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15:古詩詞鑒賞 (知識清單)【考點分布】2023年四川省中考古詩詞鑒賞考點分布2023年四川省中考古詩詞鑒賞考點分布地市 所考詩詞 原題再現(xiàn) 考點及答案(簡析)成都市 鷺鷥 杜牧 雪衣雪發(fā)青玉嘴, 群捕魚兒溪影中。 驚飛遠映碧山去, 一樹梨花落晚風。 (選自《樊川詩集注》) 14. 除了外形,詩人還寫到了有關“鷺鷥”的哪些內容?請結合全詩概括作答。 【考點】內容歸納概括 【答案】 捕魚之狀,驚飛之態(tài)。下面是一位同學對“詩歌末句描寫飄落的‘梨花’有何妙處”這一問題的回答,有不當和不完整之處,請結合詩意進行修改和補充。 飄落的“梨花”既暗示了春季,又表達了作者的傷春之情。 【考點】詩歌情感、手法賞析 【答案】 ① 修改:又委婉表達了作者對鷺鷥的喜愛之情。 ② 補充:將飛翔的鷺鷥比作飄落的梨花,與“碧山”形成色彩上的對比,共同構成清新唯美的畫面。自貢市 赤壁歌送別 李白 二龍①爭戰(zhàn)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 烈火張?zhí)煺赵坪?,周瑜于此破曹公?君去滄江望澄碧,鯨鯢唐突②留馀跡。 一一書來報故人,我欲因之壯心魄。 【注】①二龍:指爭戰(zhàn)的雙方。詩中指曹操和孫權。②鯨鯢:大魚名,此指曹操與孫劉聯(lián)軍雙方對戰(zhàn)的軍隊。唐突:觸犯。 20. 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C. 第五句點出送別主題,想象友人滄江獨望,表達對友人遭遇貶謫的深切同情。 【考點】詩歌內容情感分析判斷、人物處境 【答案】C 【解析】C.“表達對友人遭遇貶謫的深切同情”理解賞析不正確。第五句點出送別主題,想象友人滄江獨望,表達對友人的離去感到感傷,并未表達對友人遭遇貶謫的深切同情。21. 結尾“我欲因之壯心魄”一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考點】詩歌情感主旨探究 【答案】 詩歌前四句講的是赤壁之戰(zhàn),突出周瑜的事跡;后四句則是送別時有感而發(fā),希望友人經常來信報告佳音;“我欲因之壯心魄”指詩人希望能從友人那里得到鼓舞人心的信息,可以因之而大“壯”自己的“心”膽與氣“魄”;表達了詩人遠大的政治抱負與濟世救民的思想。瀘州市 秋夜 唐·方干 度鴻驚睡醒, 欹枕已三更。 夢破寂寥思, 燈殘零落明。 空窗閑月色, 幽壁靜蟲聲。 況是離鄉(xiāng)久, 依然無限情。 【注】欹:qī,依靠,倚靠。 12. 詩歌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氛圍?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考點】詩歌意境、詩人情感 【答案】 營造了孤苦寥落的氛圍,表現(xiàn)了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13. 請簡要賞析詩句“空窗閑月色,幽壁靜蟲聲”的妙處。 【考點】句子賞析;動靜結合的手法。 【答案】 運用動靜結合的手法,窗外明月高懸,聽著蟲叫聲,表現(xiàn)了詩人的孤苦,觸發(fā)思鄉(xiāng)之情。德陽市 離亭燕 張昇① 一帶江山如畫,風物向秋瀟灑。水浸碧天何處斷?霽色冷光相射。蓼嶼獲花洲,掩映竹籬茅舍。 云際客帆高掛,煙外酒旗低亞②。多少六朝興廢事,盡入漁樵閑話。悵望倚層樓,寒日無言西下。 20. 對這首詞的理解和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 ) D. 下闋從遠望天際到近看酒家,六朝變遷成為“閑話”,含蓄批評世人不關心國事。 【考點】詩人情感分析判斷 【答案】D 【簡析】D.“多少六朝興廢事,盡入漁樵閑話”意思是歷史更迭,六朝的興盛和衰亡已隨風消散,全都成了老百姓茶余飯后閑談的談資。此處通過懷古,寄托了詞人對六朝興亡的感慨,并非“含蓄批評世人不關心國事”。故選D。21. 請賞析“寒日無言西下”一句。 【考點】手法:通感、擬人、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感:擔憂、無奈、孤寂 【答案】作者以自身的感覺寫視覺,使用擬人的修辭(“寒日無言”實為詞人無言),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表達詞人面對國運的衰敗極其擔憂與無奈的孤寂之情。綿陽市 清平樂·和晁倅① 宋·王安中 花時微雨,未減春分數(shù)。占取簾疏花密處,把酒聽歌金縷②。 斜風輕度濃香,閑情正與春長。向晚紅燈入坐,嘗新青杏催觴③。 【注】①晁倅:晁姓官吏:②金縷:古曲名:③觴:酒杯。 (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D. 春日因其美好、短暫,更令人珍惜,本詞寫春光之美,旨在抒發(fā)傷春之感。 【考點】詩人情感分析 【答案】D 【簡析】D.有誤,詞人坐在百花叢深處,聽歌飲酒賞春的情景,表達了詞人熱愛春天的美好愿望。并非“旨在抒發(fā)傷春之感”。故選D。(2)“閑情”是本詞詞眼,詞人寫了哪些“閑事”來表現(xiàn)“閑情”?請結合全詞,簡要回答。 【考點】內容概括 【答案】 看花看雨、對酒聽歌、聽風聞香、燈下嘗杏 【簡析】由“把酒聽歌”“斜風輕度濃香”“紅燈入坐”“嘗新青杏”可知詞人圍繞“閑情”二字寫了賞花聽雨;坐在百花叢處聽歌飲酒;聞微風帶來的芳香;天色漸黑,紅燈初上,品嘗青梅等內容。廣元市 除夜宿石頭驛① 戴叔倫 旅館誰相問?寒燈獨可親。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 寥落悲前事,支離笑此身。愁顏與衰鬢,明日又逢春。 【注】①此詩作于詩人晚年任撫州刺史時期。 (1)詩歌中常運用表達技巧來增強其藝術美感。“旅館誰相問?寒燈獨可親”使用了________修辭手法;以“寒燈”來________詩人的心情。 【考點】設問修辭、渲染手法 【答案】① 設問 ② 渲染 【簡析】“旅館誰相問?寒燈獨可親”一個是設問,還有一個是擬人。設問烘托了自問自答的凄清氣氛,渲染了詩人內心的凄寂。(2)無數(shù)人期待除夕團聚守歲,辭舊迎新。詩人在除夕夜抒發(fā)了哪些情感?請簡要概括。 【考點】詩人情感探究 【答案】①新年將至,萬象更新,而詩人卻日漸衰老,透露出對人生遲暮的無奈;②詩人年年逢春,年年仍在漂泊,歲歲滿腹愁緒,表達了詩人的羈旅漂泊之苦。遂寧市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 孟浩然 山暝聽猿愁, 滄江急夜流。 風鳴兩岸葉, 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 維揚憶舊游。 還將兩行淚, 遙寄海西頭。 (1)請你從詩中選一聯(lián)為畫題詩,并用自己的語言描繪這聯(lián)詩的畫面。 所選詩句:______________ 描繪畫面:______________ 【考點】描繪畫面 【答案】① 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 ② 風在嘶吼,吹的兩岸的葉子瑟瑟發(fā)抖,不禁發(fā)出了凄涼的悲鳴;清冷的月光揮灑在江面上,照出一葉小舟,孤獨的隨波搖蕩。(2)小麗準備從整首詩的表現(xiàn)手法和情感角度分享品詩感悟,請為她寫出分享內容。 【考點】多感官描寫、借景抒情手法 【答案】①視覺和聽覺相融合:殘月、孤舟這是詩人眼中所見;風打樹葉聲,這是詩人耳中所聞。②借景抒情:借秋日夜晚桐廬江上蕭索、零落的景象,表達詩人失落飄零、迷惘悲苦、孤寂無依心緒。“還將兩行淚,遙客海西頭”兩句含蘊深情。將思鄉(xiāng)懷友之情表達得極其誠摯動人。南充市 登飛來峰 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潼關 譚嗣同 終古高云簇此城,秋風吹散馬蹄聲。 河流大野尤嫌束,山入潼關不解平。 (1)下列對詩歌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D. 乙詩第三句不說水之奔騰,而說其“尤嫌束”;末句不說山之巍峨,而說其“不解平”。運用夸張手法把山水寫活了。 【考點】修辭手法辨析 【答案】D 【簡析】運用擬人修辭,賦予河流、高山以人的情感,河水奔流還嫌拘束,山入潼關桀驁不馴,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了潼關山水的壯闊,也表現(xiàn)出詩人勇往直前的少年意氣。因此選項“運用夸張手法把山水寫活了”說法錯誤。選D。(2)結合甲、乙兩詩,簡要概括兩位作者在面對人生阻礙時態(tài)度的異同。 【考點】情感主旨的把握 【答案】同:面對人生阻礙時,兩位作者的態(tài)度均是不屈不撓、勇于進取。異:甲詩作者主張要高瞻遠矚,冷靜理智地解決問題;乙詩作者主張勇往直前、沖決羅網。眉山市 西江月·黃陵廟① 張孝祥 滿載一船明月,平鋪千里秋江。波神②留我看斜陽,喚起鱗鱗細浪。 明日風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水晶宮里奏霓裳③,準擬④岳陽樓上。 【注】①這首詞因船行洞庭湖畔黃陵廟下為風浪所阻而作。②波神:水神。③霓裳:唐代名曲。④準擬:準定。 11. 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C. “斜陽”與馬致遠筆下“夕陽西下”中的“夕陽”,都寄托著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 【考點】情感對比 【答案】C 【解析】C.有誤,“都寄托著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說法錯誤。詞中的“斜陽”表達的是一種輕松、愉悅之意,馬致遠的“夕陽”才有思鄉(xiāng)之情。故選C。12. 這首詞中“今朝露宿何妨”與“鬢微霜,又何妨”(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有異曲同工之妙,請簡要分析“何妨”一詞分別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情感。 【考點】對詩人情感的理解 【答案】 示例:詞人遇風浪受阻,不但沒有沮喪,反而豁達樂觀。看秋江明月斜陽細浪,內心愉悅,表現(xiàn)其隨遇而安的豪情;而《江城子》中的“何妨”,表現(xiàn)蘇軾老當益壯、雄心不改的豪情。兩首詞中的“何妨”,均用反問手法,運用強烈的語氣傳達出詞人樂觀豪邁之情。宜賓市 雪梅 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 騷人閣筆費平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 雪卻輸梅一段香。 19. 下列對這首詩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B. 次句寫詩人怕得罪“梅”或“雪”,故意回避。 【考點】內容理解 【答案】B 【簡析】B.詩人難以評判兩者高下,而不是“怕得罪‘梅’或‘雪’,故意回避”;故選B。20. 下列對這首詩藝術手法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C. 全詩用夸張手法寫梅爭雪斗,讓人感到非常有情趣。 【考點】藝術手法鑒賞 【答案】C 【簡析】C.用擬人手法寫梅花與雪花相互競爭,運用對比的手法展現(xiàn)雪之潔白,梅之清香;“用夸張手法”表述有誤;故選C。廣安市 卜算子·詠梅 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1)詞的上片,詞人寫了哪些意象?有什么作用? 【考點】意象的作用 【答案】 驛站、斷橋、黃昏、風雨。描寫梅花所處的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了一種寂寞、苦悶、凄清的氛圍。(2)全詞用了什么寫法?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情感? 【考點】藝術手法鑒賞、情感分析 【答案】 運用托物言志(或借物喻人)的手法。作者借飽受摧殘、香氣不改、精神猶存的梅花,抒發(fā)自己雖歷經艱辛,屢遭排斥,仍堅守節(jié)操、矢志不渝的情懷。達州市 餞別王十一①南游 劉長卿 望君煙水闊,揮手淚沾巾。 飛鳥沒何處,青山空向人。 長江一帆遠,落日五湖春。 誰見汀洲上,相思愁白蘋②。 【注釋】①王十一:名不詳,排行十一。②白蘋:水中浮草,花白色,故名。 (1)請發(fā)揮想象,描繪頸聯(lián)所呈現(xiàn)的畫面。 【考點】詩歌畫面描繪 【答案】煙波浩渺的江水上一葉孤帆正在漸漸遠行消失在視線中,朦朧的落日余暉下你將欣賞著五湖春色的美好。(2)古詩詞中“淚”的意蘊豐富,請分析本詩中的“淚”與下列詩句中的“淚”所表達的情感。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春望》)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岑參《逢入京使》) 【考點】情感對比分析 【答案】本詩詩人看著友人離開,“揮手淚沾巾”表達了離別的不舍與惆悵?!洞和分性娙丝吹絿粕胶拥木跋?,觸景生情,采用擬人的手法,花也為之落淚,鳥也為之驚心,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悲涼與傷痛,以及對國家前途的擔憂之情?!斗耆刖┦埂分性娙丝吹健肮蕡@”漸漸遠去“淚不干”,表達了對故鄉(xiāng)的不舍和思念之情。雅安市 黃鶴樓 崔 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A. 首聯(lián)和頷聯(lián)全是虛寫,從神話傳說落筆,想象仙人乘鶴而去的情景,寫出黃鶴樓的悠久歷史和神異色彩。 【考點】虛實結合的手法 【答案】A 【解析】A.首聯(lián)和頷聯(lián)中的“黃鶴樓”“白云”為實寫;“首聯(lián)和頷聯(lián)全是虛寫”有誤;故選A。巴中市 商山早行 溫庭筠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xiāng)。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20. 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B. 頸聯(lián)“明”字描繪了枳樹白花照亮驛墻的景象,襯托出游子的欣喜之情。 【考點】情感分析 【答案】B 【簡析】B.“頸聯(lián)寫的是漂泊在外,早起出行的所見,突出的是游子漂泊在外的辛苦,“襯托出游子的欣喜之情”錯誤;故選B。21. 本詩有一聯(lián)與《天凈沙·秋思》中“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在意象的選擇和組合上有異曲同工之妙,請找出并賞析。 【考點】意象組合的妙處 【答案】頷聯(lián)全是名詞意象疊加,有聲有色,有動有靜,從聽覺和視覺兩個角度渲染出一幅荒山早行圖。也可這樣作答:頷聯(lián)“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使用白描手法,純然寫景,不說辛苦愁思而意味自在其中。涼山州 雁門太守行 李賀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請你從下面的線索中再選擇一條,讓答題者最終鎖定答案( ) C. 這句詩運用了燕昭王黃金臺上招攬?zhí)煜沦t士的典故。 【考點】詩歌用典 【答案】C 【簡析】黃金臺是戰(zhàn)國時燕昭王在易水東南修筑的,傳說他曾把大量黃金放在臺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攬?zhí)煜率?。詩人引用這個故事,寫出了將士誓死報效國家的決心;故選C。(2)本詩中詩人運用了多個表現(xiàn)色彩的詞語,描繪了特別的畫面。請發(fā)揮想象,用自己的話描繪首聯(lián)所呈現(xiàn)的畫面。 【考點】畫面描繪 【答案】 示例:敵軍的力量象黑云壓迫過來,城似乎要被壓跨了。忽然,太陽光投射在戰(zhàn)士魚鱗般的鎧甲上金光閃閃。甘孜州 游山西村 陸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13. 首聯(lián)描繪出怎樣的情景?請簡要概括。 【考點】情景概括 【答案】描繪出村民熱情好客,村里一片歡樂祥和的情景。(意思相近即可)14. 尾聯(lián)一個“閑”字獨有意味,請結合此聯(lián)簡要分析。 【考點】詩歌煉字、情感分析 【答案】 ①尾聯(lián)寫出了詩人往后能時常拄杖乘月、輕叩柴扉再游山西村的愿望, ②“閑”字傳達出詩人對輕松愉悅和隨性自在生活的向往。【最新課標要求】2022課標要求 總體:感受古詩詞語言文字的美,感悟古詩詞曲的思想內涵和藝術價值,能結合自己的經驗,理解、欣賞和初步評價古詩詞曲,豐富自己的情感體驗和精神世界。1、欣賞古詩詞,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能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xiàn)力的語言。2、圍繞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要求,確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內容主題,注重弘揚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弘揚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鼓勵人們向上 向善的中華人文精神;弘揚自強不息、敬業(yè)樂群、扶危濟困、見義勇為、孝老愛親等中華傳統(tǒng)美德。3、圍繞詩文等方面內容,策劃并開展語文學習、展示和交流活動,加深對語言文字及其文化內涵的認識和理解。4、豐富自己的積累。分類整理、欣賞、交流所積累的詞詩文等,并在日常讀寫活動中積極運用,提升自身的中華文化修養(yǎng)。通過整體感知、聯(lián)想想象,感受詩詞語言和形象的獨特魅力,獲得個性化的審美體驗;了解古詩詞的基本特點,欣賞和評價語言文字作品,提高審美品位;觀察、感受自然與社會,表達自己獨特的體驗與思考。6、閱讀表現(xiàn)人與社會、人與他人的古今優(yōu)秀詩歌等文學作品,學習欣賞、品味作品的語言、形象等,交流審美感受,體會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內涵;嘗試寫詩歌等。【考查要點】1、詩意理解:憑借自己的積累和試卷提供的注釋,讀懂每一句每一層每一節(jié)。2、意境把握:通過找景、繪景、品景來悟情,把握全詩的情感和主旨。3、內容概括:就是從詩句中提取內容要點,對景物的特點、人物的感情態(tài)度、作者的觀點、全詩的主旨進行概括等。4、寫法品析:品味詩詞中字詞用法的精妙,各種修辭的運用,句法的作用,景與情、事與理的關系,全詩的結構特色,作品的藝術風格等等。5、名句賞析:主要著眼詩句所蘊含的豐富內涵,運用的寫作技巧,表情達意的精妙等方面來進行欣賞。語文中考在古詩詞曲鑒賞方面的考查,基本上鎖定在積累、感悟、運用、欣賞的范圍內。6、對比閱讀相似詩詞的意境、藝術手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考點突破】一、古代詩歌形式分類一覽表形式 細化 示例古體詩 古詩(唐以前的詩歌) 《詩經》、《觀滄海》(四言)、《古詩十九首》(五言)、《行路難》楚辭 《九歌》《離騷》《易水歌》《招魂》《天問》《九辯》《大招》樂府詩 《上邪》《孔雀東南飛》《陌上?!贰稇?zhàn)城南》《十五從軍征》《雞鳴》近體詩 絕句(五絕、七絕) 《登鸛雀樓》《竹里館》《贈汪倫》《絕句四首》《送元二使安西》律詩(五律、七律等) 《次北固山下》《題破山寺后禪院》《黃鶴樓》《錢唐湖春行》《楚宮》詞 長短句、詞子、詩余 《念奴嬌·赤壁懷古》《滿江紅·寫懷》《卜算子·詠梅》曲 小令 《天凈沙·秋思》《山坡羊·潼關懷古》《水仙子·尋梅》散曲 《一枝花·不伏老》《四塊玉·別情》《塞鴻秋·代人作》雜劇 《竇娥冤》、《倩女離魂》、《漢宮秋》、《梧桐雨》《賺蒯通》2.從詩歌的題材可分為:寫景抒情詩、詠物言志詩、邊塞征戰(zhàn)詩、即事感懷詩、懷古詠史詩。(1)寫景抒情詩,歌詠山水名勝、描寫自然景色的抒情詩歌。這類詩常將要抒發(fā)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寫的景物之中,其風格清新自然。如陶淵明的《飲酒》、王灣的《次北固山下》等。(2)詠物言志詩,詩人對所詠之物的外形、特點、神韻、品格等進行描摹,以寄托詩人自己的感情,表達詩人的精神、品質或理想。如曹操的《龜雖壽》等。(3)邊塞征戰(zhàn)詩,是以邊疆地區(qū)軍民生活和邊疆風光為題材的詩。如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辛棄疾的(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等。(4)即事感懷詩,因某一事由引發(fā)詩人的感慨,如懷親、思鄉(xiāng)、念友等。如杜甫的《春望》、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5)懷古詠史詩,以歷史典故為題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諷今,或抒發(fā)滄桑變化的感慨。如杜牧的《赤壁》。二、幾個重要概念1.表達方式。詩詞中主要運用敘述、描寫、議論、抒情四種表達方式,其中描寫、抒情是考查的重點。描寫方式有動靜結合、虛實結合等;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打情兩種方式,具體地說,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由景生、以景襯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語皆情語等。2.修辭手法。常見的有:比喻、擬人、借代、夸張、互文、通感、雙關、襯托、對比、反語、反復等。3.表現(xiàn)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懷、借古諷今、用典、鋪墊、象征、對比、映襯、烘托、欲揚先抑、先聲奪人、以小見大、動靜結合、以動寫靜、虛實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時,稱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比興(間接抒情的詩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詩歌)等。4.結構形式。詩歌的結構形式,常見的有:首尾照應;開門見山,層層深入;先總后分;先景后情,卒章顯志;過渡,鋪墊,伏筆等(這通常是分析整首詩,中考題中除比較閱讀外較少出現(xiàn))。三、詩詞意象“意象”一詞是中國古代文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古人以為意是內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體的物象;意源于內心并借助于象來表達,象其實是意的寄托物。中國傳統(tǒng)詩論實指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的藝術處理技巧。詩歌創(chuàng)作過程是一個觀察、感受、醞釀、表達的過程,是對生活的再現(xiàn)過程。作者對外界的事物心有所感,便將之寄托給一個所選定的具象,使之融入作者自己的某種感彩,并制造出一個特定的藝術天地,使讀者在閱讀詩歌時能根據(jù)這個藝術天地在內心進行二次創(chuàng)作,在還原詩人所見所感的基礎上滲透自己的感彩。古代詩歌意象主要種類一覽表意象種類 種類細化 示例1、自然意象 (1)自然景觀類 月、流水、斜陽、風、煙、霜、浮云、高山、斜陽等。(2)植物類 楊柳、落花、松、菊、梅、梧桐、萍、芭蕉等。(3)動物類 鴉、杜鵑、猿、蟬、鴻、雁、青鳥、魚、鴛鴦、鷓鴣等。2、人或事意象 (1)人造物象類 舟、湖、長亭、灞陵(橋)、鏡、燈(燭、蠟、炬)等。(2)行為類 登樓、憑欄、吹笛、吹笙、飲酒、折柳、搗衣(搗練)等。四、體會古詩詞思想感情的方法我們從小學就開始接觸古詩詞,學習古詩詞,可是很多學生都不知道如何體會古詩詞中詩人想表達的的思想感情,那么到底用哪些方法來體會一首古詩詞的感情呢 1、看題目 許多詩歌的試題本身就透露出了感情基調,如李白的《送友人》、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一個“送”字,說明此詩表達的是惜別之情。2、看意象有些詩歌沒有點明情感的字眼,而是借助意象,就是融入詩人思想感情的“物象”,借以抒發(fā)內心的思想感情。因此這種意象也就有了特殊的象征意義:如“楊柳”、“孤蓬”、“浮云”用來表達離愁別緒;“鴻雁”、“月亮”借以抒發(fā)思鄉(xiāng)懷人之情;“花落”、“花殘”“杜鵑”、“子規(guī)”令人傷感;“松”、“菊”、“梅”象征堅韌、高潔之品格。3、看關鍵句 有些詩歌,詩人在詩中用一兩個詞語(或句子)點明詩的情感。抓住關鍵詞句往往能快速把握感情詩歌基調:如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中“何人不起故園情”一句,由“故園情”一語可知此詩表達的是思鄉(xiāng)之情;蘇軾《水調歌頭》中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一句暗示了對親人美好的祝愿之情。4、看作者 了解作者的人生經歷、思想觀點、藝術主張、作品風格,知人論世是鑒賞詩歌思想感情要遵循的一條重要原則。比如李白的豪放不羈,杜甫的憂國憂民之心,陸游的愛國情懷,王維的田園情思,孟浩然的懷才不遇等。5、看背景文章為時而著,歌詩為事而作。詩人所處的時代不同,表達的情感也有異。比如在宦門中長大又嫁入宦門之中的李清照,她早年生活是充滿情趣,充滿了歡聲笑語的,所以,她的前期詞作的基調是以輕快明麗為主的,如《如夢令》、《醉花陰》;后來靖康之難,李清照國破家亡,受盡劫難和折磨,命運的劇變導致詞作的內容也隨即發(fā)生變化。李清照的整個詞風多了份沉重,少了份輕快,如《 武陵春》、《清平樂》、《永遇樂》充滿了凄傷的音調,哀婉的思緒。五、詩歌畫面描繪題答題方法這種題目扣中考高考考點,講授時應該定位為復習課,應該注意復習和新課的區(qū)別。復習課有重現(xiàn)型、結構型和發(fā)展性,該知識點在復習中應該屬于發(fā)展型,由此教師應該了解這種的題目變式,熟悉這類題目的真題問法,如:有具體描繪畫面、有概括描繪畫面、有運用聯(lián)想與想象進行描繪。不同問法,答題思路答題要求也應該不一樣。這種題型不該等同于一般的擴寫,詩歌更不應該提翻譯。畫面描繪時應該結合寫作背景、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要注意不是所有的句子都適合描繪,合描繪的畫面也必須帶有作者的情感著眼點。在指導學生做題時要注意方法指導,如指導運用聯(lián)想,就應該告訴學生怎樣進行聯(lián)想。詩歌應該是言—象—境。畫面翻譯和畫面描繪不存在相對論,用它作比較,很難講清楚。要注意定義畫面描繪的概念。香港文體分類有敘述文和描述文之分。翻譯句子類屬敘述類。應將敘述與描寫進行比較,學生可能對哪些句子屬于畫面描繪更清楚。描不描繪要忠于原詩句,如果原詩句是敘述,那么做題時也只能敘述,只有詩句是描繪時才能用于描繪。由知而能的轉換要講究細部琢磨,如該題可以形成三個步驟:1.找出描繪性句子,判斷哪是敘述,哪是寫景,從詩中找出描寫景物的句子。2.細讀,從哪些修飾語看出它是在描繪,如形容詞、修辭手法。3.再看哪些地方可以進行補充。進行練習時,要做好導練,尤其對于層次低的學生更有必要,要清楚學生的步子到哪了。不能導學脫節(jié)。六、賞析詩句四技巧1.弄懂表層含意這是從句子的內容、情感方面出發(fā)的,也是賞析句子的前提。回答此類問題時,要著眼全篇,不能孤立地評析某一詩句。2.把握句式特點類型 特點倒裝句 有種錯位的美互文句 有種開合的美對仗句 有種整飭的美煉字句 有種凝練的美3.關注表達技巧有的運用修辭手法,有的運用表現(xiàn)手法。一般而言,高考選取的句子,都是在表達上有特色的句子。鑒賞時要看出其在表達上的特別之處。4.注意句子位置注意從句子的位置出發(fā),把它放在全詩整體的框架內,做到句不離篇。句子在詩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甚至手法都有所不同。首句: 點題、開篇、奠定感情基調中間句: 轉折文意、承上啟下尾句: 或卒章顯志,或另辟新境,或含蓄雋永(以景結情句)七、鑒賞古代詩歌的語言詩歌是語言的藝術。鑒賞詩歌的語言,就是要了解詩歌語言的特點,并在此基礎上調動想象、聯(lián)想、比較等多種方法,領悟詩歌語言的精妙。對詩歌語言的鑒賞主要有兩個維度:一是抓住關鍵字詞(詩眼、句眼),煉字析句;二是品析語言風格??v觀近年來新課標高考詩歌語言鑒賞這一考點的命題可以看出,該知識點的命題主要有如下特點:(1)語言鑒賞類命題主要指向“煉字”與“煉句”這兩個層面;而鑒賞詩歌語言風格這一考點逐漸淡出簡答題,而在多選題中涉及;(2)鑒賞古代詩歌語言這一考點的題型主要采用的簡答題型,采用客觀題型(選擇題型)考查的日漸流行。煉字是指詩詞中那些經過反復推敲,用得貼切、準確、生動,能傳神地表現(xiàn)事物、情感等鮮明特征的字詞。古人所謂煉字,主要是煉動詞、形容詞和虛詞(副詞、連詞等),此外,數(shù)詞、疊詞等也常有涉及。動詞動詞具有凝練、形象、生動傳神的特點,在寫景狀物、刻畫人物、表情達意方面有著獨特的功能。一些多義和“活用”的動詞,是高考考查的重點。如“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陽樓》)中的“坼”與“浮”這兩個動詞描寫就用得恰當而極有氣勢,生動地描寫出詩人在洞庭湖上的感覺:眼前是一片無邊無際的大水,好像湖東南的吳楚之地都裂開了,甚至整個乾坤都浮在水上。形容詞形容詞是表現(xiàn)人或物的特點、性質、狀態(tài)等的詞語,起修飾作用。形容詞作為“煉字”的對象時,要注意其語義雙關及活用狀況。如“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王維《歸嵩山作》)句中的“滿”這個形容詞用得精當,寫出了秋山落日余暉之廣闊而濃稠的感覺。數(shù)量詞有些詩句中的數(shù)量詞經過了詩人精心斟酌、提煉,往往具有豐富雋永的詩味。如“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鄭谷《早梅》)中“一枝”原作“數(shù)枝”,何以最后改作“一枝”呢?因為題為“早梅”,言“數(shù)枝”不如“一枝”準確,更能體現(xiàn)節(jié)令之早,突出詩人對“凌寒獨自開”的早梅的喜愛之情。副詞有些副詞對于詩句準確地傳情達意起到重要的關聯(lián)、輔助作用,品讀詩句時不可輕易放過。如白居易《錢塘湖春行》中“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這兩句,其中的“漸欲”“才能”這兩組副詞用得穩(wěn)妥,“漸欲”表現(xiàn)出繁花紛紛撲面而致使詩人越來越產生眼花繚亂的感覺,“才能”表現(xiàn)詩人對春草初生的欣喜和愛憐之情。疊詞疊詞的表達功能在于增強詩歌的韻律感,加強感情的內涵;此外,有些疊音詞具有摹聲的效果,使詩歌生動形象。例如“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王維《積雨輞川作》)句中的“漠漠”與“陰陰”這兩個疊詞分別寫出了水田廣漠空蒙,夏木濃蔭茂密的特點,前者開闊,后者幽深,形容貼切。解答鑒賞詩歌“煉字”藝術題的常見步驟是:先解釋該字在語境中的含義,然后展開聯(lián)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理解,簡要分析其內容,指出其表現(xiàn)手法;再分析該字的表達效果煉句與煉字屬性相似,而綜合性更強,更靈活豐富,賞析煉句藝術可以從詩句內容、形象、手法、語言、情感、結構章法等角度切入。如杜甫的名句“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這一聯(lián)十個字無一虛設。正如《石林詩話》所評點的,“雨細著水而為漚,魚常上浮而棯,若大雨則伏而不出矣。燕體輕弱,風猛則不能勝,唯微風乃受以為勢”,這一聯(lián)對仗工穩(wěn),描寫逼真,表意精準,生動細膩,尤其傳神。解答鑒賞詩歌“煉句”藝術題的常見步驟是:先解釋該句的意思,然后運用聯(lián)想,簡要分析句子表達的內容并指出其表現(xiàn)手法,再分析該句的表達效果。八、詩詞鑒賞之表達技巧一般來說,“藝術手法”“表達特色”“表達技巧”“寫作特點”“藝術特色”屬于同一關系的大概念。它下轄“表現(xiàn)手法”“表達方式”“修辭手法”“結構技巧”四個小概念。古代詩歌常見的表達技巧古代詩歌常見的表達技巧表達技巧 種類 細化 例句1、表達方式 記敘 順敘、倒敘、插敘、補敘、平敘,敘述角度(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注意“移位即變換角度”)。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倒敘、第一人稱) 萬里來游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 (插敘、第一人稱)抒情 直接抒情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詠史抒懷。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議論 對詩歌中的人和事物的好壞、是非、價值、特點、作用等直接闡述觀點、表明態(tài)度。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說明 把事物的性質等解說清楚。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描寫 正側結合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點面結合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細節(jié)描寫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虛實結合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白描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2、修辭手法 比喻 突出意象特征,化抽象為具體。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擬人 把物當作人來描寫,形象生動。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對比 兩者對立、兩相對照、突出形象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夸張 擴大或縮小描述,突出形象。 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對偶 結構、字數(shù)相同,整齊對稱。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雙關 一語雙關、委婉含蓄。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借代 部分代全體、具體代抽象等。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設問 自問自答,回味無窮。 問人間誰是英雄?有釃酒臨江,橫槊曹公。反問 無疑而問,加強語氣,增強感情。 江東弟子今雖在,肯為君王卷土來?互文 互相補充,意思完整。 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用典 引經據(jù)典、豐富含蓄。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3、 表現(xiàn)手法 襯托 烘云托月,突出形象。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渲染 濃墨重彩,加強藝術效果。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烘托 側面描寫,突出主體。 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想象 無中生有,萬里馳騁。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聯(lián)想 接近、類似、對比、因果聯(lián)想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象征 借象征體代表抽象概念、情感等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抑揚 欲揚先抑、欲抑先揚 宣室求賢訪逐臣,---不問蒼生問鬼神。托物言志 用某物比擬或象征某種精神等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以小見大 以細小的事物來表現(xiàn)重大主題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4、結構技巧 開門見山 直截了當,開篇切題。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卒章顯志 篇末點題,畫龍分析。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伏筆照應 前有伏筆,后有照應。 綠蟻新醅酒-----能飲一杯無?首尾呼應 頭尾接應,渾然一體。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雙照淚痕干。意象組合 意象疊加,畫面鮮活。 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過 渡 鋪路搭橋、連貫嚴謹。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