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綜合實踐活動《校園分類垃圾箱》說課一、教材理解1、教材簡析:《校園分類垃圾箱》是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 對課程資源進行整合而設計的。意在讓學生在活動中通過搜集的資料了解垃圾的種類,了解垃圾不分類的危害,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并試著和同學一起設計科技、環保、實用的校園分類垃圾箱。增強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能與同伴友好協作,開展活動。2、教學目標:根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系,推進學生對自然的整體認 識,初步形成自覺保護周圍自然環境的意識和能力”這一具體目標,同時在理解 教材和對學生了解的情況下,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1)通過具體活動,讓學生關注校園垃圾,調查了解校園垃圾的大概情況及垃圾箱的盛裝現狀,從而學會設計科技、環保、實用的校園分類垃圾箱。(2)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與創新能力、收集處理信息能力及適應社會的綜合實踐能力。(3)通過活動,加強學生的主人翁與責任意識,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分享合作 與交往的快樂。3、教學重難點: 根據以上的教學目標,以及三年級學生們的能力,結合這節課的活動特點,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為:了解垃圾不分類的危害,知道保護自然環境的重要性。能與同伴友好協作,設計環保實用的校園分類垃圾箱。4、教學準備: 這一節課離學生生活較遠,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 課前教師準備了多媒體課件、還讓學生多渠道的搜集了垃圾分類的資料。二、學情分析:從學生的心理特點來看:四年級學生仍舊延續了兒童對新事物的好奇,對課堂教學的活動形式較感興趣。從學生能力發展來看:他們具有一定的搜集處理信 息的能力,掌握了一定的整理資料方法。三、教法、學法1、教法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 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行為習慣的養成規律,結合新課標提出的要求,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實踐性教學法:在教學中設計校園調查環節,讓學生在調查中獲得直接經驗 和情感體驗,并促使這些新經驗與學生原有的概念和技能相互作用,最終形成可 應用的個性化研究成果和技能。開放性教學法:從課前開放性課外作業的布置,到課中采取小組交流、課上 展示交流的方法,把課堂交給學生,給學生搭建展示的平臺。2、學法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法:在課內采用交流法、分組討論法,讓學生積極交流,共同探討,主動參與到實踐活動校園垃圾箱的調查活動中去。四、教學流程在教學活動中,我設計了四個環節:1、創設情景,揭示課題。2、資料交流, 深化擴展。3、合作探究,動手實踐。4、交流反饋,總結評價。1、創設情景,揭示課題。俗話說:“良好的開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好的情境營造能迅速引領學生走進情感的天堂,激發它們學習興趣。2、資料交流,深化擴展。此環節分為三個步驟:(1)通過學生課前收集的資料簡單了解校園垃圾分類的現狀和分類垃圾箱 的特點。(2)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搜集到的資料,各小組選代表在班上交流。學生了解更多垃圾分類的情況。(3)投影出示各種垃圾箱,教師對投影的內容進行簡單介紹。學生對垃圾分類的了解更全面了。以上三個環節層層深入的讓孩子了解、認識垃圾分類的情況。為進一步調動學生的情趣,激發學生的興趣,了解校園垃圾的調查打下基礎。 這一環節的設計指導學生系統的搜集信息,把學生的課堂開放到大自然和社會生活中,讓學生綜合運用自己的知識儲備方式,到圖書館、書店、網上查閱有關垃圾分類的資料,不僅是對學生綜合實踐活動進行價值判斷的需要,也是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是主動活動和自主探索的學習過程。3、校園調查,合作探究。此環節組織學生研究三個問題:校園調查,合作探究。 (1)以小組為單位調查校園各處垃圾箱有哪些垃圾? (2)校園垃圾箱設立的位置是否合理、科學? (3)觀察校園垃圾箱的外形、功能有何不足之處? 這一環節可以讓小組先做好調查前準備:1、小組成員調查分工;2、調查工具的準備,如:垃圾分類的記錄表、利用相機對校園垃圾進行攝像等。以小組為單位調查校園各處垃圾箱有哪些垃圾?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是增強學生關心身邊小事的自覺性,主動發現問題的能力,通過學生親身經歷校園環境的調查,感受美麗校園的來之不易,讓學生在調查中培養合作精神與創新能力、收集處理信息能力,并引導學生對調查的垃圾進行分類,總結出校園垃圾的種類。觀察校園垃圾箱的外形、 功能有何不足之處?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是為了引導學生思考校園垃圾箱為什么這樣設計?還能否有改正的地方?培養學生改進和創新設計的能力。3、交流反饋,總結評價。此環節分為三個步驟:(1)思考分類垃圾箱的設計方案,(2)設計完成,并展示。(3)口頭評價。思考分類垃圾箱的設計方案:目的是培養學生通過對較多信息的整合進行綜合分析能力,培養學生改進和創新能力。這一環節充分尊重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把他們所看見的、所想到的通過課堂展示表現出來,在他們在展示中學會傾聽,在交流中學會分享,在寬松民主的氛圍中去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很好的激發學生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并激發學生思維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