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巴西》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巴西是拉丁美洲自然、文化、經濟等最具代表性的國家,基本代表了拉丁美洲的發展進程和社會現狀,是拉丁美洲的縮影,因此,對巴西的學習不僅是了解一個國家,同時也間接了解了整個拉丁美洲地區。教材緊緊圍繞熱帶大國、混血種人數量多、發展中的工農業以及熱帶雨林的開發和保護而展開。既體現了地理學科教學的基本理念,如關注自然環境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關系,樹立人地協調與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同時也突出了區域地理特色,如混血種人數量多、熱帶雨林的開發與保護等。二、學情分析七年級學生思想活躍,感情豐富,求知欲強,好勝心切,在接受知識上往往帶有濃厚的感彩,樂于接觸有趣的感性知識,因此,在設計《巴西》這一課的教學時,補充了一些圖片、視頻和文字材料,并用暢游巴西做主線,串起各環節知識點,增加了趣味性。另外,七年級學生通過已有的學習,已經具備了基本的讀圖、用圖能力,能夠在地圖上找出重要的地理事物,并能根據地圖和資料初步總結地理事物的分布規律,通過前面幾個國家和地區的學習,也初步掌握了國家和地區的學習方法。所以在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部分由學生自學完成。然而,他們的抽象思維、概括歸納和綜合分析能力較弱,看問題的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故教學中選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設計適度的啟發性問題,讓新知識構建在已有知識之上。三、課標要求1.根據地圖或其他資料說出某國家的種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語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特點;2.根據地圖或其他資料,聯系某國家自然條件的特點,簡要分析該國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實例;3.舉例說明某國家在自然資源開發和環境保護方面的經驗教訓。四、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運用圖文資料說明巴西人種構成特點,并結合巴西混血種人形成的原因,認識種族、文化等人文地理要素之間互相影響。2.結合資料說明巴西工農業發展的歷程和現實,了解工農業生產與自然環境及資源利用的關系。3.以熱帶雨林開發與保護為例,說明熱帶雨林的環境效益、巴西開發雨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以及保護措施。【過程與方法】1.在讀圖、析圖、填圖、閱讀與討論的過程中,認識巴西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氣候、河流等自然環境;2.培養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意識,提高綜合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掌握學習國家地理的一般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逐步養成關心和愛護環境的行為習慣;主動參與課堂討論和小組合作學習,形成積極思考和樂于探究的學習態度。【教學重點】1.巴西人種特點和人文要素的相互影響(區域認知、綜合思維)2.巴西工農業發展歷程、自然地理環境對工農業生產的影響、工業區位因素(區域認知、綜合思維、人地協調觀)3.熱帶雨林的環境效益、巴西開發熱帶雨林的方式、保護熱帶雨林的措施(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教學難點】1.工農業生產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工業區位因素2.熱帶雨林的環境效益、開發與保護【教學方法與策略】多媒體輔助教學、情境教學法、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等等。【教學準備】教師:搜索相關視頻文件、文字資料和圖片資料,制作多媒體課件。學生:根據課前自學要求,預習課文。五、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新課引入 圖片展示 展示世界杯、狂歡節、桑巴舞、耶穌像的圖片,提問:同學們,看了這些圖片,猜到我們的環球旅游下一站是哪個國家了嗎? 看圖片猜國家 課前熱身,激發學生好奇心。明確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 出示學習目標 齊讀學習目標 明確本節課學習目標和學習重點。設置情境 熱帶王國之旅 展示巴西熱帶王國之旅行程安排。 了解學習安排 設置情境,激發學習熱情。自主學習和展示 巴西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 課前提前布置自主學習內容,包括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氣候、河流等,組織學生展示自學成果。 課前按要求自學,課堂展示自學成果。 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小導游介紹 巴西多元文化 提前跟小導游溝通,布置任務,查閱資料了解巴西人種構成和多元文化。 小導游按介紹任務提前查閱相關資料,做發言準備。 培養學生查閱資料的能力、組織語言的能力和大膽展示的自信。承上啟下 咖啡王國 展示巴西咖啡生產和出口的數字和視頻資料。 觀看視頻 拓展知識、開闊視野。小組探究 咖啡的地區分布 展示關于咖啡生長條件的文字資料、地形圖、氣候圖等,組織學生進行小組探究。 以小組為單位,根據教師提供的材料進行探究活動,選出小組代表發言。 針對近兩年中考題型的變化,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樹立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的理念。承上啟下 巴西工農業發展概況 補充介紹主要農產品,過度到工業生產概況。 了解巴西工農業發展概況。 起承上啟下作用,轉入工業發展。讀圖分析 工業分布與資源的關系 出示巴西礦產與工業分布圖,布置讀圖任務: 1、找出主要礦產資源分布地區; 2、找出主要城市分布地區; 3、填表分析工業分布與礦產資源的關系。 按教師提供的材料和要求,完成讀圖分析任務并展示。 培養讀圖分析能力,會分析工業分布與資源的關系。視頻和圖片展示 熱帶雨林的作用和開發 展示相關視頻和圖片,介紹熱帶雨林的重要作用和不合理開發產生的一系列問題。 觀看視頻,并思考熱帶雨林的作用,以及開發過程產生的環境問題。 圖文與視頻結合,加深學生對熱帶雨林的認識。小組討論 熱帶雨林應該開發還是保護 組織各小組以“熱帶雨林應該開發還是保護”為主題進行討論和展示。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并選出小組代表發言。 通過討論,引導學生正確認識開發與保護的關系,樹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自由發言 為保護熱帶雨林建言獻策 教師提問:你對保護熱帶雨林有哪些好的建議呢,請說說你的想法。 學生思考后自由發言。 使學生樹立主人翁意識,能夠理論聯系實際,為保護熱帶雨林提出可行的建議。課堂小結 對本節課知識進行回顧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回顧:“同學們,快樂的巴西之旅結束了,通過本次游學,你都有哪些收獲呢?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學生對本節課重點知識進行回顧,學生代表發言。 培養學生及時總結的習慣六、課后反思(一)課堂中的幾個閃光點1.注重培養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能力本節課設計了自學、探究、讀圖歸納、自由發言等多種學習活動。將學生比較熟悉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多元文化以自學和展示的形式進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搜集資料的能力。而綜合性較強的因地制宜發展農業和工業布局則以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培養合作探究的能力。2.設置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結合七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和學習興趣,以熱帶王國之旅為主線,串起各環節知識點,加上視頻和圖片介紹,盡量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3.重視德育滲透,貫徹人地協調發展理念關于咖啡分布區域的探究活動滲透了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的基本觀念,而熱帶雨林的開發和保護更是直接體現了可持續發展觀,從課堂反饋可以看出,學生的環保意識還是非常強的。4.課堂把控較好,對課堂生成問題處理得當本節課出現了兩次生成問題,一是對熱帶雨林該開發還是該保護,原本是安排的小組討論,但由于學生已經預習,對相關內容比較熟悉,還沒布置討論任務已有多位學生舉手,臨時改成了自由發言;二是在課堂總結環節有一位學生說了解了咖啡的生長習性,也決定放棄種植咖啡的夢想,因為中國熱帶面積小,很難找到合適的地區,教師馬上聯想到云南種植咖啡的材料,借機進行了相應介紹和拓展,并鼓勵他可以繼續實現夢想。(二)本節課的不足之處1.由于時間限制,有些思考和探討只是淺嘗輒止,沒有深入,比如巴西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還可以進一步探究這樣分布的原因。為了彌補此處不足,布置了學生周末回家查閱資料,完成這一探究任務。2.對熱帶雨林的過度開發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可以增加一些圖片、視頻和時事材料,讓學生可以更直觀地感受到過度開發產生的危害,進一步強化保護熱帶雨林的意識。介于課堂教學存在的不足,我選取了這兩項作為微課視頻的主題,希望與課堂教學互為補充,相得益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