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青島版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七課《動物的行為與環境變化》教學設計【教學目標】科學觀念目標:能夠通過查資料、采訪或者實際調查等方式了解北極熊的生存需求,了解氣候發生變化時,北極熊的行為變化。科學思維目標:知道水、食物、空氣等發生變化時,蚯蚓、肺魚、蝗蟲等動物行為的變化。探究實踐目標:在教師引導下,通過探究,懂得環境的變化是動物行為發生變化的根本原因。態度責任目標:愿意傾聽,樂于表達,講述自己的觀點。【教學重難點】知道環境的變化是動物行為發生變化的根本原因。【教學準備】動物適應環境的資料【教學過程】情境導入師:“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在什么環境中可以聽到蛙聲一片?播放視頻。生:在荷塘里能聽到蛙聲。生:在莊稼地里能聽到蛙聲。師:莊稼長勢良好,植物豐茂的地方能聽到蛙聲。這是為什么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動物和環境的問題。板書課題。二、探究新知活動一:氣候發生變化時,動物的行為有什么變化?課件出示北極熊的圖片。師:大家認識它嗎?生:這是北極熊。師:你對北極熊有什么了解?生:北極熊生活在寒冷的北極。生:北極熊是肉食動物。生:北極熊主要獵食海豹。課件出示北極熊的資料:北極熊生活在北極圈冰層覆蓋的水域。冬季洞穴的深度可達永久凍土層。首選棲息地是北冰洋的浮冰。發生斷裂和重新凍結的冰緣和壓力脊提供了最好的狩獵場。北極熊是優秀的游泳者,它們可能在廣泛的范圍內尋找食物。是肉食性最強的物種,98.5%的食物都是肉類。主要獵物是海豹,甚至更大的物種,如海象和白鯨。也捕食海鳥、魚類、小型哺乳動物,有時也會打掃腐肉。在夏季它們偶爾也會吃點漿果或者植物的根莖。在春末夏臨之時,還會到海邊的地方來取沖上來海草補充身體所需的礦物質和維生素物質。師:北極熊喜歡生活在寒冷的北極圈,但是隨著全球氣溫變暖,對北極熊也產生了影響,我們一起來閱讀資料,看看北極熊遇到了什么困難?課件出示資料。思考:1 . 北極熊生活的環境發生了哪些變化?2 . 環境的變化導致北極熊的行為發生了哪些變化?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匯報。師:氣溫的變化對北極熊有著重大影響。首先,全球變暖導致的北極圈氣溫升高,使北極的冰川開始融化,這對北極熊的棲息地造成了嚴重影響。北極熊主要生活在北極地區的冰川和浮冰上,但隨著冰層的融化,它們失去了重要的生活場所。其次,海冰面積的縮小限制了北極熊的覓食范圍,迫使它們必須游更長的距離來尋找食物。這種長途游泳對北極熊來說是艱巨的任務,不僅消耗體力,還可能增加生存風險。師:我們怎樣才能保護北極熊的生存環境呢?學生自由發言。總結:我們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減緩氣候變暖的進程,并保護北極熊及其生存環境。活動二:水、食物、空氣等發生變化時,動物的行為有什么變化?蚯蚓蚯蚓通過濕潤的體壁進行呼吸,需要吸收空氣中的氧氣,大雨過后,雨水會將土壤縫隙中的氧氣排擠出來,導致土壤中的氧氣含量降低,因此,蚯蚓為了呼吸,紛紛鉆出地面。肺魚肺魚除了可以直接呼吸水面上的空氣之外,還有一個很奇特的生理現象——夏眠,在原產地的自然環境中,每當旱季到來的時候,降水稀少,沼澤里的水干涸了。這時,肺魚便立即鉆進了泥地里,將身體卷曲起來,直到尾巴快彎到頭部為止。停止攝食并將身體各個器官的消耗量降到最低點,進入一種休眠的狀態。它們身體的表皮上滲出一層粘液,使自己的身軀同泥洞間涂上了一層襯里。嘴的四角也由這種粘液結成了像個圓形的漏斗,留有一個小孔洞直通外面,讓空氣進到里面,用“肺”來進行微弱的呼吸。肺魚能在泥洞里生活上好幾個月,不吃不喝,依靠自己體內儲備的脂肪來維持生命。直到雨季的來臨,當河床重新泛濫的時候,它們又會復蘇過來,破土而出,進行正常的生活。這種獨特的生活方式,使肺魚得以在極為干旱的地區生存。蝗蟲長時間的干旱會使植物變得更加干燥,從而為蝗蟲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此外,干旱還導致了土壤的硬化和龜裂,使得蝗蟲更容易在地面上移動和繁殖。長時間的干旱不僅破壞了蝗蟲的繁殖環境,還為它們的遷徙和繁殖提供了有利條件。師:當環境不適應動物生存時,動物會重新選擇合適的環境生活,或者被迫改變自己的行為來適應新的環境,否則它們將難以生存。總結:保護動物的棲息環境,相當于保護動物的生存家園,這樣才能保證自然界的生態平衡。三、全課小結師:這節課你都學到了什么?談一談你的收獲。學生談收獲,出示思維導圖。四、你學會了嗎?我會填1.肺魚除了可以直接呼吸水面上的空氣之外,還有一個很奇特的生理現象——( )。2.我們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來減少( )排放,減緩( )的進程,并保護北極熊及其( )。3. 長時間的干旱會使植物變得更加干燥,從而為蝗蟲提供了豐富的( )。五、課外拓展查閱資料,了解同一種動物在野外和在動物園中的行為有什么不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