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4張PPT)三年級下冊綜合實踐活動一、說教材二、說學情三、說教法、學法四、說教學流程五、說反思(一)、教材簡析《校園分類垃圾箱》 是在 《偵察家庭垃圾》 之后, 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 對課程資源進行整合而設計的。 意在讓學生在活動中通過搜集的資料了解垃圾的種類,了解垃圾不分類的危害,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并試著和同學一起設計科學、環保、實用的校園分類垃圾箱。增強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能與同伴友好協作,開展活動。一、教材理解(二)教學目標根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系,推進學生對自然的整體認識,初步形成自覺保護周圍自然環境的意識和能力”這一具體目標,同時在理解教材和對學生了解的情況下,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通過具體活動,讓學生關注校園垃圾,調查了解校園垃圾的大概情況及垃圾箱的現狀,從而學會設計科技、環保、實用的校園分類垃圾箱。(2)過程與方法: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與創新能力、收集處理信息能力及適應社會的綜合實踐能力。(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活動,加強學生的主人翁與責任意識,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分享合作 與交往的快樂。(三)教學重難點根據以上的教學目標,以及三年級學生們的能力,結合這節課的活動特點, 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為:了解垃圾不分類的危害,知道保護自然環境的重要性。能與同伴友好協作,設計環保實用的校園分類垃圾箱。(四)教學準備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 課前我準備了多媒體課件、還讓學生多渠道的搜集了垃圾分類的資料。二、學情分析從學生的心理特點來看:三年級學生延續了兒童對新事物的好奇,對課堂教學的活動形式較感興趣。從學生能力發展來看:他們具有一定的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掌握了一定的整理資料方法。三、教法、學法1、教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 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行為習慣的養成規律,結合新課標提出的要求,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學法、實踐性教學法2、學法學法指導上,我以“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為指導思想,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是小組交流法、分組討論法。四、教學流程在教學活動中,我設計了五個環節:1、創設情景,揭示課題。2、資料交流, 深化擴展。3、校園調查,合作探究。4、調查反饋,合作設計。5、走出課堂,拓展延伸。1、創設情景,揭示課題。俗話說:“良好的開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好的情境營造能迅速引領學生走進情感的天堂,激發它們學習興趣。因此在教學初始,我用課件播放《垃圾箱里的悄悄話》,讓學生進行觀看。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讓學生了解到垃圾分類的必要性,引發了學生的思考,為學生接下來的校園調查、研究設計鋪好道路。 垃圾箱里的悄悄話小妹,都是一家人嗎,你讓一讓不就行了?哎喲,你壓在我的身上了!疼死我了!疼死我了!誰讓你到我們家來的?出去!我也不知道走錯了家,是小朋友把我扔在班級的簍里,然后讓我和紙屑妹妹一起來的。這能怪我嗎?什么呀!你是香蕉皮,可不是我們可回收家族的呀!你走錯家了,你的家應該是我們家旁邊的不可回收垃圾箱呀!真是對不起,給你們添麻煩了。這么晚了,我也不好意思把你趕出去,那就擠一擠吧,但是如果這種情況不制止,我們家族的人不但會越來越多,而且也會影響我們的再利用的。本來我們回到工廠經過工人叔叔的再加工,還可以為人們服務的,可是,家族里多了果殼弟妹、粉筆哥哥、蔬菜阿姨他們,人們就連我們都不要了。對應該想個辦法我們得想個辦法幫小朋友們分開我們。辦法倒是有一個,我們建議學校給每個班級,辦公室配兩個紙簍,讓人們在扔的時候把垃圾分類,這樣既省時又省力。你說這個辦法行的通嗎?當然行!耶!2、資料交流,深化擴展。此環節分為三個步驟:(1)通過學生課前收集的資料簡單了解國外垃圾分類的標準和國外分類垃圾箱的特點。(2)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搜集到的資料,各小組選代表在班上交流。學生了解更多垃圾分類的情況。(3)投影出示世界各地的垃圾箱,教師對投影的內容進行簡單介紹。學生對垃圾分類的了解更全面了。世界各地垃圾箱(3)投影出示世界各地的垃圾箱,教師對投影的內容進行簡單介紹。學生對垃圾分類的了解更全面了。日本機器狗垃圾桶加拿大自動壓縮垃圾桶加拿大防熊垃圾桶美國感應垃圾桶法國最智能垃圾桶以上三個環節層層深入的讓孩子了解、認識垃圾分類的情況。為進一步調動學生的情趣,激發學生的興趣,了解校園垃圾的調查打下基礎。 這一環節的設計指導學生系統的搜集信息, 把學生的課堂開放到大自然和社會生活中,讓學生綜合運用自己的知識儲備方式,到圖書館、書店、網上查閱有關垃圾分類的資料,不僅是對學生綜合實踐活動進行價值判斷的需要,也是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是主動活動和自主探索的學習過程。3、校園調查,合作探究。此環節組織學生研究三個問題:(1)以小組為單位調查校園各處垃圾箱有哪些垃圾?(2)校園垃圾箱設立的位置是否合理、科學?(3)觀察校園垃圾箱的外形、功能有何不足之處?這一環節可以讓小組先做好調查前準備:A、小組成員調查分工;B、調查工具的準備,如:垃圾分類的記錄表、利用相機對校園垃圾進行攝像等。“以小組為單位調查校園各處垃圾箱有哪些垃圾?”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是增強學生關心身邊小事的自覺性,主動發現問題的能力,通過學生親身經歷校園環境的調查, 感受美麗校園的來之不易, 讓學生在調查中培養合作精神與創新能力、 收集處理信息能力, 并引導學生對調查的垃圾進行分類, 總結出校園垃圾的種類。“觀察校園垃圾箱的外形、 功能有何不足之處?”這一環節的目的是為了引導學生思考校園垃圾箱為什么這樣設計?還能否有改正的地方?培養學生改進和創新設計的能力。4、調查反饋,合作設計。此環節分為三個步驟:(1)調查成果反饋,小組集中展示。(2)思考分類垃圾箱的設計方案。(3)完成設計圖,并展示。調查成果反饋,小組集中展示: 讓學生上臺說說校園有哪些垃圾,可以大概分為哪幾類等等,目的是培養學生對收集信息的整理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訓練學生在面對較大的信息量時如何判斷、選擇使用的能力。思考分類垃圾箱的設計方案: 目的是培養學生通過對較多信息的整合進行綜合分析能力,培養學生改進和創新能力。 這一環節充分尊重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把他們所看見的、所想到的通過課堂展示表現出來,在他們在展示中學會傾聽,在交流中學會分享,在寬松民主的氛圍中去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很好的激發學生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并激發學生思維能力。5、走出課堂,拓展延伸此環節組織學生完成兩項任務(1)成立校園“彎腰行動小組”收集廢電池、廢玻璃、廢塑料等。(2)設計環保標語。“教學是一個連續的過程”, 連續的過程能夠讓孩子不斷得到成功的體驗。一個主題活動要有持續性,給學生多次嘗試的機會。所以在整體設計時,我注意活動間的聯系,孩子們在進行了這一次活動后,并沒有就此停住,而是給機會讓孩子們在反思后有機會再實踐。五、反思《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他們在學習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要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因此在設計所有環節時我都考慮學生實踐了沒有,經歷了沒有;在活動過程中發現了什么問題,又是如何想方設法地解決問題的;在實踐中獲得了何種體驗;在實踐中是怎樣與他人交往和合作的; 在活動過程中是否產生了個性化的創造性表現等等。本節課體現了綜合實踐活動與社會生活緊密相連,從課內走向課外,讓學生走進大自然,在觀察中發現,在發現中思考,在思考中激活思維,張揚個性,鍛煉能力,在活動中形成保護環境的意識。再見謝謝指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