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節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學習目標1.舉例說明擬態和保護色的概念。2.認同生物的形態結構、生活方式與環境相適應。◎學習重點:能描述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預習導學】知識點一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 1.生物對環境的 :現在的每一種生物都具有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的 和生活習性。例如,生活在內陸干旱地區的駱駝刺,屬低矮的灌木,但它的根可長達20 m,能從沙漠深處吸收水分和營養,這是對干旱環境的適應;鯨是哺乳動物,但由于長期生活在水中,其形態特點很像魚,沒有毛發、前肢魚鰭狀、后肢退化、有尾鰭等。 2.適應的 :適應具有普遍性, 和 就是生物適應環境的表現。 3.擬態:(1)概念:某些生物在進化過程中形成的 和 與其他生物或非生物異常相似的狀態。 (2)舉例:枯葉蝶雙翅合攏時像枯葉;竹節蟲身體像竹節;木葉蟲形態很像一片樹葉等。4.保護色:(1)概念:動物適應棲息環境而具有的與環境 相似的體色。 (2)舉例:雷鳥的羽毛夏季為棕褐色,冬季變成白色;在春、夏季節,蝗蟲的體色多為綠色,而在秋季,蝗蟲的體色大多為褐色。這些體色與環境的色彩非常相近,能避免被天敵發現。5.適應還具有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的適應,并不是絕對、完全的適應。 ·學習小助手·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性,是生物在進化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是自然選擇的結果。現存的每一種生物,都具有與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因此,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性是普遍存在的。例1.下列各項中,屬于擬態的是 ( )A.銀環蛇具有黑、白相間的條紋B.在印尼蘇拉威西島附近的一種章魚能變成海蛇、水母等的形態,避免受到攻擊C.雪兔渾身雪白,與冬天雪地的顏色相近D.避役的體色與環境的色彩保持一致對點自測下列實例中,屬于保護色的是 ( )A.枯葉蝶與枯葉很相似B.章魚的體色經常變成與周圍環境一樣的顏色C.竹節蟲與竹子很相似D.深海中的一種魚在捕食時,將自己裝飾成珊瑚的形態知識點二 生物對環境的影響 每種生物都離不開它們的生活環境,同時又能 、 和改變環境。例如,鼠對農作物、森林、草原有破壞作用;蚯蚓以腐爛樹葉和泥土為食,可以疏松土壤,提高土壤通氣和吸水的能力,其排泄物還能增加土壤肥力;蜣螂可以清除草原上堆積的動物糞便,從而改良土壤,保護草場。 知識點三 生物與環境的關系 生物與環境 、 。 例2.下列敘述中,能反映生物對環境產生影響的是 ( )A.生活在沙漠地區的駱駝刺,葉較小,根系發達B.蚯蚓能疏松土壤,增加土壤肥力C.新疆產出的瓜果比其他地方的含糖量更高D.“神農野菊”只有在神農架地區種植才能散發芳香,在其他地方種植則沒有香味對點自測下列語句中,反映環境對生物的影響的是 ( )A.千里之堤,潰于蟻穴B.大樹底下好乘涼C.春江水暖鴨先知D.東非蝗災導致多國糧食減產【合作探究】任務驅動一 分析課本中的圖,討論下列問題并作答。(1)澳洲的“瓶子樹”樹干呈瓶狀,其作用是什么 (2)枯葉蝶雙翅相合時很像一片枯葉,這種體態對它的生活有什么意義 (3)冬季,雷鳥換上白色的羽毛以適應降雪環境,是受什么生態因素影響 (4)從雷鳥自身來看,雷鳥季節性換羽毛是受到體內什么控制 (5)這種體色對雷鳥的生活有什么意義 (6)如果冬天來遲,雷鳥的潔白毛色還適應環境嗎 這說明什么 任務驅動二 討論不同種類生物對環境的影響。(1)討論綠色植物對環境的影響。(2)討論動物對環境的影響。(3)討論微生物對環境的影響。 【思維導圖】【答案】知識點一1.適應性 形態結構2.普遍性 擬態 保護色3.外表形狀 色澤斑4.色彩5.相對性例1 B對點自測B知識點二適應 影響知識點三相互依賴 相互影響例2 B對點自測C【答案】任務驅動一(1)貯存大量的水以備干旱之需。(2)枯葉蝶的這種體態稱為擬態,它能使枯葉蝶不容易被敵害發現,從而保護自己不被其他動物所食,有利于逃避敵害,有利于個體和種族的繁衍。(3)雷鳥在冬季換上白色的羽毛是受溫度的影響(4)從雷鳥自身看,雷鳥季節性換羽毛是受到體內基因控制。(5)這種體色有利于逃避敵害,有利于個體的生存和種族的繁衍。(6)如果冬天來遲,雷鳥的潔白毛色不適應環境,說明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是相對的。任務驅動二(1)綠色植物可以保護和改善環境。綠色植物在參與大氣的水循環、涵養水源、調節氣候、消除噪音、消毒殺菌、美化環境等方面有重要作用。(2)有利的影響:蚯蚓可以疏松土壤,蜣螂可以清除草原上堆積的糞便,一些農業益蟲、益鳥對農田植被具有保護作用。不利影響:鼠類破壞農作物和草原;一些農業害蟲如蝗蟲多時可引起蝗災等。(3)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降解垃圾等。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