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物體的浮與沉》教學設計【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通過實驗探究,知道物體的浮沉條件。通過對物體浮沉條件的實際應用,知道密度計、鹽水選種、潛水艇、熱氣球升降原理。二、過程與方法1.通過演示實驗直觀的觀察到物體沉浮,在與老師的共同分析得出物體的沉浮條件。三、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實驗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讓學生認識到物理就在身邊,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教學重點】物體的浮沉條件的分析【教學難點】公式推導物體密度與液體密度的浮沉條件【教學課時】2課時【創設情景,導入新知】觀察下面幾個物體(松手后的乒乓球會上浮、潛水艇可以懸浮在水里、松手后的橘子會下沉)的浮沉情況,提問:物體的浮沉條件是什么?【進行新課】(一)、探究物體的浮沉條件物體在水里可以上浮或下沉,它的運動狀態會改變,之前我們學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所以要探究物體的浮沉條件,我們可以試著從浸在液體里的物體的受力情況去分析。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第178頁,按照表中的要求完成實驗,并填寫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每完成一個實驗,就帶領學生對小瓶進行受力分析,(思路:先受力分析,再結合課本133頁(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反的兩個力的合力。。。),分析哪個力大)比如實驗1:小瓶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和豎直向上的浮力,小瓶上浮,說明小瓶受到的合力方向向上(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反的兩個力的合力方向與較大的那個力方向相同),即浮力大于重力。同理分析實驗2。實驗3:對小瓶受力分析,小瓶在兩個力的作用下保持靜止狀態(課本135頁),所以這兩個力是一對平衡力,即滿足二力平衡的條件,即兩個力的大小相等,即F浮=G物。4.提問:上浮的最終狀態是什么?受力情況如何?學生嘗試自己畫受力分析圖,結合二力平衡條件,得出上浮的最終狀態是漂浮,即F浮=G物。師生共同總結;①物體在液體中的沉浮取決于物體所受的_____力和_____力的大?。?br/>② 當 時, 物體上浮當 時, 物體下沉當 時, 物體處于懸浮或者漂浮狀態③改變 或 的大小就可以改變物體的浮沉狀態。(二)、公式推導物體密度與液體密度的浮沉條件1.想一想:把銅塊和木塊浸沒在水中,銅塊沉入水底,木塊漂浮在水面上。通過查閱密度表,你發現銅塊的密度,水的密度和木塊的密度有什么關系?引導學生閱讀密度表,得出銅的密度大于水,物體下沉;木塊的密度小于水,木塊漂浮。反問學生事實真是這樣?如果真的是這樣,能否用比較物體的密度和液體的密度來判斷物體在某種液體里是上浮,下沉,懸浮還是漂浮?2.依據浮力與重力的關系來推導,引導學生分別寫出浮力的決定式F浮=ρ液gV排,重力的公式G=ρ物gV物。3.先帶學生推導上浮時液體密度和物體密度的關系。上浮:F浮> G ρ液gV排>ρ物gV物 ∵V排=V物 ∴ρ液>ρ物學生自行推導:下沉:F浮< G ρ液gV排<ρ物gV物 ∵V排=V物 ∴ρ液<ρ物強調:懸浮物體全部浸入;漂浮物體部分浸入。懸?。篎浮= G ρ液gV排=ρ物gV物 ∵V排=V物 ∴ρ液=ρ物漂浮:F浮= G ρ液gV排=ρ物gV物 ∵V排ρ物4.師生共同總結物體浮沉條件:(1) 漂浮 F浮=G V排ρ物(2) 懸浮 F浮=G V排=V物 ∴ρ液=ρ物(3) 上浮 F浮>G V排=V物 ∴ρ液>ρ物(4) 下沉 F浮即:可以通過改變液體和物體密度來改變物體的浮沉狀態。(三)、浮沉條件的應用1.密度計①.密度計是一種什么儀器?②.密度計的工作原理是什么?③.密度計浸入液體中越深,說明液體的密度是越大還是越???2.鹽水選種如何辨別沉底的種子好還是浮出水面的種子好呢 為什么 鹽水選種是利用物體的浮沉條件,由于良種密度略大于鹽水的密度,差種的密度遠小于鹽水的密度,當把種子都放入鹽水中時差種就會漂浮在鹽水表面,良種就會下沉,這樣可以將差種與良種分離,達到選良種的目的。3.潛水艇觀看潛水艇上浮和下潛視頻,了解潛水艇的工作原理:靠改變自身重力來上浮和下潛的。4.熱氣球熱氣球能夠升空的原理是什么?熱氣球是利用加熱使“氣球”內部的空氣溫度升高,從而密度減小,熱氣球的重力就會小于熱氣球受到的大氣的浮力,從而達到升空的目的。(忽略熱氣球的體積不變)(四)、課堂練習(五)、課堂小結、布置作業【教學板書】物體的浮沉條件(1) 漂浮 F浮=G V排ρ物(2) 懸浮 F浮=G V排=V物 ∴ρ液=ρ物(3) 上浮 F浮>G V排=V物 ∴ρ液>ρ物(4) 下沉 F浮應用: 密度計、鹽水選種、潛水艇、熱氣球【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