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時2 城鎮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學習目標] 1.運用實例或資料,分析城鎮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綜合思維)2.運用數據或圖表,分析城鎮化對地理環境的影響。(人地協調觀)3.結合實際調查,了解地理信息技術在城市管理和城市建設中的應用。(地理實踐力)目標一 城鎮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1.問題及原因問題 環境問題 社會問題表現 大氣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噪聲污染等 交通擁堵、______緊張等原因 城鎮生產和生活排放的________超出一定的限度,城鎮環境質量下降 城市人口規模和人口密度增加,缺乏合理的城市規劃和管理,______不能適應城市發展的需要2.區域差異:目前發展中國家的問題比發達國家嚴重,主要是因為發展中國家正處于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與________不相適應。拓展延伸 城鎮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整治措施(1)環境問題表現 成因 危害 應對措施大氣污染 工礦企業排放的煙氣;各類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氣;城鎮居民燃燒化石燃料所排出的煙塵 使城鎮空氣污濁,危害人體健康 合理布局有大氣污染的企業,實行集中供暖,擴大綠化面積,設置綠化隔離帶水污染 城鎮工業廢水、居民生活污水、城鎮地面徑流 危害人體健康和環境 建立污水處理廠,實行污水達標排放固體廢棄 物污染 工業生產和建設、居民生活過程中產生 危害人體健康和環境 及時清理,實行分類回收、利用噪聲污染 交通運輸、工業生產、建筑施工和社會活動中產生 影響人們休息、工作,損害身體健康 噪聲大的工廠遠離城鎮布局,設置綠化隔離帶(2)社會問題表現 成因 危害 整治措施交通擁堵,居住條件差 城市人口急劇膨脹,汽車數量不斷增加 造成時間和能源的嚴重浪費,影響城市環境質量;導致住房緊張,影響居住質量 控制城市人口過快增長;合理布局城市道路;加快住房建設;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就業困難,失業人口增加 城市人口急劇增加,鄉村人口無序遷入 造成貧困、社會治安問題 加快經濟發展,增加就業崗位圖解“城市病”的表現及解決措施每逢汛期,降雨持續時間長、影響范圍廣,多個城市出現內澇災害,開啟“看海模式”。暴雨以它獨有的方式,給一座座現代化城市留下了深刻烙印。街道成河、汽車沒頂、交通堵塞、人員傷亡……內澇似乎已成為我國許多城市遭遇強降雨后的普遍狀態。如何破解城市內澇問題?1.[區域認知]從自然角度分析我國發生內澇的城市主要分布的地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綜合思維]分析我國城市內澇頻發的主要原因和危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地理實踐力]分析除城市內澇外,城鎮化過程中還會產生哪些問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3·山東濟南期中)“城中村”是指城鎮化過程中,由于耕地被征用,農民仍在原村落居住而演變成的居民區?!按逯谐恰笔侵复迓鋬炔炕蜞徑迓鋰@特定市場或產業自發形成的“城”,從而形成“村”包圍“城”的空間格局。根據材料完成1~3題。1.“城中村”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①城鄉二元體制并存 ②村民文化素質低?、弁恋卣饔贸杀靖摺、馨餐林剡w思想?、荼Wo生態環境的需要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①③⑤2.“村中城”形成的原因不包括( )A.資源豐富 B.交通便利C.政策支持 D.勞動力充足3.關于“城中村”和“村中城”的說法,正確的是( )A.“村中城”是“城中村”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B.“城中村”和“村中城”在城鎮化過程中不可能同時存在C.“村中城”的形成得益于它比周邊村落科技力量雄厚D.“城中村”滯后于時代發展,游離于現代城市管理之外(2023·浙江溫州期中)改革開放后,我國城鎮化水平迅速提高,許多地區由鄉村景觀轉變為城市景觀,由于盲目發展,出現了一系列問題。根據西方發達國家的城鎮化發展經驗,在城鎮化發展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城市內涵的提升。閱讀材料,完成4~5題。4.由景觀1轉變為景觀2后,水循環環節發生顯著變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強降水頻率增大 B.地下水流速加快C.蒸發量增大 D.地表徑流減少5.下列屬于提高城市內涵的是( )①提高城市綠化率 ②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郾Wo歷史文物古跡?、茉黾映鞘腥丝谄骄恋孛娣e?、萏岣叱鞘蠫DPA.①②③ B.②④⑤C.②③⑤ D.③④⑤目標二 地理信息技術在城市管理中的應用1.應用領域:城市________、________建設、公共服務等城市管理方面。2.主要表現(1)服務于城市日常生活(2)服務于城市規劃和建設管理判斷1.地理信息技術可以統計城鎮中人口數量的變化。( )2.利用地理信息系統可以對公共服務設施布局提供優化方案。( )3.利用地理信息系統可以顯示路況、交通流量、沿線環境等空間和屬性信息。( )4.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可為市民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搭建信息平臺,提供便利。( )拓展延伸 地理信息技術在城市管理中的應用后關路是鹽城市區第一條智能停車示范路,安裝了地磁、視屏樁、地鎖、道閘、高位視頻等智能停車管理前端設備。市民用手機下載智能停車App,可實現在線尋找停車泊位、支付停車費用。據此回答1~2題。1.智能停車App功能的實現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術是( )A.遙感B.全球衛星導航系統C.地理信息系統D.無線網絡2.除交通擁堵外,鹽城在城鎮化的過程中還出現了( )A.地下徑流增多 B.熱島效應增強C.土壤肥力提高 D.生物多樣性增加(2023·湖北黃石期中)自2018年起,河南省鄭州市陸續投入534.8億元建設海綿城市,旨在實現“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2021年7月17日到20日,鄭州降雨量達671.1 mm(鄭州常年平均降雨量為640.8 mm),暴雨使得鄭州海綿城市“失靈”,市區嚴重積水。據此完成3~4題。3.暴雨使得鄭州海綿城市“失靈”的主要原因是( )①降雨強度過大,超出海綿城市的吸收速度?、诤>d城市建設力度不足?、鄣孛嬗不?,雨水下滲少,地表徑流匯集快 ④黃河下游“地上河”,河水倒灌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4.監測此次內澇的發展變化和分析災情、部署災后重建工作分別采用的地理信息技術是( )A.GPS、GIS B.RS、GISC.RS、BDS D.BDS、GIS課時2 城鎮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目標一 城鎮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新知預習1.住房 污染物 基礎設施2.經濟發展核心探究1.主要分布在東部季風區。2.原因:城市建設破壞了原有的河網系統,同時城市建設導致地面硬化,下滲量減少,地表徑流增加。危害:城市內澇可能會對交通安全、城市衛生、排水、周邊生態系統等帶來危害。3.資源問題、環境污染問題、交通擁堵問題及就業困難、住房緊張、社會秩序混亂等社會問題。對點落實1.C 2.B 3.D [第1題,城鄉二元體制并存是形成“城中村”的原因之一;在城鎮化的過程中,耕地被征用,但居民的住宅未被征用,導致了“城中村”的形成,可推斷土地征用成本高是其形成的原因之一;安土重遷的思想也會導致“城中村”的形成;“城中村”的形成與村民文化素質低和保護生態環境無關。故選C。第2題,該地區的資源和勞動力較豐富,使得該地能夠圍繞特定市場或產業發展成為“村中城”,A、D不符合題意;“村中城”的形成和存在有政策支持其發展,C不符合題意;“村中城”的形成與交通便利無關,B符合題意。故選B。第3題,“村中城”和“城中村”都是城鎮化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特殊現象,兩者可能同時存在,但“村中城”并不是由“城中村”發展而來,A、B錯誤;由材料無法得出“村中城”的科技力量雄厚,C錯誤;“城中村”的發展滯后于城鎮化發展水平,是生活水平較低的居民區,兼具農村和城市的雙重特征,管理難度較大,游離于現代城市管理之外,D正確。]4.A 5.A [第4題,讀圖分析,由景觀1變為景觀2,綠地面積減少,硬化的路面及高層建筑物增多,導致地表蒸發蒸騰作用減弱,蒸發量減少;下滲減少,地下徑流減少,地下水流速減慢,地表徑流增多,B、C、D錯誤;城市熱島效應增強,對氣候的調節作用減弱,強降水頻率增大,A正確。第5題,提高城市綠化率,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保護歷史文物古跡,有助于美化城市景觀,提升城市內涵,①②③正確;增加城市人口平均土地面積會造成城市土地資源利用率降低,不利于提升城市內涵,④錯誤;提高城市GDP并不能直接提升城市內涵,⑤錯誤。故選A。]目標二 地理信息技術在城市管理中的應用新知預習1.規劃 市政2.(1)分析 導航判斷1.× 2.√ 3.√ 4.√對點落實1.C 2.B [第1題,智能停車App主要利用了信息查詢的功能,屬于地理信息系統的應用領域,C正確;遙感主要應用在資源調查、環境監測等方面,A錯誤;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主要應用在定位、導航等方面,B錯誤;無線網絡不屬于地理信息技術,D錯誤。故選C。第2題,城鎮化過程中硬化的路面阻斷了地表水的下滲,地下徑流減少,A錯誤;城鎮化過程中,城區人口增多、工業活動聚集,產生的廢熱增多,導致熱島效應增強,B正確;城鎮化過程中,有可能導致植被減少,土壤有機質來源減少,土壤肥力下降,C錯誤;城鎮化過程中,建設用地占用了原有的自然土地,天然的棲息環境減少,生物多樣性減少,D錯誤。故選B。]3.C 4.B [第3題,暴雨使得鄭州海綿城市“失靈”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地面硬化,下滲受阻,地表徑流快速匯集,且降水強度過大,超出海綿城市的吸水速度,①③正確;降水異常導致內澇,和海綿城市建設力度不足、河水倒灌無關,②④錯。故選C。第4題,遙感技術(RS)探測范圍大,獲取信息速度快,便于對此次內澇的發展變化進行實時監測。地理信息系統(GIS)能夠對地形、交通等圖層進行疊加分析,快速確定受災情況,從而為部署災后重建工作提供依據,B正確;GPS、BDS為導航系統,主要用于導航、定位,A、C、D錯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