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1-7設計和制作生態瓶 所授課時 1課時教 學 目 標 科學知識目標:1.群落里的各種生物與環境中的非生物相互聯系、相互影響,構成一個整體,叫作生態系統。2.生態瓶里生物的種類和數量要平衡,生物才能和諧生存。 科學探究目標:1.能觀察池塘里的生物環境圖片資料,分析其中的生物與非生物等因素。2.能根據設計方案及實際條件制作生態瓶,并堅持對生態瓶進行管理和觀察。 科學態度目標:1.表現出探究生態瓶奧秘的興趣,能做到聽取合理意見、共同協作制作生態瓶。2.能在課后堅持觀察,關注生態瓶的變化并進行管理觀察。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認識到動植物與環境相互影響和相互依存的關系。教學重點 理解生態系統中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建構生態系統的概念,并以此設計制作一個生態瓶。教學難點 論述生態瓶的設計理由,通過論證完善設計圖,制作生態瓶并堅持觀察記錄反思。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教學課件。學生準備 水葫蘆、金魚藻、黑藻、小鰱魚、泥鰍、田螺、小龍蝦、大鯽魚、沙子、石頭、池塘水、自來水、撈魚網、大塑料瓶。教學 環節 設計意圖 教學過程 二次備課一、 導 入 情境導入, 聚焦問題。 一、聚焦——探討生物間依存關系 出示綠豆圃圖片,提問:同學們,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了解了綠豆苗周圍有哪些生物以及綠豆苗與它們之間存在著的食物關系。除了食物關系外,它們之間還有什么關系? 總結:動物死后給植物提供肥料,蚯蚓給綠豆苗松土,綠豆苗給動物提供棲息地和氧氣。我們把綠豆苗和這些生物統稱為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是由植物、動物、微生物組成的。二、 新 授 觀察前,明確觀察的要求。從哪些方面展開細致認真的觀察。 二、探索——建構生態系統概念 (一)探討生態系統穩定性條件 1.綠豆苗周圍有哪些非生物?這些非生物與植物、動物有什么聯系。 2.播放視頻:動植物改變巖石模樣,改變空氣中的氣體組成成分。 3.學生討論,教師引導,形成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之間的關系圖。 (二)設計生態瓶 1.我們模擬池塘生態系統制作一個生態瓶。我們的目標是:生態瓶里的生物能一直和諧共生。提供的材料有小鰱魚、泥鰍、小龍蝦、大鯽魚、田螺、黑藻、金魚藻、水葫蘆、沙子、石頭、池塘水、自來水。 2.小組討論: (1)生態瓶中放什么?放多少? (2)在設計時要思考我們小組為什么這么放。小 結 思考小結內容,鞏固學習知識。 三、拓展 作業布置 生態瓶里的生物數量和非生物條件改變后,生態瓶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堅持觀察記錄。有興趣的學生可以把觀察記錄的內容寫成觀察日記。 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在一定區域內,生物和非生物之間會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個生態群落。通過觀察池塘里生物環境資料,認識自然環境下的生態系統,以此為藍本設計生態瓶建造方案,并堅持對生態瓶進行管理和觀察,培養我們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板 書 設 計 1.7 設計和制作生態瓶 生物 生態系統 相互聯系 相互影響 非生物 生物種類平衡 穩定 生物數量平衡教 學 反 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