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小水滴的訴說》第一課時教學反思核心素養目標道德修養:初步了解當前的水資源危機,理解水資源的寶貴。責任意識:能積極糾正日常生活中浪費水的行為,學習合理利用水資源,樹立節約用水,珍惜、保護水資源的意識。健全人格:1.看一看、找一找,感受水無處不在,形成人與水共生共存的情感意識。2.運用繪本故事、實踐探究等活動,體驗生活用水的來之不易和水資源的稀缺珍貴,形成愛水節水的情感態度和生活習慣。話題一“我很珍貴”教學反思: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我還可以怎樣讓學生學得更高效 為上好這節課,我多次對教學活動的流程進行思考和改進。怎樣用更生動的方式讓學生體會水資源的缺乏 最開始我采用的是數據演示,利用課件出示了-組統計圖, 讓學生感知:地球上的咸水約占97.47%,淡水約占2.53%。 在課堂上,我發現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這樣的數據很乏味,不能觸及他們的內心世界。怎樣才能更直觀一些呢 后來我采用了現場演示實驗。在切蘋果的演示中,學生深刻地體會到:我們可以直接利用的水資源少之又少。怎樣讓從來沒有缺水經歷的學生更深刻地懂得節約用水的道理 最開始我采用的是數據演示,算一算:如果每人浪費1滴水,全國就浪費約14億滴水,相當于浪費120噸水。假如一個三口之家,每月平均用水10噸,這樣算,能用多久呢 上課的時候,我發現計算既費時又不高效,于是就改用通過自來水的自述,讓學生體會到:即使生活在長江邊,我們用的每一滴水也同樣來之不易。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最大的感受是:德育課程要追求生動、有深度、觸動心靈。教育活動只有人耳人心,只有真正打動學生的心靈,并引起學生積極的反思、體悟,才能獲得理想的效果。將看似很空洞的道理通過生動有趣的形式直觀地呈現,學生會樂于接受。站在學生的角度來設計教法,根據學生的需要來精選教學內容,更容易觸動學生的心靈。課后很長一段時間里,經常接到學生家長打來的電話,講述學生在家里的變化:孩子不光是自己主動地節約用水了,他們還時常提醒家里人用過的水可以再利用。有一個學生的媽媽說:孩子每到下雨時,就拿出家里所有的盆子接雨水,用這些水沖洗衛生間。在家長的感謝聲中,我感受到了德育課程帶給學生生活的改變和引領,也感受到了作為一名德育教師的幸福和快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