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文言文專題復習(九上)學案(原卷版+解析版)-【2024名師導航】中考語文一輪總復習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文言文專題復習(九上)學案(原卷版+解析版)-【2024名師導航】中考語文一輪總復習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文言文專題復習(九上)學案
目錄:
11 岳陽樓記
12 醉翁亭記
13 湖心亭看雪
11 《岳陽樓記》
【知識清單】
1.原文+譯文
【原文】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參考大意】慶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職到巴陵郡做太守。隔了一年,政治清明通達,人民安居和順,各種荒廢的事業都興辦起來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大它原有的規模,把唐代名家和當代人的詩賦刻在它上面。囑托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情。
我觀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銜接遠山,吞沒長江,流水浩浩蕩蕩,無邊無際,一天里陰晴多變,氣象千變萬化。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景象。前人的記述(已經)很詳盡了。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峽,向南面直到瀟水和湘水,降職的官吏和來往的詩人,大多在這里聚會,(他們)觀賞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感情大概會有所不同吧?
像那陰雨連綿,接連幾個月不放晴,寒風怒吼,渾濁的浪沖向天空;太陽和星星隱藏起光輝,山岳隱沒了形體;商人和旅客(一譯: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槳折斷;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長嘯,猿在悲啼,(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有一種離開國都、懷念家鄉,擔心人家說壞話、懼怕人家批評指責,滿眼都是蕭條的景象,感慨到了極點而悲傷的心情。
到了春風和煦,陽光明媚的時候,湖面平靜,沒有驚濤駭浪,天色湖光相連,一片碧綠,廣闊無際;沙洲上的鷗鳥,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游來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蘭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時大片煙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波動的光閃著金色,靜靜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漁夫的歌聲在你唱我和地響起來,這種樂趣(真是)無窮無盡啊!(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感到心胸開闊、心情愉快,光榮和屈辱一并忘了,端著酒杯,吹著微風,覺得喜氣洋洋了。
哎呀!我曾探求過古時仁人的心境,或者和這些人的行為兩樣的,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壞,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時,就為百姓擔憂;不在朝廷做官而處在僻遠的江湖中間就為國君憂慮。他進也憂慮,退也憂愁。既然這樣,那么他們什么時候才會感到快樂呢?古仁人必定說:“先于天下人的憂去憂,晚于天下人的樂去樂。”呀。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與誰一道歸去呢?寫于為慶歷六年九月十五日。
2.作者簡介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文學家、教育家,世稱“范文正公”。
3.讀準字音
浩浩湯湯(shāng) 霏霏(fēi) 隱曜(yào) 檣傾楫摧(qiáng)(jí)
岸芷汀蘭(zhǐ)(tīng) 謫(zhé) 陰風怒號(háo)
4.文言積累
通假字 屬予作文以記之(同“囑”,囑托)百廢具興(同“俱”,全,皆,都)
一詞多義 明:越明年(到了第二年,就是慶歷五年)至若春和景明(明媚)以:屬予作文以記之(用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因為 ) 夫:予觀夫巴陵勝狀(那)嗟夫(表句尾感嘆)觀:予觀夫巴陵勝狀( 看)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景象)極:北通巫峽,南極瀟湘(盡) 此樂何極(窮盡,盡頭)感極而悲者矣(表示程度深) 或:或異二者之為(或許)而或長煙一空(有時)空:濁浪排空(天空) 長煙一空(消散) 通:政通人和(順利) 北通巫峽、(通向) 和:政通人和(和樂) 春和景明(和煦) 一:一碧萬頃(一片)長煙一空(全)在洞庭一湖(全部) 則:然則何時而樂耶(那么)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就是) 歸:微斯人,吾誰與歸(歸依)云歸而巖穴暝(聚攏)
古今異義 氣象萬千(古義:景色和事物。 今義:天氣變化;氣象萬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種多樣、非常壯觀。)微斯人(古義:(如果)無,沒有。 今義:微小。)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古義:景象。 今義:看。)橫無際涯(古義:廣遠。今義:與“豎”相對)濁浪排空(古義:沖向天空。 今義:排開)予觀夫巴陵勝狀(古義:指示代詞,表遠指,相當于“那” 。 今義:丈夫,夫人)前人之述備矣(古義:詳盡。 今義:準備)增其舊制(古義:規模。 今義:制度)作文(古義:寫文章。 今義:寫作練習)則有去國懷鄉(古義:京城。 今義:國家)則有去國懷鄉(古義:離開。 今義:與“來”相對)予嘗求古仁人之心(古義:曾經。 今義:品嘗)寵辱偕忘(古義:榮耀。 今義:恩寵)沙鷗翔集(古義:群鳥停息在樹上。 今義:集體,集中)進亦憂(古義:在朝廷做官。 今義:前進)退亦憂(古義:不在朝廷做官。 今義:后退)
詞類活用 百廢具興(形容詞作名詞,荒廢了的事物)先天下之憂而憂(名詞作狀語,在……之前)后天下之樂而樂(名詞作狀語,在……之后)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名詞作動詞,封建王朝官吏降職或遠調)憂讒畏譏(名詞作動詞,別人說壞話)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形容詞作名詞,賢明之人)而或長煙一空(形容詞作動詞,消散)北通巫峽,南極瀟湘(名詞活用作狀語,向北;向南)
特殊句式 倒裝句:微斯人,吾誰與歸?(疑問代詞“誰”作賓語,賓語前置。語序應為“吾與誰歸”。)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狀語后置)遷客騷人,多會于此。(狀語后置)居廟堂之高……處江湖之遠……(定語后置)判斷句: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也”表判斷語氣。)省略句:屬(zhǔ)予(yú)作文以記之。(省略主語“滕子京”。)
5.課文主旨
作者借描寫岳陽樓的景色及遷客騷人登樓覽景后所產生的不同的感情,表達了自己的博大胸襟和遠大的政治抱負。
【考點梳理】
1.文學常識填空。
范仲淹(989-1052年),字 , 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文學家、教育家,世稱“ ”。
2.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1)越明年:____________ (2)增其舊制:____________
(3)巴陵勝狀:____________ (4)橫無際涯:____________
(5)朝暉夕陰:____________ (6)岳陽樓之大觀也:____________
(7)然則北通巫峽:____________ (8)南極瀟湘:____________
(9)遷客騷人:____________ (10)連月不開:____________
(11)濁浪排空:____________(12)日星隱曜:____________
(13)檣傾楫摧:_______ _______(14)薄暮冥冥:____________
(15)去國懷鄉:____________ (16)春和景明:____________
(17)一碧萬頃:____________ (18)沙鷗翔集:____________
(19)長煙一空:____________ (20)寵辱偕忘:____________
(21)把酒臨風:____________ (22)予嘗求古仁人之心:____________
(23)或異二者之為:____________ (24)微斯人:____________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1)屬予作文以記之: ____________
(2)百廢具興:____________
4.指處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特殊用法。
(1)百廢具興:____________
(2)先天下之憂而憂:____________
(3)后天下之樂而樂:____________
(4)滕子京謫守巴陵郡:____________
(5)憂讒畏譏:____________
(6)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____________
(7)而或長煙一空:____________
(8)北通巫峽,南極瀟湘:____________
5.理解性默寫。
(1)《岳陽樓記》中描述“古仁人”的闊大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岳陽樓記》中借鳥歡魚躍描繪晴明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岳陽樓記》中從時間角度描寫岳陽樓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4)由“四面湖光歸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這副對聯,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陽樓記》中的兩句話:___________ _
(5)在《岳陽樓記》中,作者探討古人悲喜不受客觀環境和景物的影響,也不因個人得失而變化的人生最高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6)《岳陽樓記》中,動靜結合描寫湖光山色的語句是:____________
6.翻譯句子。
(1)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_____ ______
(2)前人之述備矣。
_____ ______
(3)遷客騷人,多會于此。
_____ ______
(4)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_____ ______
7.閱讀《岳陽樓記》選文,完成下面問題。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1)下面句子中,對加點的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 前人之述備矣(詳盡) B. 連月不開(天氣放晴)
C. 則有去國懷鄉(國家) D.至若春和景明(日光)
(2)下面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行道之人弗受
B. 然則北通巫峽 康肅忿然曰
C. 感極而悲者矣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
D. 其必曰 其真無馬邪
(3)下面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微斯人,吾誰與歸”是一個倒裝句,起突出強調作用,正常的語序應該是“微斯人,吾與誰歸”。
B.選文語言充分體現了漢語的音樂美:記敘多用散句,長短錯落,質樸平實;寫景多用偶句,兩兩相對,珠聯璧合。
C.選文中間兩段,所寫的景象特點截然不同,卻都寫了游人的“覽物之情”,而這“覽物之情”與“古仁人”的理念也并無不同。
D.作者在尾段擬出一問一答,假托古圣立言,發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豪言壯語,點明了全篇主旨。
8.本文在寫法上最大的特點是什么?
_____ ______
12 《醉翁亭記》
【知識清單】
1.原文+譯文
【原文】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參考大意】環繞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幾座山峰,樹林和山谷尤其優美。遠遠望過去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是瑯琊山。沿著山路走六七里,漸漸聽到潺潺的流水聲,是一股水流從兩峰之間飛瀉而下,是釀泉。泉水沿著山峰折繞,沿著山路拐彎,有一座亭子像飛鳥展翅似地,飛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這亭子的是誰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給它取名的又是誰呢?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名。太守和他的賓客們來這兒飲酒,只喝一點兒就醉了;而且年紀又最大,所以自號“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賞山水的美景。欣賞山水美景的樂趣,領會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陽的升起,山林里的霧氣散了;煙云聚攏來,山谷就顯得昏暗了;朝則自暗而明,暮則自明而暗,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開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樹木枝繁葉茂,形成一片濃密的綠蔭;風高霜潔,水落石出,這就是山中的四季。早晨進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樂趣也是無窮無盡的。
至于背著東西的人在路上歡唱,走路的人在樹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應答,老人彎著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領著走,來來往往不斷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邊釣魚,溪水深并且魚肉肥美;用釀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雜七雜八的擺放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辦的宴席。宴會喝酒的樂趣,不在于彈琴奏樂,投壺的人中了,下棋的贏了,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時起時坐大聲喧鬧的人,是歡樂的賓客們。一個臉色蒼老的老人,醉倒在眾人中間,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陽下山了,人影散亂,賓客們跟隨太守回去了。樹林里的枝葉茂密成林,鳥兒到處叫,是游人離開后鳥兒在歡樂地跳躍。但是鳥兒只知道山林中的快樂,卻不知道人們的快樂。而人們只知道跟隨太守游玩的快樂,卻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樂為快樂啊。醉了能夠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敘這樂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誰呢?是廬陵歐陽修吧。
2.作者簡介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文學家、史學家,且在政治上負有盛名。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
3.讀準字音
環滁(chú) 林壑(hè) 蔚然(wèi) 瑯琊(láng yá) 潺潺(chán chán)
釀泉(niàng) 翼然(yì) 飲少輒醉(zhé) 晦(huì) 傴僂提攜(yǔ lǚ tí xié) 酒洌(liè) 山肴野蔌(yáo sù) 觥籌交錯(gōng chóu) 頹然(tuí) 陰翳(yì)
4.文言積累
一詞多義 歸:云歸而巖穴暝 (聚攏)太守歸而賓客從也 (回去)微斯人,吾與誰歸(歸依)樂:山水之樂(樂趣) 游人去而禽鳥樂也(歡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歡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以……為樂)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麗)佳木秀而繁陰(茂盛)謂:太守自謂(命名,稱作)太守謂誰(是)予謂菊(認為)臨: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 (居高而下)臨溪而漁(靠近,來到)之:瀉出于兩峰之間者(的)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名之者誰(它,指醉翁亭)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主謂之間,不譯)絕: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斷)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與世隔絕)佛印絕類彌勒(極,非常)宴:太守宴也(設宴) 宴酣之樂(宴會)出:水落而石出者(顯露) 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出來)發:野芳發而幽香(開放) 蒼顏白發(頭發)而: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連詞,表并列)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連詞,表順承) 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 (連詞,表遞進,而且)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連詞,表遞進,而且)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 (連詞,表順承) 云歸而巖穴暝 (連詞,表順承) 野芳發而幽香 (連詞,表順承) 佳木秀而繁陰 (連詞,表順承) 水落而石出者 (連詞,表順承) 朝而往,暮而歸 (連詞,表修飾) 四時之景不同,而樂意無窮也 (因果連詞,所以,因而) 往來而不絕者 (連詞,表修飾) 臨溪而漁 (連詞,表修飾) 溪深而魚肥 (連詞,表并列)泉香而酒洌 (連詞,表并列)雜然而前陳者 (連詞,表修飾)起坐而喧嘩者 (連詞,表并列)已而夕陽在山 (“已”的詞綴,不譯)太守歸而賓客從也 (連詞,表順承)游人去而禽鳥樂也 (連詞,表順承)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 (連詞,表轉折,卻)人知從太守游而樂 (連詞,表修飾)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連詞,表轉折,卻)
古今異義 非絲非竹(古義:管樂器。 今義:竹子。)四時之景不同(古義:季節。 今義:時間。)野芳發而幽香(古義:開放。 今義:散發。)醉翁之意不在酒(古義:情趣。 今義:愿望,心愿。)林霏開(古義:消散。 今義:打開。)頹然乎其間者(古義:醉醺醺的樣子。 今義:頹廢的樣子。)。
詞類活用 山行六七里 (名詞用作狀語,沿著山路)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 (名詞用作狀語,像鳥張開翅膀一樣)名之者誰 (名詞用作動詞,命名、取名)故自號曰醉翁 (名詞用作動詞,取別號)至于負者歌于途 (名詞用作動詞,歌唱)釀泉為酒 (名詞用作狀語,用釀泉的水)雜然而前陳者 (名詞用作狀語,在前面)太守宴也 (名詞用作動詞,設宴)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樂)
特殊句式 判斷句:(1)“也”表判斷環滁皆山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2)“……者,……也”表判斷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倒裝句: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是“于途歌”“于樹休”)醒能述以文者。(省略句,省略“述”后的賓語“之”;倒裝句,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是“醒能以文述之者”)省略句: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心”和“酒”之前都省略了介詞“于”)
5.文章主旨
本文極其生動地描寫了醉翁亭的秀麗環境和變化多姿的自然風光,勾勒出一幅太守與民同樂的圖畫,表達了作者寄情山水,隨遇而安,與民同樂的曠達情懷。
【考點梳理】
1.文學常識填空。
歐陽修,字 ,號 、 ,吉水廬陵人, 文學家。宋代 的領導人物,被后世尊為“ ”之一,散文、詩詞、史傳等都有相當成就。
2.解釋加點詞。
(1)環滁: (2)蔚然而深秀者:_________
(3)峰回路轉: (4)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_________
(5)醉翁之意不在酒: (6)林霏開:_________
(7)云歸而巖穴暝: (8)野芳發而幽香:_________
(9)佳木秀而繁陰: (10)泉香而酒洌:_________
(11)山肴野蔌: (12)宴酣之樂:_________
(13)弈者勝: (14)觥籌交錯:_________
(15)蒼顏白發: 16)頹然乎其間:_________
(17)樹林陰翳: (18)太守謂誰:_________
3.解釋下列不同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1)歸:云歸而巖穴暝:_________
太守歸而賓客從也:_________
吾誰與歸:_________
(2)臨: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_________
臨溪而漁: _________
(3)謂:太守自謂:_________
太守謂誰:_________
(5)樂:山水之樂:_________
樂其樂:_________
人知從太守游而樂:_________
(6)而:望之蔚然而深秀者:_________
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_________
往來而不絕者:_________
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_________
(7)秀:佳木秀:_________
蔚然而深秀者:_________
4.指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特殊用法。
(1)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_________
(2)名之者誰:_________
(3)故自號曰醉翁:_________
(4)雜然而前陳者:_________
(5)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_________
5.翻譯句子。
(1)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理解性默寫。
(1)寫“醉翁”別號由來的句子: , 。
(2)文中描寫山間四時之景的句子是: , , ,
, 。
(3)文段中寫朝暮之景的句子是: , ,
, 。
(4)文中照應“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的句子是: , ,

(5)文段寫瑯玡山和釀泉,是為了引出醉翁亭,接著解釋亭名的來由,其中跟文章的脈絡關系最密切的一句是: , 。
7. 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每段的內容。
第一段: 。
第二段: 。
第三段: 。
第四段: 。
8. 從選文看,太守醉并非因酒而起,而是 。。
9. 文中不僅寫了太守與眾賓客的游樂,還寫了滁人的游樂。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_____ ______
10. 本文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_____ ______
13 《湖心亭看雪》
【知識清單】
1.原文+譯文
【原文】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參考大意】崇禎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邊。大雪接連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飛鳥的聲音都消失了。這一天晚上八點左右,我撐著一葉小舟,穿著毛皮衣,帶著火爐,獨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彌漫,天與云與山與水,渾然一體,白茫茫一片。天光湖色全是白皚皚的。湖上影子。只有一道長堤的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舟中的兩三粒人影罷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見有兩個人鋪好氈子,相對而坐,一個小孩正把酒爐(里的酒)燒得滾沸。(他們)看見我,非常高興地說:“想不到在湖中還會有您這樣的人!”(他們)拉著我一同飲酒。我盡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們道別。(我)問他們的姓氏,(得知他們)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時候,船夫喃喃地說:“不要說相公您癡,還有像相公您一樣癡的人啊!”
2.作者簡介
本文選自《陶庵夢憶》。張岱,字宗子,號陶庵,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明末清初文學家。著有《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等。
3.讀準字音
毳衣(cuì) 霧凇沆碭(hàng dàng) 更定(gēng) 更有此人(gèng)
4.文言積累
一詞多義 更:是日更定矣(古代夜間的計時單位) 更有癡似相公者(還)一:余拏一小舟(數詞)上下一白(全)上下一白(白色)是:是日更定矣(這)是金陵人(動詞,表判斷)
古今異義 是日更定矣(古義:這。 今義:用于判斷,與“非”相對。)余拏一小舟(古義:我;今義:剩下。)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古義:古人罰酒時用的酒杯。 今義:一種顏色。)
詞類活用 大雪三日(名詞作動詞,下大雪) 客此(名詞作動詞,客居)
特殊句式 判斷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是”表示判斷)倒裝句:更有癡似相公者。(狀語后置,正常語序應為“更有似相公癡者”。)
5.文章主旨
本文記述了一次湖心亭賞雪的往事,描繪了西湖雪后的潔凈之美,以及亭上的遇人之樂,表達了作者癡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以及閑情雅致,隱含著淡淡的故國之思。
【考點梳理】
1.文學常識填空。
本文選自 。張岱,字 ,號 ,山陰(今浙江紹興)人, 文學家。著有《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等。
2.解釋下列加點詞。
(1)更定:_________ (2)湖中人鳥聲俱絕:_________  
(3)余拏一小船:_________ (4)擁毳衣爐火:_________ 
(5)獨往湖心亭看雪:_________ (6)霧凇沆碭:_________ 
(7)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__ (8)余強飲三大白而別:_________ 
(9)客此:_________ (10)及下船:_________ 
3.翻譯句子。
(1)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_____ ______
(2)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_____ ______
4.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看雪的時間:______________
(2)看雪的地點:______________  
(3)看雪的人物:______________  
(4)看雪的氛圍:______________ 
(5)看雪的方式:_______________  
(6)看到的雪景:______________
5. 下列句子中的“一”字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
A.惟長堤一痕 B.一童子燒酒爐正沸
C.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D.余拏一小舟
6. 用原文填空。
(1)由柳宗元的詩句“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能想到課文中的語句: 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具體描寫雪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高雅的情調不是每個人都能理解的,舟子就用“癡”字來形容作者,說說這個“癡”字有什么深刻含義
_____ ______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文言文專題復習(九上)學案
目錄:
11 岳陽樓記
12 醉翁亭記
13 湖心亭看雪
11 《岳陽樓記》
【知識清單】
1.原文+譯文
【原文】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參考大意】慶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職到巴陵郡做太守。隔了一年,政治清明通達,人民安居和順,各種荒廢的事業都興辦起來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大它原有的規模,把唐代名家和當代人的詩賦刻在它上面。囑托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情。
我觀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銜接遠山,吞沒長江,流水浩浩蕩蕩,無邊無際,一天里陰晴多變,氣象千變萬化。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景象。前人的記述(已經)很詳盡了。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峽,向南面直到瀟水和湘水,降職的官吏和來往的詩人,大多在這里聚會,(他們)觀賞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感情大概會有所不同吧?
像那陰雨連綿,接連幾個月不放晴,寒風怒吼,渾濁的浪沖向天空;太陽和星星隱藏起光輝,山岳隱沒了形體;商人和旅客(一譯: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槳折斷;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長嘯,猿在悲啼,(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有一種離開國都、懷念家鄉,擔心人家說壞話、懼怕人家批評指責,滿眼都是蕭條的景象,感慨到了極點而悲傷的心情。
到了春風和煦,陽光明媚的時候,湖面平靜,沒有驚濤駭浪,天色湖光相連,一片碧綠,廣闊無際;沙洲上的鷗鳥,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游來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蘭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時大片煙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波動的光閃著金色,靜靜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漁夫的歌聲在你唱我和地響起來,這種樂趣(真是)無窮無盡啊!(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感到心胸開闊、心情愉快,光榮和屈辱一并忘了,端著酒杯,吹著微風,覺得喜氣洋洋了。
哎呀!我曾探求過古時仁人的心境,或者和這些人的行為兩樣的,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壞,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時,就為百姓擔憂;不在朝廷做官而處在僻遠的江湖中間就為國君憂慮。他進也憂慮,退也憂愁。既然這樣,那么他們什么時候才會感到快樂呢?古仁人必定說:“先于天下人的憂去憂,晚于天下人的樂去樂。”呀。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與誰一道歸去呢?寫于為慶歷六年九月十五日。
2.作者簡介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文學家、教育家,世稱“范文正公”。
3.讀準字音
浩浩湯湯(shāng) 霏霏(fēi) 隱曜(yào) 檣傾楫摧(qiáng)(jí)
岸芷汀蘭(zhǐ)(tīng) 謫(zhé) 陰風怒號(háo)
4.文言積累
通假字 屬予作文以記之(同“囑”,囑托)百廢具興(同“俱”,全,皆,都)
一詞多義 明:越明年(到了第二年,就是慶歷五年)至若春和景明(明媚)以:屬予作文以記之(用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因為 ) 夫:予觀夫巴陵勝狀(那)嗟夫(表句尾感嘆)觀:予觀夫巴陵勝狀( 看)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景象)極:北通巫峽,南極瀟湘(盡) 此樂何極(窮盡,盡頭)感極而悲者矣(表示程度深) 或:或異二者之為(或許)而或長煙一空(有時)空:濁浪排空(天空) 長煙一空(消散) 通:政通人和(順利) 北通巫峽、(通向) 和:政通人和(和樂) 春和景明(和煦) 一:一碧萬頃(一片)長煙一空(全)在洞庭一湖(全部) 則:然則何時而樂耶(那么)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就是) 歸:微斯人,吾誰與歸(歸依)云歸而巖穴暝(聚攏)
古今異義 氣象萬千(古義:景色和事物。 今義:天氣變化;氣象萬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種多樣、非常壯觀。)微斯人(古義:(如果)無,沒有。 今義:微小。)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古義:景象。 今義:看。)橫無際涯(古義:廣遠。今義:與“豎”相對)濁浪排空(古義:沖向天空。 今義:排開)予觀夫巴陵勝狀(古義:指示代詞,表遠指,相當于“那” 。 今義:丈夫,夫人)前人之述備矣(古義:詳盡。 今義:準備)增其舊制(古義:規模。 今義:制度)作文(古義:寫文章。 今義:寫作練習)則有去國懷鄉(古義:京城。 今義:國家)則有去國懷鄉(古義:離開。 今義:與“來”相對)予嘗求古仁人之心(古義:曾經。 今義:品嘗)寵辱偕忘(古義:榮耀。 今義:恩寵)沙鷗翔集(古義:群鳥停息在樹上。 今義:集體,集中)進亦憂(古義:在朝廷做官。 今義:前進)退亦憂(古義:不在朝廷做官。 今義:后退)
詞類活用 百廢具興(形容詞作名詞,荒廢了的事物)先天下之憂而憂(名詞作狀語,在……之前)后天下之樂而樂(名詞作狀語,在……之后)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名詞作動詞,封建王朝官吏降職或遠調)憂讒畏譏(名詞作動詞,別人說壞話)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形容詞作名詞,賢明之人)而或長煙一空(形容詞作動詞,消散)北通巫峽,南極瀟湘(名詞活用作狀語,向北;向南)
特殊句式 倒裝句:微斯人,吾誰與歸?(疑問代詞“誰”作賓語,賓語前置。語序應為“吾與誰歸”。)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狀語后置)遷客騷人,多會于此。(狀語后置)居廟堂之高……處江湖之遠……(定語后置)判斷句: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也”表判斷語氣。)省略句:屬(zhǔ)予(yú)作文以記之。(省略主語“滕子京”。)
5.課文主旨
作者借描寫岳陽樓的景色及遷客騷人登樓覽景后所產生的不同的感情,表達了自己的博大胸襟和遠大的政治抱負。
【考點梳理】
1.文學常識填空。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文學家、教育家,世稱“范文正公”。
2.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1)越明年:到 (2)增其舊制:規模
(3)巴陵勝狀:美好 (4)橫無際涯:邊際
(5)朝暉夕陰:日光 (6)岳陽樓之大觀也:壯麗景象
(7)然則北通巫峽:如此……那么 (8)南極瀟湘:至、到達
(9)遷客騷人:貶謫、降職 (10)連月不開:指天氣放晴
(11)濁浪排空:沖向天空 (12)日星隱曜:光芒
(13)檣傾楫摧:倒下 折斷 (14)薄暮冥冥:昏暗
(15)去國懷鄉:離開 (16)春和景明:日光
(17)一碧萬頃:極言廣闊 (18)沙鷗翔集:停息
(19)長煙一空:全 (20)寵辱偕忘:一起
(21)把酒臨風:持、執 (22)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探索
(23)或異二者之為:或許、也許 (24)微斯人:如果沒有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1)屬予作文以記之:屬,同“囑”,囑托。
(2)百廢具興:具,同“俱”,全,皆,都。
4.指處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特殊用法。
(1)百廢具興:形容詞作名詞,荒廢了的事物
(2)先天下之憂而憂:名詞作狀語,在……之前
(3)后天下之樂而樂:名詞作狀語,在……之后
(4)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名詞作動詞,封建王朝官吏降職或遠調
(5)憂讒畏譏:名詞作動詞,別人說壞話
(6)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形容詞作名詞,賢明之人
(7)而或長煙一空:形容詞作動詞,消散
(8)北通巫峽,南極瀟湘:名詞活用作狀語,向北;向南
5.理解性默寫。
(1)《岳陽樓記》中描述“古仁人”的闊大胸襟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岳陽樓記》中借鳥歡魚躍描繪晴明之景的句子是: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3)《岳陽樓記》中從時間角度描寫岳陽樓景象的句子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4)由“四面湖光歸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這副對聯,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陽樓記》中的兩句話: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5)在《岳陽樓記》中,作者探討古人悲喜不受客觀環境和景物的影響,也不因個人得失而變化的人生最高境界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6)《岳陽樓記》中,動靜結合描寫湖光山色的語句是:浮光躍金,靜影沉壁。
6.翻譯句子。
(1)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景象。
(2)前人之述備矣。
前人的記述(已經)很詳盡了。
(3)遷客騷人,多會于此。
降職的官吏和來往的詩人,大多在這里聚會。
(4)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他們)觀賞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感情大概會有所不同吧?
7.閱讀《岳陽樓記》選文,完成下面問題。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1)下面句子中,對加點的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C)
A. 前人之述備矣(詳盡) B. 連月不開(天氣放晴)
C. 則有去國懷鄉(國家) D.至若春和景明(日光)
【解析】C.國都。
(2)下面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
A.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行道之人弗受
B. 然則北通巫峽 康肅忿然曰
C. 感極而悲者矣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
D. 其必曰 其真無馬邪
【解析】A.都是:的;B.這樣/……的樣子;C.表順承/表轉折;D.他/表詰問語氣
(3)下面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B)
A.“微斯人,吾誰與歸”是一個倒裝句,起突出強調作用,正常的語序應該是“微斯人,吾與誰歸”。
B.選文語言充分體現了漢語的音樂美:記敘多用散句,長短錯落,質樸平實;寫景多用偶句,兩兩相對,珠聯璧合。
C.選文中間兩段,所寫的景象特點截然不同,卻都寫了游人的“覽物之情”,而這“覽物之情”與“古仁人”的理念也并無不同。
D.作者在尾段擬出一問一答,假托古圣立言,發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豪言壯語,點明了全篇主旨。
【解析】這“覽物之情”與“古仁人”的理念不同。
8.本文在寫法上最大的特點是什么?
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
12 《醉翁亭記》
【知識清單】
1.原文+譯文
【原文】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參考大意】環繞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幾座山峰,樹林和山谷尤其優美。遠遠望過去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是瑯琊山。沿著山路走六七里,漸漸聽到潺潺的流水聲,是一股水流從兩峰之間飛瀉而下,是釀泉。泉水沿著山峰折繞,沿著山路拐彎,有一座亭子像飛鳥展翅似地,飛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這亭子的是誰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給它取名的又是誰呢?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名。太守和他的賓客們來這兒飲酒,只喝一點兒就醉了;而且年紀又最大,所以自號“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賞山水的美景。欣賞山水美景的樂趣,領會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陽的升起,山林里的霧氣散了;煙云聚攏來,山谷就顯得昏暗了;朝則自暗而明,暮則自明而暗,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開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樹木枝繁葉茂,形成一片濃密的綠蔭;風高霜潔,水落石出,這就是山中的四季。早晨進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樂趣也是無窮無盡的。
至于背著東西的人在路上歡唱,走路的人在樹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應答,老人彎著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領著走,來來往往不斷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邊釣魚,溪水深并且魚肉肥美;用釀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雜七雜八的擺放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辦的宴席。宴會喝酒的樂趣,不在于彈琴奏樂,投壺的人中了,下棋的贏了,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時起時坐大聲喧鬧的人,是歡樂的賓客們。一個臉色蒼老的老人,醉倒在眾人中間,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陽下山了,人影散亂,賓客們跟隨太守回去了。樹林里的枝葉茂密成林,鳥兒到處叫,是游人離開后鳥兒在歡樂地跳躍。但是鳥兒只知道山林中的快樂,卻不知道人們的快樂。而人們只知道跟隨太守游玩的快樂,卻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樂為快樂啊。醉了能夠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敘這樂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誰呢?是廬陵歐陽修吧。
2.作者簡介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文學家、史學家,且在政治上負有盛名。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
3.讀準字音
環滁(chú) 林壑(hè) 蔚然(wèi) 瑯琊(láng yá) 潺潺(chán chán)
釀泉(niàng) 翼然(yì) 飲少輒醉(zhé) 晦(huì) 傴僂提攜(yǔ lǚ tí xié) 酒洌(liè) 山肴野蔌(yáo sù) 觥籌交錯(gōng chóu) 頹然(tuí) 陰翳(yì)
4.文言積累
一詞多義 歸:云歸而巖穴暝 (聚攏)太守歸而賓客從也 (回去)微斯人,吾與誰歸(歸依)樂:山水之樂(樂趣) 游人去而禽鳥樂也(歡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歡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以……為樂)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麗)佳木秀而繁陰(茂盛)謂:太守自謂(命名,稱作)太守謂誰(是)予謂菊(認為)臨: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 (居高而下)臨溪而漁(靠近,來到)之:瀉出于兩峰之間者(的)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名之者誰(它,指醉翁亭)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主謂之間,不譯)絕: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斷)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與世隔絕)佛印絕類彌勒(極,非常)宴:太守宴也(設宴) 宴酣之樂(宴會)出:水落而石出者(顯露) 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出來)發:野芳發而幽香(開放) 蒼顏白發(頭發)而: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連詞,表并列)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連詞,表順承) 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 (連詞,表遞進,而且)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連詞,表遞進,而且)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 (連詞,表順承) 云歸而巖穴暝 (連詞,表順承) 野芳發而幽香 (連詞,表順承) 佳木秀而繁陰 (連詞,表順承) 水落而石出者 (連詞,表順承) 朝而往,暮而歸 (連詞,表修飾) 四時之景不同,而樂意無窮也 (因果連詞,所以,因而) 往來而不絕者 (連詞,表修飾) 臨溪而漁 (連詞,表修飾) 溪深而魚肥 (連詞,表并列)泉香而酒洌 (連詞,表并列)雜然而前陳者 (連詞,表修飾)起坐而喧嘩者 (連詞,表并列)已而夕陽在山 (“已”的詞綴,不譯)太守歸而賓客從也 (連詞,表順承)游人去而禽鳥樂也 (連詞,表順承)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 (連詞,表轉折,卻)人知從太守游而樂 (連詞,表修飾)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連詞,表轉折,卻)
古今異義 非絲非竹(古義:管樂器。 今義:竹子。)四時之景不同(古義:季節。 今義:時間。)野芳發而幽香(古義:開放。 今義:散發。)醉翁之意不在酒(古義:情趣。 今義:愿望,心愿。)林霏開(古義:消散。 今義:打開。)頹然乎其間者(古義:醉醺醺的樣子。 今義:頹廢的樣子。)。
詞類活用 山行六七里 (名詞用作狀語,沿著山路)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 (名詞用作狀語,像鳥張開翅膀一樣)名之者誰 (名詞用作動詞,命名、取名)故自號曰醉翁 (名詞用作動詞,取別號)至于負者歌于途 (名詞用作動詞,歌唱)釀泉為酒 (名詞用作狀語,用釀泉的水)雜然而前陳者 (名詞用作狀語,在前面)太守宴也 (名詞用作動詞,設宴)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樂)
特殊句式 判斷句:(1)“也”表判斷環滁皆山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2)“……者,……也”表判斷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倒裝句: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是“于途歌”“于樹休”)醒能述以文者。(省略句,省略“述”后的賓語“之”;倒裝句,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是“醒能以文述之者”)省略句: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心”和“酒”之前都省略了介詞“于”)
5.文章主旨
本文極其生動地描寫了醉翁亭的秀麗環境和變化多姿的自然風光,勾勒出一幅太守與民同樂的圖畫,表達了作者寄情山水,隨遇而安,與民同樂的曠達情懷。
【考點梳理】
1.文學常識填空。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吉水廬陵人,北宋文學家。宋代文學革新運動的領導人物,被后世尊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散文、詩詞、史傳等都有相當成就。
2.解釋加點詞。
(1)環滁:環繞著滁州城 (2)蔚然而深秀者:茂盛的樣子
(3)峰回路轉:曲折、回環 (4)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居高面下
(5)醉翁之意不在酒:意趣,情趣 (6)林霏開:彌漫的云氣
(7)云歸而巖穴暝:昏暗 (8)野芳發而幽香:花
(9)佳木秀而繁陰:茂盛 (10)泉香而酒洌:清
(11)山肴野蔌:菜蔬 (12)宴酣之樂:盡興地喝酒
(13)弈者勝:下棋 (14)觥籌交錯:交互錯雜
(15)蒼顏白發:蒼老的容顏 (16)頹然乎其間:倒下的樣子
(17)樹林陰翳:遮蓋 (18)太守謂誰:為,是
3.解釋下列不同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1)歸:云歸而巖穴暝:聚攏
太守歸而賓客從也:回去
吾誰與歸:歸依
(2)臨: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居高而下
臨溪而漁:靠近
(3)謂:太守自謂:命名
太守謂誰:為,是
(5)樂:山水之樂:樂趣
樂其樂:以……為樂
人知從太守游而樂:歡樂
(6)而: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連詞,表并列
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連詞,表順承
往來而不絕者:連詞,表修飾
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連詞,表轉折,卻
(7)秀:佳木秀:茂盛
蔚然而深秀者:秀麗
4.指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特殊用法。
(1)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名詞用作狀語,像鳥張開翅膀一樣
(2)名之者誰:名詞用作動詞,命名、取名
(3)故自號曰醉翁:名詞用作動詞,取別號
(4)雜然而前陳者:名詞用作狀語,在前面
(5)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樂
5.翻譯句子。
(1)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
譯:那西南方的幾座山峰,樹林和山谷格外秀美。一眼望去,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是瑯琊山。
(2)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
譯:沿著山路走六七里,漸漸聽到潺潺的水聲,看到流水從兩座山峰之間傾瀉而出的,那是釀泉。
(3)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譯:山勢回環,路也跟著轉彎,一座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一樣的亭子,高踞于泉水之上,那就是醉翁亭。
(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譯: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賞山水的美景。
(5)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譯: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會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6)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
譯:像那太陽的升起的時候,樹林里的霧氣散了;煙云聚攏來,山谷就顯得昏暗了;或暗或明,變化不一,這就是山中早晚的景象啊。
(7)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
譯:野花開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俊秀的樹木枝繁葉茂,形成一片濃郁的綠蔭;天高氣爽,水面下降,隱石現出,這就是山中的四季啊。
(8)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譯:清晨前往,黃昏歸來,四季的景色不同,樂趣也是無窮無盡的啊。
(9)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
譯:宴會喝酒的樂趣,不在于音樂;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贏了,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時起時坐大聲喧鬧的人,是歡樂的賓客們。
(10)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譯:一個臉色蒼老頭發花白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眾人中間,是太守喝醉了。
(11)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
譯:不久,太陽下山了,人影散亂,賓客們跟隨太守回去了。
(12)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譯:而人們只知道跟隨太守游玩的快樂,卻不知道太守把滁州百姓的快樂當作自己快樂啊。
(13)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譯:醉了能夠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述這樂事的人,就是太守。
6.理解性默寫。
(1)寫“醉翁”別號由來的句子: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
(2)文中描寫山間四時之景的句子是: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是山間之四時也。
(3)文段中寫朝暮之景的句子是: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
(4)文中照應“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的句子是: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5)文段寫瑯玡山和釀泉,是為了引出醉翁亭,接著解釋亭名的來由,其中跟文章的脈絡關系最密切的一句是: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7. 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每段的內容。
第一段:醉翁亭自然環境和命名緣由。
第二段:寫山間朝暮和四季景色。
第三段:寫滁人的游樂和太守的宴飲。
第四段:寫日暮醉歸,點明全篇主旨。
8. 從選文看,太守醉并非因酒而起,而是由于美麗的山間景色和百姓安定富足的生活。
9. 文中不僅寫了太守與眾賓客的游樂,還寫了滁人的游樂。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為下文寫太守樂作鋪墊,反映歐陽修治理有方,這里政通人和,人民安居樂業。
10. 本文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描寫了醉翁亭的秀麗環境和自然風光,描繪出一幅太守與民同樂的圖畫,表現作者隨遇而安,與民同樂的曠達情懷,抒發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生活愁緒的復雜感情。
13 《湖心亭看雪》
【知識清單】
1.原文+譯文
【原文】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參考大意】崇禎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邊。大雪接連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飛鳥的聲音都消失了。這一天晚上八點左右,我撐著一葉小舟,穿著毛皮衣,帶著火爐,獨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彌漫,天與云與山與水,渾然一體,白茫茫一片。天光湖色全是白皚皚的。湖上影子。只有一道長堤的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舟中的兩三粒人影罷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見有兩個人鋪好氈子,相對而坐,一個小孩正把酒爐(里的酒)燒得滾沸。(他們)看見我,非常高興地說:“想不到在湖中還會有您這樣的人!”(他們)拉著我一同飲酒。我盡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們道別。(我)問他們的姓氏,(得知他們)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時候,船夫喃喃地說:“不要說相公您癡,還有像相公您一樣癡的人啊!”
2.作者簡介
本文選自《陶庵夢憶》。張岱,字宗子,號陶庵,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明末清初文學家。著有《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等。
3.讀準字音
毳衣(cuì) 霧凇沆碭(hàng dàng) 更定(gēng) 更有此人(gèng)
4.文言積累
一詞多義 更:是日更定矣(古代夜間的計時單位) 更有癡似相公者(還)一:余拏一小舟(數詞)上下一白(全)上下一白(白色)是:是日更定矣(這)是金陵人(動詞,表判斷)
古今異義 是日更定矣(古義:這。 今義:用于判斷,與“非”相對。)余拏一小舟(古義:我;今義:剩下。)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古義:古人罰酒時用的酒杯。 今義:一種顏色。)
詞類活用 大雪三日(名詞作動詞,下大雪) 客此(名詞作動詞,客居)
特殊句式 判斷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是”表示判斷)倒裝句:更有癡似相公者。(狀語后置,正常語序應為“更有似相公癡者”。)
5.文章主旨
本文記述了一次湖心亭賞雪的往事,描繪了西湖雪后的潔凈之美,以及亭上的遇人之樂,表達了作者癡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以及閑情雅致,隱含著淡淡的故國之思。
【考點梳理】
1.文學常識填空。
本文選自《陶庵夢憶》。張岱,字宗子,號陶庵,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明末清初文學家。著有《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等。
2.解釋下列加點詞。
(1)更定:晚上八時左右 (2)湖中人鳥聲俱絕:消失  
(3)余拏一小船:撐船 (4)擁毳衣爐火:裹、圍 鳥獸的細毛  
(5)獨往湖心亭看雪:獨自 (6)霧凇沆碭:白氣彌漫的樣子  
(7)焉得更有此人:哪能 還 (8)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古人罰酒時用的酒杯  
(9)客此:客居此地 (10)及下船:等到 
3.翻譯句子。
(1)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長堤的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舟中的兩三粒人影罷了。
(2)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不要說相公您癡,還有像您 一樣癡的人呢!
4.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看雪的時間:凌晨 
(2)看雪的地點:湖心亭  
(3)看雪的人物:我及在湖心亭上碰到的兩人  
(4)看雪的氛圍:寂靜、空曠、混沌、孤獨的氛圍 
(5)看雪的方式:劃一小船獨往  
(6)看到的雪景:白茫茫一片
5. 下列句子中的“一”字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C )
A.惟長堤一痕 B.一童子燒酒爐正沸
C.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D.余拏一小舟
【解析】ABD均為數量詞,C意思是全。
6. 用原文填空。
(1)由柳宗元的詩句“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能想到課文中的語句: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2)文中具體描寫雪景的句子是: 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7.高雅的情調不是每個人都能理解的,舟子就用“癡”字來形容作者,說說這個“癡”字有什么深刻含義
作者借舟子的一個“癡”字點明主題,突出了作者癡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癡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表現了作者鐘情山水、淡泊孤獨、超凡脫俗的獨特個性。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馆陶县| 平和县| 德钦县| 巩义市| 永福县| 通道| 秦皇岛市| 依安县| 万安县| 平乡县| 湛江市| 黎川县| 闵行区| 哈尔滨市| 辽阳市| 莆田市| 涿州市| 富阳市| 渭南市| 舞钢市| 嘉善县| 富川| 剑阁县| 平武县| 麻江县| 揭西县| 大余县| 金堂县| 儋州市| 明星| 光泽县| 浠水县| 许昌市| 桂平市| 七台河市| 南投县| 江山市| 新邵县| 延长县| 抚顺县| 分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