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課 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2.1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一、課標要求《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版2020年修訂)》內容要求:2.1闡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和特點。教學提示:以“社會主義為什么是近代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為議題,探究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的道理。可列舉基本事實,反映近代中國探索復興之路的悲愴歷程,分析多種嘗試終歸失敗的原因,證實只有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人民政權,才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實現中國歷史上最為偉大而深刻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二、學情分析通過學習小學和初中歷史課的相關內容以及日常常收看電視影片,學生對新民主主義革命,尤其是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史實有較多認識,但對對新民主主義革命概念的界定和革命的背景、特點、性質和意義缺乏系統性認知和學理性分機析。為了更好地開展本課的教學,形成良好的師生互動,可以讓學生觀看一些相關的影片和閱讀相關圖書資料,根據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關注這一時期的重要歷史人物和事件。三、教學目標1. 能結合具體材料說明為什么要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以及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和特點2. 形成對新民主主義革命歷史必然性的認同,認識到新民主主義革命是根據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具體實際選擇的一條適合自身的道路。四、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和特點教學難點: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必然性五、教學思路六、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材料】圖片:國畫《洋務運動丶留美兒童》【教師活動】同學們根據這副畫的細節,猜一猜這幅畫描繪的是什么時候的什么事件?【學生活動】觀察圖片,結合歷史知識獨立思考學生A:描繪的是清朝末年朝廷指派一批優秀兒童前往西方學府學習【教師活動】除了洋務運動的公派留學,100多年前,當時中國無數青年懷著對國家的深厚感情與責任,前往西方學習各種主義,探尋解救民族危亡之路。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共同探究在這么多主義和黨派中,中國人民為什么最后選擇了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共產黨?本節課我們將從三個分議題入手,即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和歷史任務是什么、近代中國人民各種嘗試和斗爭為什么失敗、新民主主義革命為什么能取得勝利。【設計意圖】從高中生共有的歷史知識入手,通過一副國畫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思考本節課的總議題——中國人民為什么最后選擇了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共產黨,教學環節一: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和歷史任務【材料】圖片1:17-21世紀中國在全球GDP中的份額;圖片2:19世紀末時局圖;圖片3: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教師活動】結合圖片,談談近代中國國情和近代中國人民的處境【學生活動】觀察圖片,獨立思考,結合材料分享觀點學生A:帝國主義日益成為統治中國、阻礙中國社會發展和進步的決定性因素。帝國主義不斷發動侵華戰爭,迫使清政府簽訂一系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他們操縱了中國的財政、經濟、軍事、文化,使本來已經落后的經濟文化更加落后,成為阻礙近代中國獨立發展的主要力量,也是近代中國一切災難和禍害害的總根源。我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破壞,人民受到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玉迫,處境更加惡劣。學生B:圖中熊代表俄羅斯,犬代表英國,蛤蟆代表法國,鷹代表美國,太陽代表日日本,香腸代表德國,生動形象地反映了封建中國已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的歷史現實。它把19世紀末(中日甲午戰爭后)中國面臨的被帝國主義列強瓜分的嚴重危機,及時地、深刻地、形象地展示在人們面前,起到到了警示鐘的作用。【教師活動】當近代西方國家沖破封建制度的羅網,取得日新月異的進步時,中國仍然處于日趨沒落的封建專制統治之下,腐朽落后的封建制生產關系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經濟、政治、文化都落后了。鴉片戰爭后,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半殖半封的基本國情下,近代中國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務是什么呢?【學生活動】獨立思考,分享觀點學生A: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之間的矛盾是近代中國的主要矛盾學生B: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在中國的統治,就成為近代中國革命的基本任務【教師活動】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是認識和解決近代中國一切社會問題的基本依據。它決定了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是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和主要矛盾決定了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設計意圖】通過回望當時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與人民的苦痛記憶,將學生帶到特定的歷史情境之中,以中國人共同的身份特征去感悟那段歷史,學生在深刻了解歷史背景的基礎上才能對當時人們的艱難抉擇、對國家的前途命運等問題感同身受。教學環節二:近代中國人民各種嘗試和斗爭為什么失敗【教師活動】面對苦難和傷痛,中國人民并沒有選擇坐以待斃,無數仁人志士在救亡圖存之路上不斷探索。派遣赴美留學生是當時清政府洋務運動的重要舉措之一。除了洋務運動,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的70多年間,不同階層的仁人志士作出了改變中國前途命運的重要探索,同學們知道有哪些代表人物和歷史事件嗎?最后的結果又如何?【學生活動】學生A:洪秀全,太平天國運動領袖。遭到內外鎮壓,失敗。學生B:康有為,領導戊戌變法,但這場變法運動最終失敗。學生C:張之洞,洋務派的代表人物,失敗學生D: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最終失敗了。【教師活動】為了探索復興之路,無數仁人志士不屈不撓、前仆后繼,進行了可歌可泣的斗爭,進行了各式各樣的嘗試,但終究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為什么這些嘗試都失敗了呢?以小組為單位,分別選取一個歷史事件探究該事件失敗的原因。【學生活動】小組合作探究,從多維度進行解釋和論證,小組發言人代表小組進行小組共識展示。學生A:由于領導集團政治上過早地封建化,太平天國所鼓吹的“同教一家”,以及小農意識使其領導人沒有真正認識到列強的實質學生B:因為資產階級維新派力量過于弱小,即資產階級的軟弱性;慈禧所代表的頑固派掌握實權,實力強大。學生C:洋務派所能辦的,只是局限于從西方引進一些先進進的技術和設備,進行不徹底的經濟改革,始終不可能觸動封建主義的政治體制,注定是要失敗的。學生D:由于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辛亥革命最終失敗了。在帝國主主義時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資本主義的建國方案是行不通的。【教師活動】屈辱的歲月,艱辛的探索,反復證實了一個結論: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國,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為了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為了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必須另辟新路。【設計意圖】本環節采用小組討論的方法,讓每個小組選擇一名歷史人物及其對應歷史事件,充分發揮學生對主體性,調動學生積極性去分析、識別、評價歷史人物與事件,引導學生在彼此分享中實現觀點的互識互辯,從仁人志士一次次實踐嘗試中明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必然性。教學環節三:新民主主義革命為什么能取得勝利【教師活動】那么這條新路究竟指向何方?1917年,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先進分子從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科學真理中看到了解決中國問題的出路。1921年,在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偉大覺醒中,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緊密結合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經過28年的浴血奮戰和頑強奮斗,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經歷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四階段后,終于在1949年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為什么能取得勝利呢?我們一起走進這段歷史,共同探究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標志、制勝法寶、革命性質、革命道路、革命之新、革命步驟、勝利意義、理論成果。【視頻】《新民主主義革命》【學生活動】觀看視頻,結合教材,小組合作探究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標志、制勝法寶、革命性質、革命道路,各小組代表總結發言學生A: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它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學生B: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在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個法寶學生C: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民主革命學生D: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教師活動】大家總結得非常好,讓我們對新民主主義革命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那么,新民主主義革命究竟新在哪里呢?【學生活動】小組合作探究,各小組代表分享討論結果學生A:新民主主義革命新在結合了中國的實際情況,是無產階級領導的,探索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最后奪取全國勝利的全新道路。學生B:新民主義革命的目的是建立無產階級領導下的各革命階級的聯合專政。【教師活動】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新”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就領導權來說,新民主主義革命不是由資產階級領導,而是由無產階級領導,這一點具有決定性意義;二是就革命前途來說,不是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和資本主義制度,而是建立無產階級領導下的各革命階級的聯合專政,并最終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三是就所屬世界革命范疇來說,它已不屬于世界資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屬于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材料】兩篇文章,上篇與下篇,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堅決地領導民主革命,是爭取社會主義勝利的條件。我們是為著社會主義而斗爭這是和任何革命的三民主義者不相同的。現在的努力是朝著將來的大目標的,失掉這個大目標,就不是共產黨員了。然而放松今日的努力,也就不是共產黨員。我們是革命轉變論者,主張民主革命轉變到社會主義方向去。——毛澤東《為爭取千百萬群眾進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而斗爭》【教師活動】閱讀材料,結合教材第24頁內容,談談毛澤東所說的兩篇文章分別指什么?為什么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學生活動】閱讀材料與教材,獨立思考,分享觀點學生A:上篇是指民主主義革命,下篇是指社會主義革命。兩個革命密不可分。【教師活動】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決定了中國革命必須分為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個步驟。第一步,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形態,使中國社會變成一個獨立的民主主義的社會;第二步,使革命向前發展,建設社會主義社會。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相互聯系,密不可分。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只有完成前一個革命才能完成后一個革命,這兩個革命階段相互銜接。因此,新民主主義革命是歷史的必然選擇。【教師活動】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經過28年的浴血奮戰,終于在1949年多的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新中國建立對我國乃至世界歷史有何重要意義?【學生活動】自由交流,分享觀點學生A:新民主主義革命改變了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中國的建立結束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同時為社會主義革命和民族復興偉業鋪平了道路。學生B:新中國的建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人領導我們“站起來”,為后面我們的“富起來”,以及今天的“強起來”打下了基礎。學生B:新中國的建立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對比,是世界人民爭取解放斗爭的偉大勝利。【教師活動】:新中國的建立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它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為向著社會主義過渡創造了前提條條件,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它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除了新中國的成立,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斗爭中,我們還形成了什么理論成果呢?【學生活動】自由交流,分享觀點學生A:毛澤東思想。【教師活動】在革命斗爭中,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將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對經過艱苦探索、付出巨大犧牲積累的一系列獨創性經驗作了理論概括,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第一次結合),創立了毛澤東思想。最后,我們再次回到議題——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帶領人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學生活動】小組合作探究,各小組代表陳述觀點學生A:堅持正確的科學指導思想,馬克思列寧主義學生B:堅持同中國實際相結合學生C:三大法寶,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教師總結】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科學真理武裝自己,始終以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為己任;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聯合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組成最廣泛的統一戰線;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創立了毛澤東思想,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給指明了正確方向。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是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三大法寶七、板書八、教學反思本節課內容歷史跨度大,在一節課中很難完整清晰呈現歷史脈絡,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相關歷史知識,尤其是在探究分議題二——近代中國人民各種嘗試和斗爭為什么失敗中,需要學生遷移初中歷史知識,部分學生在認知上可能存在一定障礙。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