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年中考歷史復習專題 濃縮知識核心記背模塊一 中國古代史1.分封制的作用:保證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穩定政局,擴大統治范圍。2.商鞅變法的影響:使秦國的國力大為增強,提高了軍隊的戰斗力,一躍成為最強盛的 諸侯國,為以后秦國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3.秦朝的中央集權制度和鞏固統一的措施:在中央,設立中央政權機構,由丞相、太尉、 御史大夫統領,決斷權由皇帝掌控。在地方,實行郡縣制。秦朝統一文字為小篆;統一 貨幣為圓形方孔半兩錢;統一度量衡制度;開鑿靈渠,統一嶺南及東南沿海地區;北擊 匈奴,并修筑長城。4.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的措施:政治上,采納主父偃的“推恩”建議;思想文化上,接受 董仲舒罷黜百家,尊崇儒術的建議;經濟上,統一鑄造五銖錢,實行鹽鐵官營、專賣; 軍事上,派衛青、霍去病率兵北擊匈奴。5.絲綢之路的意義: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對于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與 文化交流,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6.兩漢時期的科技和文化:蔡倫改進造紙工藝;張仲景寫成《傷寒雜病論》;華佗發明“麻 沸散”,創編“五禽戲”;司馬遷寫出中國古代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7.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義:促進了民族交融,也增強了北魏的實力。8.科技、文化成就:賈思勰撰寫的《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祖 沖之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以后的第七位數字;東晉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被稱為“天 下第一行書”。9.科舉制創立的意義:成為歷朝選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維持了約 1300 年。10.唐朝民族交往與交融的主要表現:641 年,文成公主入藏;唐穆宗時,立“唐蕃會盟碑”。11.唐朝對外交往的表現:鑒真東渡;玄奘西行。12.宋太祖強化中央集權的主要措施:解除禁軍高級將領的兵權;經常調換軍隊將領,定 期換防。(軍事)采取分化事權的辦法,削弱相權;派文臣擔任各地州縣的長官;在各州 府設置通判。(政治)在地方設置轉運使。(經濟)13.宋代商業貿易繁榮的表現:出現早市、夜市和草市;出現“交子”。在主要港口設立市舶司。14.元朝在地方建立的行政區劃與管理制度:行省制度。15.元朝對邊疆地區的管轄:在澎湖島設置澎湖巡檢司;在西域設置北庭都元帥府;在西 藏設立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由宣政院直接統轄。16.宋元時期的科技成就: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指南針應用于航海;火藥的應用。17.明清時期強化皇權的措施:明朝時,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度和中書省;在地方設立“三 司”。清雍正年間,朝廷設立軍機處,使君主專制進一步強化。18.鄭和下西洋的影響: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和地區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來,開創了西 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亞非海上交通線,為人類的航海事業作出了偉大貢獻。19.明代的科技成就:李時珍著《本草綱目》;宋應星著《天工開物》;徐光啟著《農政全書》。20.清朝對邊疆地區的管轄:1727 年,雍正帝設置駐藏大臣;1751 年,清朝在西藏地方 設立噶廈(對西藏地方)。康熙平定準噶爾部噶爾丹叛亂;乾隆下令平定大、小和卓叛亂; 清朝設置伊犁將軍,管轄新疆地區(對西北邊疆)。(1)模塊二 中國近代史1.鴉片戰爭的影響:改變了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中國獨立主 權的完整性遭到破壞,自然經濟遭到破壞,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南京條約》的內容: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割香港 島給英國;賠款 2 100 萬銀元;英商進出口貨物應納稅款,必須經過雙方協議。3.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影響:使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4.太平天國運動的影響:沉重地打擊了清朝的統治和外國侵略勢力,譜寫了中國近代史 上壯烈的一章。5.評價洋務運動:洋務運動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對外國資本的入 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作用)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局限性)6.《馬關條約》:①主要內容有清政府割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 賠償日本兵費白銀 2 億兩;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等。②該條約使外國侵略勢力進一步深入中國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7.戊戌變法的影響: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8.《辛丑條約》:①主要內容有賠款白銀本息共計 9.8 億兩;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 帝活動;拆毀大沽炮臺;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②該條約 使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9.辛亥革命的意義: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 結;拉開了中國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 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10.新文化運動的意義: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 學的洗禮,為隨后爆發的五四運動起了思想宣傳和鋪墊的作用;打開了遏制新思想涌流 的閘門,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11.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推動了中國社會進步,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 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為 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爭登上歷史舞臺創造了條件,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 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12.中共一大:1921 年 7 月 23 日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13.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意義: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 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14.南昌起義的意義: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 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端。15.正確革命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16.長征:長征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紅軍的企圖;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干力量,使中國革命轉 危為安(紅軍長征的意義)。遵義會議開始確立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中共 中央的領導地位,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遵義會議召開的意義)。17.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七七事變標志著中國全民族抗戰的開始。18.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的標志: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19.平型關大捷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百團大戰振奮了全國軍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20.中共七大:確立毛澤東思想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21.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性因素: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22.三大戰役: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23.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一戰期間,西方列強忙于歐洲戰事,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 侵略,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出現“短暫的春天”。模塊三 中國現代史1.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功召開的意義: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 商制度正式確立。2.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49 年 10 月)的歷史意義: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推翻了 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壯大了世 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3.抗美援朝(1950—1953 年)的意義:在國內,抵御了帝國主義侵略擴張,捍衛了新中 國安全,保衛了中國人民和平生活;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是中國人民站起來后 屹立于世界東方的宣言書,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重要里程碑。在國際上,穩定了 朝鮮半島局勢,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4.土地改革(1950—1952 年底)的意義: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 2 000 多年的封建土地制 度;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5.第一個五年計劃(1953—1957 年底)的意義: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1954 年 9 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 大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以國家根本法的形式確定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 一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奠定了基礎。7.三大改造(1953—1956 年底)的意義: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 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8.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 年 12 月)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 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 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9.我國的外開放格局:“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的全方位、 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10.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1949 年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 會議共同綱領》確定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11.“一國兩制的”的構想:由鄧小平提出的“一國兩制”構想,為香港(1997 年 7 月 1 日)和澳門(1999 年 12 月 20 日)回歸祖國開辟了途徑。12.“九二共識”:1992 年 11 月,海協會和海基會達成“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共同努 力謀求國家統一”的共識。13.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 和平共處)在國際上產生深遠影響,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14.我國的外交布局: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15.我國的科學成就:袁隆平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為解決我 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的吃飯問題和保障我國的糧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貢獻;屠呦呦領導科 研團隊發現了能夠有效抵抗瘧疾的青蒿素,對人類生命健康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模塊四 世界古代史1.古埃及的文化成就: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金字塔(古埃及文明的象征)。2.兩河流域的文化成就:楔形文字;陰歷;60 進制;《漢謨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 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表明人類社會的法治傳統源遠流長)。3.古代印度的文化成就:佛教(公元前 6 世紀由喬達摩·悉達多或釋迦牟尼創立)和梵 文史詩。4.雅典奴隸制民主政治:在公元前 5 世紀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時期發展到高峰。5.亞歷山大東征的影響:亞歷山大東征具有侵略性質,給東方人民帶來巨大災難,掠奪 了東方世界的無數財富,但也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大交匯。6.羅馬帝國的形成與滅亡:公元前 1000 年左右,羅馬城邦興起→公元前 509 年,羅馬建 立了共和國→公元前 2 世紀,羅馬成為整個地中海地區的霸主→公元前 27 年,羅馬共和 國演變為羅馬帝國→4 世紀末,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個帝國→476 年,西羅馬帝國在日 耳曼人的打擊下滅亡。7.希臘羅馬古典文化:(1)希臘文學代表是《荷馬史詩》(希臘寶貴的文學遺產);建筑藝 術的典型代表是雅典帕特農神廟;雕塑代表有宙斯像、《擲鐵餅者》。(2)羅馬的代表性建 筑有大競技場、引水道工程、凱旋門萬神廟。(3)羅馬法制建設的第一步,成為后世羅馬 法典乃至歐洲法學淵源的法典是《十二銅表法》。8.基督教:產生于 1 世紀的巴勒斯坦地區。9.封君封臣制度:賜地的人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則為封臣,封臣必須效忠于封君、封 君須保護封臣;11 世紀,以土地的封賜為紐帶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歐已經普遍存在。10.西歐莊園:是西歐中世紀鄉村的典型組織形式;莊園是一個獨立的自給自足的經濟和 政治單位;莊園的居民有領主和佃戶(自由的農民和缺少自由的農奴);莊園的土地分為 “自營地”、“份地”和“共用地”。11.西歐中世紀的城市:城市的基本居民是手工工匠和商人;他們爭取城市自由和自治的 常用手段包括金錢贖買和武力斗爭。12.大學的興起被認為是歐洲中世紀教育“最美好的花朵”。13.《羅馬民法大全》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隸的地位;奠定了歐洲民法的基礎。14.大化改新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15.伊斯蘭教:創立時間為 7 世紀初;創立者是穆罕默德。16.阿拉伯文化的重要成就:“阿拉伯數字”、代數學;《醫學集成》和《醫典》;《天方夜 譚》(又名《一千零一夜》)。17.阿拉伯人的貢獻:擔當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角色,為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模塊五 世界近代史1.文藝復興的影響:促進了人們思想的大解放;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和發展奠定 了思想文化基礎。2.新航路開辟的影響: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3.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影響: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為英國的資本主義發展開辟了道路, 并對世界近代歷史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4.美國獨立戰爭的影響:美國獨立戰爭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戰爭,也是一場資產階級革命; 為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開辟了道路。5.《獨立宣言》被稱為“第一個人權宣言”;1787 年美國憲法依據分權制衡原則設計了一 個聯邦共和國,是世界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成文憲法。6.法國大革命:1789 年 7 月 14 日,巴黎民眾攻占巴士底獄,法國大革命開始。法國大革 命摧毀了法國的君主統治,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響。7.法國大革命期間的重要法律文獻:1789 年 8 月由法國制憲議會通過《人權宣言》,宣告 了人權、法治、自由、平等和保護私有財產等基本原則。《拿破侖法典》是很多國家制定 民法的參照藍本。8.第一次工業革命(1)主要標志:蒸汽機的改進和廣泛使用。(2)主要成就:①1785 年,瓦特改進的蒸汽機投入使用,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使工業革命 得以更快地向縱深發展。②1825 年,由斯蒂芬森設計的蒸汽機車正式試車,標志著鐵路時代 的開始。(4)特點:首先發生在英國,隨后擴展到其他國家;重點在輕工業部門;許多技術發明 來源于工匠的實踐經驗積累,科學與技術尚未緊密結合。(5)影響:19 世紀中期,英國已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 水平,人類進入“蒸汽時代”。9.《共產黨宣言》發表的意義: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10.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巴黎公社。11.玻利瓦爾和圣馬丁被譽為南美“解放者”;章西女王在印度民族大起義中犧牲。12.彼得一世改革開啟了俄國近代化的進程;俄國農奴制改革是俄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 點,推動俄國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13.美國內戰的實質是美國歷史上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維護了國家統一,廢除了奴 隸制,清除了資本主義發展的最大障礙,為以后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14.明治維新:①主要措施有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實行征兵制,建立新式軍隊;以 “殖產興業”為口號,大力發展近代經濟;提倡“文明開化”,向西方學習。明治維新使 日本迅速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實現了富國強兵,開始躋身資本主義強國之列。15.第二次工業革命(1)主要成就:白熾燈泡、堿性蓄電池等;汽車;飛機;現代炸藥;人造纖維。(2)影響: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極大地改善了人們的生活。一些資本主義國家取得了 跨越式的發展,成為工業化強國;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出現了壟斷組織,資本主義由自由 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即帝國主義階段過渡。16.近代科學、文化成就:牛頓的三大成就分別是萬有引力定律、光學分析、微積分學;達爾文提 出進化論的觀點;巴爾扎克著有“人間喜劇”小說集;列夫·托爾斯泰被列寧稱為“俄國革命的 鏡子”;貝多芬的代表作是《英雄交響曲》;梵高的代表作有《夜間的咖啡館》《向日葵》等。模塊六 世界現代史1.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 年)(1)導火索:薩拉熱窩事件。(2)最慘烈的戰役:凡爾登戰役(有“絞肉機”“地獄”“屠場”之稱)。(3)影響:大大削弱了歐洲的力量,從根本上動搖了歐洲的優勢地位;削弱了帝國主義 的殖民力量,進一步促進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民族覺醒。2.戰后確立的國際秩序:凡爾賽—華盛頓體系。3.十月革命的意義: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 建立了第一個無產階級 專政的國家,推動了國際無產階級革命運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4.新經濟政策的意義:調動了生產者的積極性,迅速緩解了危機,鞏固了工農聯盟,促 使國民經濟穩步發展。5.羅斯福新政的影響:美國經濟開始緩慢復蘇,工業生產有所恢復,就業人數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增強了美國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恢復了美國人民的信心,對資本 主義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積極影響)。沒有改變資本主義的本質,無法解決美國社會的 根本矛盾(局限性)。6.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1945 年)(1)過程①走向聯合:1942 年 1 月,《聯合國家宣言》的簽署。②轉折點:斯大林格勒保衛戰。(2)積極影響:徹底粉碎了法西斯主義和軍國主義通過戰爭稱霸世界的野心,徹底結束 了列強通過爭奪殖民地瓜分世界的歷史,促進了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對維護世界和平、 促進共同發展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7.冷戰的過程:1947 年 3 月,杜魯門主義出臺→1949 年 9 月,德國分裂,標志著歐洲冷 戰對峙局面基本形成→1991 年年底,蘇聯解體,標志著兩極格局瓦解,冷戰結束。8.1993 年,大部分西歐國家在歐共體的基礎上組成了歐盟,大大加快了歐洲一體化的進程。9.蘇聯的改革:赫魯曉夫改革的重點在農業方面;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點在重工業,尤 其是軍事方面;戈爾巴喬夫在政治體制上的改革,是導致蘇聯解體的重要原因。這些改 革都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蘇聯模式高度集中的經濟體制弊端。10.萬隆會議的意義:提高了亞非國家和地區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亞非拉人民爭取民族獨 立的斗爭;發展中國家作為一支新興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國際舞臺。11.非洲的民族獨立運動:1960 年,非洲有 17 個國家獲得獨立,這一年被稱為“非洲年”;1990 年,納米比亞獨立標志著所有非洲國家都擺脫了殖民主義的枷鎖。12.聯合國的首要宗旨:維持國際和平及安全。13.世界貿易組織(1)宗旨:以非歧視性、開放、公平等為原則,促進全球貿易和經濟發展,保證就業、 收入與需求的增長,提高人類的生活水平。(2)影響:促進了全球貿易和世界經濟的發展。14.人類社會面臨的挑戰:生態環境惡化、人口過快增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