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祖國的神圣領土——臺灣省》一、教學內容解析:1、課標要求及分析課標要求:1、認識臺灣省自古以來一直是祖國不可分割的領土;2、在地圖上指出臺灣省的位置和范圍;分析其自然地理環境和經濟發展特色。課標分析:認識臺灣省自古以來一直是祖國不可分割的領土,這是課標的第一要求。教學時,要結合歷史、政治等學科知識,從臺灣歷史的分析角度,引導學生認識臺灣是祖國不可分割的神圣領土;所以課標1體現的維度目標是知識目標和情感目標,學是認識,學習內容是臺灣省是祖國不可分割的領土。課標2要求學生通過閱讀地圖,能自主歸納出臺灣的地理位置等自然地理特征。以及通過收集資料,分析臺灣經濟發展的特色。所以課標2體現的維度目標是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前提條件是運用地圖,行為動詞是指出和分析,學是理解,學習內容是臺灣的位置和范圍以及臺灣的自然地理環境和經濟發特色。2、教材分析《祖國的神圣領土—臺灣省》選自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七章第四節的內容,臺灣省面積不大,卻是中國地理四個單獨省區中一個必學省份,充分體現臺灣省在我國地位的重要性。教材設計通過“不可分割的領土”、“美麗富饒的寶島”和“外向型經濟”三個部分介紹了臺灣是祖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及臺灣的位置、范圍、地形、氣候等特征和臺灣的經濟特色。三部分知識聯系緊密,讓學生明確臺灣是祖國不可分割的領土,在此基礎上分析自然地理概況及對經濟發展的影響。為了使學生的學習思路更加有條理,教學時根據課本上的編排順序進行學習,使學生有一個從自然到人文的漸進過程。二、學情分析八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地理知識和學習方法,加上通過北京、港澳兩節省級區域的學習,已經學會了應用區域發展優勢實現“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思路來學習不同的省級行政區。但學生對臺灣問題的認識多來自電視、網絡,而實際的基本概況特別是特色經濟,學生有一定的認知困難。鑒此,教師應依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區域探究的基本思路設置適當的臺階。同時,針對學生好勝心強的特點,把競爭機制引入課堂,為學生的自我表現意識提供適宜的舞臺,從而使學習變的順利快樂而富有成效。三、教學重、難點及解決策略1、重點課標指出“認識臺灣省自古以來一直是祖國不可分割的領土;在地圖上指出臺灣省的位置和范圍”。教材通過三個部分讓學生明確臺灣是祖國不可分割的領土,在此基礎上分析自然地理概況以及對經濟發展的影響。“通過對課標分析和教材分析,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1)臺灣省的地理位置、地形與氣候特征。(2)認識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神圣領土。教學重點解決策略: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欣賞文學作品和了解歷史事件開展愛國主義教育讓學生深刻認識“臺灣是我國不可分割的領土。”然后強化讀圖訓練,引導學生從圖上獲取信息,通過填寫臺灣島簡圖,把地理知識落實到地圖上,鞏固所學的知識。多次讀圖中,反復突出教學重點。2、難點課標要求“分析臺灣的自然地理環境和經濟發展特色。”學情分析指出學生對臺灣問題的認識多來自電視、網絡,而實際的基本概況特別是特色經濟,學生有一定的認知困難。根據課標分析和學情分析,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難點:(1)臺灣資源物產與自然條件之間的關系。(2)臺灣的外向型經濟。教學難點解決策略:通過資源推介,讓學生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認識臺灣的富美。然后利用資料展示、教師講授等方法讓學生了解臺灣的經濟發展特色。不僅培養了學生提取信息、分析問題的能力,也體現了課堂探究學習的過程,由淺入深逐層突破難點。四、教學目標1、通過自主學習、實踐探究等方法,學生能明確臺灣自古以來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民族感、使命感、責任感。(知識目標和情感目標)。2、通過小組合作、讀圖探究等方法,學生能夠運用文字、地圖等資料說出臺灣的組成、地形特點、氣候特點以及物產與自然條件的關系。培養學生掌握讀圖、用圖、綜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3、通過啟發式講授,學生能夠理解臺灣的經濟特點。(知識目標)五、教學流程【導入】創設情景(預設時間2分鐘)師:今天老師要帶領同學們去研學旅行,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一首詩,結合詩句猜一下我們接下來要去哪里呢?狀似芭蕉貌似島,阿里山底霧氣繞。蘭花蝴蝶魚米鄉,日月神潭島中寶。這首詩描述的是我國的哪個省?學生齊答:臺灣省。師:對,今天我們研學旅行的目的地就是臺灣省!【新課講授】【研學旅行一:初識臺灣】第一學程:(一)不可分割的神圣領土1、神圣領土不可侵犯(預設時間3分鐘)師:為什么說臺灣是祖國不可分割的神圣領土 你有何證據 (學生結合課前搜集的材料發言)過渡:我們在研學之前要先做一些準備工作,都需要提前做哪些工作呢?(學生回答)師:那看看老師做了哪些準備?(出示PPT)2、位置與范圍(預設時間5分鐘)自主學習:自讀課文65-66頁,圖7.41完成以下內容:主問題:1、找出臺灣的緯度位置(哪一條重要的緯線穿過它)和海陸位置。2、臺灣省由哪幾部分組成?3、臺灣島的地形、河流具有什么特征?氣候類型有哪些?4、找出臺灣省主要的城市、山脈、河流、湖泊。學法指導:第一步:自學閱讀課本65-67頁圖及文字,思考問題。(注意圈劃)第二步:互學組長帶領組員交流答案。4號、3號發言,2號補充,1號總結 。并為展學做準備。第三步:展學小組上講臺脫稿展示,其中1、2、4題需要結合黑板圖指出并用字母或數字標注出。教師小結:黑板畫圖并講解【設計意圖】這一環節主要的目的是要求學生理解臺灣省的位置、組成、主要的城市、瀕臨的海洋。既培養了學生的讀圖能力,又可以讓幫助學生不用死記硬背就能理解我國的位置及其優越性。達到了本節課的知識目標。承轉:了解了臺灣的位置和概況我們再來談談臺灣都有哪些著名的旅游景點和特色的民俗、飲食?學生回答。(出示圖片)師:從明朝開始,列強就多次進犯臺灣,他們主要是看重了臺灣之“寶”。臺灣島“寶”都有哪些 【研學旅行二:走進臺灣】第二學程:“美麗富饒”的臺灣主問題:(閱讀68-69頁文字)1、臺灣的豐富的資源有哪些?豐富的物產有哪些?2、臺灣獲得了哪些美稱?并說出獲得美稱的原因?學法指導:第一步:互學組長帶領組員交流答案,4號、3號發言,2號補充,1號總結 。并為展學做準備。第二步:展學個體展示,隨機選取組員代表本組展示.(點撥)歸納成下表:臺灣美稱 含 義海上米倉 臺灣盛產大米,其中最著名的是“蓬萊米”東方甜島 盛產甘蔗,制糖業發達水果之鄉 盛產熱帶、亞熱帶水果,如香蕉、菠蘿等亞洲天然 植物園 森林面積廣闊,一半以上的土地覆蓋著茂密的森林蘭花之鄉 盛產蘭花,蘭花種類多、產量大“祖國東南海上的明珠” 自然環境優越,森林、礦產、水產資源豐富,被譽為“祖國東南海上的明珠”【設計意圖】通過一定情境下的獨立自學,初步達成學習目標,由于這部分內容比較簡單,學生通過自學基本可以完成。所以在學程設置的時候我就沒有設置互學的環節。充分鍛煉了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教師小結:西部平原氣候溫暖濕潤,土地肥沃,適宜農作物生長;中東部山地氣候垂直變化明顯,森林樹種豐富。【研學旅行三:旅程結束--回顧臺灣】(預設時間:2分鐘)師:同學們,到這我們的研學旅行就結束了,通過今天的研學,寶島臺灣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學生談論自己的收獲,教師歸納總結)拓展延伸:【情感升 --盼臺回歸】(預設時間:3分鐘)作為中學生應為祖國的繁榮強盛、和平統一做些什么 (學生回答)【課堂學習效果評價】(預設時間:4分鐘)讀圖完成下列要求。1、填出臺灣周圍海域:A______海 B______海峽 C______海 D_______洋。2、在圖中填出澎湖列島、釣魚島。3、臺灣島的中南部有一條特殊的緯線____穿過。作業:基礎作業:練習冊《資源與評價》45頁選擇題1-9題,填圖題1-2題。提升作業(1、2號同學):1、查詢資料了解臺灣頻發的自然災害有哪些并解釋成因。2、臺灣有哪些著名的旅游勝地?下節課分享六、板書設計第四節 祖國的神圣領土-臺灣省一、神圣不可分割的領土1、神圣不可分割2、位置范圍二、美麗富饒的寶島—豐富的資源1、地形2、氣候3、美稱及含義三、外向型經濟1、經濟發展的有利因素2、經濟模式:“進口—加工—出口”型古希臘哲學家普羅塔哥拉曾說:“人的大腦不是等待填滿的容器,而是需要點燃的火炬。”“學本教學”模式猶如一把火炬,點燃了教師教學的激情,也點燃了學生學習的欲望。在“學本教學”理念的指導下,地理組教師必定會繼續認真鉆研教學目標,精選教學方法,努力為學生們呈現一節節回味無窮的視聽盛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