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科版科學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1課《運動和位置》教學設計課題 運動和位置(1課時)課型 新授課1.教材分析第一課“運動和位置”,通過將物體與地面相比較是否發生了位置變化,判斷物體是靜止還是運動的;借助方向盤和軟尺,學習采用“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方向和距離”這樣的方法來描述物體在某個時刻的位置。在本課的學習中,將采用“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方向和距離”這樣的方法,對物體某個時刻的位置進行描述。而借助方向盤和軟尺來幫助描述物體的位置,是本課一個很巧妙的設計,通過活動能意識到方向和距離共同決定物體某個時刻的位置。2.學情分析(1)學生在以往的的學習中會使用前后左右、東南西北、遠近等描述物體所處位置和方向,但也有一些不完善甚至錯誤的認識,例如他們無法準確描述某個物體的位置、習慣用感覺來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等。(2)三年級學生學習能力強,能很快進入新知探究,但自主探究能力較弱。(3)他們的記錄能力有限,只能記錄簡單的符號,文字記錄對他們來說很難。3.學習目標(1)通過觀察身邊事物發現物體有“靜止”和“運動”兩種狀態。(2)通過實驗活動可以用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方向和距離來描述運動物體在某一時刻的位置。(3)能夠關注生活中物體的“運動”和“靜止”狀態。(4)能與同伴合作探究,并以事實為依據,開展交流研討。(5)初步感知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確、便利和快捷。4.評價任務(1)通過觀察身邊事物小組討論交流怎么樣判斷物體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檢驗學習目標1、3)(2)通過實驗探究活動能用方向和距離描述物體的位置?(檢驗學習目標2、4、5)5.學習準備教師準備學生實驗材料一套、教學課件;分組材料:方向盤1*12個、軟尺1*12個學生準備科學書、鉛筆、直尺、實驗記錄單6.學習過程設計學生活動教師活動環節一:聚焦:(指向目標1)學生活動1學生觀看視頻,自由回答,表達對運動還是靜止的不同認識教師活動1觀看視頻資料:“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兩岸走”,青山會走嗎?“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兩岸走”的意思是人隨著小竹排在江中前進,如果以小竹排為參照物,人是不動的,就會感覺巍巍青山在后退。大雁南飛、河水奔流、火箭升空等這些運動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活動意圖說明:激發學生興趣。感知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環節二:探索(指向目標1、2、3)學生活動21.判斷物體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實驗活動觀察方法記錄表觀察物體是靜止還是運動學生活動31.用方向和距離描述物體的位置。實驗活動觀察方法記錄表確定方向盤外學生在方向盤中心的哪個位置,然后讀出軟尺的數值。3.小結:用方向和距離能夠準確描述物體的位置。學生活動41.學生觀察校園地圖,找出自己當前的位置并作出描述。2.學生觀察地圖,作出匯報。教師活動2聚焦:怎樣判斷物體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運動是指物體的位置不斷變化的現象。通常指一個物體和其他物體之間相對位置的變化,也就是說一個物體的運動是對其他物體而言的。探索:1.判斷物體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先觀察圖片,判斷哪些物體是運動的,哪些物體是靜止的。你是根據什么來判斷的?在運動會上,將坐在地上圍觀的同學作為參照物,跑賽的同學是運動的。在公共汽車站,將靜止不動的站牌作為參照物,公共汽車是運動的。在大草原上,將遠處的天空作為參照物,老鷹是運動的。我們可以使用下面的句式,“和甲物體相比,乙物體的位置移動了,所以,乙物體是運動的;和甲物體相比,乙物體的位置沒有移動,所以,乙物體是靜止的”。教師活動3探索2.用方向和距離描述物體的位置。1.兩人靜止不動時,用方向和距離來描述自己的位置。活動準備:方向盤、軟尺實驗步驟:(1)將方向盤擺放在地上,擺放時需要與實際方位相吻合。(2)一名學生站在方向盤中心,手拿著軟尺的零刻度一端緊縮在胸前,另一名學生站在方向盤外,手拿著軟尺另一端緊縮在胸前。(3)讓站在方向盤外的學生用方向和距離描述自己的位置。提醒:兩人的手要緊縮在胸前,而且軟尺要拉直,以減小測量誤差。教師活動4探索3.想把自己在校園中的位置告訴同學,你會怎么說?先選定校園中的參照物,再看自己處在參照物的哪個方向,接著明確自己和參照物之間的距離,最后用方向和距離描述自己在校園中的位置。可以這樣描述:我在校長室西南方向85米處,或我在體育館南方80米處,或我在操場東南方向35米處等。活動意圖說明:1.告訴學生判斷物體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需要選定一個固定參照物,再比較前后位置相較于參照物是否變化;2.告訴學生在描述自己的位置時需要選定某一位置或事物,然后再運用方向和距離描述位置。環節三:研討(指向目標4)學生活動51.學生進一步觀察物體運動的圖片。2.學生說一說判斷的依據。 教師活動5拓展:標出汽車的位置。一輛汽車從車站出發,向東行駛,因發生故障停在離車站1500米的地方,請用圓點在圖中標出汽車的位置。1.汽車從車站出發,向東行駛。從圖示上看,東方在右,應該是向右行駛。2.汽車因故障停在離車站1500米的地方。用尺子以車站為起點,找出1500米的位置。應該在1000米與2000米刻度線正中間的位置。活動意圖說明:鞏固學生對方向和運動的認識。 環節四:課末練習(根據教學活動選擇使用)(指向目標1,2,3)學生活動6一、填空題1. 像河水奔流,鳥兒飛翔,運動員跑步,車輛行駛,衛星上天……這些運動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_____________的。2. 要畫一張從學校到自己家的路線圖,要注意選擇明顯熟悉的_____________,標明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3.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兩岸走”的意思是人隨著小竹排在江中前進,如果以小竹排為_______________,人是不動的,就會感覺巍巍青山在后退。教師活動61.鼓勵學生獨立完成2.教師批改。1.引導學生說出觀察方法,觀察角度;2.知道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確、便利和快捷。活動意圖說明:回顧課堂學習,知道物體有“靜止”和“運動”兩種狀態;可以用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方向和距離來描述運動物體在某一刻的位置。7.板書設計1.運動和位置8.教后反思(1)課中學生活動情況:多少人參與?參與有效性如何?學生記錄表填寫情況分析?(2)課末練習分析:時間是否足夠?學生能否結合本課所學知識?(3)實驗準備和課堂教學中改進措施:(4)亮點特色:a.記錄單改進并結合學生活動手冊搭配使用;b.關注學生學習習慣養成,使用了高效的小組評價。《運動和位置》作業設計學習內容 運動和位置學習目標 1.通過觀察身邊事物發現物體有“靜止”和“運動”兩種狀態。2.通過實驗活動可以用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方向和距離來描述運動物體在某一時刻的位置。3.能夠關注生活中物體的“運動”和“靜止”狀態。4.能與同伴合作探究,并以事實為依據,開展交流研討。5.初步感知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確、便利和快捷。學習資源 分組材料:方向盤1*12個、軟尺1*12個 隨堂記錄學習過程 一、聚焦(提出問題)1.觀看視頻,回答:青山是________小船是_______(填“靜止”或“運動”)二、探索(水的特征)1.判斷物體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實驗活動觀察方法記錄表觀察物體是靜止還是運動2.用方向和距離描述物體的位置。實驗活動觀察方法記錄表確定方向盤外學生在方向盤中心的哪個位置,然后讀出軟尺的數值。三、研討(觀察方法、觀察角度)1.觀察校園地圖,找出自己當前的位置并作出描述。2.觀察地圖,作出匯報。四、拓展請進一步觀察物體運動的圖片。請說一說判斷的依據。 隨堂練習: (根據教學活動選擇使用) 填空題1. 像河水奔流,鳥兒飛翔,運動員跑步,車輛行駛,衛星上天……這些運動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_____________的。2. 要畫一張從學校到自己家的路線圖,要注意選擇明顯熟悉的_____________,標明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3.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兩岸走”的意思是人隨著小竹排在江中前進,如果以小竹排為_______________,人是不動的,就會感覺巍巍青山在后退。學后反思 1.通過這一課的學習,我獲得的知識有:2.關于運動和位置的知識我還想知道: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