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6張PPT)王夫之在《讀通鑒論》中對唐代中期政局評論指出:“若畿輔內地,河、雒、江、淮、汴、蔡、楚、兗、泗、魏、邢,咸弛武備,幸茍安,而倚沿邊之節鎮,以冀旦夕之無虞,外強中愕,亂亡之勢成矣。”為什么唐朝從繁榮與開放的盛世急轉直下成了亂世?統編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5課第五課 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社稷失衡的亂世以安史之亂、黃巢起義和五代十國等史實為例,認識唐末五代的社會危機目錄一、政亂(內外失衡)——安史之亂二、民亂(統治失衡)——黃巢起義與唐朝滅亡三、權亂(政局失衡)——五代十國的更迭與分立壹一、政亂(內外失衡)——安史之亂《憶昔》節選(唐)杜甫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安史之亂(背景)一、政亂(內外失衡)《無家別》節選(唐)杜甫寂寞天寶后園廬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亂各東西唐 崔群:“玄宗之政,先理而后亂”——《資治通鑒》卷《唐紀》問題一:從開元治到天寶亂,玄宗之政亂在何處?一、政亂(內外失衡)材料一開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訛。不六七年間,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安西諸國悉平為郡縣。——[宋]王讜《唐語林》卷3《夙慧》材料二玄宗晚年“自恃承平,以為天下無復可憂,遂深居禁中,專以聲色為娛,悉委政事于林甫。”——《資治通鑒·唐紀卅二》姚崇宋璟張九齡開元初國家重臣開元末國家重臣楊國忠 李林甫 高力士勵精圖治 重用賢能追求享樂 任人唯親安史之亂(背景)一、政亂(內外失衡)《虢國夫人游春圖》材料三:……瑤池氣郁律,羽林相摩戛( jiá,兵器 )。君臣留歡娛,樂動殷膠葛(震動山崗)。……朱門酒肉臭( xiù),路有凍死骨。……入門聞號啕,幼子餓已卒。——(唐代)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君臣享樂 民生多艱 貧富懸殊 社會矛盾日益尖銳安史之亂(背景)一、政亂(內外失衡)安史之亂(背景)為了保衛疆土和通往西域的商路,唐睿宗(710年)朝始,唐朝設置節度使。669年唐朝疆域圖材料四: 從唐太宗到唐玄宗,唐帝國相繼征服了中國北部的許多游牧部落和民族,因此,北方邊區的諸胡,隨時都在圖謀反抗,趁機進行掠奪侵擾。——紀錄片:《大唐開元王朝 · 安史之亂》節度使:官名。唐初,為了加強邊防,在邊地設置大都督。原為軍事統領,后來逐漸集軍權、行政權和財權于一身。因受職之時,朝廷賜以旌節,節是當時一種全權印信,受有此全權印信者,便可全權調度,故稱“節度使”。一、政亂(內外失衡)安史之亂(背景)741年唐朝疆域圖材料五:漠北的后突厥南侵西擾,東北的契丹與奚伺機進占遼西地區,吐蕃勢力進一步向河西、隴右和西域地區滲透。——摘編自管彥波《唐朝的邊疆局勢及御邊戍守體系的變化》材料六:從 713—755 年,唐對吐蕃用兵 26 次,對突厥用兵 12 次,對契丹用兵9 次,對奚用兵 2 次,對南詔用兵 6 次,……再有其他方面的部族的反抗斗爭,唐朝的邊境局勢是烽火不斷,戰火連綿。 ——李飛《安史之亂背景分析》開元末年后,唐朝邊疆形勢日益緊張,玄宗于邊地設十個兵鎮,由節度使管理。一、政亂(內外失衡)安史之亂(背景)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財賦,以布列天下。然則方鎮不得不強,京師不得不弱。——《新唐書·兵志》邊鎮兵:49萬中央軍:9萬天寶節度使分布圖節度使集軍、民、財三政于一身,中央力量衰微。內外失衡 內輕外重一、政亂(內外失衡)安史之亂(過程)“安祿山專制三道, 陰蓄異志, 殆將十年, 欲俟上晏駕然后作亂。”——袁樞:《通鑒紀事本末卷第三十一》755年,安祿山與部將史思明一起發動叛亂,史稱“安史之亂”。一、政亂(內外失衡)安史之亂(過程)觀看視頻,簡要了解安史之亂過程一、政亂(內外失衡)安史之亂(影響)問題二:為什么說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材料七:開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訛。不六七年間,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安西諸國悉平為郡縣。——[宋]王讜《唐語林》卷3《夙慧》安史之亂前材料八:“自經逆亂, 州縣殘破, 唐鄧兩州, 實為尤甚。荒草千里, 是其畎畝;萬室空虛, 是其井邑;亂骨相枕, 是其百姓;孤寡老弱, 是其遺人。” ——董誥等:《全唐文》安史之亂后開元盛世國富民殷凋敝亂世北方浩劫一、政亂(內外失衡)安史之亂(影響)741年唐朝疆域圖安史之亂前疆域遼闊大一統王朝材料九:由是方鎮相望于內地,大者連州十余,小者猶兼三四......天子顧力不能制,則忍恥含垢,因而撫之,謂之姑息之政。——《新唐書·兵志》安史之亂后中央衰微 藩鎮割據一、政亂(內外失衡)安史之亂(影響)盛世亂世封建社會中期前由于地方勢力過于強大而引起的三次大規模叛亂啟示:地方勢力旨在維護中央集權下的地方統治,應對其有所制約,避免內外失衡,威脅中央。貳二、民亂(統治失衡)——黃巢起義與唐朝滅亡二、民亂(統治失衡)黃巢起義(背景)材料十:“唐自穆宗以來八世,而為宦官所立者七君。然唐之衰亡,豈止方鎮之患 蓋朝廷天下之本也,人君者朝廷之本也…其本始不正,欲以正天下,其可得乎 ...” ——《新唐書.卷九》材料十一:“今制度松弛…富者兼地數萬畝,貧者無容足之居,依托強豪,以為私屬…有田之家,坐食租稅。貧富懸絕乃至于斯,厚斂促征,皆甚公賦....” ——董誥等《全唐文》問題三:晚唐政局出現了什么統治危機?中央君主昏庸 統治腐朽 宦官專權地方藩鎮割據兼并戰爭百姓賦役繁重生活困苦二、民亂(統治失衡)黃巢起義(經過、結果)材料十二:“巢賊之亂,本因饑餓。…江、淮以南薦食殆半...近歲螟蝗作害,旱嘆延災,…遂起亂常之暴,雖加討逐,猶肆猖狂”——劉昫 《舊唐書.卷一七八.鄭畋傳》天災+人禍民亂將至《不第后賦菊》黃巢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黃巢像時間:875年地點:山東領導人:黃巢、王仙芝影響:給唐朝統治以致命打擊結果:被朱溫同其他藩鎮共同鎮壓二、民亂(統治失衡)唐朝滅亡以農民起義發家的朱溫投降唐朝后被封為節度使。907年,朱溫代唐稱帝,建立后梁,唐朝至此滅亡。朱溫(852—912)叁三、權亂(政局失衡)——五代十國的更迭與分立政權 開國君主 即位前的官職后梁 朱 溫 宣武節度使后唐 李克用 行營節度使后晉 石敬瑭 河東節度使后漢 劉知遠 河東節度使吳 楊行密 淮南節度使閩 王審知 武威節度使南漢 劉 隱 靜海軍節度使南平 高季興 荊南節度使三、權亂(政局失衡)五代十國更迭與分立五代十國形勢圖(后周時期)問題四:為什么說五代十國是唐末以來藩鎮割據的延續開國君主都是唐朝的節度使 五代十國是武將擅權的亂局三、權亂(政局失衡)五代十國更迭與分立思考:五代十國的時代特征材料十三:五代之亂,可謂極矣!五十三年之間,易五姓十三君,而亡國被弒者八,長者不過十余歲,甚者三四歲而亡!——歐陽修《本論》北方五代更迭相繼并立南方十國分立先后并存三、權亂(政局失衡)五代十國更迭與分立材料十四:南北雙方,雖然在政治上處于分立割據狀態,但在經濟上仍保持著緊密的聯系,既有直接的商業往來,又有以“朝貢”和“賜予”形式的官方貿易,這有利于促進南北經濟的發展,為全國的統一準備條件。——朱紹侯、張海鵬、齊濤主編《中國古代史》分 裂 蘊 含 統 一靜 待 和 平 繁 榮“其安易持, 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 其微易散。為之于未有, 治之于未亂。” ——老子“驕奢生于富貴,禍亂生于微忽。”——李世民治國之道 防微杜漸小結一、政亂(內外失衡)——安史之亂背景、過程、影響二、民亂(統治失衡)——黃巢起義背景、經過、結果——唐朝滅亡三、權亂(政局失衡)——五代十國的更迭與分立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社稷失衡的亂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安史之亂視頻.mp4 統編版七年級下冊第5課 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 【課件】.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