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2 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 (知識梳理)1.反射和反射弧2.條件反射的形成過程條件反射的形成過程一、反射反射:在中樞神經系統參與下,動物體或人對內外環境變化作出的規律性應答。(1)一個完整的反射至少需要2個神經元(感覺神經元和運動神經元)。(2)反射必須有完整的反射弧參與,刺激傳出神經或效應器,都能使效應器產生反應,但卻不屬于反射。(3)非條件反射的完成可以不需要大腦皮層的參與,但條件反射的完成卻必須有大腦皮層的參與。(4)完成反射具備的條件:①有完整的反射弧 ②適宜的刺激舉例:眨眼反射、望梅止渴、針刺、膝跳反射……機體在劇烈運動之后,內環境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大,刺激呼吸中樞,導致呼吸加深加快二、反射弧-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1)反射弧的五部分組成[A]感受器→[B]傳入神經→[D]神經中樞→[E]傳出神經→[F]效應器(傳出神經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體)反射弧結構 結構特點 功能 結構破壞對功能的影響感受器 感覺神經末梢的特殊結構 將內外界刺激的信息轉變為傳導的興奮 既無感覺又無效應傳入神經 感覺神經元發出的 神經纖維組成 將興奮由感受器傳入神經中樞 既無感覺又無效應神經中樞 調節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經元群 對傳入的興奮進行分析與綜合 既無感覺又無效應傳出神經 運動神經元發出的 神經纖維組成 將興奮由神經中樞傳出至效應器 可有感覺但無效應效應器 運動神經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體 對內外界刺激做出相應的應答 可有感覺但無效應①反射弧任何環節在結構或功能上受損,反射就不能完成,但某一局部結構仍有反應。②神經中樞的興奮只影響效應器的效應活動,而不影響感受器的敏感性。(2)反射弧中傳入神經和傳出神經的判斷①根據是否具有神經節:有神經節的是傳入神經。②根據脊髓灰質內突觸結構判斷:圖示中與“”相連的為傳入神經,與“○—”相連的為傳出神經。③根據脊髓灰質結構判斷:與前角(膨大部分)相連的為傳出神經,與后角(狹窄部分)相連的為傳入神經。④切斷實驗法:若切斷某一神經,刺激外周段(遠離中樞的位置),肌肉不收縮,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樞的位置),肌肉收縮,則切斷的為傳入神經,反之則為傳出神經。(3)反射弧部分結構破壞對功能的影響(注:僅破壞反射弧的其中一部分)被破壞的結構 有無感覺 有無效應感受器 無 無傳入神經 無 無神經中樞 無 無傳出神經 有 無效應器 有 無三、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實驗:狗-鈴聲-唾液實驗實驗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狗看到食物分泌唾液是沒有任何條件的,屬于非條件反射;第二階段:在給狗食物之前,先搖鈴,后給食物,反復多次;第三階段:僅給狗搖鈴,觀察狗分泌唾液的情況。需要后天學習獲得,屬于條件反射。食物引起唾液的分泌是非條件反射,狗天生就有的;狗聽到鈴聲就分泌唾液是條件反射。實驗中:食物是非條件刺激,鈴聲是條件刺激。為了建立條件反射,使用的條件刺激要固定、強度要適宜,而且要經常用非條件刺激來強化和鞏固。否則已經建立的條件反射也會受到抑制而逐漸消失。實驗分析:實驗中:食物是非條件刺激 鈴聲是條件刺激食物引起唾液的分泌是非條件反射,狗天生就有的狗聽到鈴聲就分泌唾液是條件反射,原來不能引起某一反應的刺激,通過學習過程,就把這個刺激與另一個能引起反映的刺激同時給予,彼此建立聯系,即在條件刺激和無條件反應之間的聯系。條件反射的消退已形成的條件反射,如果在給予條件刺激時,再不伴用非條件刺激強化,久而久之,原來的條件反射逐漸減弱,甚至不再出現,這稱為條件反射的消退。例如,鈴聲與食物多次結合形成的條件反射,如果反復單獨應用鈴聲而不給食物(即不強化);則鈴聲引起的唾液分泌也就逐漸減少,最后不分泌,這就是說,原來引起唾液分泌的條件刺激(鈴聲)已失去信號的意義,變成了引起抑制過程逐漸發展的刺激,其所形成的條件反射也就完全消退了。除經常注意強化外,還有一些情況可使條件反射暫時消退,例如,一個條件反射正在進行時,突然出現一個新的強的刺激,就會抑制這個條件反射。就馬裝蹄不保定為例,正在裝蹄過程中,突然出現新的音響或生人時,馬就驚恐不安,屈肢條件反射即被抑制。此外,條件刺激太強或作用時間過久,也會抑制正在進行的條件反射。如裝蹄時,錘敲打太重或時間過久,馬騾也不再自動屈肢就是這個道理。總之,為了建立條件反射,使用的條件刺激要固定、強度要適宜,而且要經常用非條件刺激來強化和鞏固。否則已經建立的條件反射也會受到抑制而逐漸消失。四、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的區別和聯系、條件反射的意義比較項目 非條件反射 條件反射區別 形成過程 先天具有的 后天形成的刺激 非條件刺激 條件刺激(信號刺激)神經聯系 永久性的(固定的) 暫時性的(可變的)神經中樞 大腦皮層以下中樞 大腦皮層聯系 ①條件反射是在非條件反射的基礎上建立的,沒有非條件反射,就沒有條件反射; ②在條件刺激的不斷強化下,非條件反射可轉化為條件反射條件反射的意義:條件反射使機體具有更大的預見性、靈活性和適應性,提高了動物適應復雜環境變化的能力。(課后培優練級練)培優第一階——基礎過關練一、單選題1.(2022·全國·其他類型)在一個以肌肉為效應器的反射弧中,如果傳出神經受損傷,其他部分正常,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將表現為( )A. 既有感覺,又能運動 B. 失去感覺,但能運動C. 有感覺,但肌肉無收縮反應 D. 失去感覺,同時肌肉無收縮反應2.(2021·重慶市縣·月考試卷)課堂上,聽到老師點名后學生立刻站起來,完成該動作所需的結構基礎和反射類型分別是( )A. 反射弧;非條件反射 B. 反射弧;條件反射C. 脊髓;條件反射 D. 大腦;非條件反射3.(2022·全國·同步練習)下列有關反射和反射弧的敘述,錯誤的是( )A. 一個反射弧至少需要2個神經元B. 直接刺激傳入神經引起效應器作出反應也屬于反射C. 反射是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反射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D. 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組成4.(2022·陜西省渭南市·期末考試)給狗喂食會引起唾液分泌,但鈴聲刺激不會。若每次在鈴聲后即給狗喂食,這樣多次結合后,狗一聽到鈴聲就會分泌唾液。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 食物引起味覺屬于非條件反射B. 鈴聲引起唾液分泌屬于條件反射C. 大腦皮層參加鈴聲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過程D. 鈴聲和喂食反復結合可促進相關的神經元之間形成新的聯系二、填空題5.(2022·全國·單元測試)反射的結構基礎——反射弧(如圖)(1)反射弧的組成:a.______,b.______,c.______,e.______,f.______。(2)易錯提醒:反射要經過完成的反射弧,如直接刺激b,能夠引起肌肉收縮,這 ______(填“屬于”或“不屬于”)反射,原因是 ______;感受器是傳入神經的末梢,與其它組織或器官無關,而效應器則是傳出神經末梢及其支配的 ______。培優第二階——拓展培優練單選題1.(2022·全國·其他類型)下圖為反射弧模式圖,李明不小心被針扎到,迅速縮手,對該反射的敘述正確的是( )A. 3是神經中樞,能產生感覺B. 若4處受到損傷就不能發生反射C. 該反射弧由兩個神經元細胞組成D. 完成反射活動的正確傳導路線是5→4→3→2→12.(2022·云南省·單元測試)在用脊蛙(去除腦、保留脊髓的蛙)進行反射弧分析的實驗中,破壞縮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結構,觀察雙側后肢對刺激的收縮反應,結果如表所示:刺激部位 反應破壞前 破壞后左后肢 左后肢收縮 右后肢收縮 左后肢不收縮 右后肢不收縮右后肢 左后肢收縮 右后肢收縮 左后肢不收縮 右后肢收縮上述結果表明,反射弧被破壞的部分可能是左后肢的( )①感受器和傳入神經 ②效應器 ③傳入神經和傳出神經 ④傳入神經和效應器⑤感受器和傳出神經A. ②或③或⑤ B. ②或③或④ C. ③或④或⑤ D. ①或②或④3.(2022·全國·同步練習)下列關于條件反射和非條件反射的敘述,正確的是( )A. 某人抽血時看見針,因害怕被針刺而縮手是需要大腦皮層參與的條件反射B. 剛進入寒冷環境時發生的骨骼肌不自主戰栗是一種條件反射C. 某人眼球被意外撞擊,產生金星四濺的感覺是非條件反射D. 在“望梅止渴”這種非條件反射中,唾液腺屬于效應器4.(2022·全國·同步練習)如圖為排尿反射的神經調節示意圖,排尿反射的反射弧不同部分受損均可引起排尿異常。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 交通事故導致大腦皮層受損,排尿反射就會消失B. 脊椎胸椎段(d、e處)損毀,會引起無意識排尿C. 用微電極刺激膀胱傳入神經b,可引起尿液排出D. 膀胱壁的牽張感受器受損,尿液可能無法排出5.(2022·全國·單元測試)當體表痛和內臟痛共用一個中間神經元時(如圖),神經中樞無法判斷刺激究竟來自內臟還是體表,但由于神經中樞更習慣于識別體表的信息,常將內臟痛誤認為是體表痛,這種現象稱為牽涉痛。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 圖中a、b、c組成一個完整的反射弧B. 在牽涉痛形成過程中,a沒有發生興奮C. 痛感是在脊髓形成的D. 牽涉痛為條件反射,神經中樞位于大腦皮層二、填空題6.(2022·全國·單元測試)如圖是反射弧的組成示意圖,∽是反射弧的組成部分。根據圖示信息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表示感受器的是 (填圖中序號),圖中表示的結構是 。(2)若該感受器位于手指皮膚上,被火焰灼傷從而引起紅腫,紅腫的原因是毛細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漿蛋白滲出引起 (填"組織液""淋巴液"或"血漿")增多。(3)若此圖為縮手反射示意圖,縮手反射屬于 (填"條件"或"非條件")反射。某人車禍后,脊髓在頸部折斷,除此之外其余部分都正常,此時用針刺此人的手,其不會有痛覺,這是因為 。培優第三階——高考沙場點兵一、單選題1.(2022·天津市市轄區·模擬題)在足球賽場上,球員奔跑、搶斷、相互配合,完成射門。下列對比賽中球員機體生理功能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 自主神經系統不參與這個過程 B. 這些過程涉及一系列的反射活動C. 在大腦皮層調控下球員相互配合 D. 球員在神經與肌肉的協調下起腳射門2.(2022·上海市市轄區·模擬題)研究表明野生黑猩猩用工具砸開堅果不是生來就會的,是通過學習獲得的。此過程建立的反射及其特點是( )A. 非條件反射無需強化 B. 非條件反射需強化C. 條件反射無需強化 D. 條件反射需強化3.(2022·貴州省·模擬題)202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了戴維 朱利葉斯(David Julius)和阿登 帕塔普蒂安(ArdemPatapoutian),以表彰他們在“發現溫度和觸覺感受器”方面做出的貢獻。下列相關描述正確的是( )A. 溫覺和觸覺的形成屬于非條件反射,一出生就形成B. 在同一反射弧中,感受器的興奮和效應器的反應是同時發生的C. 溫度和觸覺感受器是由傳出神經末梢和其支配的肌肉或腺體等構成的D. 溫度感受器在人體表和體內均有分布,其受到刺激后不一定產生興奮4.(2022·廣東省佛山市·模擬題)螢火蟲有專門的發光細胞,熒光素能在熒光素酶的催化下消耗ATP而發光。每種螢火蟲都有特定的發光通訊“密碼”,有某種肉食性雌螢除了能對本種雄螢發出的閃光信號做出應答外,同時還能對其他三種雄螢的閃光信號作出應答,“誘騙”異種雄螢前來交尾進而完成捕食。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 螢火蟲的發光性狀受熒光素酶與ATP控制B. 雌螢對雄螢發出的閃光信號作出應答是一種反射活動C. 某種肉食性雌螢的捕食方式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D. 螢火蟲的發光可調節種內關系與種間關系,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二、填空題5.(2021·湖北省·模擬題)科研人員用去除腦但保留脊髓的蛙(常稱為脊蛙,如圖1)為材料進行了有關實驗。請分析回答問題。(1)用1.0%的硫酸浸左后肢足趾尖,可發生左、右后肢屈反射。寫出該生理活動的反射弧(用文字和箭頭表示): ______ 。(2)用探針破壞脊髓后,再用1.0%硫酸浸左后肢足趾尖,不會發生后肢屈反射,這是因為 ______ 。(3)從脊蛙分離得到坐骨神經一腓腸肌(如圖2),并用任氏液(類似于組織液)保持濕潤和活性。用針直接刺激排腸肌,腓腸肌收縮;用針刺激坐骨神經,腓腸肌也收縮。后者收縮的原因是 ______ 。(4)已知乙酰膽堿是神經-肌肉“接頭”處的興奮性遞質,毒扁豆堿可使乙酰膽堿酯酶(水解乙酰膽堿)失去活性:肉毒桿菌毒素可阻斷乙酰膽堿釋放;箭毒與乙酰膽堿受體強力結合,不能使陽離子通道開放。針對三組坐骨神經一腓腸肌標本,分別用上述三種物質處理“接頭”,再用針刺激坐骨神經,不會出現腓腸肌收縮的物質有 ______ 。2.2 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知識梳理)1.反射和反射弧2.條件反射的形成過程條件反射的形成過程一、反射反射:在中樞神經系統參與下,動物體或人對內外環境變化作出的規律性應答。(1)一個完整的反射至少需要2個神經元(感覺神經元和運動神經元)。(2)反射必須有完整的反射弧參與,刺激傳出神經或效應器,都能使效應器產生反應,但卻不屬于反射。(3)非條件反射的完成可以不需要大腦皮層的參與,但條件反射的完成卻必須有大腦皮層的參與。(4)完成反射具備的條件:①有完整的反射弧 ②適宜的刺激舉例:眨眼反射、望梅止渴、針刺、膝跳反射……機體在劇烈運動之后,內環境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大,刺激呼吸中樞,導致呼吸加深加快二、反射弧-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1)反射弧的五部分組成[A]感受器→[B]傳入神經→[D]神經中樞→[E]傳出神經→[F]效應器(傳出神經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體)反射弧結構 結構特點 功能 結構破壞對功能的影響感受器 感覺神經末梢的特殊結構 將內外界刺激的信息轉變為傳導的興奮 既無感覺又無效應傳入神經 感覺神經元發出的 神經纖維組成 將興奮由感受器傳入神經中樞 既無感覺又無效應神經中樞 調節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經元群 對傳入的興奮進行分析與綜合 既無感覺又無效應傳出神經 運動神經元發出的 神經纖維組成 將興奮由神經中樞傳出至效應器 可有感覺但無效應效應器 運動神經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體 對內外界刺激做出相應的應答 可有感覺但無效應①反射弧任何環節在結構或功能上受損,反射就不能完成,但某一局部結構仍有反應。②神經中樞的興奮只影響效應器的效應活動,而不影響感受器的敏感性。(2)反射弧中傳入神經和傳出神經的判斷①根據是否具有神經節:有神經節的是傳入神經。②根據脊髓灰質內突觸結構判斷:圖示中與“”相連的為傳入神經,與“○—”相連的為傳出神經。③根據脊髓灰質結構判斷:與前角(膨大部分)相連的為傳出神經,與后角(狹窄部分)相連的為傳入神經。④切斷實驗法:若切斷某一神經,刺激外周段(遠離中樞的位置),肌肉不收縮,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樞的位置),肌肉收縮,則切斷的為傳入神經,反之則為傳出神經。(3)反射弧部分結構破壞對功能的影響(注:僅破壞反射弧的其中一部分)被破壞的結構 有無感覺 有無效應感受器 無 無傳入神經 無 無神經中樞 無 無傳出神經 有 無效應器 有 無三、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實驗:狗-鈴聲-唾液實驗實驗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狗看到食物分泌唾液是沒有任何條件的,屬于非條件反射;第二階段:在給狗食物之前,先搖鈴,后給食物,反復多次;第三階段:僅給狗搖鈴,觀察狗分泌唾液的情況。需要后天學習獲得,屬于條件反射。食物引起唾液的分泌是非條件反射,狗天生就有的;狗聽到鈴聲就分泌唾液是條件反射。實驗中:食物是非條件刺激,鈴聲是條件刺激。為了建立條件反射,使用的條件刺激要固定、強度要適宜,而且要經常用非條件刺激來強化和鞏固。否則已經建立的條件反射也會受到抑制而逐漸消失。實驗分析:實驗中:食物是非條件刺激 鈴聲是條件刺激食物引起唾液的分泌是非條件反射,狗天生就有的狗聽到鈴聲就分泌唾液是條件反射,原來不能引起某一反應的刺激,通過學習過程,就把這個刺激與另一個能引起反映的刺激同時給予,彼此建立聯系,即在條件刺激和無條件反應之間的聯系。條件反射的消退已形成的條件反射,如果在給予條件刺激時,再不伴用非條件刺激強化,久而久之,原來的條件反射逐漸減弱,甚至不再出現,這稱為條件反射的消退。例如,鈴聲與食物多次結合形成的條件反射,如果反復單獨應用鈴聲而不給食物(即不強化);則鈴聲引起的唾液分泌也就逐漸減少,最后不分泌,這就是說,原來引起唾液分泌的條件刺激(鈴聲)已失去信號的意義,變成了引起抑制過程逐漸發展的刺激,其所形成的條件反射也就完全消退了。除經常注意強化外,還有一些情況可使條件反射暫時消退,例如,一個條件反射正在進行時,突然出現一個新的強的刺激,就會抑制這個條件反射。就馬裝蹄不保定為例,正在裝蹄過程中,突然出現新的音響或生人時,馬就驚恐不安,屈肢條件反射即被抑制。此外,條件刺激太強或作用時間過久,也會抑制正在進行的條件反射。如裝蹄時,錘敲打太重或時間過久,馬騾也不再自動屈肢就是這個道理。總之,為了建立條件反射,使用的條件刺激要固定、強度要適宜,而且要經常用非條件刺激來強化和鞏固。否則已經建立的條件反射也會受到抑制而逐漸消失。四、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的區別和聯系、條件反射的意義比較項目 非條件反射 條件反射區別 形成過程 先天具有的 后天形成的刺激 非條件刺激 條件刺激(信號刺激)神經聯系 永久性的(固定的) 暫時性的(可變的)神經中樞 大腦皮層以下中樞 大腦皮層聯系 ①條件反射是在非條件反射的基礎上建立的,沒有非條件反射,就沒有條件反射; ②在條件刺激的不斷強化下,非條件反射可轉化為條件反射條件反射的意義:條件反射使機體具有更大的預見性、靈活性和適應性,提高了動物適應復雜環境變化的能力。(課后培優練級練)培優第一階——基礎過關練一、單選題1.(2022·全國·其他類型)在一個以肌肉為效應器的反射弧中,如果傳出神經受損傷,其他部分正常,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將表現為( )A. 既有感覺,又能運動 B. 失去感覺,但能運動C. 有感覺,但肌肉無收縮反應 D. 失去感覺,同時肌肉無收縮反應【答案】C 【知識點】反射與反射弧【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反射弧的相關知識,難度不大。【解答】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反射必須通過反射弧來完成,缺少任何一個環節反射活動都不能完成。因為感受器無損傷,受到刺激后產生的興奮,沿著傳入神經傳到脊髓,再通過脊髓的傳導功能傳到大腦皮層的感覺中樞,形成感覺。而傳出神經遭到損傷,興奮不能傳導到效應器即肌肉,所以肌肉無收縮反應,可見C符合題意。故選C。2.(2021·重慶市縣·月考試卷)課堂上,聽到老師點名后學生立刻站起來,完成該動作所需的結構基礎和反射類型分別是( )A. 反射弧;非條件反射 B. 反射弧;條件反射C. 脊髓;條件反射 D. 大腦;非條件反射【答案】B 【知識點】反射與反射弧【解析】【解答】學生聽到老師叫他的名字后立刻站起來,是通過大腦皮層的人類特有的語言中樞形成的,人類特有的條件反射;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稱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五部分。故選:B。【分析】(1)非條件反射是指人生來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種比較低級的神經活動,由大腦皮層以下的神經中樞(如腦干、脊髓)參與即可完成。(2)條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條件反射的基礎上,在大腦皮層參與下完成的,是一種高級的神經活動,是高級神經活動的基本方式。(3)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稱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反射必須通過反射弧來完成,缺少任何一個環節反射活動都不能完成。題考查反射弧和條件反射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判斷能力,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3.(2022·全國·同步練習)下列有關反射和反射弧的敘述,錯誤的是( )A. 一個反射弧至少需要2個神經元B. 直接刺激傳入神經引起效應器作出反應也屬于反射C. 反射是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反射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D. 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組成【答案】B 【知識點】反射與反射弧【解析】要完成一個完整的反射活動至少需要2個神經元,如膝跳反射,A正確;反射必須經過完整的反射弧,直接刺激傳入神經引起效應器作出反應不屬于反射,B錯誤;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C正確;反射弧一般由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五個基本部分構成,D正確。4.(2022·陜西省渭南市·期末考試)給狗喂食會引起唾液分泌,但鈴聲刺激不會。若每次在鈴聲后即給狗喂食,這樣多次結合后,狗一聽到鈴聲就會分泌唾液。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 食物引起味覺屬于非條件反射B. 鈴聲引起唾液分泌屬于條件反射C. 大腦皮層參加鈴聲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過程D. 鈴聲和喂食反復結合可促進相關的神經元之間形成新的聯系【答案】A 【知識點】反射與反射弧【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神經調節和條件反射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判斷能力,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結構基礎是反射弧,由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五部分構成。條件反射是人和動物出生以后在生活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條件反射的基礎上,經過一定的過程,在大腦皮層參與下完成的,是一種高級的神經活動,是高級神經活動的基本方式。【解答】A.食物引起味覺沒有經過完整的反射弧,不屬于反射,A錯誤;B.鈴聲引起的唾液分泌屬于條件反射,B正確;C.大腦皮層參加鈴聲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過程,C正確;D.鈴聲和喂食反復結合會形成條件反射,是通過相關的神經元之間形成新的聯系而產生的,D正確。故選A。 二、填空題5.(2022·全國·單元測試)反射的結構基礎——反射弧(如圖)(1)反射弧的組成:a.______,b.______,c.______,e.______,f.______。(2)易錯提醒:反射要經過完成的反射弧,如直接刺激b,能夠引起肌肉收縮,這 ______(填“屬于”或“不屬于”)反射,原因是 ______;感受器是傳入神經的末梢,與其它組織或器官無關,而效應器則是傳出神經末梢及其支配的 ______。【答案】效應器 傳出神經 神經中樞 傳入神經 感受器 不屬于 沒有通過完整反射弧 肌肉或腺體 【知識點】反射與反射弧【解析】解:(1)據圖可知,e所在神經上有神經節,故e為傳入神經,則與其相連的f為感受器,c為神經中樞,b為傳出神經,a為效應器。(2)直接刺激b傳出神經,也能引起肌肉收縮,但因為沒有通過完整反射弧,故不屬于反射;效應器是傳出神經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體。故答案為:(1)效應器 傳出神經 神經中樞 傳入神經 感受器(2)不屬于 沒有通過完整反射弧 肌肉或腺體分析題圖:f為感受器,e為傳入神經,c為神經中樞,b為傳出神經,a為效應器,d為突觸。反射必須通過完整的反射弧來完成,缺少任何一個環節反射活動都不能完成。本題考查了反射弧的結構,興奮在反射弧中的傳導,準確判斷題圖信息是解題關鍵。培優第二階——拓展培優練單選題1.(2022·全國·其他類型)下圖為反射弧模式圖,李明不小心被針扎到,迅速縮手,對該反射的敘述正確的是( )A. 3是神經中樞,能產生感覺B. 若4處受到損傷就不能發生反射C. 該反射弧由兩個神經元細胞組成D. 完成反射活動的正確傳導路線是5→4→3→2→1【答案】B 【知識點】反射與反射弧【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反射與反射弧的相關知識,難度不大。【解答】A、由圖中的神經節或3神經中樞內的突觸結構判斷出2為傳入神經,因此1為感受器,4為傳出神經,5為效應器。3是神經中樞脊髓,能產生感覺的部位在大腦皮層,A錯誤;B、4為傳出神經,反射弧任意環節受損都不能完成反射,B正確;C、由圖可以看出,該反射弧由三個神經元組成,C錯誤;D、由圖上的神經節可以判斷2為傳入神經,反射活動的正確傳導路線為1→2→3→4→5,D錯誤。故選B。2.(2022·云南省·單元測試)在用脊蛙(去除腦、保留脊髓的蛙)進行反射弧分析的實驗中,破壞縮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結構,觀察雙側后肢對刺激的收縮反應,結果如表所示:刺激部位 反應破壞前 破壞后左后肢 左后肢收縮 右后肢收縮 左后肢不收縮 右后肢不收縮右后肢 左后肢收縮 右后肢收縮 左后肢不收縮 右后肢收縮上述結果表明,反射弧被破壞的部分可能是左后肢的( )①感受器和傳入神經 ②效應器 ③傳入神經和傳出神經 ④傳入神經和效應器⑤感受器和傳出神經A. ②或③或⑤ B. ②或③或④ C. ③或④或⑤ D. ①或②或④【答案】C 【知識點】反射與反射弧、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解析】若只有左后肢的感受器和傳入神經受損,則破壞后,刺激右后肢時,左后肢也會收縮,①不符合題意;若只有左后肢的效應器受損,則破壞后,刺激左后肢時,右后肢也會收縮,②不符合題意,若左后肢的傳入和傳出神經都受損,則符合題干實驗現象,③符合題意;若左后肢的傳入神經和效應器都受損,則符合題干實驗現象,④符合題意;若左后肢的感受器和傳出神經都受損,則符合題干實驗現象,⑤符合題意,C正確。故選C。3.(2022·全國·同步練習)下列關于條件反射和非條件反射的敘述,正確的是( )A. 某人抽血時看見針,因害怕被針刺而縮手是需要大腦皮層參與的條件反射B. 剛進入寒冷環境時發生的骨骼肌不自主戰栗是一種條件反射C. 某人眼球被意外撞擊,產生金星四濺的感覺是非條件反射D. 在“望梅止渴”這種非條件反射中,唾液腺屬于效應器【答案】A 【知識點】反射與反射弧、非條件反射與條件反射【解析】某人抽血時,看見針刺而縮手是條件反射,需要大腦皮層的參與,A正確;剛進入寒冷環境時發生的骨骼肌不自主戰栗是一種非條件反射,B錯誤;某人眼球被意外撞擊,產生金星四濺的感覺在大腦皮層形成,該過程沒有經過完整的反射弧,不屬于反射,C錯誤;“望梅止渴”是由大腦皮層參與形成的條件反射,效應器是傳出神經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腺體或其他結構,睡液腺屬于效應器的一部分,D錯誤。4.(2022·全國·同步練習)如圖為排尿反射的神經調節示意圖,排尿反射的反射弧不同部分受損均可引起排尿異常。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 交通事故導致大腦皮層受損,排尿反射就會消失B. 脊椎胸椎段(d、e處)損毀,會引起無意識排尿C. 用微電極刺激膀胱傳入神經b,可引起尿液排出D. 膀胱壁的牽張感受器受損,尿液可能無法排出【答案】A 【知識點】神經系統對軀體運動的分級調節、反射與反射弧【解析】排尿反射的初級中樞是脊髓,高級中樞在大腦皮層,大腦皮層受損,脊髓完整,排尿反射不會消失,A錯誤;通過題圖可知,脊椎胸椎段(d、e處)損毀,興奮無法通過上行神經束傳到大腦皮層,會引起無意識排尿,B正確;用微電極刺激膀胱傳人神經b,興奮會通過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到達效應器,可引起尿液排出,C正確;膀胱壁的牽張感受器受損,無法接受尿液充盈的刺激,排尿反射不能進行,尿液可能無法排出,D正確。5.(2022·全國·單元測試)當體表痛和內臟痛共用一個中間神經元時(如圖),神經中樞無法判斷刺激究竟來自內臟還是體表,但由于神經中樞更習慣于識別體表的信息,常將內臟痛誤認為是體表痛,這種現象稱為牽涉痛。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 圖中a、b、c組成一個完整的反射弧B. 在牽涉痛形成過程中,a沒有發生興奮C. 痛感是在脊髓形成的D. 牽涉痛為條件反射,神經中樞位于大腦皮層【答案】B 【知識點】反射與反射弧、非條件反射與條件反射【解析】題圖中a和c為傳入神經,b為傳出神經,不能組成一個完整的反射弧,A錯誤;由題干信息可知,牽涉痛是神經中樞將內臟痛誤認為是體表痛,說明是位于內臟的感受器產生了興奮,興奮通過c傳至b,再在大腦皮層產生痛覺,而皮膚上的感受器未產生興奮,則a沒有發生興奮,B正確; 產生痛感的部位在大腦皮層,C錯誤;牽涉痛是生來就有的,為非條件反射,D錯誤。二、填空題6.(2022·全國·單元測試)如圖是反射弧的組成示意圖,∽是反射弧的組成部分。根據圖示信息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表示感受器的是 (填圖中序號),圖中表示的結構是 。(2)若該感受器位于手指皮膚上,被火焰灼傷從而引起紅腫,紅腫的原因是毛細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漿蛋白滲出引起 (填"組織液""淋巴液"或"血漿")增多。(3)若此圖為縮手反射示意圖,縮手反射屬于 (填"條件"或"非條件")反射。某人車禍后,脊髓在頸部折斷,除此之外其余部分都正常,此時用針刺此人的手,其不會有痛覺,這是因為 。【答案】(1)傳入神經(2)組織液(3)非條件 產生痛覺的部位是大腦皮層, 脊髓受損導致興奮不能傳到大腦皮層 【知識點】內環境的組成、成分及理化性質、反射與反射弧、非條件反射與條件反射【解析】(1)由于上有神經節,因此表示傳入神經,結合反射弧的結構可知表示感受器,表示神經中樞,表示傳出神經,表示效應器。(2) 手指皮膚被火焰灼傷而引起紅腫, 紅腫的原因是毛細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漿蛋白滲出引起組織液增多。(3)縮手反射是先天存在的,屬于非條件反射。脊髓在頸部折斷,用針刺此人的手, 興奮不能傳到大腦皮層, 大腦皮層不會產生痛培優第三階——高考沙場點兵一、單選題1.(2022·天津市市轄區·模擬題)在足球賽場上,球員奔跑、搶斷、相互配合,完成射門。下列對比賽中球員機體生理功能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 自主神經系統不參與這個過程 B. 這些過程涉及一系列的反射活動C. 在大腦皮層調控下球員相互配合 D. 球員在神經與肌肉的協調下起腳射門【答案】A 【知識點】神經系統對內臟活動的分級調節、神經系統對軀體運動的分級調節、反射與反射弧【解析】A、下丘腦有體溫調節中樞滲透壓感受器(水平衡中樞)、血糖平衡調節中樞,是調節內分泌活動的總樞紐:腦干有許多重要的生命活動中樞,如心血管中樞呼吸中樞等。因此下丘腦和腦干都參與這個過程的神經調節,A錯誤;B、這些過程有“奔跑搶斷、相互配合,完成射門“等動作,故涉及一系列的反射活動,B正確;C、大腦皮層是最高級中樞,在大腦皮層調控下球員相互配合,完成各項動作,C正確:D、該過程中涉及奔跑、搶斷等動作球員在神經與肌肉的協調下起腳射門,D正確。故選:A。神經系統的分級調節:1、各級中樞的分布與功能:①大腦:大腦皮層是調節機體活動的最高級中樞,是高級神經活動的結構基礎。其上由語言、聽覺視覺、運動等高級中樞。②小腦:有維持身體平衡的中樞。③腦干:有許多重要的生命活動中樞,如心血管中樞、呼吸中樞等。④下丘腦:有體溫調節中樞、滲透壓感受器(水平衡中樞)、血糖平衡調節中樞,是調節內分泌活動的總樞紐。⑤脊髓:調節軀體運動的低級中樞。2、各級中樞的聯系神經中樞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間相互聯系,相互調控。一般來說,位于脊髓的低級中樞受腦中相應高級中樞的調控,這樣,相應器官,系統的生理活動,就能進行得更加有條不紊和精確。本題考查腦的高級功能、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等相關知識,考查了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難度不大。2.(2022·上海市市轄區·模擬題)研究表明野生黑猩猩用工具砸開堅果不是生來就會的,是通過學習獲得的。此過程建立的反射及其特點是( )A. 非條件反射無需強化 B. 非條件反射需強化C. 條件反射無需強化 D. 條件反射需強化【答案】D 【知識點】反射與反射弧【解析】解:研究表明野生黑猩猩用工具砸開堅果不是生來就會的,是通過學習獲得的。說明該反射不是先天就有的條件反射,條件反射需要不斷給予非條件刺激,如果反復應用條件刺激而不給予非條件刺激,條件反射就會逐漸減弱,即條件反射形成后需要不斷強化。故選:D。非條件反射是指生來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如縮手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和膝跳反射等。它是一種比較低級的神經活動,由大腦皮層以下的神經中樞(如脊髓、腦干)參與即可完成。條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本題考查條件反射和非條件反射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判斷能力,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3.(2022·貴州省·模擬題)202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了戴維 朱利葉斯(David Julius)和阿登 帕塔普蒂安(ArdemPatapoutian),以表彰他們在“發現溫度和觸覺感受器”方面做出的貢獻。下列相關描述正確的是( )A. 溫覺和觸覺的形成屬于非條件反射,一出生就形成B. 在同一反射弧中,感受器的興奮和效應器的反應是同時發生的C. 溫度和觸覺感受器是由傳出神經末梢和其支配的肌肉或腺體等構成的D. 溫度感受器在人體表和體內均有分布,其受到刺激后不一定產生興奮【答案】D 【知識點】反射與反射弧、內分泌系統與體液調節【解析】解:A、所有的感覺都不是反射,因為沒有構成完整的反射弧,A錯誤;B、興奮在反射弧中的傳遞需要一定的時間,在同一反射弧中,感受器的興奮和效應器的反應不會同時發生,B錯誤;C、溫度和觸覺沒有效應器,C錯誤;D、溫度感受器在人體表和體內均有分布,其受到刺激強度達到一定的閾值才能興奮,D正確。故選:D。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結構基礎是反射弧,由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五部分構成。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形式是電信號,速度快;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是化學信號,存在時間上的延擱,速度較慢。由于神經遞質只存在于突觸小體的突觸小泡中,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作用于突觸后膜,使下一個神經元產生興奮或抑制,因此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只能是單向的。本題考查神經調節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判斷能力,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4.(2022·廣東省佛山市·模擬題)螢火蟲有專門的發光細胞,熒光素能在熒光素酶的催化下消耗ATP而發光。每種螢火蟲都有特定的發光通訊“密碼”,有某種肉食性雌螢除了能對本種雄螢發出的閃光信號做出應答外,同時還能對其他三種雄螢的閃光信號作出應答,“誘騙”異種雄螢前來交尾進而完成捕食。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 螢火蟲的發光性狀受熒光素酶與ATP控制B. 雌螢對雄螢發出的閃光信號作出應答是一種反射活動C. 某種肉食性雌螢的捕食方式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D. 螢火蟲的發光可調節種內關系與種間關系,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答案】A 【知識點】反射與反射弧、共同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形成、信息傳遞的作用和應用【解析】解:A、生物的性狀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通過控制熒光素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進而控制生物的發光,ATP是直接能源物質,A錯誤;B、題中雌螢對雄螢閃光信號作出應答是一種非條件反射,B正確;C、肉食性雌螢對其他三種雄螢的閃光信號作出應答,“誘騙”異種雄螢前來交尾進而形成捕食,雌螢長期進行這類捕食,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C正確;D、雌螢對本種雄螢發出的閃光信號做出應答繁衍后代,同時還能對其他三種雄螢的閃光信號作出應答,“誘騙”異種雄螢前來交尾進而完成捕食,所以體現了種間關系,故可以調節種內和種間關系,以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D正確。故選:A。1、反射:指人體通過神經系統,對外界或內部的各種刺激所發生的有規律的反應。神經的基本調節方式是反射。反射的類型:根據反射形成的過程可將其分為兩類:簡單反射(非條件反射)和復雜反射(條件反射)。2、信息傳遞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1)個體: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離不開信息的作用。(2)種群:生物種群的繁衍,離不開信息傳遞。(3)群落和生態系統:能調節生物的種間關系,經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本題考查反射的類型、信息傳遞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和生物進化等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判斷能力,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二、填空題5.(2021·湖北省·模擬題)科研人員用去除腦但保留脊髓的蛙(常稱為脊蛙,如圖1)為材料進行了有關實驗。請分析回答問題。(1)用1.0%的硫酸浸左后肢足趾尖,可發生左、右后肢屈反射。寫出該生理活動的反射弧(用文字和箭頭表示): ______ 。(2)用探針破壞脊髓后,再用1.0%硫酸浸左后肢足趾尖,不會發生后肢屈反射,這是因為 ______ 。(3)從脊蛙分離得到坐骨神經一腓腸肌(如圖2),并用任氏液(類似于組織液)保持濕潤和活性。用針直接刺激排腸肌,腓腸肌收縮;用針刺激坐骨神經,腓腸肌也收縮。后者收縮的原因是 ______ 。(4)已知乙酰膽堿是神經-肌肉“接頭”處的興奮性遞質,毒扁豆堿可使乙酰膽堿酯酶(水解乙酰膽堿)失去活性:肉毒桿菌毒素可阻斷乙酰膽堿釋放;箭毒與乙酰膽堿受體強力結合,不能使陽離子通道開放。針對三組坐骨神經一腓腸肌標本,分別用上述三種物質處理“接頭”,再用針刺激坐骨神經,不會出現腓腸肌收縮的物質有 ______ 。【答案】皮膚感受器→傳入神經→脊髓中的神經中樞→傳出神經→肌肉(腓腸肌) 神經中樞被破壞,反射弧結構不完整 坐骨神經接受刺激產生的神經沖動(興奮),經突觸(接頭、神經末梢)釋放神經遞質,引起骨胳肌細胞興奮而收縮 肉毒桿菌毒素、箭毒 【知識點】反射與反射弧、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解析】解:(1)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在該生理活動中,感受器位于皮膚,神經中樞位于脊髓,效應器是肌肉。故該生理活動中的反射弧為:皮膚感受器→傳入神經→脊髓中的神經中樞→傳出神經→肌肉(腓腸肌)。(2)反射必須通過反射弧來完成,缺少任何一個環節反射活動都不能完成。故神經中樞被破壞后,反射不能完成,自然無法完成后肢屈反射。(3)用針刺激坐骨神經,引發其產生神經沖動(興奮),興奮以電流的形式傳導到軸突末梢時,突觸小泡釋放神經遞質,神經遞質作用于突觸后膜,引起突觸后膜產生膜電位(電信號),進而引起骨胳肌細胞興奮而收縮。(4)興奮以電流的形式傳導到軸突末梢時,突觸小泡釋放神經遞質,神經遞質作用于突觸后膜,引起突觸后膜產生膜電位(電信號),從而將興奮傳遞下去。因為毒扁豆堿可使乙酰膽堿酯酶(水解乙酰膽堿)失去活性,故毒扁豆堿處理“接頭”后,乙酰膽堿不被破壞,可起到興奮傳遞的作用,會出現腓腸肌收縮現象。因為肉毒桿菌毒素可阻斷乙酰膽堿釋放,故乙酰膽堿不能被釋放到突觸后膜,進而無法將興奮傳遞下去,不會出現腓腸肌收縮現象。箭毒與乙酰膽堿受體強力結合,進而破壞了乙酰膽堿與乙酰膽堿受體的結合,無法將興奮傳遞到肌肉,不會出現腓腸肌收縮現象。故不會出現腓腸肌收縮的物質有肉毒桿菌毒素和箭毒。故答案為:(1)皮膚感受器→傳入神經→脊髓中的神經中樞→傳出神經→肌肉(腓腸肌)(2)神經中樞被破壞,反射弧結構不完整(3)坐骨神經接受刺激產生的神經沖動(興奮),經突觸(接頭、神經末梢)釋放神經遞質,引起骨胳肌細胞興奮而收縮(4)肉毒桿菌毒素、箭毒1、反射弧:(1)神經系統結構與功能的基本單位是神經元;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稱為反射弧。(2)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反射必須通過反射弧來完成,缺少任何一個環節反射活動都不能完成。2、興奮在神經元之間需要通過突觸結構進行傳遞,突觸包括突觸前膜、突觸間隙、突觸后膜。(1)傳遞過程為:興奮以電流的形式傳導到軸突末梢時,突觸小泡釋放神經遞質,神經遞質作用于突觸后膜,引起突觸后膜產生膜電位(電信號),從而將興奮傳遞到下一個神經元。(2)由于神經遞質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作用于突觸后膜,因此神經元之間興奮的傳遞只能是單方向的。(3)乙酰膽堿為一種神經遞質,不提供能量,作用后迅速被分解。本題綜合考查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反射及反射弧結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的能力;能運用所學知識與觀點,對反射弧問題進行解釋、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斷或得出正確的結論的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