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課時 哲學的基本問題 新授課【學習目標】學習目標 1.能闡述哲學的基本問題的內容,明確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 2.能闡述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含義,闡明唯物主義的分類與唯心主義的分類。 3.會辨別和區分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明確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是哲學的對立和斗爭的唯一“對子”。重點 闡述哲學的基本問題的內容;闡明唯物主義的分類與唯心主義的分類。【自主讀學】學習任務任務一:閱讀教材P8-11,完成下列問題。請同學們注重于文本的閱讀,完成知識的初步學習。 知識點一:哲學的基本問題。 1.含義: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也就是意識和物質的關系問題。 2.內容。 (1)思維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問題。(2)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即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 3.表現: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哲學。不同時代、不同地區的哲學家,其表達哲學基本問題的概念和方式不盡相同。 知識點二:為什么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 1.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首先是人們在生活和實踐活動中遇到的和無法回避的基本問題。無論是認識世界還是改造世界,說到底都是要解決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 2.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貫穿哲學發展的始終,是一切哲學不能回避、必須回答的問題。 3.對這一問題的不同回答,決定著各種哲學的基本性質和方向,決定著它們對其他哲學問題的回答。 知識點三: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1.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分歧,是圍繞物質和意識誰是本原的問題展開的。 (1)唯物主義的根本觀點:物質是本原的,意識是派生的,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 (2)唯心主義的根本觀點:意識是本原的,物質依賴于意識,不是物質決定意識,而是意識決定物質。 2.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 (1)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把物質混同于物質的具體形態,帶有明顯的樸素和直觀色彩。 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試圖從某些具體的物質形態出發來說明世界的統一性,把世界的本原歸結為某一種或某幾種具體的物質形態,如水、氣、火、土等。 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把自然科學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的物質結構如原子看作世界的本原。 (3)馬克思主義哲學就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存在。客觀實在性是物質的唯一特性。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物質概念,概括了宇宙間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和現象的共同本質,而不是指某一種具體的物質形態,或那些不可再分的物質結構。 3.唯心主義的兩種基本形態及其社會根源。 (1)主觀唯心主義:把人的主觀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覺、經驗、心靈等)理解為世界的本原,認為客觀事物乃至整個世界,都依賴于人的主觀精神。 (2)客觀唯心主義:把客觀精神(如上帝、神、理念、絕對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認為現實的物質世界只是這些客觀精神的外化和表現。 (3)社會根源:唯心主義的產生和長期存在并非偶然。如果把認識的某一片段片面的、夸大地發展,就會導致唯心主義。 任務二:預習小測。 判一判:(1)哲學的基本問題是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問題。( X ) [解析] 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也就是意識和物質的關系問題。 (2)在實際生活中,人們都會面對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 √ ) (3)對思維與存在誰是本原這一問題的回答,要么是唯物主義的,要么是唯心主義的,絕不會存在第三個基本派別。( √ ) (4)哲學上的“兩個對子”和哲學的兩個基本派別是一致的。( X ) [解析] 哲學上的“兩個對子”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對立、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對立。哲學的兩個基本派別是指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該觀點錯誤。【課中探究】學習任務探究目標一:闡述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優越性。 任務:閱讀下列資料,結合教材文本,探究相關問題。 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已。惠能進曰:“非風動,非幡動,仁者心動。” ——六祖慧能 《六祖壇經》 說一說:兩僧人觀點的對立是圍繞什么問題展開的?這體現了哲學基本問題的哪一方面內容? 參考答案: ①圍繞“風吹幡動”(人、客觀存在的世界、物質)與“仁者心動”(人的思想、意識、思維)誰是本原、誰決定誰的問題而展開。②材料體現了哲學基本問題第一方面的內容,即思維與存在何者是本原的問題。 材料二:有一天,莊子和他的朋友惠施一起外出散步,走到一座橋上,只見橋下有很多魚不停地游來游去,自由自在,好不愜意。于是莊子說:“魚兒真快樂呀!”惠施說:“你又不是魚兒,你怎么知道魚兒是快樂的?”莊子反問道:“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惠施說:“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感覺如何,可是你也不是魚呀,你怎么知道魚快樂不快樂呢?”按照惠施的說法,不是魚,就不知道魚的快樂,那么不是物,就不知道物的道理了,由此推論下去,世界上就沒有可以認識的東西了。 (1)莊子和惠施的對話反映了哲學上的什么問題? (2)結合材料,說明為什么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人們在生活和實踐活動中遇到的和無法回避的基本問題。 參考提示: 莊子和惠施的對話反映了哲學基本問題第二方面的內容,即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 在生活中,是從人的思維和愿望出發,還是從客觀實際出發,關系到人們的實踐活動能否成功;是否承認人有能力改變世界,影響到人們能否積極地改造世界以及改造世界的效果。 【核心知識小結】 1.哲學的基本問題的內容。(見同步PPT) 2.深刻理解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見同步PPT)探究目標二:闡述哲學的基本派別。 任務:閱讀下列資料,結合教材文本,探究相關問題。 材料一 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認為:“水”是萬物的本原。赫拉克利特認為,萬物的本原是“火”。“火生氣,氣生水,水生土,土又還原成火”。中國古代有“五行”學說,認為水、火、木、金、土是世界的本原。近代,自然科學發展迅速,化學領域,道爾頓創立了原子學說;物理學領域,機械力學占了統治地位…… 材料二 王守仁是中國明代著名的哲學家,他的思想被稱為“心學”。他同朋友觀花,一友指巖中花樹問曰:“天下無心外之物。如此花樹在深山中自開自落,于我心亦何相關?”答曰:“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材料三 初心是本心、本源,黨性修養是共產黨人的“心學”。初心是本色、底色,要永遠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品質,筑牢共產黨人的精神基石。初心是信仰、理想,具體體現為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初心是信念、信心,要始終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 材料一中,古希臘哲學家和中國古代的“五行學說”中的觀點屬于唯物主義的哪種形態?這種觀點有什么局限性? 參考提示: ①這些觀點屬于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觀點。②局限性:把物質混同于物質的具體形態,帶有鮮明的樸素和直觀色彩。③伽森狄和霍爾巴赫的思想屬于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其不足主要是把自然科學的物質結構直接混同于物質概念,把原子的屬性等同于物質的屬性,把世界萬物的運動歸結為受力學支配的機械運動,具有機械性、形而上學性和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等局限性。 (2)材料二中,王陽明的“心學”本質上是一種什么思想?材料三中當代共產黨人的“心學”與之有何不同? 參考提示: ①王陽明的“心學”本質上是一種主觀唯心主義思想。②當代共產黨人的“心學”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豐富和發展,屬于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范疇,它強調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核心知識小結】 1.全面認識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見同步教學PPT) 2.唯心主義的兩種基本形態。(見同步教學PPT) 3.哲學史上的“對子”。(見同步教學PPT)2第二課時 哲學的基本問題 新授課【學習目標】學習目標 1.能闡述哲學的基本問題的內容,明確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 2.能闡述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含義,闡明唯物主義的分類與唯心主義的分類。 3.會辨別和區分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明確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是哲學的對立和斗爭的唯一“對子”。重點 闡述哲學的基本問題的內容;闡明唯物主義的分類與唯心主義的分類。【自主讀學】學習任務任務一:閱讀教材P8-11,完成下列問題。請同學們注重于文本的閱讀,完成知識的初步學習。 知識點一:哲學的基本問題。 1.含義: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 的關系問題,也就是意識和 的關系問題。 2.內容。 (1)思維和存在何者是 的問題。(2)思維和存在有沒有 的問題,即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 3.表現: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哲學。不同時代、不同地區的哲學家,其表達哲學基本問題的概念和方式不盡相同。 知識點二:為什么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 1.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首先是人們在生活和 活動中遇到的和無法回避的基本問題。無論是認識世界還是改造世界,說到底都是要解決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 2.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貫穿 的始終,是一切哲學不能回避、必須回答的問題。 3.對這一問題的不同回答,決定著各種哲學的基本性質和 ,決定著它們對其他哲學問題的回答。 知識點三: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1.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分歧,是圍繞物質和意識誰是 的問題展開的。 (1)唯物主義的根本觀點:物質是本原的,意識是 的,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 (2)唯心主義的根本觀點:意識是本原的,物質 意識,不是物質決定意識,而是意識決定物質。 2.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 (1)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把物質混同于物質的 ,帶有明顯的樸素和直觀色彩。 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試圖從某些具體的物質形態出發來說明世界的統一性,把世界的本原歸結為某一種或某幾種 ,如水、氣、火、土等。 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把自然科學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的 如原子看作世界的本原。 (3)馬克思主義哲學就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 。客觀實在性是物質的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物質概念,概括了宇宙間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和現象的 本質,而不是指某一種具體的物質形態,或那些不可再分的物質結構。 3.唯心主義的兩種基本形態及其社會根源。 (1)主觀唯心主義:把人的 (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覺、經驗、心靈等)理解為世界的本原,認為客觀事物乃至整個世界,都依賴于人的主觀精神。 (2)客觀唯心主義:把 (如上帝、神、理念、絕對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認為現實的物質世界只是這些客觀精神的外化和表現。 (3)社會根源:唯心主義的產生和長期存在并非偶然。如果把認識的某一片段 、夸大地發展,就會導致唯心主義。 任務二:預習小測。 判一判:(1)哲學的基本問題是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問題。( ) 理由: (2)在實際生活中,人們都會面對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 ) 理由: 對思維與存在誰是本原這一問題的回答,要么是唯物主義的,要么是唯心主義的,絕不會存在第三個基本派別。( ) 理由: 哲學上的“兩個對子”和哲學的兩個基本派別是一致的。( ) 理由:【課中探究】學習任務探究目標一:闡述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優越性。 任務:閱讀下列資料,結合教材文本,探究相關問題。 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已。惠能進曰:“非風動,非幡動,仁者心動。” ——六祖慧能 《六祖壇經》 說一說:兩僧人觀點的對立是圍繞什么問題展開的?這體現了哲學基本問題的哪一方面內容? 材料二:有一天,莊子和他的朋友惠施一起外出散步,走到一座橋上,只見橋下有很多魚不停地游來游去,自由自在,好不愜意。于是莊子說:“魚兒真快樂呀!”惠施說:“你又不是魚兒,你怎么知道魚兒是快樂的?”莊子反問道:“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惠施說:“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感覺如何,可是你也不是魚呀,你怎么知道魚快樂不快樂呢?”按照惠施的說法,不是魚,就不知道魚的快樂,那么不是物,就不知道物的道理了,由此推論下去,世界上就沒有可以認識的東西了。 (1)莊子和惠施的對話反映了哲學上的什么問題? (2)結合材料,說明為什么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人們在生活和實踐活動中遇到的和無法回避的基本問題。探究目標二:闡述哲學的基本派別。 任務:閱讀下列資料,結合教材文本,探究相關問題。 材料一 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認為:“水”是萬物的本原。赫拉克利特認為,萬物的本原是“火”。“火生氣,氣生水,水生土,土又還原成火”。中國古代有“五行”學說,認為水、火、木、金、土是世界的本原。近代,自然科學發展迅速,化學領域,道爾頓創立了原子學說;物理學領域,機械力學占了統治地位…… 材料二 王守仁是中國明代著名的哲學家,他的思想被稱為“心學”。他同朋友觀花,一友指巖中花樹問曰:“天下無心外之物。如此花樹在深山中自開自落,于我心亦何相關?”答曰:“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材料三 初心是本心、本源,黨性修養是共產黨人的“心學”。初心是本色、底色,要永遠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品質,筑牢共產黨人的精神基石。初心是信仰、理想,具體體現為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初心是信念、信心,要始終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 材料一中,古希臘哲學家和中國古代的“五行學說”中的觀點屬于唯物主義的哪種形態?這種觀點有什么局限性? (2)材料二中,王陽明的“心學”本質上是一種什么思想?材料三中當代共產黨人的“心學”與之有何不同?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2 哲學的基本問題(學生版).docx 1.2 哲學的基本問題(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