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世界第一大洲第1 課時 雄踞東方的大洲【課標要求】●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描述某大洲的地理位置,并依據大洲地理位置特點,判斷大洲所處熱量帶和降水的空間分布概況。【學習目標】1.運用地圖和相關數據,從不同角度描述亞洲的地理位置,簡要闡述亞洲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對亞洲的氣候的影響。2.運用地圖《地球上的五帶》并依據亞洲的緯度位置,判斷亞洲所處的熱量帶。3.運用認識亞洲地理位置的方法,簡要描述其他大洲的地理位置特點。【設計分析】目標序號 知識維度(事實性知識、概念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元認知知識) 認知水平維度記憶/回憶 理解 應用 分析 評價 創造1 事實性知識、概念性知識 √ √ √ √ √2 事實性知識 √ √ √3 事實性知識、元認知知識 √ √ √ √【評價任務】1.通過閱讀地圖《亞洲的半球位置圖》和相關資料,學生從不同角度描述亞洲的半球位置、緯度位置、海陸位置、相對位置;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學生簡要闡述亞洲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對亞洲的氣候產生的影響。(檢測目標1)2.學生結合《地球上的五帶圖》,并依據亞洲的緯度位置,通過觀察推理判斷亞洲所處熱量帶。(檢測目標2)3.學生通過學習認識亞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小組合作簡要描述北美洲的地理位置特點。(檢測目標3)【學習過程】一、資源與建議1.利用多媒體、課本、練習冊、《亞洲的半球位置圖》和相關資料的課件,預習提綱以及其他相關圖文資料等。2.本節課主要研究“世界第一亞洲的地理位置”,學習重難點是結合圖文資料分析歸納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及對亞洲氣候的影響。3.學習過程:首先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探究亞洲的地理位置,找出亞洲的鄰居;然后探究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對亞洲的氣候產生的影響;最后運用學習亞洲地理位置的方法,描述北美洲的地理位置。二、課前預習1.學生回顧七上《半球位置圖》和《地球上的五帶》,初步簡單描述亞洲的半球位置、經緯度位置,判斷亞洲所處的熱量帶。2.回顧《海陸分布圖》初步簡單描述亞洲的海陸位置和相對位置。3.學生根據亞洲的地理位置特征,嘗試簡單描述北美洲地理位置的特點。4. 閱讀課本P2-4相應內容,明確要學習的大致內容,做到心中有數三、課中學習環節一:創設情境導入 明確學習目標(3分鐘左右)學習內容 學習成果 設計說明(一)創設情境導入1.教師播放《亞洲》視頻展現亞洲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2.學生暢談亞洲,列舉所了解的亞洲地理常識。(二)展示學習目標1.運用地圖《亞洲的半球位置》、《地球上的五帶》和相關數據,從不同角度描述亞洲的地理位置,簡要闡述亞洲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對亞洲的氣候產生的影響。2.運用地圖《地球上的五帶》并依據亞洲的緯度位置,判斷亞洲所處的熱量帶。3.運用所學的認識亞洲地理位置的方法,描述其他大洲的地理位置。 1.學生先觀看《亞洲》小視頻,領略亞洲雄偉的自然景觀和奇特的異域風情,然后展示課前搜集關于亞洲的相關資料,列舉所了解亞洲的地理小知識,例如亞洲和歐洲名稱的由來引發學生學習興趣。2.學生熟讀學習目標,明確學習重、難點。 設計意圖:采用播放視頻激趣導入,體現從地理事實和身邊教起的教學新理念心中有學生,了解學生的知識儲備和學習能力是實際教學能夠順利進行的有力保障。銜接過渡 這節課我們來具體學習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大洲——亞洲,首先我們來認識一下亞洲的地理位置。環節二:組織學習活動 展示學習成果(27分鐘左右)學習任務一: 探究亞洲的地理位置(目標1)(15分鐘左右)溫馨提示 學習大洲,需要從認識大洲的地理位置開始,如何運用地圖及相關資料,從不同角度描述亞洲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等,它們都是形成大洲自然環境的基礎。)學習活動 活動1:學生閱讀課本P2-3圖文資料,標注亞洲的地理位置,完成《地理同步練習冊》P釋圖導學任務。活動2: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從不同角度描述亞洲的地理位置, 判斷亞洲所處的熱量帶。學習內容 學習成果 設計說明一、雄踞東方的大洲(一)自主學習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課本2,3頁文字,復習回顧亞洲的半球位置 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找出亞洲的鄰居和分界線,在課本上標注出來。緊跟老師課件,一起回顧亞洲的地理位置,并落實到地圖上。2.教師巡視并指導學生完成自主學習。(二)自學展示組織學生交流展示自學成果。1.半球位置: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判斷半球位置具體的方法:(1)判斷半球位置及判讀的方法。 找出一些重要的經緯線:20°W、160°E、赤道。2.緯度位置: (2)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判斷緯度位置具體的方法。3.海陸位置:(1)亞洲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陸________的東部,北臨_____洋,南臨______洋,東臨世界最大的洋_______洋。亞洲西鄰_________,西南與________相連,東北與_________相望。4. 相對位置──亞洲的鄰居教師講解: (1)亞洲北、東、南三面環繞著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亞洲西面雖瀕臨大西洋的屬海黑海和地中海,但并不直接瀕臨大西洋。(2)亞洲和其他大洲之間,有些是以海洋作為天然洲界,如亞洲和大洋洲、亞洲和北美洲;有些大陸相連的地方則是人為劃定的洲界線,請同學們回顧:亞洲與其它大洲的分界線。觀察包圍亞洲的大洲和大洋,一起完成下列表格吧!(三).拓展訓練:運用亞洲海陸位置圖,學生填出字母A、B、C代表的大洋、D、E、F、G代表的大洲,說明亞洲和D、E、F的分界線名稱 (一)自主學習 完成下列題目1.亞洲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陸_______的東部, 北臨______洋,南臨______洋,東臨世界最大的______洋. 2.從緯度位置看,赤道自亞洲 部的一些島嶼上穿過, 圈與 線分別穿過亞洲的 部和 部。 3.從海陸位置看,亞洲位于 大陸的東部,北臨 洋,南臨 洋,東臨 洋。 4.從相對位置看,亞洲的西部與 毗連,西南與 相接,東北與 洲相望(中間隔 海峽)。 (二)展示自學成果1.半球位置:(1)從東西半球看,亞洲主體位于____半球(2)從南北半球看,亞洲主體位于____半球2.緯度位置:______自亞洲南部的一些島嶼上穿過,_________與_________分別穿過亞洲的北部和南部。亞洲的主體部分位于_______帶。填圖:在東半球圖中標出五帶。拓展:(2)依圖判斷亞洲地跨 帶, 帶, 帶,其主體部分位于________帶。總結:(2)判斷緯度位置及判讀的方法。 找出一些重要的緯線:赤道、南北回歸線(23.5°N/23.5°S)、南北極圈(66.5°N/66.5°S)。3.海陸位置:判斷:(1)亞洲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陸____________的東部,北臨_____洋,南臨______洋,東臨世界最大的洋_______洋。亞洲西鄰_________,西南與________相連,東北與_________相望。4. 相對位置──亞洲的鄰居(1).學生回顧舊知①亞歐分界:烏拉爾山──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 ②亞非分界:蘇伊士運河。③亞、北美分界:白令海峽。 歐洲與亞洲同處于一塊大陸,即亞歐大陸。亞洲占據了亞歐大陸的大部分。(2).相對位置:亞洲的西部與_______毗連,西南與_______相接,東北與_______相望。(三).拓展訓練:學生填出字母A、B、C代表的大洋、D、E、F、G代表的大洲,說明亞洲和D、E、F的分界線名稱5.總結:結論:判斷大洲海陸位置的方法,以此大洲為中心,找出周圍的大洲和大洋 設計意圖:運用類比思維, 設計意圖:先從學生自主學習再到學習成果展示。學生學習的活動包括繪圖填圖、判斷位置、梳理歸納,拓展應用。教師引導學生注意圖文結合,充分利用地圖,解讀地理信息,在調動已學知識的基礎上,實現新內容的發現和突破,設計意圖:注意教學方法引導和形成的同時,也沒有忽視對教學內容的掌握,有利于提高學生區域認識的能力。設計意圖:對教材的內容進行合理的調整、充實、處理,為學生的學習與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不僅準確地理解與掌握了亞洲的海陸位置,而且避免了知識的單調與重復,讓學生興趣高漲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四)歸納總結:1.請同學們總結亞洲的半球位置、經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2.總結提升:分析一個大洲的地理位置,一般從:半球位置、緯度位置、海陸位置等方面進行。 引導學生梳理歸納知識結構,提升學生的綜合歸納能力。階段性評價一 (目標1)評價標準 得分情況1.合格: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在地圖上能夠指出亞洲的大體位置。(1-3分)2.良好: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能夠簡要描述亞洲的半球位置、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相對位置(4-6分)3.優秀: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能夠精準描述亞洲的地理位置,并依據亞洲的緯度位置特點,判斷出亞洲所處的熱量帶。(7-10分)銜接過渡 通過剛才的探究學習,我們認識了亞洲的亞洲半球位置、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那么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對亞洲的氣候產生了怎樣的影響?環節二:合作探究 學以致用(目標2)合作探究(一):亞洲的地理位置的影響(目標2)(5分鐘左右)學習內容 學習成果 設計說明小組合作探究:亞洲的地理位置特點對亞洲的氣候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結論:1.緯度位置的影響:亞洲地跨 帶、 帶和 帶,氣候 。2.海陸位置的影響:亞洲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陸( 大陸)東部、東臨世界最大的大洋( 洋),季風氣候顯著。3.亞洲面積廣大,西部深入亞歐大陸中部,距海遙遠, 氣候強。 設計意圖:通過查閱資料,分析問題,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地理實踐能力;通過小組合作,共同探究,培養學生團隊合作能力.合作探究(二)——北美洲的地理位置(目標3)(7分鐘左右)學習內容 學習成果 設計說明小組合作:學生讀課本P4圖6-1-3,運用所學的認識亞洲地理位置的方法,描述北美洲的地理位置。(1)觀察北美洲的半球位置。(2)觀察赤道,北回歸線,北極圈等重要緯線穿過該大洲的位置。(3)觀察北美洲主體部分所在的大陸和瀕臨的海洋。 歸納總結:(1)半球位置:北半球,西半球(2)緯度位置:地跨北寒、北溫、熱三帶。(3)海陸位置:北鄰北冰洋,西鄰太平洋,東臨大西洋。南以巴拿馬運河與南美洲為界,西北隔白令海峽與亞洲相望。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總結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有助于學生形成系統、動態、辯證地看待問題的思維方式,樹立務實求真、開拓創新的科學精神。階段性評價二(目標3)評價標準 得分1.合格: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大體指出北美洲的地理位置。(1-3分)2.良好: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簡要描述北美洲的地理位置。(4-6分)3.優秀: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精確描述北美洲的地理位置,繪制北美洲地理位置簡圖,全面掌握描述一個大洲的地理位置的方法。(7-10分)環節四:梳理歸納知識 建構總結提升(5分鐘左右) 設計說明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梳理歸納本節課的知識結構,反思收獲;形成結構性知識,培養綜合思維能力。環節五:當堂達標評價 反饋查缺補遺達標檢測 完成當堂達【標檢測與作業題】1-6題。【檢測與作業】(一)基礎題1.(檢測目標1)亞洲在地球上的位置是( )A.東半球、南半球 B.西半球、北半球C.東半球、北半球 D.西半球、南半球2.(檢測目標2)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其判斷的主要依據是( )①面積最大 ②跨經度最廣 ③跨緯度最廣 ④東西距離最長 ⑤人口最多A.①②③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⑤3.(檢測目標3)北美洲與亞洲在位置上有許多相同之處,下 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兩大洲都瀕臨北冰洋 B.兩大洲都主要位于東半球C.兩大洲都主要位于北溫帶 D.兩大洲都瀕臨太平洋(二)提升題(每題2分,共16分)暑假,小明和爸爸對亞洲的地理位置進行一番考察,考察過程中他們遇到了許多有趣的地理現象。4.(目標2)小明考察中發現亞洲沿著120°E由南向北依次有許多熱帶、溫帶、寒帶各具特色的自然景觀,主要是因為亞洲( )A.東西跨經度廣 B.南北跨緯度廣C.地形復雜多樣 D.以季風氣候為主5.(目標2)小明考察中發現由于亞洲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陸東部,東臨世界最大的大洋,導致亞洲氣候特征( )A.全年高位多雨 B.雨熱不同期C.海洋性氣候顯著 D.季風氣候顯著6.(目標3)小明考察中發現從海陸位置看亞洲和北美洲共同瀕臨( )A. 北冰洋、太平洋B.印度洋、太平洋C. 北冰洋、印度洋D.太平洋、大西洋題 目 正確2分 錯誤0分 補救后得1分 題 目 正確2分 錯誤0分 補救后得1分1 23 47 6設計說明:針對學習目標設計基礎性題目,檢測學生本課目標的達成度;再通過“小明和爸爸的考察”創設情境,設計有梯度的形成性評價試題來了解學生的掌握程度,引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提升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學后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