎直向上的力F的大小是300N5.如圖所示,在杠桿OA上的B點懸掛一重物G,A端用細繩吊在小圓環E上,且細繩AE長等于圓弧CED的半徑,此時杠桿恰好成水平狀態,A點與圓弧CED的圓心重合,E環從C點沿順時針方向逐漸滑到D點的整個過程中,吊繩對A端的作用力的大小將的變化情況是( )A.保持不變 B.逐漸變大C.先變大后變小 D.先變小后變大6.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1)如圖甲所示,實驗前杠桿左端下沉則應將平衡螺母向 調節,直到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 ;(2)如圖乙,杠桿上的刻度均勻,在A點掛4個鉤碼,要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在B點掛 個相同的鉤碼:當杠桿平衡后,將A、B兩點下方所掛的鉤碼同時朝遠離支點O方向移動一小格,此時杠桿在水平位置 (“能”或“不能”)保持平衡;(3)如圖丙所示,若不在B點掛鉤碼,改用彈簧測力計在B點向下拉杠桿,使杠桿仍在水平位置平衡,當測力計從a位置轉到b位置時,其示數將 ,因為 ;小明經過多次實驗,分析實驗數據得出了杠桿的平衡條件 ;(寫公式)(4)如圖丁所示,已知每個鉤碼重0.5N,杠桿上每個小格長度為2cm,當彈簧測力計在C點斜向上拉(與水平方向成30°角)杠桿,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拉力F的力臂大小為 cm,彈簧測力計示數大小為 N。7.如圖所示,將質量為6kg的長方體合金塊,用細線掛在輕質杠桿A點處,在B點施加與杠桿垂直的力F1時,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其中OB=3OA。求:(1)合金塊所受的重力大小;(2)拉力F1的大小。 8.如圖所示,燈重40N,燈掛在水平橫桿的C端,O為杠桿的支點,水平桿OC長3m,桿重不計,BC長1m。(1)畫出繩子BD對橫桿拉力的力臂L1;(2)求繩子BD作用在橫桿上的拉力是多少?(∠DBO=30°)11.1 杠桿(第2課時) 學案參考答案【典例分析】B2、1003、(1)如圖 (2)300N4、(1)右 右 水平 (2)得到普遍規律 (3)2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當堂檢測】DB3、C4、C 200 靠近5、(1)500g (2)1100g (3)偏大11.1 杠桿(第2課時) 課后作業參考答案1、B2、D3、B4、D5、D6、(1)右 消除杠桿自重產生的影響 (2)6 不能 (3)變大 動力臂變小 (4)4 37.(1)60N;(2)20N8.(1)見圖 ;(2)120N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1.1 杠桿(第2課時)學案.doc 11.1 杠桿(第2課時)課件.pptx 探究杠桿平衡條件.mp4 杠桿平衡引入.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