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章 交通運輸布局與區域發展第一節 區域發展對交通運輸布局的影響[學習目標] 1.結合資料,說明某區域交通運輸布局的條件、目的、原則及變化趨勢。(區域認知)。2.結合實例,說明交通運輸需求及資金對交通運輸布局的影響。(綜合思維)。3.通過案例,分析某區域交通運輸發展變化的原因。(綜合思維)4.調查家鄉的各種交通運輸方式及其選擇。(地理實踐力)目標一 交通運輸布局的一般原則1.交通運輸布局的目的:實現區域運輸的合理化,以獲得最大的________效益和社會效益。2.影響交通運輸布局的區位因素(1)自然因素:地質、地貌、________、水文等。(2)人文因素:________因素、社會因素、技術因素等。(3)其他因素:不僅要考慮當前的交通運輸實際,還要預測________、貨流未來的發展趨勢。3.區域交通運輸布局的一般原則原則 具體內容依據____需求 運輸方式和交通線、站的選擇、標準,以及交通運輸網的密度等,都應依據運輸需求而定設計標準要滿足今后一定時期的運輸需求,但標準過高會造成浪費因地制宜 運輸方式的選擇,交通線、站的選址以及設計標準等要充分考慮自然條件盡量少占土地 交通線、站布局應盡量少占土地,尤其是耕地發揮綜合運輸優勢 利用不同運輸方式的優勢,做好轉運和銜接,形成立體、系統的交通運輸網其他 如平衡地區發展、適應國防需要等4.區域交通運輸布局的發展變化連線 將交通線“以橋代路”的主要目的進行連線。判斷1.交通運輸布局主要考慮當前的交通運輸實際,不需要考慮客流、貨流未來的發展趨勢。( )2.交通運輸布局不受自然條件的影響。( )3.區域主要交通運輸線應盡可能連接沿線主要鄉村聚落。( )4.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是交通運輸布局的主要目的。( )貴州省境內群山起伏、溝壑縱橫,山阻水隔的封閉環境,使其資源開發利用率低,經濟長期落后。近年來,貴州省實施“縣縣通高速”計劃,2019年,貴州建成15個高速公路項目(路段),至2019年底,全省高速公路總里程突破7 000千米,總里程躍升至全國第四位、西部第二位。新增3座世界級大橋,累計達50座,成為世界級橋梁最多的省份,為其沖出“經濟洼地”提供了堅實的交通運輸保障。下圖示意貴州省高速公路分布。1.[區域認知]描述貴州省高速公路的布局特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綜合思維]分析貴州省高速公路每千米造價遠高于平原地區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地理實踐力]說明貴州省規劃高速公路網應遵循的主要原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圖是某國環形特色公路,這條公路采用雙螺旋設計,垂直高度45米,該公路限速30千米/時。據此回答1~2題。1.圖示環形特色公路最可能出現在( )A.沙特阿拉伯 B.日本C.荷蘭 D.孟加拉國2.該環形特色公路的設計遵循的原則有( )①節省土地資源,保護沿線植被 ②使環形公路與周邊的自然環境相協調 ③增加駕駛人員開車的趣味性和刺激性 ④減小線路坡度,保障行車安全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023·四川綿陽期末)有研究顯示,歷史上的絲綢之路的線路選擇,影響最大的是地理因子。不同的地理因子,對絲綢之路的道路密度增加存在正向或負向的影響。在中亞復雜的山地地形中,商賈們主要選擇低坡度、高起伏度的地區行走。據此完成3~5題。3.對絲綢之路線路密度的增加影響力為正向的因素是( )A.農牧用地的占比B.距最近海岸的距離C.距最近城市的距離D.距最近河流的距離4.商隊在中亞地區穿行時選擇沿地勢起伏巨大的山麓行走,主要是為了( )A.縮短路程 B.避開盜寇C.獲得補給 D.躲避災害5.推測在空間上絲綢之路道路密度最大的是( )A.東部農耕區 B.農牧交錯地帶C.中北亞牧區 D.內陸荒漠區目標二 區域發展對交通運輸布局的影響1.交通運輸需求與交通運輸布局(1)交通運輸需求決定交通線和場站的標準與規模(2)交通運輸需求決定交通運輸點和線的布局(3)綜合性交通運輸樞紐(4)區域交通運輸需求增長與分布特點決定交通運輸布局特點2.資金與交通運輸布局(1)區域不同發展階段交通建設的資金來源及交通布局發展階段 資金來源 交通布局工業化初期 政府一般無力全面、快速解決交通運輸問題,需要________ 建設急需的交通線、站點發展至一定水平 政府擁有足夠的資金 全面提高交通運輸的水平(2)不同地區交通線、站點密度及質量的差異交通線、站點密度 交通線、站點質量經濟較為落后地區 較低經濟較發達地區 密集(3)資金對交通運輸布局的間接影響港珠澳大橋全長55千米,主體工程長約29.6千米,是中國第一例集橋、雙人工島、隧道為一體的跨海通道。截至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橋是世界上里程最長、壽命最長、鋼結構最大、施工難度最大、沉管隧道最長、技術含量最高、科學專利和投資金額最多的跨海大橋。2018年10月通車后,從珠海、澳門到香港原來3小時的路程,現在只需要45分鐘。港珠澳大橋的建成對香港、澳門、珠海三地的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意義深遠。下圖為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示意圖。1.[綜合思維]指出港珠澳大橋施工難度大、成本高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地理實踐力]說明港珠澳大橋中段以海底隧道代替橋梁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綜合思維]分析工程宏大的港珠澳大橋得以實施的社會經濟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3·河南洛陽聯考)整個冰島是個碗狀高地,四周為海岸山脈,中間為高原,高原大部分是臺地,臺地海拔大多在400~800 m之間,個別山峰海拔可達1 300~1 700 m。冰島最高峰是華納達爾斯赫努克山(海拔2 119 m)。低地面積很小,西部和西南部分布有海成平原和冰水沖積平原,平原面積占全島的7%左右。無冰川流過的海岸線不規則,多峽灣、小海灣。其他沿海地區主要為沙灘,岸外的沙洲形成潟湖。下圖為“冰島區域圖”。據此完成1~2題。1.從整體上看,冰島國內的交通線分布特點是( )A.呈網狀分布B.呈“之”字形分布C.呈線狀分布D.呈環狀分布2.影響冰島交通線分布的主導因素是( )A.氣候 B.地形C.水源 D.土壤(2023·重慶渝中期中)城市下穿隧道是在城市中某些路段地面以下開鑿的立交隧道。下圖為我國某城市某路段下穿隧道景觀。結合材料完成3~5題。3.城市下穿隧道修建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立體美感B.提高通行效率C.減少城市內澇D.節約城市土地4.下穿隧道在使用維護中要做好( )A.通風 B.采光C.排澇 D.美觀5.在城市平坦路面下修建下穿隧道,在縱向延伸上,一般設計為( )A.“U”弧形 B.“V”字形C.“一”字形 D.“S”字形目標三 五種交通運輸方式1.五種主要交通運輸方式的比較方式 優點 缺點 運輸對象 發展鐵路 運量大,運速較快,運價較低,受自然因素影響小,連續性好 造價高,占地面積廣,短途運輸成本高 大宗、笨重、長途貨運(如礦石、煤炭、金屬等)及客運 當代最重要的運輸方式,高速化公路 機動靈活,周轉快,裝卸方便,對各種自然條件適應性強 運量小,耗能多,長途運輸成本高,運費高 短途貨運和客運,承擔集散轉運任務 發展最快,應用最廣,地位日趨重要水路 運量大,投資少,成本低,運價低(尤其是海運) 速度慢,靈活性、連續性差,受航道水文狀況和氣象等自然條件影響大 大宗、遠程、時間要求不高的貨物(如糧食、礦產等)及客運 歷史最悠久,目前國際大宗貨物運輸的主要方式,大型化、專業化航空 速度快,效率高 運量小,能耗大,運費高,投資大,技術要求嚴格 以客運為主,貨運多輕型、貴重、急需的物品 大型化、高速化、專業化管道 運具與線路合二為一的新型運輸方式,運量大,損耗小,連續性強,平穩安全,管理方便 設備投資大,靈活性差,且只能單向運輸,受氣溫影響較大 長時間向一個方向大量輸送氣體、液體或粉末狀固體 用新材料替代鋼管鋪設管道2.交通運輸方式的選擇各種運輸方式在技術、經濟方面各有長短,都有最適宜的使用范圍。貨物運輸要根據貨物的性質、數量、運距、價格、時效等情況選擇合適的運輸方式,客運要根據價格、安全、時效、目的等進行選擇,都要本著“多、快、好、省”的原則,具體圖解如下:判斷1.客、貨運輸任務的完成往往需要通過不同的運輸方式。( )2.高鐵站布局在遠郊是為了確保乘坐高鐵出行便利。( )3.公路運輸的最大優點是機動靈活。( )(2023·四川遂寧期中)2018年8月31日,穿越群山、河流,把上百攝氏度高溫的水泥熟料通過膠帶輸送機,從20多千米外“空運”至水運碼頭的“空中運輸走廊”項目在浙江省長興縣正式運行。據此完成1~2題。1.與“空中運輸走廊”項目最為接近的運輸方式是( )A.公路 B.鐵路C.管道 D.航空2.“空中運輸走廊”的優點是( )①機動靈活 ②污染小 ③運輸效率高 ④建設成本低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2023·福建寧德期末)下圖為“非洲北部地區簡圖”。據此完成3~4題。3.該區域內陸地區陸路交通運輸網布局的主導因素是( )A.城鎮 B.礦產資源C.地形 D.淡水資源4.該區域原油出口宜采用的主要交通運輸方式是( )A.先管道運輸,后海洋運輸B.先公路運輸,后海洋運輸C.先公路運輸,后鐵路運輸D.先海洋運輸,后管道運輸第一節 區域發展對交通運輸布局的影響目標一 交通運輸布局的一般原則新知預習1.經濟2.(1)氣候 (2)經濟 (3)客流3.運輸 適度超前4.改建 銜接 快速化連線判斷1.× 2.× 3.× 4.×核心探究1.線路分布比較均衡;交織形成網絡;以貴陽為中心,構成方格放射式格局。2.山地多,平地少,喀斯特地貌廣布,地形地質構造復雜;河網密布,多地下暗河;線路勘察困難,橋梁、涵洞里程長;施工難度大、工期長、投資大。3.依據運輸需求;適度超前;因地制宜;盡量少占土地。對點落實1.B 2.D [第1題,該環形特色公路采用雙螺旋設計,目的是降低線路坡度,說明該地區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平原面積狹小;沙特阿拉伯、荷蘭和孟加拉國地勢起伏小,且沙特阿拉伯境內沙漠廣布。故選B。第2題,該環形特色公路采用雙螺旋設計,可降低線路坡度,增加行車的安全性,④正確;采用高架橋的設計,可節約土地資源,保護沿線植被,①正確。故選D。]3.A 4.C 5.A [第3題,絲綢之路多經過內陸,沿線農牧用地占比越大,說明周邊人口和聚落越多,商貿需求越大,則絲綢之路的線路密度越大,A正確,B、C、D錯誤。第4題,中亞地區深居內陸,氣候干旱,山麓地帶通常地勢較低,易形成綠洲或河流,商隊沿此行走主要是為了獲得食物和水源的補給,C正確;刻意選擇在地勢起伏巨大的山麓行走,可能會增加路程,A錯誤;山麓地區自然條件相對較好,商隊多在此經過,盜寇可能較多,B錯誤;山麓地帶也有可能發生滑坡等災害,D錯誤。第5題,東部農耕區主要位于我國,自然條件優越,分布有較大規模的聚落和較多的人口,能夠產出更多的商品,從而有更多的商貿需求,使得絲綢之路道路密度最大,A正確;農牧交錯地帶、中北亞牧區、內陸荒漠區自然條件相對較差,人口分布相對較少,貿易量較小,絲綢之路道路密度不是最大,B、C、D錯誤。]目標二 區域發展對交通運輸布局的影響新知預習1.(1)較低 較小 較高 較大 (3)運輸2.(1)借助外力 (2)稀疏 較高 (3)快速化 自然條件核心探究1.海域寬闊,橋梁跨度大;橋、隧結合,海底地質(水文)條件復雜;季風氣候,夏季多暴雨,多臺風活動(氣象條件復雜);海水腐蝕性強,對建筑材料要求高等。2.保持航海通道暢通;保障航空安全。3.資金充足;國家政策(及地方政府)支持;科技先進;對交通運輸的需求高。對點落實1.D 2.B [第1題,讀圖可知,冰島國內的交通線大致沿島嶼邊緣呈環狀分布,D正確。第2題,冰島地形以山地、高原為主,地勢中間高,四周低,交通線受地形影響主要分布在沿海的平原地區,呈環狀分布,B正確;氣候、土壤和水源并非主要制約因素,所以不是主導因素,A、C、D錯誤。]3.B 4.C 5.A [第3題,在城市某些車流量較大路段修建地下立交隧道,是為了提高車輛通行效率,B正確;下穿隧道并不能增加美感,A錯誤;下穿隧道位置較低,易積水,增加城市內澇,C錯誤;下穿隧道也會占用城市土地,D錯誤。第4題,下穿隧道位置較低,易積水,在使用維護中更需要做好排澇工作,C正確;通風、采光、美觀對下穿隧道使用的影響較小,A、B、D錯誤。第5題,平坦路段為了更好地修建隧道,需要在地面下一定的深度,進出隧道口一般較淺,中部相對較深,一般下凹成“U”弧形,B、C、D錯誤。故選A。]目標三 五種交通運輸方式新知預習判斷1.√ 2.× 3.√對點落實1.C 2.B [第1題,“空中運輸走廊”是全封閉、全架空、耐高溫自動化傳送帶,建設難度大,成本高,但是運行成本較低,運量較大,與“空中運輸走廊”項目最為接近的運輸方式是管道運輸,C正確。第2題,“空中運輸走廊”是固定的,運輸方式不靈活,①錯誤;采用“空中運輸走廊”全封閉運輸水泥熟料,污染小,②正確;“空中運輸走廊”使用自動化傳送帶,運輸效率高,③正確;“空中運輸走廊”穿越群山、河流,全封閉、全架空,采用自動化傳送帶,建設成本高,難度大,④錯誤,故選B。]3.B 4.A [第3題,讀圖可知,該區域礦產資源豐富的地區多位于公路沿線,公路主要是隨著礦產資源的開采修建的,B正確;圖中內陸地區城鎮分布稀疏,城鎮分布的地區交通線并不密集,A錯誤;該區域地形平坦開闊,地形對交通運輸網布局影響不大,C錯誤;該區域內陸地區為撒哈拉沙漠,淡水資源的分布沒有太大差別,D錯誤。第4題,該區域原油多在內陸地區開采,管道運輸能實現從開采地直接輸送到地中海沿海港口,連續性強,且損耗小,在港口裝船后采用海洋運輸,運輸成本低,方便將原油用海運送往世界各地,A正確;該區域油田多分布在內陸地區,在內陸地區開采原油后出口,不能先海洋運輸后管道運輸,D錯誤;原油出口運量大,不適合采用公路運輸,B、C錯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