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我們衣服的材料》教學設計【教材分析】衣食住行,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本課以我們衣服的制作材料作為學習研 究的對象,旨在讓學生按照技術要素(結構與功能實現需求)捋出服裝材料(技 術產品)的變遷。本課教材按照由遠及近,再由近及遠的順序,編排了導入活動(遠:不同情 境下人們對衣服的不同需求)-活動1“調查我們的衣服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近:親身調查我們自己的衣服制作材料,根據需求猜想其性能)-活動2 研究我們的衣料具有什么性能(近:結構與功能的求證)活動3:了解衣服材料的發展。活動與活動之間體現了承前啟后、層層遞進的邏輯關系。【教學目標】1.知道人們可以采用不同的材料制作衣服以滿足不同的需要。2.知道我們的內外衣服制作材料的不同是因為材料的性能不同,這樣才能滿足我們不同的需求。3.知道衣服的制作材料是制造技術的產品,工程和技術產品改變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知道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并能描述某些材料耐磨、透氣、柔軟等性能。教學難點:學生能以實驗方式對材料性能的假設予以驗證。【教學準備】學生分組實驗材料:各種不同的衣料(棉布、毛料、合成纖維、絲綢),內衣、外套、外褲各一件,放大鏡,手電筒,砂紙,木塊。【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1.為我們保駕護航的醫生穿的防護服為什么能阻隔病毒呢?2.出示課文中圖片(警服、羽絨服、消防服……)提問: 這些衣服有什么不同呢?(顏色、大小、厚度、材料不同等等)3.引入:這些衣服材料不同,人們用什么材料制作衣服來滿足不同的需求?學生: 羽絨服要用保暖性好的材料;消防服要用隔熱材料;警服要用不易皺的材料……4.過渡:大家的回答都是符合實際、有理的,不同的材料滿足不同的需求,讓我們看一看自己的衣服吧!(板書:我們衣服的材料)二、探究實踐活動一:調查我們的衣服是用什么材料做的1.提問:說一說,我們可以怎樣開展調查活動 全班交流、教師引導、制定調查計劃計劃中包括: (1)調查內容:內衣、外套、外褲;(2)材料種類:服裝吊牌上標有;(3)調查場所:班級調查2.按照這個計劃,分組進行調查活動且將調查結果記錄在實驗單上。3.交流:根據調查結果,我們有什么發現?還能提出什問題?學生回答,師板書。(棉布、毛料、合成纖維、絲綢)4.想一想,我們對內衣、外套和外褲有什么要求?其制作材料應該具有什么性能?(引導學生做出假設,指向材料的性能)5.師:是這樣嗎?讓我們用實驗來檢驗。活動二: 研究我們的衣料具有什么性能1.比較: 出示棉布、毛料、合成纖維、絲綢四種材料,請同學們比較它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相同: 都是由纖維織成的不同: 各自纖維種類、性能不同2.這四種材料的性能不同,那么你能具體說一說它們具有什么性能嗎?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比較呢?學生: 用手摸,感受這四種材料的舒適度;剪碎,用放大鏡觀察;做實驗……3.談話: 用實驗證明,這既科學又合理。請小組交流討論,制定實驗計劃。(小組討論,教師在一旁指導。)4.全班交流,完善計劃。5.小組實驗:“研究衣料的透氣性和耐磨性”,并做好記錄。(用課件展示)實驗一: 把衣料緊緊套在手電筒上,用放大鏡觀察,它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實驗二: 把砂紙固定在桌上,把衣料包在一個木塊上,在砂紙上磨,比一比哪種衣料最耐磨 6.我們研究了衣料的透氣性和耐磨性,它們還有哪些特點呢?學生: 用手去觸摸,我感覺到棉布很柔軟,絲綢既柔軟又光滑。7.除了我們研究的這些特點,它們還有其他的特點,課后大家可以自己設計實驗研究。接下來,我們一起研究衣料的發展過程。活動三:了解衣服材料的發展1.提問: 從古至今,人們制作衣服的材料是怎樣發展的 出示五幅不同時期服裝的圖片,學生根據圖片進行描述。2.小結: 衣料發展進程分別是遠古的獸皮衣服、古代的麻布衣服、絲綢衣服、現代的多種材料的衣服、先進的宇航服三、總結延伸隨著科技發展,人們制作衣服的村料越來越豐富,可以查閱資料了解得更多。四、板書設計:我們衣服的材料棉布: 柔軟、透氣、保暖毛料: 彈性、柔軟性合成纖維: 耐磨性好、彈性好絲綢: 柔軟、光滑、保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