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湘教版地理七下第六單元第2節《非洲》第2課時教案教材分析 非洲大陸是世界第二大陸,具有重要地位,獨特的位置,高原為主的地形,面積廣闊的熱帶草原和對稱分布的氣候,一切都因為它的獨特而富有魅力。另外,非洲是“認識大洲”部分的第二節,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學生已經初步既了解了大洲的學習方法,可在本節中進一步深化理解,同時又為美洲的學習進一步打下基礎。 本課時教材重點講解了非洲炎熱的氣候和主要的河流以及豐富的自然資源,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運用1月平均氣溫、7月平均氣溫年降水量,氣候類型等分布圖歸納非洲的氣候特征,掌握閱讀氣溫和年降水量分布圖的方法,并了解非洲氣候與農業生產關系; 2.簡要分析尼羅河和剛果河流域地形特征,氣候特征,水系特征之間的相互關系; 3.在教師的指導下,基本能描述一個大洲的自然環境,并形成較為熟練的技能; 4.運用相關資料了解非洲存在著嚴重的人口環境發展等問題,培養科學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以及可持續發展觀。 過程與方法:掌握閱讀氣候類型分布圖和分析河流特征的方法,能夠從地圖等資料中得到有用信息。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乞力馬扎羅山冰川縮小、撒哈拉沙漠面積擴大的現狀、進一步培養學生人地協調觀念,初步形成全球意識,初步養成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非洲的氣候特征。 2.尼羅河和剛果河流域地形特征、氣候特征、水系特征之間的相互關系。 教學難點:氣溫和年降水量分布圖的閱讀方法。教學方法 講授法、讀圖分析法、讀書指導法、合作探究法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情景導入: 播放視頻《非洲蝗災有多可怕》,介紹蝗蟲的生活環境:干旱少雨的非洲大地,簡直天生就是蝗蟲的孵化園。 轉折:非洲的氣候有什么特點? 觀賞視頻,了解蝗蟲生活的地區的環境。 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引入新知識的學習活動一:探究炎熱的氣候 1.分析非洲的氣候特點—氣溫 (1)出示1月、7月非洲氣溫分布圖: 溫馨提示:學看氣溫分布圖 一是看不同等溫線的讀數。讀數越大,溫度越高;度數越小,溫度越低。 二是看等溫線的疏密。在同一幅氣溫分布圖上,等溫線越密,說明這個地區內的氣溫差別越大。 三是看等溫線的走向。一般來說,等溫線與緯線大致平行,說等溫線走向主要受到太陽輻射的影響。當等溫線呈閉合曲線時,一般表示這里出現了一個低溫或高溫中心。 (2)歸納非洲的氣溫數值特征并解釋原因。 引導學生標畫赤道、南北回歸線,思考非洲氣候炎熱的原因:非洲絕大部分地區年平均氣溫在20 ℃以上,氣候普遍炎熱。 2.分析非洲的氣候特點—降水 出示非洲年降水量分布圖: 溫馨提示:注意等降水量線的數值大小、分布和走向。 補充:非洲是世界上干旱面積最大的一個洲。 3.分析非洲的氣候分布及特征 出示問題:(1)找出非洲的主要氣候類型 (2)歸納非洲氣候類型分布特征 (3)找出分布最廣的氣候類型。 (4)引導學生分析各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規律和主要特征: A: B: C: 熱帶沙漠氣候區植被稀少,人們在大河兩岸的谷地和條件較好的綠洲發展灌溉農業。 D: 地中海氣候區適于栽培柑橘、葡萄和油橄欖。 4.引導學生合作探究: (1)乞力馬扎羅山位于赤道附近,為什么山頂卻終年被積雪覆蓋,成為“赤道雪峰”? (2)說一說,乞力馬扎羅山從山麓到山頂自然景觀的變化。 1.合作交流: (1)觀察非洲1月、7月平均氣溫分布圖,分析非洲氣溫有什么特點? 學會如何從氣溫圖中獲取信息——讀一讀,試一試 (2)分析交流:非洲絕大部分地區年平均氣溫在20 ℃以上,氣候普遍炎熱。 2.探究思考: 讀非洲年降水量分布圖,歸納非洲年降水量分布特點。 發現:降水分布不均:赤道附近、幾內亞灣沿岸降水豐富,向兩側有減少趨勢;回歸線附近的干旱面積大。 3.對比分析與歸納總結: 指圖找出非洲主要的氣候類型: 分布特點:非洲氣候類型分布關于赤道南北對稱。 分布最廣的氣候類型是熱帶草原氣候 (4)分析歸納: 熱帶雨林氣候分布在赤道附近,剛果盆地是世界三大熱帶雨林區(亞馬孫平原、馬來群島、剛果盆地)之一。 特點:全年高溫多雨 熱帶草原氣候分布在熱帶雨林氣候兩側,其面積在各大洲中最大,除發展畜牧業外,水熱條件較好的地方多已開墾為耕地。 全年高溫,分干濕兩季 非洲熱帶沙漠候分布在南、北回歸線附近地區,其面積在各大洲中最大。 全年炎熱干燥 非洲地中海氣候分布在南北兩端,冬季溫和多雨,夏季炎熱干燥。 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 4.合作探究: 因為乞力馬扎羅山海拔高,山頂氣溫低于0℃。 熱帶草原→森林植被→草地→冰雪覆蓋,垂直變化明顯。 出示讀氣溫圖的方法,引導學生從科學正確的思路去分析氣溫的特點 問題引導,步步深入探究——從現象到根源探究 及時補充,引導學生對所學的內容進行概括 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自主完成內容 圖文結合,學生展示非洲氣候的分布和特征,既能鍛煉學生對原有舊知識的應用,又能練習對知識的對應應用 通過對非洲特殊事物的分析,進一步了解地形對氣候的影響活動二:分析非洲的河流 1. 讀圖,結合非洲氣候分布圖,說出尼羅河與剛果河的流向,流經的主要地形區、氣候區,注入的水域,比一比哪一條河的支流較多。 2. 結合非洲氣候分布圖,說出白尼羅河和青尼羅河各流經哪些氣候區?請解釋歷史上尼羅河定期泛濫的原因。 3. 剛果河河口平均流量要比尼羅河河口年平均流量大得多。根據地形、氣候等因素,分析其主要原因。 尼羅河流域主要屬于熱帶草原氣候和熱帶沙漠氣候,降水少,支流少,流量不大。 【拓展提升】:剛果河是世界上水能資源最豐富的河流,分析其原因? 發源于東非高原,主要流經剛果盆地,地勢落差大,主要流經熱帶雨林氣候區,全年降水多,河流水量大 4.展示景觀:世界第一長河——尼羅河;世界第二大河——剛果河 5.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剛果河、尼羅河比較 1.讀圖分析: 尼羅河:自南向北流,發源于東非高原(熱帶草原氣候),下游流經撒哈拉沙漠(熱帶沙漠氣候),注入地中海,支流較少。 剛果河:自東向西流,發源于 東非高原(熱帶草原氣候), 主要流經剛果盆地(熱帶雨林氣候),注入大西洋,支流較多。 2.分析交流:尼羅河的兩條主要支流均流經熱帶草原氣候區,該氣候干濕季明顯,當濕季到來時,尼羅河各支流河水水量大增,導致尼羅河水位猛升,容易造成泛濫。 3.對比分析:剛果河流域主要是熱帶雨林氣候,降水多,因盆地地形,多條支流匯入,流域面積大,流量很大。 4.觀看圖片: 5.歸納總結:交流評價 引導學生學會選擇合適的地圖去解決問題 引導學生展示所思所想,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 引導學生學會歸納總結活動三:探訪物產富饒的非洲 1. 請結合資源圖,分析非洲為什么被稱為“富饒的大洲”? 2.引導學生認識非洲主要的資源: 礦產資源種類多,儲量大。金剛石、黃金、鉻鐵礦、磷酸鹽等儲量和產量都居世界前列。 3.展示非洲的資源圖片:南非的金剛石、非洲檀木、非洲野生動物大遷徒 1.分析思考交流: 資源豐富:礦產資源、動植物資源 2.展示交流:動植物資源極為豐富。有桃花心木、檀木、花梨木等名貴樹種,咖啡和油棕的原產地,大型野生動物的種類和數量最多。 讀圖分析,引導學生用圖析圖課堂總結課堂達標 1.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面積最大的氣候類型是( ) A.熱帶雨林氣候 B.熱帶草原氣候 C.熱帶沙漠氣候 D.地中海氣候 2.下列關于非洲氣候特點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全年高溫 B.季風氣候顯著 C.干旱地區面積廣大 D.氣候大致呈南北對稱分布 3.東非高原位于赤道附近,但不屬于熱帶雨林氣候而是熱帶草原氣候,其主要原因是 ( ) A.距海洋遠 B.海陸差異顯著 C.副熱帶高氣壓控制 D.高原地形的影響 4.被譽為“赤道雪峰”,形成該獨特自然景觀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 A.緯度因素 B.海陸因素 C.為人因素 D.地形因素 5.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熱帶草原分布在( ) A.亞洲 B.歐洲 C.非洲 D.南美洲 6.世界上最長的河流是( ) A.剛果河 B.尼羅河 C.湄公河 D.長江 7.非洲著名的動物遷徙景象,發生在( ) A. 熱帶雨林氣候區與熱帶草原氣候區之間 B. 熱帶草原氣候區的南北半球之間 C. 熱帶草原氣候區與熱帶沙漠氣候區之間 D. 熱帶沙漠氣候區與地中海氣候區之間 讀圖,完成8—9題。 8.中國小學生劉剛暑假隨父母去非洲旅游,到了下列四個地點。關于四地的描述,正確的是 ( ) A.D處很熱,滴雨未下,滿眼是一望無際的沙漠 B.F處正值冬季,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C.B處很悶熱,幾乎天天下雨,到處是茂密的森林 D.I沿岸陽光明媚,種植著葡萄、柑橘等作物 9.D河流是( ) A.尼羅河 B.剛果河 C.尼日爾河 D.蘇伊士運河 認真完成,當堂達標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