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五章 環境與發展第一節 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學習目標] 1.運用資料,分析區域存在的環境問題及成因。(區域認知)2.運用資料,分析人類面臨環境問題的區域差異、表現和成因。(綜合思維)3.結合實例,歸納人類所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及產生的原因。(地理實踐力)4.結合實例,正確認識當前環境問題的嚴重性。(人地協調觀)目標一 環境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1.人類社會與環境的相互關系(1)填寫圖中字母代表的含義。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2)說出圖中箭頭表達的含義。①人類通過________活動從自然界獲取所需的________。②人類通過生產活動和消費活動把________排放到環境中。③人類社會通過生產活動和生活活動影響環境。④變化了的環境反作用于人類社會。2.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原因 問題人類向環境的索取超過環境________能力 自然資源枯竭、________等人類向環境排放廢棄物的數量超過環境自身的________能力 環境污染等判斷1.自然環境對人類排放的廢棄物具有凈化功能。( )2.城市建設一般不會造成環境問題。( )3.人口增長一定會帶來環境問題。( )4.環境污染往往會引起生態破壞和自然資源枯竭。( )拓展延伸 環境問題具體原因分析當今世界環境問題主要是由人為原因引起的,其原因具體歸納如下:(1)人口壓力(2)資源不合理利用(3)片面追求經濟增長讀“人類社會與自然環境的相互關系模式圖”,完成1~3題。1.圖中表示人類社會的是( )A.內圓 B.外圓C.箭頭① D.箭頭②2.下列人類活動能用圖中箭頭②表示的是( )A.廢棄物 B.生存空間C.物質和能量 D.消費活動3.若箭頭④表示沿海低地淹沒,則箭頭③表示( )A.全球氣候變暖B.溫室氣體大量排放C.極冰融化D.海水膨脹(2023·江蘇蘇州期末)氣溶膠光學厚度(AOD)是描述近地面大氣污染物積累程度的指標,數值越大,大氣污染越嚴重。下圖為“我國四川盆地及周邊地區2023年1月31日氣溶膠光學厚度(AOD)分布圖”。讀圖,完成4~5題。4.據圖推斷,四川盆地( )A.南部晴天多于北部B.南部降水多于北部C.南部霧霾強于北部D.南部污染弱于北部5.該日AOD高值區出現的原因是( )A.陰雨天氣多,工業發達B.工業污染重,地形封閉C.暖濕氣流北上受阻堆積D.近地面大氣逆溫層較弱目標二 環境問題的表現1.主要環境問題及其表現主要環境問題 具體表現自然資源枯竭 森林減少、水資源________、礦產資源短缺等生態破壞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樣性減少等環境污染 ________污染、__________污染、土壤污染、固體廢棄物等2.環境問題表現的區域差異(1)城鄉差異(2)國家差異3.環境問題的發展趨勢:有愈演愈烈的趨勢。(1)有些環境問題已經超越國界和地域的界線,甚至發展成________環境問題,如酸雨、__________、全球變暖等。(2)有些環境問題,如土地荒漠化、________________、水體污染等,有從________________的趨勢。連線 將主要環境問題與對應的環境現象連線。拓展延伸 主要環境問題的表現及其人為原因具體表現 主要人為原因 地域差異資源枯竭 森林減少 亂砍濫伐、森林火災等 發達國家更突出水資源危機 水污染和浪費嚴重、工農業生產用水量增大土地資源短缺 城市、工業、交通等建設用地增加等礦產資源短缺 利用效率低、浪費嚴重生態 破壞 水土流失 濫伐、濫墾,自然植被遭到破壞 農村地區、發展中國家嚴重土地荒漠化 過度放牧、樵采、農墾,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土地鹽堿化 不合理的灌溉、海水入侵等生物多樣性減少 生物的生存環境遭到破壞,過度捕獵環境 污染 大氣污染 工業廢氣、汽車尾氣、工地揚塵等 城市地區、發達國家嚴重水體污染 工農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等土壤污染 農藥、化肥、廢水、廢塑料以及重金屬等固體廢棄物污染 生產生活中的大量有害垃圾2011年日本福島核電站發生核泄漏事故后,含有放射性物質的核污水被儲存在大型罐體內,現有存儲容量會在2023年用盡。為解決核污水的難題,日本政府擬將這數百萬噸的核污水排入太平洋。這種成本最低、最快捷的排污方式,會極大危害海洋的生態環境。據德國的一家海洋科學研究機構的電腦計算結果顯示,從福島第一核電站排放核廢水之日起,57天內放射性物質就將擴散至太平洋大半區域,3年后美國和加拿大就將遭到核污染影響。1.[綜合思維]核廢水排入海洋可能帶來哪些危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地理實踐力]你認為日本政府該如何處理核廢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3·吉林長春期末)環境問題一般指由自然界或人類活動作用于人們周圍的環境,引起環境質量下降或生態失調,以及這種變化反過來對人類的生產生活產生不利影響的現象。完成1~2題。1.下列關于環境問題的敘述,正確的是( )A.環境問題就是環境污染B.土壤污染只危害農作物C.沙塵暴現象屬于大氣污染D.亂砍濫伐導致森林生態功能下降2.下列關于環境問題分布特點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鄉村地區,環境問題主要表現為生態破壞B.城市地區,環境問題主要表現為環境污染C.發達國家人均排放的污染物較發展中國家更多D.發達國家的環境問題比發展中國家更嚴重2021年5月26日,中國生態環境部在北京發布《2020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根據公報,全國酸雨區面積約46.6萬平方千米,占國土面積的4.8%,同比下降0.2個百分點。據此完成3~4題。3.導致酸雨的原因可能是( )A.亂扔垃圾B.使用含磷洗衣粉C.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D.煤燃燒產生的氣體4.酸雨的危害在于( )①使河湖水酸化,影響魚類生長繁殖,乃至大量死亡 ②使土壤酸化,危害植物?、鄹g建筑物和文物古跡 ④使大氣受到污染A.②③④ B.①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④第一節 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目標一 環境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新知預習1.(1)人類社會 物質、能量 廢棄物 環境 (2)①生產 資源 ②廢棄物2.承受 生態破壞 凈化判斷1.√ 2.× 3.× 4.√對點落實1.A 2.A 3.B [第1題,在人類社會與自然環境的相互關系模式圖中,一般用箭頭表示物質和能量的傳輸方向、人類與環境的相互作用,用圓表示人類社會和自然環境;人類社會存在于自然環境中,并占據一定的空間,因此,表示人類社會的應是內圓。第2題,消費活動是在人類社會中完成的,產生的廢棄物排放到自然環境中,用箭頭②表示。第3題,沿海低地淹沒是全球氣候變暖導致極冰融化和海水膨脹的結果,而溫室氣體大量排放(人類活動引起)則是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4.C 5.B [第4題,由圖可知,四川盆地南部氣溶膠光學厚度(AOD)大于北部,說明四川盆地南部污染大于北部,D錯誤;晴天有利于污染物的擴散,會使得氣溶膠光學厚度(AOD)數值較小,A錯誤;降水多,可以帶走相當一部分氣溶膠,從而使四川盆地南部氣溶膠光學厚度(AOD)數值較小,B錯誤;四川盆地南部霧霾強于北部,使得四川盆地南部氣溶膠光學厚度(AOD)高于北部,C正確。第5題,降水多,可以帶走相當一部分氣溶膠,從而使AOD數值較小,A錯誤;工業污染重,地形封閉,污染物不易擴散,B正確;暖濕氣流北上受阻堆積,易形成陰雨天氣,陰雨天氣時污染較輕,C錯誤;近地面大氣逆溫層較弱,對流運動較強,污染物易擴散,D錯誤。]目標二 環境問題的表現新知預習1.危機 大氣 水體2.(2)生態破壞 環境污染3.(1)全球性 臭氧層破壞 (2)生物多樣性銳減 局部向全球蔓延連線核心探究1.造成海水污染;海洋生物受放射性污染死亡或變異,破壞海洋生態平衡;放射性物質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危害人體健康;對海洋漁業生產造成沖擊。2.將經過處理后的核廢水裝入大型罐體深埋到地層下;將裝有核廢水的金屬罐投入選定海域4 000米以下的海底;化學方法稀釋;將核廢水蒸發等。對點落實1.D 2.D [第1題,環境問題主要有自然資源枯竭、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等類型,A錯誤;土壤污染不只是危害農作物,污染物還可以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B錯誤;沙塵暴現象是土地荒漠化的表現,屬于生態破壞,C錯誤;亂砍濫伐導致森林面積縮小,生物生存環境遭到破壞,森林調節氣候、保持水土、凈化空氣、維護生物多樣性等生態功能下降,D正確。第2題,鄉村地區因利用資源的方式不當或強度過大,環境問題主要表現為生態破壞,A正確,不符合題意;城市地區人口高度集聚,交通和工業活動排放大量廢棄物,環境問題主要表現為環境污染,B正確,不符合題意;發達國家人均自然資源的消耗量和污染物排放量遠高于發展中國家,C正確,不符合題意;目前發展中國家的環境問題比發達國家更嚴重,D不正確,符合題意。故選D。]3.D 4.C [第3題,亂扔垃圾不會造成酸雨危害,A錯誤;使用含磷洗衣粉主要造成水污染,B錯誤;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主要造成水污染,C錯誤;酸雨主要是人類向大氣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質造成的,煤燃燒會產生大量酸性氣體,D正確。故選D。第4題,酸雨對環境的危害主要有:使河湖水酸化,危害水生生物;使土壤酸化,導致農作物減產;腐蝕樹木,毀壞森林;腐蝕石材、鋼材,造成建筑物、鐵軌、橋梁和文物古跡損壞。①②③符合題意。酸雨是大氣污染(大氣中酸性物質過多)的結果,④不符合題意。故選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