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備戰中考語文易錯點分析01 文學文化常識易錯陷阱1:作者與作品的匹配(文學常識)【分析】文學常識的內容涉及古今中外的作家、作品、年代,面廣量大,紛繁復雜。所以需要將這些知識點按類別分類整理,這樣就會建立起一個清晰的知識體系。識記起來按照類別進行,這樣有利于知識鏈條的建立。【避坑技巧】1.分類法,即把眾多的作家、作品分成古代、現代、外國三方面進行歸納整理。2.網絡法,即對一個作家來說,將其名字一篇名一名句,形成一個知識網,對作品多的作家(課文中出現的)可將其作品羅列,涉及文學常識方面的知識點加以歸納。3.表格法,即對一大類作家、作品列表對照,如中國古代作家、作品,可按年代先后列表簡記其姓名(字號)、朝代、集名、篇名、佳句……這三種方法要相互配合使用。易錯陷阱2:特殊稱謂要牢記(文化常識)【分析】古代文化常識牽涉甚廣,內容龐雜,所以需要將這些知識點按類別分類整理,這樣就會建立起一個清晰的知識體系。識記起來按照類別進行,這樣有利于知識鏈條的建立。古代文化常識主要有如下類別:古代官職、人物稱謂、教育科舉、宗法禮俗、天文歷法、古代地理、文學藝術、器物服飾等。在識記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出現頻率較高的內容,這往往是考題的重點所在。但同時也要注意,其他的內容門類在以往考題中出現次數少,在某種程度上加大了其在以后的考試中出現的幾率,所以不能掉以輕心,如天文歷法、文學藝術等。另外,在復習過程中,不建議沉迷于偏難怪的內容。“常識”意為普通的知識、一般的知識,所以“古代文化常識”考查的應該是上述類別中最常見的知識點。【避坑技巧】1.化整為零,分解記憶此考點的內容特點決定了我們更適合將它分解開來,分散到平時的學習中,抓好零散時間,逐一攻破。例如,每天的早讀課,或者課間,或是每晚休息前的十分鐘,這樣一點點地積攢,最后總量就會非??捎^。具體的時間因人而異,總之是將零散的時間利用好。再者,古代文化常識內容細碎,提醒大家要反復翻看,這樣才能強化記憶。建議循環記憶五次以上,才能達到較好的記憶效果。2.立足教材,注重積累現在的考試往往抓住書下注釋,如《桃花源記》中“黃發垂髫”指“老人和小孩”,和《醉翁亭記》中出現的“傴僂提攜”是一個意思。復習時抓住課文,避免做無用功。【易錯點提醒一】作品與作者的匹配(文化常識)【例1】(2022·江蘇無錫·中考真題)下列有關文學、文化常識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杜甫,字子美,號少陵野老,是唐代現實主義詩人,史稱“詩仙”。B.蒲松齡,清代小說家,世稱“聊齋先生”,著有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C.古人以山北水南為陰,山南水北為陽,“達于漢陰”中的“漢陰”是漢水的南面。D.中國自古以來就講究禮儀,如“持兵揖”中的“揖”指“拱手行禮”。【答案】A【解析】 A.杜甫,史稱“詩圣”,不是“詩仙”?!霸娤伞笔侵咐畎住9蔬xA。易錯分析:對作品與作者辨別不清。【變式1-1】(2023·江蘇連云港·統考中考真題)班級開展“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主題學習活動,同學們積極參與。①兩千多年前《莊子》中第一次提到“宇宙”。莊子憑借汪洋zì( )肆的想象力,描繪宇宙的“出無本,入無竅”,這樣的 一直延續到今日——宇宙到底是如何形成的——有許多突破也仍有許多未解之謎。科學的mèi( )力正在于面對著無窮未知。對未知抱有濃厚興趣和想象,覺得未知世界里少一分可能就好像少一分精彩,甚至感到失望,這種無窮的探索欲是科學家的本色。②科學家需要什么特質?智力、毅力、勇氣……但是這些都不算是科學家的 ,各領域的達人都需具備?!昂闷嫘脑炀涂茖W家和詩人”,好奇心才是科學家的專屬特質。③科學家的好奇心需要呵( )護、需要寬容,需要安定的環境讓他們心無旁騖地埋頭鉆研。在牛頓發現萬有引力的時候,人類并不知道有朝一日能夠用來探索太空甚至星際移民。艷羨諾貝爾科學獎的人們,更應該了解榮耀背后,是一顆顆幫助發現與創造的好奇心。④霍金曾說,人類很難在這個脆弱的星球上再延續千年。其實,科學家的“ ”,往往更多是一種對人類自身命運的好奇和思索。如果沒有這些好奇心,如果不用這些好奇心來思考未來,人類很難交出一份滿意的發展答卷。(選自《人民日報》2013年12月9日有刪改)“好奇心造就科學家和詩人”,請從你熟悉的科學家和詩人中尋找依據。【答案】示例:①周建平小時候對夜空中的中國首顆人造地球衛星產生了好奇心,從此點燃了自己的科學夢想,長大后成為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②李白對月亮充滿好奇心,于是寫出了“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唯美詩句。 3.示例:霍金的話警示人類只有保持好奇心,不斷探索未來,才能再續輝煌。【解析】本題考查文學常識?!昂闷嫘脑炀涂茖W家和詩人”意思是科學家憑借著對事物的好奇心,發明研究新事物;詩人憑借對周圍景物的好奇心,寫出一篇篇優美的詩篇。從自己熟悉的科學家和詩人中尋找依據證明這個觀點即可。示例:瓦特對燒水冒出的蒸汽十分好奇,他對此進行了研究,改良了蒸汽機,這才推動了英國的工業革命;唐代著名邊塞詩人岑參好奇的性格讓他寫作的邊塞詩別具一格,同樣是云,而他筆下的云卻奇麗壯美,流傳千古。如“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易錯點提醒二】特殊稱謂要牢記(文化常識)【例2】(2023·江蘇無錫·統考中考真題)下列有關文學、文化常識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老師在教授《岳陽樓記》時,推薦同學們去參觀惠山古鎮的范文正公。B.父親節將至,有同學在給父親的賀卡上寫道:令尊大人,祝您康健順意!C.在“民族魂”主題閱讀活動中,小錫推薦閱讀魯迅小說集《吶喊》《彷徨》。D.一位無錫籍企業家說道:“我這次回無錫投資建廠,是為了報效桑梓?!?br/>【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文學文化常識 。B.“令尊大人”表述不正確。“令尊”是敬辭,是對他人父親的尊稱,不能用來稱呼自己的父親。易錯分析:掌握謙敬關系。【變式2-1】(2023·江蘇鹽城·統考中考真題)根據語境完成題目。2023年,鹽城迎來建市四十周年,四十載櫛風沐雨,四十載春華秋實。鹽城建市以來的四十年,是一部勠力同心、踔厲奮發的創業史;是一部自強不息,永不懈dài( )的奮斗史;是一部勁帆高懸、乘風破浪的發展史?;赝氖昀^承,開tuò( )、創新的奮斗歷程,我們跋( )山涉水,步履不停?!白弑榻辞剿?,猶道桑梓更清美”,今天的鹽城,增長與轉型良性互動,發展與生態相得益彰( ),經濟與社會協調并進,鹽城人正以“拼”的干勁,“燃”的①_____,“敢”的②_____,堅定綠色發展追求,奏響“沿海綠城、國際濕地”的嶄新畫卷,為美麗中國呈上鹽城篇章。“走遍江淮千山水,猶道桑梓更清美”中的“桑梓”,在中國文化中指代 。【答案】家鄉【解析】桑梓:古代村落的房前屋后,遍植桑樹、梓樹,有“桑梓之地,父母之邦”的說法。后來,“桑梓”成了中國文化中故鄉、家鄉的代名詞。A組 中考真題1、(2023·四川巴中·統考中考真題)研學活動中,大家交流文學文化常識,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經》是中國浪漫主義詩歌的源頭,收錄了西周到春秋時期的詩歌305篇,多采用重章疊句的形式,常用賦、比、興的手法。B.中國文化崇尚“和”,它體現在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商人經商講究“和氣生財”,家人相處講究“家和萬事興”等。C.孟子是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稱為“亞圣”。他的名句“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時時警醒著世人。D.李白和杜甫是唐詩的兩座高峰,其中杜甫曾漂泊巴蜀,在浣花溪旁寫下了著名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文學文化常識。A.“浪漫主義”有誤,應為:現實主義。故選A。2、(2023·湖南湘潭·統考中考真題)下列說法不準確的一項是( )A.在端午節,人們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民間流傳著吃粽子、賽龍舟、掛艾葉等習俗。B.《愛蓮說》是宋代周敦頤的作品,“說”是古代的一種文體,用來警誡自己或稱述功德。C.毛澤東《沁園春·雪》“稍遜風騷”一句中的“風騷”,本指《國風》和《離騷》,后泛指文章辭藻。D.譚嗣同發出“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不解平”的感慨,表現了他沖破羅網、勇往直前、追求個性解放的少年意氣。【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文學常識。B.“說”是古代的一種議論性文體,可以記敘、說明、議論;而非“用來警誡自己或稱述功德”;注意“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用來警誡自己或稱述功德。3、(2023·湖南郴州·統考中考真題)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天下第十八福地蘇仙嶺”中的“?!?,從書寫形式來看屬于行書。B.“地球上的一滴眼淚”此句運用比喻手法,表現出仰天湖的面積極小。C.周敦頤是唐代哲學家,其代表作《愛蓮說》中的“說”是一種文體。D.“流傳著浪漫神奇故事的龍女溫泉”一句中的“浪漫”是動詞。【答案】A【解析】B.有誤,此比喻是為了表現仰天湖的美麗;C.有誤,周敦頤是宋代哲學家;D.有誤,“浪漫”是形容詞;故選A。4、(2022·四川巴中·統考中考真題)探究活動中,大家交流文學文化常識,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白衣古鎮名士吳德瀟進士,任官知縣。進士,是古代科舉會試及第者之稱,其中一甲三名依次是狀元、榜眼、探花。B.《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魯迅稱贊《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C.中華詩文卷帙浩繁,逐漸形成了一些表意相對固定的詞語,如“萬鐘”指優厚的俸祿,“桑梓”指故鄉,“南冠”指俘虜,“扶搖”指旋風。D.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都有獨特習俗,如端午競舟,中秋賞月,除夕守歲等。【答案】A【解析】考查對文化常識的理解和辨析。A.“進士,是古代科舉會試及第者之稱”有誤,進士是中國科舉考試制度中功名的最高等級,是古代科舉殿試及第者之稱;5、(2021·四川巴中·統考中考真題)某同學與大家交流文學文化常識,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葉圣陶,原名葉紹鉤,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倪煥之》、童話集《稻草人》等。B.我國古代有很多長度計量單位,如《愚公移山》“高萬仞”中的“仞”,《魚我所欲也》“一豆羹”中的“豆”。C.中國是禮儀之邦,“拜手”是古代男子跪拜禮的一種,“長跪”是兩膝著地,挺直身子表示敬意,如《唐雎不辱使命》中的“長跪而謝之”。D.章回體是中國古代長篇小說的一種敘述體式,章回體小說每回前用單句或兩句“對偶”的文字做標題,稱為“回目”。如《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學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戶行兇鬧捷報”。【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對文學文化常識的掌握。B.錯誤,《魚我所欲也》“一豆羹”中的“豆”不是計量單位,“豆”是古代盛食物的一種容器,形似高腳盤。B組 最新模擬題1.(2023·浙江臺州·統考一模)小文在閱讀茅盾文學獎得主王旭烽的《向天臺》時,做了批注,你認為哪一項批注有誤( )A.【原文】《真誥》說:“(天臺山)高一萬八千丈,周回八百里……當斗牛之分,上應臺宿,故曰天臺?!?br/>【批注】天臺山的“臺”念tāi,這個讀音與天上的星宿有關。B.文中引用徐霞客《游天臺山日記》原文首句:癸丑之三月晦【批注】“癸丑”采用的是中國古代干支紀年法,“三月晦”是指農歷三月的最后一天。C.【原文】曹景宗曾受命出兵北魏,大敗魏將楊大眼于準水。在武帝華光殿慶功宴上,沈約等大臣以“映”韻聯句賦詩,輪到曹氏僅余“競”“病”兩字,大家無不為他犯難。【批注】偶數詩句尾字只能用“競”“病”兩字,難哉!難哉!D.【原文】太子晉王子喬“趕上了詩書禮樂的教化;‘樂’在那個時代純屬道器,是人生精神完的必修課?!?br/>【批注】我國古代有“六藝”之說,包含了詩、書、禮、樂、射、御,“射”就是《醉翁亭記》中“射者中”的“射”。【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文學文化常識識記。D.“六藝”中的“射”指的是射箭技術,《醉翁亭記》中“射者中”的“射”指的是投壺,宴飲時的一種游戲;故選D。2.(2023·湖南長沙·長沙市南雅中學校考二模)小雅同學通過初中三年的學習,對唐宋散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想要在班級中進行一場關于“唐宋散文”的微分享,他對自己最喜歡的五位作家做出了如下梳理,并有如下論斷和推測,其中不正確的一項是( )作家 基本信息 代表作韓愈 字退之,世稱“韓昌黎”,曾經因上《論佛骨表》勸諫而被貶潮州。 《馬說》《師說》柳宗元 字子厚,世稱“柳河東”,曾參與“永貞革新”,失敗后被貶永州。 永州八記:《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等歐陽修 字永叔,是蘇軾和曾鞏的老師,曾貶至滁州。 《醉翁亭記》《豐樂亭記》蘇軾 字子瞻,與蘇洵、蘇轍合稱為“三蘇”,曾經多次遭受貶謫,在此期間創作了許多經典代表作。 《記承天寺夜游》《赤壁賦》范仲淹 字希文,曾發起“慶歷新政”,推行改革,失敗后自請出京。 《岳陽樓記》A.蘇軾曾多次被貶,在此期間創作了許多經典作品。據此推斷《記承天寺夜游》與他的貶謫經歷相關。B.曾鞏是歐陽修的得意弟子,由此可以推測曾鞏是宋代著名散文家。C.柳宗元在“永貞革新”失敗后被貶永州,在此期間創作了情感基調基本一致的“永州八記”。由此可以推斷,《袁家渴記》表達了詩人游歷山水時的樂觀豁達。D.韓愈創作的《馬說》借馬表達了對統治者不能識別人才的強烈憤慨,據此可以推測韓愈的散文風格為曲折自如、詞鋒銳利。【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文學常識的識記。C.《袁家渴記》和《小石潭記》都屬于“永州八記”,情感相似,都是表達了自己被貶后的失意與苦悶。選項中“《袁家渴記》表達了詩人游歷山水時的樂觀豁達”理解有誤;故選C。3.(2023·山東淄博·統考一模)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A.人們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難覓或樂曲高妙,人們也喜歡在“借問人間愁寂意,伯牙絕弦已無聲”等詩句中提及“知音”故事。B.著名雜文作家馬南邨在《不求甚解》中,從人們在生活中對“不求甚解”誤解談起,追根溯源其原始語境本義,闡發自己認識,并用實例作證,告知讀者讀書“不求甚解”、“觀其大略”、把握書籍精神實質也是一種讀書方法,并補充說明觀其大略同樣需要認真讀書。C.司馬遷在《孫權勸學》中敘寫了孫權勸學呂蒙后,呂蒙才略有驚人長進的故事;其主持編纂的《資治通鑒》是一部編年體史書。D.俄國作家托爾斯泰在小說《窮人》中記述了一個寒風呼嘯夜晚,桑娜夫婦主動收養已故鄰居西蒙兩個孤兒的故事,真實反映了沙俄專制制度下貧民的悲慘生活,贊美了桑娜夫婦寧可自己吃苦也要幫助他人的高貴品質。【答案】C【詳解】考查文學文化常識的識記。C.《資治通鑒》(常簡作《通鑒》),是由北宋史學家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并非“司馬遷”,司馬遷著有《史記》;故選C。4、(2023·河北唐山·統考二模)寒假期間,你觀看老師推薦的紀錄片《“字”從遇見你》,摘錄了第8集“冊”解說語并檢查完善。甲骨文“冊”的樣子一望而知,是把竹片或木用繩子系在一起。人們用毛筆在竹片上寫字,保存時再把它們卷成一卷一卷的,后人所說的“萬卷書”“書卷氣”也由此而來。從商朝到漢末,中國人一直使用竹簡記錄文明。相傳孔子晚年好讀《周易》,韋編三絕,這不僅體現了孔子好讀書,更說明竹簡極易損耗和“體重”超標,“冊”終究逃不過被疊代的命運。聯系《過零丁洋》,你知道“竹簡”還有 、簡牘等代稱。【答案】汗青【詳解】本題考查文化常識?!哆^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生自古以來有誰能夠長生不死?我要留一片愛國的丹心映照史冊。汗青:同汗竹,史冊。古代用簡寫字,先用火烤干其中的水分,干后易寫而且不受蟲蛀,也稱汗青。5.(2023·江蘇宿遷·統考二模)小文所在的班級開展“呼喚文化自信,共建精神家園”的活動,小潔查找到下列材料,請按要求作答。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民族的靈魂,是人們的精神家園,更是一個國家yì立不倒的根基所在。中華傳統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華傳統文化中“自強不息”“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厚德載物”“見賢思齊”……等理念和情懷,有著不可低估的當代價值。我們要更加努力地使文化自信充分融入現代化實踐的各個方面,讓社會發展的各個層面都洋溢著人文關懷。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中國向世界舞臺中心的穩健邁進,文化自信的價值必將日益zhāng顯。小潔將平日所學習到的部分文化常識進行歸納,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尊兄”“令堂”“奉陪”“大駕”屬于敬辭類,“家父”“舍弟”“拙作”“鄙人”屬于謙辭類。B.古代男子十八歲舉行加冠儀式,表示成年,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十八。C.干支紀年是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順序排列組合的六十甲子來紀年,如《水調歌頭》:“丙辰中秋”中的“丙辰”。D.在科舉考試中,考生如果在鄉試、會試、殿試都獲得第一名,則可以獲得“三元及第”的殊榮。【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文化常識識記。B.有誤。古代男子二十歲舉行加冠儀式,表示成年,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故選B。6.(2023·江蘇徐州·統考二模)“大美中國”采風活動之“尋訪東坡”小組追尋東坡足跡由密州來到徐州黃樓,需要你幫他們完成以下任務,才能繼續前行。請根據語境作答。熙寧十年(1077年),蘇軾由密州調任徐州知州,到達不久,黃河決口于城下,蘇軾日夜(A),率民軍擋水。水退后,為避免徐州不遭水害,蘇軾奏請朝廷撥款,在徐州筑提、固岸并建黃樓。“蕩蕩清河埔,黃樓我所開”出自蘇軾《送鄭戶曹》詩,此詩歷數徐州山川勝跡和古今豪杰,亦寫出了建造黃樓的初zhōng( )。為慶祝黃樓落成,蘇軾于元豐元年重陽節廣邀名人故友,在黃樓賦詩作畫。蘇軾作《九日黃樓作》;蘇轍、秦觀雖不在徐州,也都作了《黃樓賦》;陳師道作《黃樓銘》……“黃樓聚會”kān( )稱徐州歷史上的一場文壇盛事,黃樓因蘇軾之名而成為后世文人墨客到徐州必游的風景勝地之一。蘇軾在徐州兩年間,抗洪保城、開發煤炭、勸勉農商、倡導文教、治盜安民。徐州老百姓對其(B),世代流傳。古彭州官何其多,也唯有蘇軾被叫做“蘇徐州”。小徐為采風活動整理資料的時候,不小心把徐州幾處名勝古跡的對聯弄混了,請你幫他找找適合黃樓的是哪一副( )A.于東山之麓,升高得景,放鶴適其所隱,比西湖之嶼,隨處皆梅,作亭名亦相宜。B.碧水柔波,不盡黎民厚意;黃樓明月,長留太守清風。C.血淚灑鸞箋,七字清吟酬白傅;香魂依燕幕,千秋遺跡并黃樓。D.風吼雷鳴,拔山除暴;云飛旗舞,戲馬興戎。【答案】B【詳解】考查對聯。A.結合“放鶴”可知是徐州云龍山放鶴亭對聯;B.“太守”指蘇軾,蘇軾在調任彭城(今徐州)三個月后,便面臨一場人與自然的決戰。那年的7月17日,黃河在澶州的曹村決口,洪水泛濫,淹沒45個縣。生死攸關之際,蘇軾結廬城下,帥旗高舉,身先士卒,蓑衣草鞋,指揮在抗洪第一線。他親率5000民夫,無艱不往,苦戰70多個日日夜夜,洪水終于退去。后來,經神宗皇帝親自批準動工,在黃河邊上修建了黃樓。黃樓的這副楹聯,寫出了徐州父老鄉親對蘇軾的深深懷念與感恩,也道出了蘇軾一心為民、兩袖清風的情懷;C.為徐州燕子樓對聯。燕子樓,原在江蘇徐州城南。唐德宗貞元時,為尚書張建封故宅中樓閣。張建封侍妾。張卒后,關盼盼誓不再嫁,居此樓十余年而不改初衷。D.為徐州戲馬臺對聯。上聯贊頌項羽“徐暴”安良,叱咤風云;下聯描述西楚霸王觀戲馬的情景,白云滾滾,戰旗獵獵,人歡馬叫。故選B。7、(2023·四川巴中·統考模擬預測)某校組織九年級學生開展“登高·祈?!睂嵺`探究活動,請閱讀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題。(1)活動中,同學們進行了文學、文化常識交流,下列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A.《曹劌論戰》選自《左傳》?!蹲髠鳌酚置洞呵镒笫蟼鳌贰蹲笫洗呵铩?,道家經典之一,是中國古代的史學和文學名著,相傳為春秋時期左丘明所作。B.《白楊禮贊》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作者茅盾,原名沈德鴻,字雁冰,作家、社會活動家,代表作有小說《蝕》三部曲、《子夜》《四世同堂》等。C.《變色龍》的作者契訶夫,是十九世紀俄國杰出的現實主義作家、戲劇家。小說中的“變色龍”成為見風使舵、善于變相、投機鉆營者的代名詞。D.“冠”是古代貴族所戴帽子的總稱。古時男子十八歲舉行加冠(束發戴帽)儀式,表示已經成人。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十八。(2)下面是迎恩書院前院對聯中下聯的詞語,其順序已打亂,請根據上聯重新排列。文脈 三峰 點睛 貫古今 回龍 筆架 綿綿上聯:飛鳳浴火百頂翎冠盛德朗朗昭竹帛下聯:【答案】(1)C (2)回龍點(1)本題考查文學、文化常識。A. “道家經典之一”錯,《左傳》是一部注釋《春秋》的著作,屬于如家著作;B. “代表作有……《四世同堂》”錯,《四世同堂》是老舍的代表作;D. “古時男子十八歲舉行加冠(束發戴帽)儀式”“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十八”錯,古代二十歲行加冠禮,表示成年。故選C。(2)本題考查對聯。解答對聯題,要熟練掌握對聯的相關知識,上下聯必須字數相等、詞性相同、意義相同(相近)或相反、仄起平收。根據所給上聯“飛鳳浴火百頂翎冠盛德朗朗昭竹帛”,“飛鳳”為動詞+名詞的結構,那么,下聯應選擇“回龍”;上聯“浴火”為動賓結構,故下聯應選“點睛”;上聯“百頂”為數量詞,故下聯應選“三峰”;上聯“翎冠”為名詞,故下聯應選“筆架”;因“筆架”為“山”字形狀,故用“三峰”來修飾;上聯“盛德朗朗”為主謂結構,“朗朗”為疊詞,故下聯應選擇“文脈綿綿”;上聯“昭竹帛”為動賓結構,故下聯應為“貫古今”;故下聯合起來應為“回龍點睛三峰筆架文脈綿綿貫古今”。8.(2023·江蘇泰州·統考二模)學校開展“走進傳統國色,探尋文化之美”專題系列活動,你積極參與其中。【我探究】活動時,同學們對顏色中隱藏的文化密碼進行了探究。請你用追溯詞源的方法,探究“汗青”“青史”兩個詞語中“青”的文化內涵。【答案】示例:1.古人用竹簡記事,2.竹子的顏色是青色的,3.故而在中國古代,青色與書籍有了微妙的聯系。4.“汗青”和“青史”都是史冊的意思。【詳解】本題考查文化常識。古代在竹簡上書寫,先以火烤竹去濕,再刮去竹青部分,以便于書寫和防蛀,稱為汗青;在中國古代,青色與書籍有了聯系。古代以竹簡記事,故稱史籍為“青史”。這里的“青”指的是竹簡,“史”是指歷史或史書。因為在還沒有發明紙張的古代,一般的書籍大都使用竹簡所制成。竹簡也就是串起來的竹片,古人將其編聯成形狀像“冊”字的書,是古代人用作書寫的工具,亦用來記載歷史,所以后世即以青史作為史書的代稱?!昂骨唷焙汀扒嗍贰倍际鞘穬缘囊馑肌?br/>9、(2023·江蘇徐州·統考二模)文化部組織“文學、文化常識辨識活動”,請你慧眼辨識正確的一項( )A.王冕尊奉母教,王祥臥冰求鯉,他們都是孝順的楷模;范進癡迷科舉,李逵笑傲江湖,他們功成名就后母親離世,意在警示后人“子欲孝而親不待”,孝順要趁早。B.藤野先生為了醫術文化的傳遞,向弱國留學生展示了他博愛的“新思想”;魯迅難忘散文《社戲》中那夜的“好戲好豆”,展現了他對自由平等新文化的追求。C.《史記》和《資治通鑒》合稱“史學雙璧”,它們都是編年體史書;《木蘭詩》和《孔雀東南飛》合稱“樂府雙璧”,它們都是樂府敘事詩。D.“洪水”是破壞文化遺產的人為因素,如“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我們要豁達面對;“干戈”指戰爭,是破壞文化遺產的自然因素,如“宮闕萬間都做了土”,我們要“化干戈為玉帛”。【答案】A【詳解】考查文學文學常識。B.《社戲》是小說,不是散文;C.《史記》是紀傳體,《資治通鑒》是編年體;D.“夏水襄陵”中的“水”是江水,不是洪水;故選A。10.(2023·寧夏吳忠·統考模擬預測)請將下列對聯正確序號填入對應的節日括號內。①孟生落帽快登臨 ②青蒲注酒益芬芳 ③秀野踏青晨行早④綠艾懸門漆藻彩 ⑤芳草拾翠暮忘歸 ⑥靖節排冠歸隱去清明( ) 端陽( ) 重陽( )【答案】 ③⑤ ④② ⑥①【詳解】考查文學文化常識。①孟生,即孟嘉。孟嘉在重陽聚會中帽落而依然風度翩翩,當人們嘲笑他時,又能從容應對使四座嘆服??芍獙仃?;②青蒲注酒,是指掛菖蒲,飲雄黃酒。對應端陽(端午);③秀野踏青,可知在春季,對應清明;④綠艾懸門,是指門上懸掛艾草,對應端陽(端午)⑤芳草拾翠,可知在春季,對應清明;⑥靖節是陶淵明的謚號。由于陶淵明喜菊,歸隱時正在秋季??芍獙仃?;普通話中,陰平、陽平為平,上聲、去聲為仄;換言之,一二聲是平,三四聲是仄。結合對聯平仄的要求,上下聯尾字(聯腳)平仄應相反,并且上聯為仄,下聯為平,仄起平收。臨(lín),芳(fāng),早(zǎo),彩(cǎi),歸(guī),去(qù)。據此可知,清明③⑤,端陽④②,重陽⑥①。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備戰中考語文易錯點分析01 文學文化常識易錯陷阱1:作者與作品的匹配(文學常識)【分析】文學常識的內容涉及古今中外的作家、作品、年代,面廣量大,紛繁復雜。所以需要將這些知識點按類別分類整理,這樣就會建立起一個清晰的知識體系。識記起來按照類別進行,這樣有利于知識鏈條的建立。【避坑技巧】1.分類法,即把眾多的作家、作品分成古代、現代、外國三方面進行歸納整理。2.網絡法,即對一個作家來說,將其名字一篇名一名句,形成一個知識網,對作品多的作家(課文中出現的)可將其作品羅列,涉及文學常識方面的知識點加以歸納。3.表格法,即對一大類作家、作品列表對照,如中國古代作家、作品,可按年代先后列表簡記其姓名(字號)、朝代、集名、篇名、佳句……這三種方法要相互配合使用。易錯陷阱2:特殊稱謂要牢記(文化常識)【分析】古代文化常識牽涉甚廣,內容龐雜,所以需要將這些知識點按類別分類整理,這樣就會建立起一個清晰的知識體系。識記起來按照類別進行,這樣有利于知識鏈條的建立。古代文化常識主要有如下類別:古代官職、人物稱謂、教育科舉、宗法禮俗、天文歷法、古代地理、文學藝術、器物服飾等。在識記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出現頻率較高的內容,這往往是考題的重點所在。但同時也要注意,其他的內容門類在以往考題中出現次數少,在某種程度上加大了其在以后的考試中出現的幾率,所以不能掉以輕心,如天文歷法、文學藝術等。另外,在復習過程中,不建議沉迷于偏難怪的內容。“常識”意為普通的知識、一般的知識,所以“古代文化常識”考查的應該是上述類別中最常見的知識點。【避坑技巧】1.化整為零,分解記憶此考點的內容特點決定了我們更適合將它分解開來,分散到平時的學習中,抓好零散時間,逐一攻破。例如,每天的早讀課,或者課間,或是每晚休息前的十分鐘,這樣一點點地積攢,最后總量就會非??捎^。具體的時間因人而異,總之是將零散的時間利用好。再者,古代文化常識內容細碎,提醒大家要反復翻看,這樣才能強化記憶。建議循環記憶五次以上,才能達到較好的記憶效果。2.立足教材,注重積累現在的考試往往抓住書下注釋,如《桃花源記》中“黃發垂髫”指“老人和小孩”,和《醉翁亭記》中出現的“傴僂提攜”是一個意思。復習時抓住課文,避免做無用功。【易錯點提醒一】作品與作者的匹配(文化常識)【例1】(2022·江蘇無錫·中考真題)下列有關文學、文化常識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杜甫,字子美,號少陵野老,是唐代現實主義詩人,史稱“詩仙”。B.蒲松齡,清代小說家,世稱“聊齋先生”,著有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C.古人以山北水南為陰,山南水北為陽,“達于漢陰”中的“漢陰”是漢水的南面。D.中國自古以來就講究禮儀,如“持兵揖”中的“揖”指“拱手行禮”。【答案】A【解析】 A.杜甫,史稱“詩圣”,不是“詩仙”?!霸娤伞笔侵咐畎住9蔬xA。易錯分析:對作品與作者辨別不清。【變式1-1】(2023·江蘇連云港·統考中考真題)班級開展“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主題學習活動,同學們積極參與。①兩千多年前《莊子》中第一次提到“宇宙”。莊子憑借汪洋zì( )肆的想象力,描繪宇宙的“出無本,入無竅”,這樣的 一直延續到今日——宇宙到底是如何形成的——有許多突破也仍有許多未解之謎。科學的mèi( )力正在于面對著無窮未知。對未知抱有濃厚興趣和想象,覺得未知世界里少一分可能就好像少一分精彩,甚至感到失望,這種無窮的探索欲是科學家的本色。②科學家需要什么特質?智力、毅力、勇氣……但是這些都不算是科學家的 ,各領域的達人都需具備?!昂闷嫘脑炀涂茖W家和詩人”,好奇心才是科學家的專屬特質。③科學家的好奇心需要呵( )護、需要寬容,需要安定的環境讓他們心無旁騖地埋頭鉆研。在牛頓發現萬有引力的時候,人類并不知道有朝一日能夠用來探索太空甚至星際移民。艷羨諾貝爾科學獎的人們,更應該了解榮耀背后,是一顆顆幫助發現與創造的好奇心。④霍金曾說,人類很難在這個脆弱的星球上再延續千年。其實,科學家的“ ”,往往更多是一種對人類自身命運的好奇和思索。如果沒有這些好奇心,如果不用這些好奇心來思考未來,人類很難交出一份滿意的發展答卷。(選自《人民日報》2013年12月9日有刪改)“好奇心造就科學家和詩人”,請從你熟悉的科學家和詩人中尋找依據。【答案】示例:①周建平小時候對夜空中的中國首顆人造地球衛星產生了好奇心,從此點燃了自己的科學夢想,長大后成為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②李白對月亮充滿好奇心,于是寫出了“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唯美詩句。 3.示例:霍金的話警示人類只有保持好奇心,不斷探索未來,才能再續輝煌。【解析】本題考查文學常識?!昂闷嫘脑炀涂茖W家和詩人”意思是科學家憑借著對事物的好奇心,發明研究新事物;詩人憑借對周圍景物的好奇心,寫出一篇篇優美的詩篇。從自己熟悉的科學家和詩人中尋找依據證明這個觀點即可。示例:瓦特對燒水冒出的蒸汽十分好奇,他對此進行了研究,改良了蒸汽機,這才推動了英國的工業革命;唐代著名邊塞詩人岑參好奇的性格讓他寫作的邊塞詩別具一格,同樣是云,而他筆下的云卻奇麗壯美,流傳千古。如“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易錯點提醒二】特殊稱謂要牢記(文化常識)【例2】(2023·江蘇無錫·統考中考真題)下列有關文學、文化常識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老師在教授《岳陽樓記》時,推薦同學們去參觀惠山古鎮的范文正公。B.父親節將至,有同學在給父親的賀卡上寫道:令尊大人,祝您康健順意!C.在“民族魂”主題閱讀活動中,小錫推薦閱讀魯迅小說集《吶喊》《彷徨》。D.一位無錫籍企業家說道:“我這次回無錫投資建廠,是為了報效桑梓?!?br/>【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文學文化常識 。B.“令尊大人”表述不正確。“令尊”是敬辭,是對他人父親的尊稱,不能用來稱呼自己的父親。易錯分析:掌握謙敬關系。【變式2-1】(2023·江蘇鹽城·統考中考真題)根據語境完成題目。2023年,鹽城迎來建市四十周年,四十載櫛風沐雨,四十載春華秋實。鹽城建市以來的四十年,是一部勠力同心、踔厲奮發的創業史;是一部自強不息,永不懈dài( )的奮斗史;是一部勁帆高懸、乘風破浪的發展史。回望四十年繼承,開tuò( )、創新的奮斗歷程,我們跋( )山涉水,步履不停?!白弑榻辞剿q道桑梓更清美”,今天的鹽城,增長與轉型良性互動,發展與生態相得益彰( ),經濟與社會協調并進,鹽城人正以“拼”的干勁,“燃”的①_____,“敢”的②_____,堅定綠色發展追求,奏響“沿海綠城、國際濕地”的嶄新畫卷,為美麗中國呈上鹽城篇章。“走遍江淮千山水,猶道桑梓更清美”中的“桑梓”,在中國文化中指代 。【答案】家鄉【解析】桑梓:古代村落的房前屋后,遍植桑樹、梓樹,有“桑梓之地,父母之邦”的說法。后來,“桑梓”成了中國文化中故鄉、家鄉的代名詞。A組 中考真題1、(2023·四川巴中·統考中考真題)研學活動中,大家交流文學文化常識,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經》是中國浪漫主義詩歌的源頭,收錄了西周到春秋時期的詩歌305篇,多采用重章疊句的形式,常用賦、比、興的手法。B.中國文化崇尚“和”,它體現在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商人經商講究“和氣生財”,家人相處講究“家和萬事興”等。C.孟子是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稱為“亞圣”。他的名句“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時時警醒著世人。D.李白和杜甫是唐詩的兩座高峰,其中杜甫曾漂泊巴蜀,在浣花溪旁寫下了著名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文學文化常識。A.“浪漫主義”有誤,應為:現實主義。故選A。2、(2023·湖南湘潭·統考中考真題)下列說法不準確的一項是( )A.在端午節,人們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民間流傳著吃粽子、賽龍舟、掛艾葉等習俗。B.《愛蓮說》是宋代周敦頤的作品,“說”是古代的一種文體,用來警誡自己或稱述功德。C.毛澤東《沁園春·雪》“稍遜風騷”一句中的“風騷”,本指《國風》和《離騷》,后泛指文章辭藻。D.譚嗣同發出“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不解平”的感慨,表現了他沖破羅網、勇往直前、追求個性解放的少年意氣。【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文學常識。B.“說”是古代的一種議論性文體,可以記敘、說明、議論;而非“用來警誡自己或稱述功德”;注意“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用來警誡自己或稱述功德。3、(2023·湖南郴州·統考中考真題)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天下第十八福地蘇仙嶺”中的“福”,從書寫形式來看屬于行書。B.“地球上的一滴眼淚”此句運用比喻手法,表現出仰天湖的面積極小。C.周敦頤是唐代哲學家,其代表作《愛蓮說》中的“說”是一種文體。D.“流傳著浪漫神奇故事的龍女溫泉”一句中的“浪漫”是動詞。【答案】A【解析】B.有誤,此比喻是為了表現仰天湖的美麗;C.有誤,周敦頤是宋代哲學家;D.有誤,“浪漫”是形容詞;故選A。4、(2022·四川巴中·統考中考真題)探究活動中,大家交流文學文化常識,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白衣古鎮名士吳德瀟進士,任官知縣。進士,是古代科舉會試及第者之稱,其中一甲三名依次是狀元、榜眼、探花。B.《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魯迅稱贊《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C.中華詩文卷帙浩繁,逐漸形成了一些表意相對固定的詞語,如“萬鐘”指優厚的俸祿,“桑梓”指故鄉,“南冠”指俘虜,“扶搖”指旋風。D.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都有獨特習俗,如端午競舟,中秋賞月,除夕守歲等。【答案】A【解析】考查對文化常識的理解和辨析。A.“進士,是古代科舉會試及第者之稱”有誤,進士是中國科舉考試制度中功名的最高等級,是古代科舉殿試及第者之稱;5、(2021·四川巴中·統考中考真題)某同學與大家交流文學文化常識,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葉圣陶,原名葉紹鉤,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倪煥之》、童話集《稻草人》等。B.我國古代有很多長度計量單位,如《愚公移山》“高萬仞”中的“仞”,《魚我所欲也》“一豆羹”中的“豆”。C.中國是禮儀之邦,“拜手”是古代男子跪拜禮的一種,“長跪”是兩膝著地,挺直身子表示敬意,如《唐雎不辱使命》中的“長跪而謝之”。D.章回體是中國古代長篇小說的一種敘述體式,章回體小說每回前用單句或兩句“對偶”的文字做標題,稱為“回目”。如《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學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戶行兇鬧捷報”。【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對文學文化常識的掌握。B.錯誤,《魚我所欲也》“一豆羹”中的“豆”不是計量單位,“豆”是古代盛食物的一種容器,形似高腳盤。B組 最新模擬題1.(2023·浙江臺州·統考一模)小文在閱讀茅盾文學獎得主王旭烽的《向天臺》時,做了批注,你認為哪一項批注有誤( )A.【原文】《真誥》說:“(天臺山)高一萬八千丈,周回八百里……當斗牛之分,上應臺宿,故曰天臺?!?br/>【批注】天臺山的“臺”念tāi,這個讀音與天上的星宿有關。B.文中引用徐霞客《游天臺山日記》原文首句:癸丑之三月晦【批注】“癸丑”采用的是中國古代干支紀年法,“三月晦”是指農歷三月的最后一天。C.【原文】曹景宗曾受命出兵北魏,大敗魏將楊大眼于準水。在武帝華光殿慶功宴上,沈約等大臣以“映”韻聯句賦詩,輪到曹氏僅余“競”“病”兩字,大家無不為他犯難。【批注】偶數詩句尾字只能用“競”“病”兩字,難哉!難哉!D.【原文】太子晉王子喬“趕上了詩書禮樂的教化;‘樂’在那個時代純屬道器,是人生精神完的必修課。”【批注】我國古代有“六藝”之說,包含了詩、書、禮、樂、射、御,“射”就是《醉翁亭記》中“射者中”的“射”。【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文學文化常識識記。D.“六藝”中的“射”指的是射箭技術,《醉翁亭記》中“射者中”的“射”指的是投壺,宴飲時的一種游戲;故選D。2.(2023·湖南長沙·長沙市南雅中學??级#┬⊙磐瑢W通過初中三年的學習,對唐宋散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想要在班級中進行一場關于“唐宋散文”的微分享,他對自己最喜歡的五位作家做出了如下梳理,并有如下論斷和推測,其中不正確的一項是( )作家 基本信息 代表作韓愈 字退之,世稱“韓昌黎”,曾經因上《論佛骨表》勸諫而被貶潮州。 《馬說》《師說》柳宗元 字子厚,世稱“柳河東”,曾參與“永貞革新”,失敗后被貶永州。 永州八記:《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等歐陽修 字永叔,是蘇軾和曾鞏的老師,曾貶至滁州。 《醉翁亭記》《豐樂亭記》蘇軾 字子瞻,與蘇洵、蘇轍合稱為“三蘇”,曾經多次遭受貶謫,在此期間創作了許多經典代表作。 《記承天寺夜游》《赤壁賦》范仲淹 字希文,曾發起“慶歷新政”,推行改革,失敗后自請出京。 《岳陽樓記》A.蘇軾曾多次被貶,在此期間創作了許多經典作品。據此推斷《記承天寺夜游》與他的貶謫經歷相關。B.曾鞏是歐陽修的得意弟子,由此可以推測曾鞏是宋代著名散文家。C.柳宗元在“永貞革新”失敗后被貶永州,在此期間創作了情感基調基本一致的“永州八記”。由此可以推斷,《袁家渴記》表達了詩人游歷山水時的樂觀豁達。D.韓愈創作的《馬說》借馬表達了對統治者不能識別人才的強烈憤慨,據此可以推測韓愈的散文風格為曲折自如、詞鋒銳利。【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文學常識的識記。C.《袁家渴記》和《小石潭記》都屬于“永州八記”,情感相似,都是表達了自己被貶后的失意與苦悶。選項中“《袁家渴記》表達了詩人游歷山水時的樂觀豁達”理解有誤;故選C。3.(2023·山東淄博·統考一模)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A.人們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難覓或樂曲高妙,人們也喜歡在“借問人間愁寂意,伯牙絕弦已無聲”等詩句中提及“知音”故事。B.著名雜文作家馬南邨在《不求甚解》中,從人們在生活中對“不求甚解”誤解談起,追根溯源其原始語境本義,闡發自己認識,并用實例作證,告知讀者讀書“不求甚解”、“觀其大略”、把握書籍精神實質也是一種讀書方法,并補充說明觀其大略同樣需要認真讀書。C.司馬遷在《孫權勸學》中敘寫了孫權勸學呂蒙后,呂蒙才略有驚人長進的故事;其主持編纂的《資治通鑒》是一部編年體史書。D.俄國作家托爾斯泰在小說《窮人》中記述了一個寒風呼嘯夜晚,桑娜夫婦主動收養已故鄰居西蒙兩個孤兒的故事,真實反映了沙俄專制制度下貧民的悲慘生活,贊美了桑娜夫婦寧可自己吃苦也要幫助他人的高貴品質。【答案】C【詳解】考查文學文化常識的識記。C.《資治通鑒》(常簡作《通鑒》),是由北宋史學家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并非“司馬遷”,司馬遷著有《史記》;故選C。4、(2023·河北唐山·統考二模)寒假期間,你觀看老師推薦的紀錄片《“字”從遇見你》,摘錄了第8集“冊”解說語并檢查完善。甲骨文“冊”的樣子一望而知,是把竹片或木用繩子系在一起。人們用毛筆在竹片上寫字,保存時再把它們卷成一卷一卷的,后人所說的“萬卷書”“書卷氣”也由此而來。從商朝到漢末,中國人一直使用竹簡記錄文明。相傳孔子晚年好讀《周易》,韋編三絕,這不僅體現了孔子好讀書,更說明竹簡極易損耗和“體重”超標,“冊”終究逃不過被疊代的命運。聯系《過零丁洋》,你知道“竹簡”還有 、簡牘等代稱。【答案】汗青【詳解】本題考查文化常識?!哆^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生自古以來有誰能夠長生不死?我要留一片愛國的丹心映照史冊。汗青:同汗竹,史冊。古代用簡寫字,先用火烤干其中的水分,干后易寫而且不受蟲蛀,也稱汗青。5.(2023·江蘇宿遷·統考二模)小文所在的班級開展“呼喚文化自信,共建精神家園”的活動,小潔查找到下列材料,請按要求作答。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民族的靈魂,是人們的精神家園,更是一個國家yì立不倒的根基所在。中華傳統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華傳統文化中“自強不息”“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厚德載物”“見賢思齊”……等理念和情懷,有著不可低估的當代價值。我們要更加努力地使文化自信充分融入現代化實踐的各個方面,讓社會發展的各個層面都洋溢著人文關懷。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中國向世界舞臺中心的穩健邁進,文化自信的價值必將日益zhāng顯。小潔將平日所學習到的部分文化常識進行歸納,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尊兄”“令堂”“奉陪”“大駕”屬于敬辭類,“家父”“舍弟”“拙作”“鄙人”屬于謙辭類。B.古代男子十八歲舉行加冠儀式,表示成年,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十八。C.干支紀年是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順序排列組合的六十甲子來紀年,如《水調歌頭》:“丙辰中秋”中的“丙辰”。D.在科舉考試中,考生如果在鄉試、會試、殿試都獲得第一名,則可以獲得“三元及第”的殊榮。【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文化常識識記。B.有誤。古代男子二十歲舉行加冠儀式,表示成年,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故選B。6.(2023·江蘇徐州·統考二模)“大美中國”采風活動之“尋訪東坡”小組追尋東坡足跡由密州來到徐州黃樓,需要你幫他們完成以下任務,才能繼續前行。請根據語境作答。熙寧十年(1077年),蘇軾由密州調任徐州知州,到達不久,黃河決口于城下,蘇軾日夜(A),率民軍擋水。水退后,為避免徐州不遭水害,蘇軾奏請朝廷撥款,在徐州筑提、固岸并建黃樓。“蕩蕩清河埔,黃樓我所開”出自蘇軾《送鄭戶曹》詩,此詩歷數徐州山川勝跡和古今豪杰,亦寫出了建造黃樓的初zhōng( )。為慶祝黃樓落成,蘇軾于元豐元年重陽節廣邀名人故友,在黃樓賦詩作畫。蘇軾作《九日黃樓作》;蘇轍、秦觀雖不在徐州,也都作了《黃樓賦》;陳師道作《黃樓銘》……“黃樓聚會”kān( )稱徐州歷史上的一場文壇盛事,黃樓因蘇軾之名而成為后世文人墨客到徐州必游的風景勝地之一。蘇軾在徐州兩年間,抗洪保城、開發煤炭、勸勉農商、倡導文教、治盜安民。徐州老百姓對其(B),世代流傳。古彭州官何其多,也唯有蘇軾被叫做“蘇徐州”。小徐為采風活動整理資料的時候,不小心把徐州幾處名勝古跡的對聯弄混了,請你幫他找找適合黃樓的是哪一副( )A.于東山之麓,升高得景,放鶴適其所隱,比西湖之嶼,隨處皆梅,作亭名亦相宜。B.碧水柔波,不盡黎民厚意;黃樓明月,長留太守清風。C.血淚灑鸞箋,七字清吟酬白傅;香魂依燕幕,千秋遺跡并黃樓。D.風吼雷鳴,拔山除暴;云飛旗舞,戲馬興戎。【答案】B【詳解】考查對聯。A.結合“放鶴”可知是徐州云龍山放鶴亭對聯;B.“太守”指蘇軾,蘇軾在調任彭城(今徐州)三個月后,便面臨一場人與自然的決戰。那年的7月17日,黃河在澶州的曹村決口,洪水泛濫,淹沒45個縣。生死攸關之際,蘇軾結廬城下,帥旗高舉,身先士卒,蓑衣草鞋,指揮在抗洪第一線。他親率5000民夫,無艱不往,苦戰70多個日日夜夜,洪水終于退去。后來,經神宗皇帝親自批準動工,在黃河邊上修建了黃樓。黃樓的這副楹聯,寫出了徐州父老鄉親對蘇軾的深深懷念與感恩,也道出了蘇軾一心為民、兩袖清風的情懷;C.為徐州燕子樓對聯。燕子樓,原在江蘇徐州城南。唐德宗貞元時,為尚書張建封故宅中樓閣。張建封侍妾。張卒后,關盼盼誓不再嫁,居此樓十余年而不改初衷。D.為徐州戲馬臺對聯。上聯贊頌項羽“徐暴”安良,叱咤風云;下聯描述西楚霸王觀戲馬的情景,白云滾滾,戰旗獵獵,人歡馬叫。故選B。7、(2023·四川巴中·統考模擬預測)某校組織九年級學生開展“登高·祈?!睂嵺`探究活動,請閱讀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題。(1)活動中,同學們進行了文學、文化常識交流,下列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A.《曹劌論戰》選自《左傳》。《左傳》又名《春秋左氏傳》《左氏春秋》,道家經典之一,是中國古代的史學和文學名著,相傳為春秋時期左丘明所作。B.《白楊禮贊》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作者茅盾,原名沈德鴻,字雁冰,作家、社會活動家,代表作有小說《蝕》三部曲、《子夜》《四世同堂》等。C.《變色龍》的作者契訶夫,是十九世紀俄國杰出的現實主義作家、戲劇家。小說中的“變色龍”成為見風使舵、善于變相、投機鉆營者的代名詞。D.“冠”是古代貴族所戴帽子的總稱。古時男子十八歲舉行加冠(束發戴帽)儀式,表示已經成人。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十八。(2)下面是迎恩書院前院對聯中下聯的詞語,其順序已打亂,請根據上聯重新排列。文脈 三峰 點睛 貫古今 回龍 筆架 綿綿上聯:飛鳳浴火百頂翎冠盛德朗朗昭竹帛下聯:【答案】(1)C (2)回龍點(1)本題考查文學、文化常識。A. “道家經典之一”錯,《左傳》是一部注釋《春秋》的著作,屬于如家著作;B. “代表作有……《四世同堂》”錯,《四世同堂》是老舍的代表作;D. “古時男子十八歲舉行加冠(束發戴帽)儀式”“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十八”錯,古代二十歲行加冠禮,表示成年。故選C。(2)本題考查對聯。解答對聯題,要熟練掌握對聯的相關知識,上下聯必須字數相等、詞性相同、意義相同(相近)或相反、仄起平收。根據所給上聯“飛鳳浴火百頂翎冠盛德朗朗昭竹帛”,“飛鳳”為動詞+名詞的結構,那么,下聯應選擇“回龍”;上聯“浴火”為動賓結構,故下聯應選“點睛”;上聯“百頂”為數量詞,故下聯應選“三峰”;上聯“翎冠”為名詞,故下聯應選“筆架”;因“筆架”為“山”字形狀,故用“三峰”來修飾;上聯“盛德朗朗”為主謂結構,“朗朗”為疊詞,故下聯應選擇“文脈綿綿”;上聯“昭竹帛”為動賓結構,故下聯應為“貫古今”;故下聯合起來應為“回龍點睛三峰筆架文脈綿綿貫古今”。8.(2023·江蘇泰州·統考二模)學校開展“走進傳統國色,探尋文化之美”專題系列活動,你積極參與其中。【我探究】活動時,同學們對顏色中隱藏的文化密碼進行了探究。請你用追溯詞源的方法,探究“汗青”“青史”兩個詞語中“青”的文化內涵。【答案】示例:1.古人用竹簡記事,2.竹子的顏色是青色的,3.故而在中國古代,青色與書籍有了微妙的聯系。4.“汗青”和“青史”都是史冊的意思。【詳解】本題考查文化常識。古代在竹簡上書寫,先以火烤竹去濕,再刮去竹青部分,以便于書寫和防蛀,稱為汗青;在中國古代,青色與書籍有了聯系。古代以竹簡記事,故稱史籍為“青史”。這里的“青”指的是竹簡,“史”是指歷史或史書。因為在還沒有發明紙張的古代,一般的書籍大都使用竹簡所制成。竹簡也就是串起來的竹片,古人將其編聯成形狀像“冊”字的書,是古代人用作書寫的工具,亦用來記載歷史,所以后世即以青史作為史書的代稱。“汗青”和“青史”都是史冊的意思。9、(2023·江蘇徐州·統考二模)文化部組織“文學、文化常識辨識活動”,請你慧眼辨識正確的一項( )A.王冕尊奉母教,王祥臥冰求鯉,他們都是孝順的楷模;范進癡迷科舉,李逵笑傲江湖,他們功成名就后母親離世,意在警示后人“子欲孝而親不待”,孝順要趁早。B.藤野先生為了醫術文化的傳遞,向弱國留學生展示了他博愛的“新思想”;魯迅難忘散文《社戲》中那夜的“好戲好豆”,展現了他對自由平等新文化的追求。C.《史記》和《資治通鑒》合稱“史學雙璧”,它們都是編年體史書;《木蘭詩》和《孔雀東南飛》合稱“樂府雙璧”,它們都是樂府敘事詩。D.“洪水”是破壞文化遺產的人為因素,如“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我們要豁達面對;“干戈”指戰爭,是破壞文化遺產的自然因素,如“宮闕萬間都做了土”,我們要“化干戈為玉帛”。【答案】A【詳解】考查文學文學常識。B.《社戲》是小說,不是散文;C.《史記》是紀傳體,《資治通鑒》是編年體;D.“夏水襄陵”中的“水”是江水,不是洪水;故選A。10.(2023·寧夏吳忠·統考模擬預測)請將下列對聯正確序號填入對應的節日括號內。①孟生落帽快登臨 ②青蒲注酒益芬芳 ③秀野踏青晨行早④綠艾懸門漆藻彩 ⑤芳草拾翠暮忘歸 ⑥靖節排冠歸隱去清明( ) 端陽( ) 重陽( )【答案】 ③⑤ ④② ⑥①【詳解】考查文學文化常識。①孟生,即孟嘉。孟嘉在重陽聚會中帽落而依然風度翩翩,當人們嘲笑他時,又能從容應對使四座嘆服。可知對應重陽;②青蒲注酒,是指掛菖蒲,飲雄黃酒。對應端陽(端午);③秀野踏青,可知在春季,對應清明;④綠艾懸門,是指門上懸掛艾草,對應端陽(端午)⑤芳草拾翠,可知在春季,對應清明;⑥靖節是陶淵明的謚號。由于陶淵明喜菊,歸隱時正在秋季??芍獙仃?;普通話中,陰平、陽平為平,上聲、去聲為仄;換言之,一二聲是平,三四聲是仄。結合對聯平仄的要求,上下聯尾字(聯腳)平仄應相反,并且上聯為仄,下聯為平,仄起平收。臨(lín),芳(fāng),早(zǎo),彩(cǎi),歸(guī),去(qù)。據此可知,清明③⑤,端陽④②,重陽⑥①。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備戰中考語文易錯點分析-01 文學文化常識(學生版).docx 備戰中考語文易錯點分析-01 文學文化常識(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